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292

第389章
战和两派
  跪在帐中的部落首领越来越多,那些还留在原地不动的首领越发的醒目起来,有些机灵的知道如今已经事不可为,为了保全自身也只得暗叹一声跪倒在阿鲁布面前,渐渐地帐中只有十来个首领依旧安坐不动。
  “乞奴,你莫不是不服阿鲁布大汗统帅我等?”这次耶鲁翰机灵了许多,不等袁章暗示就等着最上首的那名部落首领大喊起来。
  “哼!雄鹰在天上高高飞翔,又何必躲在别人的翅膀下?”那名叫做乞奴的部落首领砰地将酒碗丢在桌子上,桀骜不逊的目光不屑的看着耶鲁翰,“耶鲁部的苍狼什么时候变成摇着尾巴讨饭吃的狗了?”
  耶鲁翰听到这话当地站了起来,腾腾几步走到乞奴跟前,此时他的心中满是激动,耶鲁部和乞奴部两家多年的恩怨今日终于可以了解了,他直接一脚踹翻了乞奴面前的矮桌,“耶鲁部的苍狼今日倒要看看你究竟是雄鹰还是鸡崽。”
  猝不及防之下乞奴被桌子带倒在地,他完全没有想到耶鲁翰竟然说打就打,顿时落了下风,可他也是厮杀多年的汉子,立刻起身和耶鲁翰扭打起来。终究还是乞奴力气大一些,数个回合之后他就将耶鲁翰压倒了身下,可惜他方才露出一丝笑容,就忽觉腰间一疼,低头一看却见一把锋利的匕首正被耶鲁翰插入他的腰肋。
  “你……”诸部落首领之间摔跤打架倒也算常事,可动起刀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等他把嘴里的话说出来,耶鲁翰就翻身将他压在身下,匕首猛地扎过去,数下的功夫这位漠北草原著名的雄鹰就葬送在了苍狼的爪牙之下。
  “乞奴无视祖先之灵的预兆,不肯归顺阿鲁布大汗之下,今日我将其处死,尔等谁有意见?”满脸鲜血的耶鲁翰虎视眈眈的看着帐中诸人。
  “总不能只让耶鲁翰兄弟一个人动手,这家伙就交给我夷列没吧!”接着又一名部落头领站了起来抽出匕首走向乞奴旁边另一位不肯屈服的头领。
  “也给我普速宁留一个。”更多的人站了起来,围住了那十来名瑟瑟发抖的头领,他们还想出声哀求,只可惜现在已经迟了,乱刃交击之下这些人很快就被砍成了肉泥,自此帐中在没有一名部落首领不肯屈服于阿鲁布的。
  “祖先之灵在上,今日阿鲁布大汗将成为整个漠北的大可汗。”漠北草原上年纪最大、身份最尊贵的老萨满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为阿鲁布登上大可汗之位做了最后的背书,“漠北的狼群将在阿鲁布大可汗的率领下,把整个天下都当成我漠北人的牧场!”
  “大可汗!大可汗!”上百名部落首领发出齐声呼喊,大可汗的声音从王帐之中远远传播开来,一直传到远方的群山之中,而远处漠北的圣山之中也随之传来狼嚎,似乎在对阿鲁布作出回应。
  “圣山上的苍狼已经听到我们的呼声,它将保佑阿鲁布大可汗战无不胜!”老萨满适时地作出解释,众人的信服又多了几分。
  抓这几只狼伤了我不少人手,现在看来却是也没有白费力气,袁章嘴角露出一丝不经意的微笑,看向熊皮宝座上的阿鲁布。
  “从今日起,我将带领你们夺取肥美的草场、无尽的财富,将整个天下都夺过来当成我漠北人的牧场!”阿鲁布站起来高声回应,“现在,你们立刻带领勇士出击,将这些不肯归顺的部落灭了,他们的草场、马羊、奴隶还有女人,谁抢到就是谁的!”
  大帐之中顿时响起一片狼嚎般的欢呼,一个个部落首领急匆匆的冲出帐篷,带着自己的人马向方才那十名头领的部落奔去。
  “接下来慢慢收拢这些人的兵力,等击败大魏之后,您就可以登基称帝了!”等所有人都已经离开,袁章对阿鲁布说道,而此时已经走出帐外的老萨满不知道是否察觉到了什么,回头看向王帐,脸上的表情极其凝重。
  与此同时,杨介夫的府邸之中,依旧是高官云集,他们也在商议着兵部送来的最新消息,只是若是有心人便会发现,这些高官的座位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隐隐有分成两派的迹象。
  “二十万大军,比去年还多了一倍啊,究竟该如何应对?”杨介夫将情报放下,环视场中诸人。
  “如今京营禁军尚未恢复,尚且不能出征迎敌。”袁汝夔此时脸黑得如同锅底一般,没想到他刚接过太尉的重任,却遇到了这般大事,早知还不如另求他职了。
  “太尉大人,区区一句尚未恢复也太含糊了吧?”吏部尚书卢承庆出言反驳道,“去岁以来为征召禁军花费了上百万的银子,如今究竟招到了多少士卒,练出多少精锐,太尉大人总该让我们知晓才是,如若不然我等怎好知道如何应对唐括部?”
  “我太尉府如何征兵却不劳卢大人牵挂!”以前袁汝夔对丘元德的这句话深恶痛绝,但当他坐上太尉宝座之后却立刻又将其捡起来塘塞别人了,原因无他,只因为此时他的屁股和往日已经大为不同而已。
  “相国大人,以下官看,此前接连两场大败,如是再败我大魏的根基就要动摇了,此次必要派出得力人手,挫其锋锐方可!”参知政事胡松年率先表明了态度,他刚把族中几个青年才俊派往宣大,可不想他们出事。
  “相国大人,如今我大天朝败不久,早已没了可用之兵;故而与唐括部议和,等禁军恢复后再北上讨贼方是正理。”兵部尚书王季和出来反驳道。
  接着厅中群臣就是战是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若是外人见了就会奇怪的发现凡是力争拼死一战的却是一向不理武事的官员们,而执掌大魏兵马的太尉府和兵部官员却是一致表示议和方是正理。
  上首的杨介夫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人,心中细细衡量着两种方略的得失。
第390章
内斗内行
  “好了,今日就议到这里吧。”杨介夫今日并未发表意见,这些人的争吵让他头疼不已,整整吵了一个时辰还没有提出一丝有用的建议,他只能终止了议事,等众人散去之后他微微叹气,揉了揉自己早已发胀的脑袋。
  再看看下面茫然不知所措的杨德明,杨介夫的抑郁更甚,眼下从朝政大权虽然已经尽被自己掌握,但没了丘元德为首的勋贵做敌人,世家和寒门的联合已经出现裂缝,自己年老力衰,后辈之中有没有能堪当大任之人,或许现在到了该急流勇退的时候了?念着老夫这些年留下的恩惠,此子倒也能做个太平官。
  众多官员从杨介夫府上出来,却并没有各自回家,而是分作两拨,一波跟着袁汝夔回去商议如何向唐括部求和之事,另一波跟着卢承庆一起打算想个办法逼着袁汝夔出兵;而王季和看着这两拨人不知如何才好,按道理他该跟着袁汝夔一道,但卢承庆那边世家子弟占了大多数,他却是不好和这些人公开决裂,犹豫再三只能打道回府。
  “不为同党即为敌寇,这王季和想要两面讨好却是打错了算盘!”他的举动落入袁汝夔的眼中,王季和没想到他前不久评价张果的话这么快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今日我观杨相国神思不定,恐怕相国已经萌生退意了。”刚到卢承庆府上,他就抛出一枚大炸弹,当时相国府上的诸多官员里就属他跟随杨介夫的时间最长,对杨介夫的想法摸得最轻,今日杨介夫方才稍微露出一丝破绽就被他猜中真相。
  “果真如此?卢尚书莫不是得了什么消息?”众人闻言顿时精神为之一振,杨介夫要是辞相,朝廷格局必然又会有一番大变,而他们则可以乘机攫取更大的权利。
  “非也非也!这几日我都没有去相国大人府上拜访,又怎么会得到消息呢,只是卢某方才看到相国大人似乎神游天外,心中颇有难决之事,而目光却多次落在杨侍郎身上,故而才有此猜测。”卢承庆缓缓解释道,“相国大人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打压勋贵将军权收归文官之手,而如今他心愿已了,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都得念着他的功劳。”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赶走了诸多勋贵,朝堂上空出多少席位来,这两系人马都吃足了好处,更被说还有此前掌握在太尉府中的诸多肥差,足以让他们吃的肚子发胀,这都是杨介夫为他们开创的大好局面,谁都得记得他的好处,正是因为如此,杨介夫目前还能压得下这两派人马,如若不然朝堂上的争吵更加厉害。
  “既然功成那么接下来就该身退了,相国大人当然不会不明白月满则亏的道理,况且他如今已经年逾古稀,功名之心要比我等淡的多。”卢承庆心中暗自得意,“而他现在唯一有些放不下的恐怕就是杨侍郎了,不是卢某非议,杨侍郎实是只有中人之姿,能做到侍郎怕是已经到了极限,但杨侍郎本人却无如此认识,总觉得自己能像相国大人一般入阁拜相,所以杨相国才会多次看向杨侍郎,这是担心自己告老还乡之后杨侍郎会有不测啊!”
  “我等岂是忘恩之辈?将来纵使杨侍郎稍有不妥,我等最多不过将他调往闲职而已,相国大人又何须担心呢?”吏部侍郎崔太冲立刻出来表明态度,若是杨介夫辞相,这些人里卢承庆接替的希望最大,等他入阁拜相,这吏部尚书一职岂不是非自己莫属?
  余下众人纷纷称是,现在最要紧的是坚定杨介夫辞相的信念,至于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那杨德明若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他们也不介意给他来个狠得。
  “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是战是和就愈加重要了。”卢承庆说了这么久,终于抛出自己的真实目的,要是杨介夫辞相,现在最有资格接任的就是他和袁汝夔了,恰好他们俩人在和战之事上分居两端,这就意味着谁在此事上获胜谁拜相的希望就更大。
  那袁汝夔是寒门一系的掌门人,若是让他当上宰相,对我世家一系岂不是大大的不利,这些人瞬间理解了卢承庆的用意,这番争论不仅仅他们看到的那点小利,背后还隐藏着事关两派生死存亡的大事,万万马虎不得。
  “卢大人且放心,这次我等定然齐心协力,逼那袁汝夔出兵不成!”话音刚落参知政事胡松年就跳出来说道,对于大魏如今的兵力他极为清楚,怎么会是唐括部的对手?等禁军大败之际,就是袁汝夔获罪入狱之时。
  “卢大人谋略深远,我等佩服之至。”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他先拍了卢承庆几下马屁,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只是如今垂帘听政的乃是太后,太后一向不喜兵戈之事,当初就曾考虑过将太平郡主送往漠北和亲,后来因为太平郡主出了意外方才作罢;想让袁汝夔出兵就必须先说服太后,此事究竟该如何解决?”
  “此言甚是,太后一向谨慎,过去两年大魏两次败于唐括部之手,丧师多达四十万。”此人说话面露惊恐之色,似乎还在为唐括部兵马的凶悍而感到恐惧,“如此先例在前,太后恐怕不会应允出兵啊?”
  “是啊,我大魏如今实在是无力与唐括部作战。”别看这些人刚才在杨介夫府上一个喊得比一个凶,但是他们也知道大魏现在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抵挡唐括部大军,只要袁汝夔将双方实力摆出来,肯定能说服太后同意议和一事。
  卢承庆不见丝毫惊慌,显然对此事已经早有预料,等众人声音渐渐低下去,他方才说道,“诸位所言甚是,但这天下的事情也不是太后能完全由着自己的喜好来的!”要不然李圭也不会因为大礼仪一事和群臣闹得不可开交,“现在恰好又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一群合适的人手。”
第391章
太学士
  早朝之上,群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这次率先站出来的是兵部给事中唐万年,他一开口就将太尉袁汝夔和兵部尚书王季和骂了个狗血淋头,“我大魏每年花费在军用上的银子不下千万,而今小小北虏犯边,太尉和本兵却一再避战是何道理?朝廷设此二职正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而若是如此当避位让贤,又何必再尸餐素位?”
  “尔等说得倒是轻巧,自去年以来御驾亲征大败、先皇驾崩、新皇登基,那个不是流水般的花费银两?如今国库早已空空如也,重整京营禁军之事一拖再拖,户部调拨过来的银子不足征兵所需的三成,没有银子又何来的兵马抵御北虏?”袁汝夔这边自然不甘退让,不等他发话,新任兵部侍郎裘伯济就出言反驳,双方顿时掐成了一团。
  “好了,朝堂之上本是商讨朝政大事之处,尔等如此模样成何体统。”太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出言喝止了群臣的争论;她本以为之前朝政的动乱只是因为李圭和群臣不合的缘故,现在新皇登基应该会好一些,谁知道如今争吵的却是愈加厉害了,她将目光投向杨介夫,把希望寄托到了他的身上,“杨相国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杨介夫颤颤巍巍地走到中间,“老臣以为唐括部如今尚未攻打边关,我等就如此慌乱实属不智,如今当派遣得力大臣北上打探究竟之后方才好做决断。”杨介夫对此也是无能为力,若想作战大魏没有这么多的兵力,若是求和传出去他就要晚节不保了,在已经决定辞官归隐之后杨介夫可不想为他们背这口锅,于是使出了拖字诀,只待在打探消息的大臣回京之前此去官职告老还乡,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是啊,如今唐括部虽然厉兵秣马,但兵部尚未收到边关遭受攻击的消息,如今我大魏若是派遣大军北上,恐怕容易引起误会,反而不美,还不如派遣使者前往唐括部之中重立新约。”王季和直接将杨介夫的意见当成了求和,想要把他拉到自己一边,崔太冲等人当然不肯让他如愿,于是乎群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
  只是今日卢承庆为首的主战派似乎有些不给力,竟然被袁汝夔为首的主和派压了下去,太后似乎也对打仗不感兴趣,言语之间多有偏向,若不是时机未到恐怕就要开始讨论北上唐括部的使者了。
  朝会散去,主和派红光满面,主战派垂头丧气,但卢承庆等几位大佬却依旧不为所动,眼中暗含笑意,似乎今日的局势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接下来数日,主和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太后甚至已经开始命人查找远支宗室之中年龄合适的女子,似乎大有和亲的打算;而主战派却在他们的进攻之下连连退缩,眼看着就要支持不住了,袁汝夔等人得意之余却没有想到卢承庆的杀招根本不在朝堂之上。
  眼下距离恩科开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京城的士子越来越多,这些士子深知道名声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少数人整日躲在客栈温书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呼朋唤友操办诗会文会以求扬名京师。
  虽然没了太平郡主的主持没办法进入西园一览美景难免有些遗憾,但很快就有人填补起其中的空白,京城太学的诸位太学士利用自己久居京城的便利,组织起了新一波的聚会,虽然不如太平郡主当日的规模大,但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士子参与;这一日在太学士中颇有威望的陈少阳包下了整个春和楼,召集起上百赶考士子举办文会。
  文会之中觥筹交错、佳句频出好不热闹,只是这些赶考的士子都是心怀天下之人,刚开始还只是撰文作诗,等酒过三巡之后就难免将话题引到了朝政之上。
  砰地一声,酒杯被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已经颇有些醉意的陈少阳愤愤不平地说道,“如今唐括部已经在漠北虎视眈眈,只等兵马齐聚就南下攻打我大魏,朝堂上衮衮诸公却应对无策,实在是让人抑郁难平!”
  在座的士子都不是对朝政一无所知之辈,当即就明白了陈少阳所说的究竟是什么事,当即就有人出来响应,来自江南的薛玄台怒骂道,“此前执掌太尉府的丘元德虽然只是不通诗书的匹夫,却也有几分胆色,敢于率军北上,眼下到了袁汝夔这里,却连出征打仗的胆子都没有了,只是一心求和,我大魏乃是天朝上国,岂有向蛮夷求和之理?”
  英国公丘元德当年也曾随名师求学,也有诗文传世,怕是称不上匹夫之辈吧?太学士杜放暗自腹诽,可这点小事和他们如今讨论的大事却不值一提,因此他并未纠正薛玄台的错误,而是附和道,“在下听闻宫中传来消息,说太后已经开始在宗室中寻找合适的女子准备与唐括部和亲。”
  “此事却非从现在就开始的。”又一名士子压低了嗓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在下听闻早在新皇继位之处宫中就在谋划此事,连和亲的宗室女都找好了,正是去年葬身火窟的太平郡主,据闻太平郡主乃是不甘愿委身于漠北蛮夷,方才自尽以求解脱。”
  太平郡主此前曾多次主持文会,提携了不少青年才俊,在众士子心中地位颇高,此次入京之后一想到失去了这样好的一个门路,本来就颇为抑郁,现在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怒从中生,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当即就有人大骂起来,“奸臣误国,实乃国家之大不幸也!”
  在有人刻意的引导之下,士子们谩骂的目标渐渐落在了袁汝夔、王季和等主和派的头目身上,只是这些士子没有注意到的是,春和楼对面的茶楼之上,正有几个人面带笑容看着这边,“卢尚书此举真是大妙,我倒要看看那袁汝夔等人该如何应对。”
第392章
叩阙上书
  今日到场的士子和太学士年纪都不大,又经过了刻意的筛选,都是些胆大包天、血气方刚之辈,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局势渐渐向着卢承庆预期的方向发展。
  “我等今日就算在此谩骂整日,又岂能伤到袁汝夔、王季和诸贼一根汗毛?”陈少阳的声音让争吵的士子们安静下来,他站起身来环视四周,周围的士子眼中闪烁着火热的光芒,大有他一声令下就甘愿赴汤蹈火之势。
  陈少阳知道事不宜迟,眼下春和楼中如此大闹,消息恐怕早就被有心人传到袁汝夔哪里,若是再不行动等众人散去,袁汝夔恐怕就要对他们这几个领头的下手了,眼见这些士子的火气已经被自己调动起来,他当即大声喊道,“大魏养士二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朝,诸位可敢与我一道叩阙上书弹劾此等乱贼?”
  此言一出,方才还颇为热闹的春和楼顿时安静下来,大魏开国以来虽对士子们颇为优待,少有因言获罪之事,但叩阙上书可是非同小可,这让他们迟疑起来。
  “如今朝堂之上万马齐喑,正是因为有袁汝夔、王季和这样的奸贼祸乱朝纲之故。”薛玄台却被陈少阳方才那句“大魏养士二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朝”鼓动起来,立刻站在了陈少阳的身边,“今日之事,丘元德丧军于前,袁汝夔阴谋于后,王季和以附骥尾,杨介夫黜落袁章致使贤才远投唐括,丘元德已经丧身乱军之中且不去提他,另外三贼理当诛杀,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薛玄台在江南之时和袁章多有唱和,对他的才华钦佩之极,听闻袁章被黜落之后对杨介夫颇有不满,今日竟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为友人复仇。
  “杨相国此前行事虽……多有不妥,但此次却未响应袁汝夔议和一事。”杜放见事情竟然波及到了杨介夫身上,连忙出声为其辩护,他可不想事态再做扩大,说罢他提高了嗓音,做出一副极其愤懑的样子,“袁汝夔重整京营禁军一无所成,王季和执掌兵部却未战先怯,此二人理当诛杀,杜某今日就算舍去这条性命也要和陈兄、薛兄一道叩阙上书,此事必能名留史册,就算我殒身与此也死而无憾!”
  名留青史对这些读书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对袁汝夔、王季和等主和派的不满,众多士子纷纷加入到叩阙的队伍之中,士子中更有那文采过人之辈立刻铺开白纸下笔如有神,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写就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好!李兄果然大才,此文一出李兄当名传天下,我等有幸参与此事真乃荣幸之至!此时须得算我颍川荀宜一个!”又有一名士子站了出来。
  “莫要忘了我姑苏慕容子敬!如此好事岂能让诸位兄长独占?”有一名颇具声望的才子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
  “还有我洪都王子安,能与诸兄同列乃我一生之幸。”加入到叩阙队伍的士子越来越多,春和楼上八成的士子都在方才安陆李伯禽方才写就的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算有人觉察出了其中的不妙也不敢和这些已经失去控制的士子作对,只能偷偷溜了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