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92

  “若是两人各领数万兵马对垒,我却也不怕他。”李悠就好像没听到秦士信的话一般,和罗世绩聊了起来,“只是如今京中局势变化莫测,我却不好说此战的前景如何。”
  袁章手下的二十万大军虽然可怕,却也并非不可战胜,只是他们那边没有大魏这么多的猪队友,才是他们的最大优势所在,反正李悠除了张果之外,是不想和任何大魏的军队合作的,鬼知道真打起仗来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张果脸上表情一滞,他似乎听出了李悠话里的意思,他心中未尝不是一般的想法,只是他如今年纪大了,碍于身份不好说出类似的话,只能转而问起李悠此前和袁章作战的经过来,他细细地询问着漠北诸部的作战方式、武器配置等等,李悠一一作答。
  到了最后双方干脆拿出地图,从棋子模拟漠北诸部的作战方式仔细研究起来,秦士信依旧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罗世绩和张果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凝重,依照李悠所说,这漠北诸部的战斗力可是比他们此前平定的乱贼强多了,将来这一战怕是不好应付。
  “此次若非爵爷提前告知,张某将来怕是要在北虏手上吃大亏啊,张某在此代麾下三万将士谢过爵爷的恩情。”到最后,张果起身郑重其事地对李悠行礼道谢。
  “这都是为了中原百姓,张大使无需若此。”见天色已经不早了,李悠起身告辞,张果三人一直将他们送到大营门口方才作罢,临走时李悠似乎想起了什么,回头说道,“对了,在下昨日遇到位商人,他手上似乎有便宜的粮食,张大使明日不妨找来问问看。”
第406章
刷好感
  任何时候,人才总是宝贵的,李悠自从穿越以来见识多了不停内斗、拖后腿的文官集团,对于张果这样真心为国的官员充满了好感,若是能将他和手下这三万精兵收归己用,对他将来争霸天下大有好处,只是他也知道如果现在就开口和张果说这些话还为时尚早,只能先间接地刷一波好感,等时机成熟之时再做打算。
  回到自己的大营之中,命人叫来商会在本地的负责人,细细叮嘱一番,尽管他对李悠的要求还有些不明白,可是出于范蠡昔日的多番教导,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随即出去开始为这件事做好准备。
  “如今咱们的粮食并不宽裕,你这么做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李令月略带疑惑第问道,她或许能理解李悠面见福王的做法,却看不透张果的价值所在,这和智力无关,仅仅是她此前经历的事情不多,对军队了解不够罢了。
  “在我看来,仅仅张果就值五个指挥的精锐,花费这么一点粮食就能赢得五个指挥的好感,这波生意无论如何也亏不了。”李悠笃定地说道,而且张果和此前接触福王的计划并无矛盾;以李悠对张果的看法,即使天下大乱他也不会另择明主投奔,依旧会对大魏的朝廷保持忠诚,而福王刚好可以成为收服张果的借口,试问遍布大魏各处的宗室之中,还有谁比福王和当今皇帝血脉更近,更有资格继任皇位的呢?
  第二日一早,张果的河东讨贼军和李悠的嘉州军几乎同时从睡梦中醒来,开始收拾帐篷准备再次出发,然后一队商人出现在了张果大营的门口。
  “大人,这或许是嘉州伯昨日所说的那些商人。”罗世绩的心情略微有些复杂,他隐约地已经猜出这是李悠给张果的支援,只不过是借了商人的幌子好避过朝廷的非议,如此年纪就有这般城府,想来此人所图不小,若是由着大人和对方亲近似乎颇有不妥之处,可是眼下营中真的快断粮了,即使感到京城,以大人和太尉府、兵部的关系怕是也很难从京城弄到足够的粮食,这让他劝解的话无法说出口。
  反观秦士信就没这么多想法了,一听到或许能弄到粮食,他当即高兴起来,“哈哈,我看那嘉州伯身后的潘将军就是一员好汉,能收复这般好汉的人定非小气之辈,昨日你还怪我话多,今日人家就把粮食送来了。”秦士信把这些商人当成了自己昨日求援的功劳。
  “让他们进来吧,问问粮食的价钱,只是如今咱们营中的银两也不多了,不知道能买多少啊。”张果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办法看着将士们饿肚子,由于北虏南下加之近两年来的天灾人祸,如今周围的粮食已经从一两银子两石涨到了五两银子一石,他们剿灭乱贼的缴获和兵部发下来的微薄军饷加起来还不足万两,想要养活三万大军实在是力有未逮。
  不多时,一名笑容憨厚的商人被领了进来,他先向张果行过大礼,然后起身说道,“小人本是河东人士,多亏大人方才让小人的家人得以保全,如今听闻大人领兵进京勤王,小的无以为报,只有送来些许粮食还望能缓解大人一时之急。”
  张果本想询问他和李悠的关系,却被这一番理由堵了回去,只能摇头说道,“尔等行商也是不易,本官自然不会白拿你们的粮食,只是如今营中用度尚不宽裕,还望先生能稍微便宜些许。”就算到了此时,他依旧不肯平白拿人东西。
  张果的回答让这名商人大吃一惊,他经商多年,见惯了敲骨吸髓的官吏,却从未见过张果这般连送上门来的东西都不收的官员,想起昨日李悠的叮嘱,他再次深深一礼说道,“大人高风亮节实在是让小人佩服,既如此小人就斗胆向大人报价了;小人此次带来了粮食万石,愿以五钱银子一石售与大人。”
  “一两银子两石?”张果和罗世绩交换了个眼色,这个价格远远出乎他们的预料,他们本想着有李悠的面子,这些商人或许给个低价卖上二两银子一石他们就打算咬牙买上几千石,没想到对方给出的价格竟然和丰年一般。
  “这位先生,这个价格您恐怕是要亏本的吧?”罗世绩忍不住问道。
  “罗机宜,参谋赞画、筹划钱粮您是行家,可若论起行商来却是我等要更精明些,这些粮食是小人去年备下的,收上来的时候才三钱银子一石,如今卖五钱银子小人依旧有赚头。再说了大人对我有如此恩情,稍微给大人些优惠也是应该的。”商人一脸的真长,办好这件事,他就可以去嘉州从范蠡那里得到工坊所制造的精巧工具,这里面的利润比粮食高多了,所以他这波生意真的不亏。
  河东讨贼军的将士已经半饥不饱的好几天了,张果稍微谦让数次,还是接受了对方的好意,拿出数千两银子买下了这些粮食,商人欣喜地离去,罗世绩则跟着他一道前去交割粮食,等忙完回来他的脸色颇为怪异,“大人,这次粮食的数目不对。”
  “怎么?缺斤短两了?”秦士信忽得站了起来,这就要去找他们的麻烦。
  “不是,是多了五百石。”罗世绩连忙把他拉住。
  “这是怎么回事?”张果问道。
  “那商人说他向来以诚信经营,为避免缺斤短两,故而在运送粮食的时候多备了一些损耗,如今既然平安运到大营之中,这些损耗就归于我等;这些本来就属于这一笔生意,所以让我不要推辞。”罗世绩解释道。
  “这可……这可……”张果的脸色也变得异常精彩,朝廷的官员在那边想方设法的调高漂没的比例,而这些商人却为了避免顾客损失主动加上损耗,两相比较,朝廷官员的节操简直就掉得一干二净了,这让他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第407章
围城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阿鲁布就从自己的王帐中出来,登上高高的望楼,贪婪地望着前方那座天空之下最恢宏、最繁华的城市,每到此时他的心中就涌起无比炙热的火焰,一想到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即将屈服于他的马蹄之下,他就激动地难以自已。
  距离上次卑言屈膝地向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官员们哀求开通互市方才多久?自己就带着二十万大军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里,阿鲁布觉得这简直就像是梦幻一般不可思议;当然,让他稍微有些遗憾的是大军来到城墙之下已经快一个月了,他那智慧过人的国师却让冉没有发布攻城的号令,而只是不断地派出一队队的人马肃清各地赶来的勤王军,并不停搜集工匠按照他所绘制的图纸打造攻城器械。
  不过出于对袁章的信任,他并未就此提出疑问,他此前从未想过漠北诸部能如此轻松的击败大魏的数十万大军,攻到对方的都城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袁章带来的变化,那么这一次他依旧相信对方不会让自己失望,或许只需要稍加等待,这座巨大的城市就会归他所有。
  “大可汗,今日的军议就要开始了!”正在他陷入幻想的时候,望楼之下一名王帐亲卫在下方大声喊道,将他从梦幻中唤醒。
  “好,我这就下去!”醒转过来的阿鲁布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从望楼上下来,带着亲兵进入议事的大帐,而此时袁章、大萨满以及部落中的万夫长都已经就坐,他们愉快的交流着近期的收获,帐篷之中不断响起欢笑声,和死气沉沉的京城城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漠北的勇士们,你们昨日又杀死了多少大魏的士兵?”阿鲁布来到帐篷上首的虎皮椅子上坐下,笑呵呵的发问。
  “昨日遵从大可汗和国师大人的命令去南方迎击勤王军,谁知道那些南人刚见到我们的大旗就四散而逃,辛苦半天才抓回来数百士兵,好还他们逃跑的时候没顾得上带走粮食兵器,不然这次可就亏本了。”耶鲁部的耶鲁翰大笑着回答,因为他率先出头的缘故获得了阿鲁布的信任,从其他部落中抽出数千勇士加入他的麾下,如今他已经从漠北一名不起眼的部落首领成为阿鲁布麾下最受宠信的万夫长了。
  “昨日沿着京城西方的大道追击数十里,击溃勤王军三万,缴获粮草数百石,兵器无数。”另一位万夫长普速完接着回答。
  大帐之中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分守京城四方的万夫长们纷纷汇报着自己昨日的战果,和前几日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然而却没有多少缴获。
  “大可汗,如今军中的粮草不多了,若再不攻城,恐怕粮食就不够吃了。”等万夫长们汇报完战果,负责军需粮草的夷列刺板着面孔说出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是阿鲁布妻子那边的亲戚,自幼跟随萨满学习文字,是漠北少有的能读书识数之人。
  “国师,依你的看法,如今是否可以开始攻城了?”阿鲁布说完,帐中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了袁章身上,他们都听说过这座伟大城市的传说,现在眼看着它就在面前,却碍于他的命令迟迟不能入城,让这些人心中倍感煎熬。
  “大魏的士兵们不敢和我们野战,但站在城墙上往下丢石头的勇气还是有的。”袁章似乎没看到他们眼神中的渴望一般,淡淡地说道,“漠北的勇士们不擅长攻城,加之诸多器械尚未打造完毕,现在还不是攻城的时候。”
  “可如今军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这些日子以来缴获越来越少,国师大人此前又严令我们不许骚扰龙城的百姓,要是再这么等下去,粮食从哪里来?”夷列刺不甘心的问道,说起来这大帐之中最嫉妒袁章的或许就是他了,若不是袁章,现在被人称呼为国师的舍他其谁?
  “龙城如今已经为大可汗所有,龙城百姓也就成了大可汗的子民,岂有劫掠自家子民的道理?”袁章先反驳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关于粮食不用担心,谁后就会有人给咱们送上来,诸位依旧回去耐心地等候吧,用不了多久京城就会被咱们攻下。”
  “二十万人所需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夷列刺不甘心地说道,此前他也曾对袁章多加试探,却都被对方轻而易举的化解了,只是这次他无论如何也猜不出袁章打算如何解决粮食的问题,哪些勤王军本身就是穷光蛋,而周围的城池村庄都被他们抢的差不多了,袁章又严令他们不准骚扰百姓,只能去抢劫官员富户,收获远不足大军所需。
  “既然国师说了不用担心粮食,那么你们就不用操心了,都下去依照国师的命令行事吧!”阿鲁布不等袁章说话,就主动站出来替他解决了问题,一声令下众人纷纷站了起来,向他行过礼后退出了大帐。
  等到帐篷之中只剩下他们二人的时候,阿鲁布忍不住好奇问道,“国师究竟打算从哪里弄到粮食?”
  “大可汗,如今周围粮食最多的地方在哪里?”袁章反问道。
  阿鲁布顺着帐篷的大门向外望,映入眼帘的正是京城高耸的城墙,他若有所思地答道,“这附近粮食最多的地方恐怕就是京城了!”
  “正是如此,大可汗请放心,京城的粮食足以满足二十万大军之所需。”袁章自信满满地答道。
  阿鲁布顿时迷茫了,方才不是说现在还不到攻城的时候么?不攻城他们就进不了京城,而进不了京城如何弄到京城中的粮食?或许看出了他的疑惑,袁章揭晓了谜底,“在下自有办法让大魏的官员们乖乖地把粮食送出城来。”
  说罢袁章起身缓缓走到大帐门口,叫过一名亲兵吩咐道,“去,将大营外面的大魏使者带进来,本国师想要见见他们。”
第408章
城中百态
  自从漠北诸部围城之后,大魏的朝堂之上越发的静默了,往日里吵得不可开交的群臣此时都纷纷闭上了嘴巴,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通过争吵为自己活着自己所属的势力赢得利益,却完全不知道如何让围住京城的数十万大军退去。
  但是北虏大军并不会因为他们的静默而自动退去,这该商量的办法还是要商量的,在太后焦急的催促之下,文武百官开始商量着各种办法,派出使者和城外的北虏接触,试探看看是不是有议和的希望,号令天下赶来京城勤王,亦或是……看看有没有办法从大军围困之中逃出一条生路。
  二十万大军围城已经有一个月,而他们始终没有商量出什么结果来,只是看着北虏并没有马上攻城的打算,于是连忙喝令城头上的守军不得主动挑衅,为此甚至还斩杀了一名不小心触动机关发射了投石机的士兵,将他的首级传遍京城四方城墙,以警告众士卒。
  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让北虏满意的退去,反而激怒了京中的士子,前次会试的诸多不公已经让众士子积累了滔天的怒火,如今有做出这般屈辱的举动,不仅是这些士子,就连京中的百姓也为太尉府和兵部的这项命令而感到愤怒。
  群情激奋之下,京中的士子和百姓们再次涌到丹凤门外,敲响了登闻鼓,要求严惩袁汝夔和王季和;先前他们无视北虏的威胁,没有做好防御工作,致使北虏大军直入京城之下,如今大难临头了竟然还不组织京中禁军守城,反而勒令士兵不得主动攻击,难道这是要将京城拱手送人么?一想到北虏入京后他们将会遭遇的可怕下场,这些人就对袁汝夔等人恨之入骨,纷纷加入到丹凤门外的队伍之中。
  这次聚集的人数比上次更是多了十倍都不止,为了保住自身的安危,群臣纷纷和袁汝夔、王季和划分界限,此前和他们有恩怨的朝臣更是落井下石,送上一封封的弹劾奏折,给他们安上了一条又一条的罪名。
  终于在百姓围住丹凤门三日后,太后承受不住压力将他二人抛弃,以昏聩误国为由将他二人押出午门处斩,同时恢复了陈少阳等人的功名并予以嘉奖;至此,京中百姓的心思稍安,但大魏依旧没有找到退兵的办法。
  不得已之下杨介夫提出了两条对策,首先让丘尚俭暂掌太尉府,统领京中禁军,组织防御事宜,事到如今他也顾不得和勋贵们的恩怨,找遍京城也就只有丘尚俭等寥寥数人还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将禁军交给他总比交给别人要好一些,加上朝中文武百官如今对这一位置都避之不及,生怕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很快就通过了这一决议。
  另外悄悄派出使者试探北虏的真实意图,看看能不能想到退兵的好办法,在他们看来北虏入寇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只要他们抢够了东西就会主动退去,或许自己主动送上银子,再贿赂一番北虏中的要人,说不定就能达到不战即刻退兵的目的。
  眼下是非常时刻,卢承庆等人也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纷纷对杨介夫的意见表示了支持,于是乎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被派了出来,带着大魏皇帝的圣旨从城墙上缒下城外,匆匆赶到北虏的大营之外。
  袁章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并未感到丝毫惊讶,以他对京中百官的了解,他们做出这些事情来一点也不奇怪;但他也没有直接接见这位使者,而是将他晾到一边,一直到今日,估摸着使者的锐气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方才命人带他过来。
  “下官鸿胪寺卿陈静庵见过大可汗,见过国师大人。”刚刚接任鸿胪寺卿的陈静庵深深感到如今的鸿胪寺实在不是个好去处,上一任的鸿胪寺卿崔可灼因为进献金丹而获罪,如今自己又被派上了这份差事,可想而知此行无论是成还是不成他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不成自不必多说,就算是成了等北虏退去之后朝堂上的那些君子恐怕又该责怪自己卖国了。
  “鸿胪寺卿?我当日离开京城之时,鸿胪寺卿还是崔可灼,没想到这么快就换人了。”袁章嗤笑道,看着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官员如此卑躬屈膝,他的心情莫名的感到痛快。
  “大魏近些年来朝政动荡,不仅是崔可灼,就连下官的好友槐野先生野辞官还乡了。”陈静庵生硬的扭转话题,亮出了自己和昔日的国子监祭酒王维桢的关系,希望袁章能念在他的面子上保住自己的小命。
  “槐野先生近来可好?”袁章听到这个名字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昔日在京城时王维桢对自己多有照顾,不知道如今他看到自己率领大军围困京城,又会是何想法?
  “槐野先生离京之时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御医曾说他不可有大悲大喜,不然定会遭遇不测。”陈静庵一边回答一边偷偷打量袁章脸上的表情,见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关切,陈静庵适时地哀求道,“还望国师大人看在槐野先生的面子上早日罢兵,以免京城失陷而让槐野先生心情大恸。”
  袁章闻言久久不语,若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王维桢丧命,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可眼下二十万大军齐聚京城之下,又岂是这点小小的原因就能让大军退去的?王维桢的恩情固然要报,可阿鲁布的恩情难道就可以无视么?难道恩师的大仇就可以不报么?
  还是等将来阿鲁布统一天下之后给王家一个好归宿吧,袁章将此事放到一边,开始和陈静庵谈起条件来,“二十万大军,又岂是阁下一言即可退却的?”
  若想退兵也不是不可以谈,就看你能拿出什么条件了,陈静庵听出了袁章话里的意思,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连忙问道,“敢问大可汗和国师大人有何需求,大魏但能做到决不推辞。”
第409章
猪队友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军攻城必然死伤无数,吾不忍为之。”阿鲁布口中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他们这些在漠北草原上挣扎求生的部落又何时怜惜过人命来?“只是本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若是空手而归,儿郎们怕是不答应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