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92

  “我大魏近年来虽多有事端,但尚还有些积蓄。”陈静庵激动之下也顾不得试探对方的底细了,当即开始问价,“敢问大可汗想要多少金银财帛?”
  这套手段是阿鲁布在草原上用惯了的,遇到不服管教的部落就带领大军推过去,若是他们拼死抵抗,实力又不比他们弱多少的话,那么阿鲁布或许暂时只要名义上的服从就可以了;若是被他们击败则部落中的牛羊马匹、青壮妇孺就要全部掳走,而现在大魏就是他们砧板上的肉,毫无反抗之力,那自然是要的越多越好,阿鲁布不禁想要金银财帛,还想要这座无比繁华的城市,而且从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阿鲁布得到这些。
  “岂有客人想送礼却先去问主家需要什么的道理?”袁章出言讽刺道,陈静庵的表现再次刷新了他印象中大魏官员的下限,“这些不都是该你们去琢磨的事情么?”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咱大魏的高官办事儿可都是明码标价的,您想要个知县的缺只需要去京城西市的古董铺子里买一份五千两的书画送过去,大人就知道您的意思,用不了多久您就可以赴任了;至于想要个知府的实职那就得花上三万两银子,陈静庵对这些潜规则可是一清二楚;但这笔退兵的生意却是从来没人做过,所以陈静庵也不敢反驳袁章的话,只能拐弯抹角的试探对方的底线。
  绕老绕去说了半个时辰,阿鲁布和袁章最后一点的耐心也被他消磨干净,直接起身送客,“既然做不了主你就先回去吧!下次若再是这样就不用来了!”
  听到这话陈静庵顿时急了,连忙拉着袁章的衣袖哀求道,“还请国师大人见谅,下官官职卑微实在无法做主,我这就回城去询问诸位大人的意见,明日……明日就给您一个答复。”
  “若是想和谈并无不可,不过得先拿出你们的诚意来!”袁章图穷匕见,“明日若是想再来,先送一万石粮食过来,没有粮食你也不用来了,明日我即刻挥动大军攻城!”
  等候半天对方终于吐出了自己的目的,而且听起来似乎并不难做到,陈静庵忙不迭的点头,“下官这就回去准备,明日定将粮食送来。”再看到袁章满意的点头之后,他的胆子也打了起来,“敢问国师大人,收到粮食大军就会退去么?”
  “哈哈,陈大人可是在做梦?”袁章毫不留情的讽刺道,“我漠北二十万大军云集,区区一万石粮食就想打发我们?这不过是显示你们诚意的手段罢了,若想大军退去,你还是回去和皇帝商量下送上什么礼单吧?”
  说罢袁章懒得和他再啰嗦,叫来两名士兵将陈静庵拖了出去,在陈静庵就要被拖出帐篷的时候,他依稀听到袁章在问,“如今杨相国的身体可好?”
  陈静庵一直被王帐亲卫拖到大营之外才丢到地上,他来不及庆幸自己逃得一条生路,连忙回身来到了城墙下方,报上自己的名号,从吊篮之中爬上城头回到京城之中,问守城的将领要了一匹马,快马奔到宫中,送上了这个宝贵的消息,当然他只是说了索要金银财帛之事,并没有敢提袁章最后对杨介夫的问候。
  “诸位卿家,此事该如何是好?到底出多少银子,这些蛮夷才肯解围?”太后的话里话外透露着愿意出钱免灾的意思。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北虏狼子野心,索求无度,我等无论给出多少银子他们恐怕都不肯退去,如今唯有厉兵秣马与北虏拼死一战,或许还有几分胜算。”丘尚俭闻言连忙劝谏道,如今城头上的士兵全靠一口气撑着,若是传出求和的消息,谁还会卖力守城?
  “丘大人此言差矣,蛮夷之辈不懂耕作、不懂诗书,占了京城又有何用?”陈静庵自觉立下了大功,若是和谈顺利完成,将来凭借此大功升官发财不在话下,那容得丘尚俭质疑?当然他这也是欺负丘尚俭根基不稳,要是现在说话的是丘元德他断然不敢如此。
  “如今城中粮草匮乏,守城怕是不易。”户部尚书毕成也站在了陈静庵一边,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勋贵打下去,要是被丘尚俭接着这个机会翻身此前的种种不是白做了?因此他宁愿花上一笔钱财买来京城的平安。
  “区区一万石粮食,实在不值一提,兵部的仓库里就能拿得出来。”兵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此前丘尚俭向他们索要军粮的时候可没这么大方。
  群臣议论纷纷,直接把丘尚俭抛到一边商量起求和的费用额度来,少经事端的太后被群臣一忽悠,直接把前几任皇帝辛苦积攒多年的内库买了个底掉,甘愿拿出二百万两银子来购买京城的平安。
  受此激励户部那边也凑出了一百万两银子,另有丝绸布帛无数,只求城外的二十万大军能够退走;而陈静庵则要想的更多,他的目光不断在杨介夫身上扫过,或许按照袁章的意思,唯有除了此人才会退兵?只是这些他并不打算在朝堂上讨论,等一会儿下朝之后去和卢大人商议一番才行。
  “司马先生可是听错了?大军围城,城中的文武百官竟然要给城外的敌军送粮食?”当得到这个消息时,李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何等的猪队友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这还算不得什么。”司马错不住摇头,这些人要是放到大秦恐怕早就被剁成肉酱了,“在下还听闻京中有官员上书,说为了避免北虏误会,建议朝廷下发圣旨,让各路勤王兵马原路返回!”
第410章
狮子大开口
  “朝廷此举实是让我等心寒。”河东讨贼军的大营之中,一贯喜怒不行于色的罗世绩也忍不住发怒了,此时他们距离京城已经不远,所以同样很快收到了消息,那些从京城北门出去的粮车可是瞒不住人的。
  “狗官!狗官!”一想到自己和罗世绩当初进京求粮是何等艰难,而如今他们对待北虏又是何等的大方,秦士信就怒火中烧。
  “奸佞误国!老夫定要入京直诉与太后和陛下面前,要求严惩此等误国之人!”张果须发皆张,此前所受的种种委屈他都忍了下来,但此时却再也忍不住了。
  和愤怒的李悠与张果等人相反的是,阿鲁布的王帐之中此时却是一片喜气洋洋,陈静庵不仅送来了一万石粮食,还有猪羊数百口,青菜数百筐,美酒千坛,就连烹饪所得调料他们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生怕这些北虏大爷吃不好。
  这还不算,陈静庵报完礼物清单之后拱手说道,“太后生恐诸位远道二来,顾不上携带厨子,故而将宫中的御厨派来十位,专为大可汗和国师大人烹饪美食,望二位赏脸收下。”说罢他腆着脸转向袁章,“国师大人,这些御厨里有两位最是精通江南的鲈鱼脍和莼菜羹,国师大人久在北地,想必很难吃到这种家乡的美味吧?”
  袁章又一次低估了这些官员的下限,他只是索要粮食万石,没想到对方却送来这么多的东西,他不禁想到,若是这些官员能把巴结送礼上十分之一的心思用到治国之上,恐怕大魏早就将漠北诸部赶到万里之外去了,又岂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阿鲁布也有些看不懂这些人了,我率领二十万大军是来打你们的,你们怎么还会给自己送来粮食?难道生怕我手下的勇士吃不饱没有力气挥刀么?而且眼前此人的无耻实在是让他感到厌恶,阿鲁布摇摇头道,“议和一事就交由国师全权负责。”说罢阿鲁布径直离开,将这里丢给了袁章,他似乎觉得每和陈静庵多待一分钟都觉得难受。
  阿鲁布已经离开,帐中只剩下了袁章和陈静庵两个,陈静庵赶紧抓住机会上前小声说道,“还望国师大人促成议和一事,事后大魏定有厚报。”说罢他从袖子之中抽出一叠银票递了过去,上面最小的数字都是以万为单位。
  或许是银票的作用,这次袁章并没有为难他们,而且陈静庵如此恭顺,办事如此细致,实在都让他有些不忍心了,所以他直接报出了议和的条件,“若想议和并无不可,只要大魏拿出我们想要的数目,大军自会退去。”
  “敢情大人给个数字!”陈静庵似乎觉察到了袁章语气的变化,连忙问道。
  “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袁章缓缓报出了这个巨大的数字,在他看来要弄到这么多的钱财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也已经做好了和陈静庵讨价还价的准备。
  “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陈静庵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不禁张大了嘴巴,来得时候朝廷已经吩咐尽量答应他们的条件,可他还是被袁章的狮子大开口吓到了,大魏一年的岁入也才四五千万两,袁章一下子竟然要这么多!
  他现在似乎明白了袁章围城不攻的用意,就算是攻下了京城,恐怕他们也搜刮不出这么多的财富啊!
  “正是如此,若是你们送出这些,我们自会退兵。”袁章现在越来越不想过早攻城了,这帮官员会帮着他慢慢削弱京城的抵抗,他又何必浪费漠北勇士的性命呢?
  “这个……这个数字似乎有些过于大了,敢情国师大人稍微减一些。”陈静庵鼓起勇气艰难地说道。
  “此事可是你能做主的?”袁章不耐烦的摆摆手,“且回去和你们的太后、皇帝商量去,等商量出结果了再来商谈。”
  陈静庵的一万石粮食,猪羊数百口,青菜数百筐,美酒千坛,调料无数以及御厨十名仅仅换来了不到一盏茶的交谈时间就被袁章再次赶走了,临走前袁章还不忘说道,“对了,若是这几日我大军遭到勤王军的攻击,就是尔等放弃和谈,那么第二日我等就会直接攻城。”
  “下官回去定会禀报朝廷,勒令诸军不得轻动。”陈静庵被这句话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告辞快步回城,生怕有那些不识大局的武夫贸然生事。
  “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太后和文武百官也被这个巨大的数字砸晕了头,以大魏之富庶、京城之繁华想要凑出这么多的钱财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难道这北虏是不想和谈么?”太后想了半天也只找到这样一个理由。
  “太后,如今我大魏正与漠北诸部和谈之中,万不可再以‘北虏’称呼之,若是传出去引起他们的不快恐又生事端。”一位须发皆白的翰林学士颤颤巍巍的站出来说道。
  “老大人此言甚是。”
  “若不是老大人我等都疏忽了。”朝堂之上响起一片赞扬之声,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半个时辰后群臣的意见总算得到统一,于是“北国”就成了漠北诸部新的称呼。
  经过这番波折,话题再次扭转到议和一事上,经过详细计算,群臣最终拿出了一个大卫能够接受的数字,金一百万锭,银两百万锭,布帛一百万匹,并责令陈静庵明日再去和袁章商议。
  陈静庵下朝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悄悄地找到了卢承庆的府上,“卢大人,那袁章今日狮子大开口恐怕是意有所指啊!”
  “哦?你的意思是?”卢承庆问道。
  “大人,那袁章如今恐怕还记着当日殿试之上杨相国对他的贬斥。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下官以为他定然不肯说服北国大可汗退兵。”陈静庵笃定地说道。
  “杨介夫……”卢承庆陷入了沉思,这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机会。
第411章
监军
  “此事事关重大,你可曾告知太后?”卢承庆想了想,终究觉得自己亲自下场似乎有些不妥,于是将问题抛给了宫中,想必现在他们比自己更加着急吧。
  陈静庵闻弦音而知雅意,当下说道,“下官今日光记得议和银两一事,竟然疏忽了这些,今晚……哦不,明日下官从北国大营中回来就入宫去禀报陛下。”刚从卢承庆府上出来就进宫难免显得刻意,因此他稍微改变了下计划。
  第二日陈静庵再次赶往城外大营,向袁章报出了朝廷辛苦凑出来的数字,阿鲁布依旧面无表情,袁章冷哼一声说道,“大魏广有四海,就想拿这点银子来忽悠我们么?”经过陈静庵的多番解释,他终于稍微松口了,“即是如此,那具体的数目也不是不可以商量,不过一百万锭金子,两百万锭银子,一百万匹布帛还是少了些,那么就改成我上次所说的七成好了!你就照此回报朝廷吧;另外昨日又有勤王军攻击我漠北大军,此次本国师先不予尔等计较,若是下次再犯,我漠北二十万大军即刻开始攻城。”
  说完袁章还命人将陈静庵带到城外的工匠营中去看那些数目庞大的投石机、攻城锤、尖头木驴等攻城器械,吓得陈静庵面无人色连连答应。
  “国师,大魏真的肯给这么多钱财?”重新回到大帐中的袁章迎来的是阿鲁布惊喜的询问,这笔钱财可是比他从记事起部落数十年劫掠的积累还要多,他再次庆幸当初在京城之中救下袁章的英明抉择。
  “这些仅仅是大魏朝廷的积累,那些高官的家中的财富可是比朝廷多多了。”袁章嗤笑道,大魏的朝廷若是愿意把一半的银子花到士兵身上,就足以将他们赶回漠北,现在却要花费数倍的代价换取一个虚无缥缈的议和,他真不知道该说这些人什么好了。
  陈静庵赶回京城马不停蹄的来到宫中向太后汇报今日议和的结果,听到七百万锭金子,一千四百万锭银子和七百匹布的巨额代价,太后却松了一口气,“他们肯退让就好,陈卿家辛苦了,还望卿家用心议和,事成之后哀家定会厚加赏赐。”
  “多谢陛下。”见太后就要起身召集群臣议事,陈静庵连忙阻止,“陛下,那北国的国师大人还有一件事要我等去办,若是办不好恐怕这议和一事终究是成不了的。”
  “哦?是什么事?还不快快说来?”太后立刻紧张起来,生怕对方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但陈静庵却闭上了嘴巴,眼神瞟向左右的太监宫女,太后见状知道事关机密,立刻让他们退下,只留下了自己最亲信的太监总管,“现在可以说了吧?”
  “是,请恕臣冒昧,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实在不宜让更多人知道。”陈静庵告罪之后缓缓问道,“太后可记得那袁章昔日可曾在殿试上被选为状元?”
  “此事哀家记得!”太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状元被夺又被勒令终生不得出仕,这袁章方才投了北国,这导致了自从好水川大败之后,大魏的殿试再也不敢黜落任何一名士子,先前纠结于庞大的议和费用,太后一时忘了这件事,现在想起来却是可怖之极,“陈卿家是说那袁章对此事依旧念念不忘?”
  “正是如此!”陈静庵答道,“臣还打听到那袁章的授业恩师乃是名士龙溪先生,龙溪先生昔日因为得罪了杨相国而被逐出朝堂,袁章昔日曾在太平郡主所办的西园雅集上赋诗以纪念此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恶了杨相国,导致其殿试上被杨相国找出了犯讳的地方借机黜落。”他一口气将杨介夫和袁章师徒两代的恩怨都说了出来。
  “此事的确不宜让外人知道。”太后对杨介夫的势力似有耳闻,“如此等朝仪之后哀家再挑选朝廷重臣入宫商议此事吧。”
  二人出了太后如今所住的长乐宫,来到议事的大殿上,陈静庵汇报了今日议和的结果,群臣似乎也从袁章的让步中看出了议和成功的可能;既然对方从一千万退到了七百万,那么接着退到五百万、三百万也是有希望的么?等到两百万的时候说不定朝廷再挤一挤就够了。
  “此外还有一事,昨日又有勤王军袭击北国大军,大可汗和国师颇为震怒,言明若是再犯就即刻攻城。”陈静庵又细细地说了一番他所见到的那些攻城器械,然后提出建议,“有鉴于此,朝廷必须对勤王军严加看管,万勿让他们在此时候惹下事端影响和谈大局。”
  “只是如今京城四面都被北国大军围住,政令不出京城,我等就算是有心约束也是无能为力啊?”胡松年一脸难色。
  “下官以为可派内臣出城监军,严令各部不得异动,想必北国大可汗和国师也会应允吧?”大魏的朝廷总是不缺聪明人的,很快有人给出建议,并获得了一致赞同,很快就派出陈静庵出城去和袁章协商。
  “此事乃是有助于议和的好事,本国师自当帮忙,你们现在就回去筛选内臣,本国师会将他们送往各处军中。”尽管大魏开国之初颇有几位战功卓著的内臣,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位可与先贤相比的太监,袁章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有本事和城外的勤王军勾结。
  大魏朝廷在此时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波波经过精心挑选的太监怀揣着陛下的圣旨出城而去,通过漠北士兵的帮助,来到了更外围的勤王军大营之中,然而他们的目的却让这些忠心耿耿的大魏官兵们失望了。
  “什么!严令我等不得出战?否则严惩不贷?”张果听着圣旨上的话语顿时蒙了,他无法想象那些朝廷重臣究竟是为什么才能做出这般匪夷所思的决定来,他这两日观察漠北大军的营地,已经发现几处破绽,正要练习李悠一同发起进攻,没想到却被这封圣旨打断了计划,“臣不敢奉诏!”张果站了起来。
第412章
劫营
  “大胆,此乃陛下所颁发的圣旨,尔等莫非要抗旨不尊?”传旨的太监被吓了一跳,立刻色厉内荏地喊道,并给张果看了圣旨上的玉玺、宰相的附署,以显示这是一份完全合法且不容辩驳的圣旨。
  “这位公公。”张果忍下怒气将他拉到大帐中央的桌子前,上面摆放的是京城四周的地图,通过这两日的观察,张果已经在上面标注了漠北大军的分布位置、士兵多寡等信息,他手指着地图试图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策略,“公公请看,此处乃是北虏存放粮草之所在,二十万大军之所需有半数堆放于此,而守卫此处的北虏仅有万人,且并没有多少鹿砦、壕沟阻拦大军,只要大军趁夜偷袭,必可一举焚毁北虏的粮草,而没了粮草,北虏只能不战自退,到时候再衔尾追击定能大胜!”
  这并不怪袁章没有防备,他本来在存放粮草的大营南边安排了万余骑兵防备四周,奈何这位万夫长看着别人抢劫眼热,就带着自己麾下的兵马跑到其他地方抢劫去了,每次抢回来的东西他总记得给看守粮仓的部落首领分上一些,因此对方也不时替他打打掩护,所以袁章到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布置出现了漏洞,却没想到这个漏洞被张果给抓住了,若是按照他的策略进行,大魏未尝没有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