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92

  “如此甚好,那我也多留一日,要是北虏趁机来攻也好有个照应。”李悠点头说道,说完话他和许光又从帐中出来帮着罗世绩、秦士信做一些主持祭礼,迎接宾客的事情;只可惜周围的官员似乎早已得了风声,没有一个人赶来拜祭;反倒是周围的百姓听说有人在和北虏作战中牺牲,纷纷前来致哀。
  一直忙到天黑,见大概不会有人再来,李悠等人才告辞离去;等他们走后,秦士信和罗世绩召集起河东讨贼军剩余的军官幕僚,开始连夜商议这支军队的出路,大营之中的上万士兵无人睡去,他们静静地看着议事的大帐,等候着他们将要做出的决定。
第419章
出路
  已经连续两天没有休息的罗世绩此时嘴唇干裂,声音也有些干涩,他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大人已经去了,但营中尚有万余士卒,将来该如何打算,诸位还是议一议吧。”
  众多军官和幕僚文官尽管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但在这个时候却显得犹豫了,迟迟没有人说话,就在秦士信忍不住要开口的时候,一名赞画却先吱声了,他试探着说道,“大人猛蒙此大难,我等痛彻心扉,只是我河东讨贼军乃是朝廷的军队,大人既然已经走了,按照规矩不是该上奏朝廷,请求另择主帅么?”
  “若不是那个鸟朝廷,大人又何至于中了北虏的埋伏?”他不说倒好,一提朝廷秦士信当即就炸了,“大人一收到勤王的文书就立刻整军上京,一路吃不饱睡不好好不容易赶到京城附近,这些狗官连颗粮食都不给,让我们饿着肚子却把粮食送给了北虏;大人却依旧甘愿冒着生死危险前去探查北虏军情;好不容易找出个破绽,准备为了朝廷殊死一搏,哪知道却被朝堂上那些狗官卖个干干净净!现在大人死了,你却要我们继续去舔那些狗官的卵蛋,这种事我秦士信做不出来!”
  “罗机宜。”这名赞画被秦士信吓得不轻,随即将哀求的目光转向罗世绩,自从张果死后,这里能压得住秦士信的也只有他了。
  “我河东讨贼军从没有对不住朝廷的地方。”罗世绩缓缓说道,从河东到河南道,他们屡受朝廷掣肘,张果却依旧无怨无悔,忍受着上官的责难,兵部的漂没,他人的侵占功劳,领着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兵一次又一次击溃敌人,朝廷实在不能要求他们更多了,接着他的话锋一转,“大人一生忠于朝廷,到如今却被朝廷卖给了北虏!我罗世绩能有今日都是大人的栽培,若不能为大人报仇我罗世绩枉为人子!”
  罗世绩也是性子高傲之人,此前的种种隐忍、种种卑躬屈膝都是为了河东讨贼军的大局,而如今就连张果都被朝廷卖了,再委曲求全下去又有何意义?难道要把这剩下的一万多将士葬送干净才行么?
  “罗兄说得是!我等这就提兵杀入京城,将那些狗官杀个干干净净为大人报仇!”见到自己这位兄弟终于忍不下去了,秦士信感到血脉贲张,说着就要去摸他的熟铜锏。
  “士信住口!”没想到他的话却被罗世绩喝止了,他直盯着秦士信,“此时北虏尚在城外,你去领兵攻城,最高兴的是谁?若是如此,大人的在天之灵也不会原谅你!”
  大帐之中变的嘈杂起来,军官幕僚们交头接耳地商量着对策,有人坚持要为张果报仇,有人说既然朝廷无道,还不如干脆反他娘的算了,有这一万兵马天下哪里去不得?至于说要继续投靠朝廷的,除了方才说话的那名赞画更无一人。
  “诸位,若只是罗某一人,那罗某定会孤身仗剑潜入京城,务必找到当日出卖大人的主使,就算舍了这条性命也要为大人报仇。”见众人的意见都说得差不多了,罗世绩再次开口,听他如此表态,秦士信的军官连连点头,似乎和他想到一块去了,罗世绩目光一次从他们脸上扫过,“可如今营中还有上万兵马,我们去为大人报仇,他们怎么办?”
  “咱们在河东四府打了那多仗,对当地的形势烂熟于心,干脆回河东扯旗造反算了,等北虏退去之后我等再杀入京城为大人报仇。”一名性急的军官说道,他本是开山立柜的土匪,受张果感召方才下山加入河东讨贼军,如今张果死了,他再无顾忌。
  “大人建立河东讨贼军就是为了剿灭乱贼,如今大人方才过去我们就要上山落草,如此对得住大人么?”罗世绩当即反问道,此人哑口无言。
  “既不能进京报仇,又不能上山落草,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罗世绩接连反驳了多人的意见,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反问了。
  “我还是那句话,先保全这上万士卒,再想办法为大人报仇。”罗世绩感觉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他接连的反驳几乎堵住了所有出路,那么现在该轮到发表意见了,“如今我等还有一个去处,想必大人知道了也不会反对。”
  “是何去处?”众人纷纷竖起了耳朵,等候这位智谋出众的罗机宜给出答案。
  “自从大人起兵以来,所接触的文武百官无不刁难我等,唯有前些日子遇到的嘉州伯却对我等照料有加,不仅派人为我等送来粮食以解大军缺粮之困;日后又再三提醒我等不可轻信朝廷,昨日更是亲率兵马冲阵将我等从北虏包围之中解救出来。”罗世绩一一列举了李悠对河东讨贼军的恩情,“今日若不是嘉州伯施以援手,恐怕我等连大人和诸军的后事都没办法办下去。我河东讨贼军恩怨分明,此等大恩不能不报。”
  “你是说让我们去投奔嘉州伯?”秦士信明白了罗世绩的意思,然而他对这个意见似乎并不反感,“只是,那嘉州伯能为大人报仇么?”
  “出卖大人的必定是那些朝堂上的文官,而嘉州伯身为武将勋贵,和朝廷文官一向不和,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立下救驾大功后被赶到嘉州。”罗世绩对李悠也并非一无所知,“嘉州伯若是想恢复昔日勋贵执掌军权的格局,那些文官也是他的敌人。”
  而且据罗世绩观察,李悠的种种举动似乎并不太像是一个忠臣,如果是这样,那么依靠李悠为张果报仇的希望就更大了,但这样的话却不适合在这里说出,所以罗世绩又拿出了另外一个理由,“而且数遍京城周围的勤王军,也就嘉州伯哪里还能弄到粮食了,再有几日我等又该断粮了,朝廷想必是指望不上的,若不投靠嘉州伯,拿什么来养活这些士卒?”
  罗世绩说完,众多军官幕僚陷入思索之中。
第420章
投奔
  “我等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军队,若是私下投靠他人可是重罪,日后朝廷追究起来嘉州伯能扛得住么?”有人已将开始思考投奔李悠的后果了。
  “今时不同往日,经过好水川和御驾亲征的两场大败,大魏禁军精华毁于一旦,如今朝廷不仅没有兵马抵御外寇,就连剿灭各地的乱贼也要依靠豪门大户兴办的团练,兵权从京城下放到各地。”罗世绩对目前的局势看的颇为通透,“若放到太平时节,朝廷或许可以慢慢积累实力重整禁军,可眼下北虏进逼京师,总是大魏能逃过此劫,收买北虏退兵的消耗也让他们无力再征召大军!到时候大魏将由强干弱枝编为强枝若干,攻守之势倒转,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各路豪门,嘉州团练眼下已是天下强军,再加上我河东讨贼军,精兵可达三万,朝廷纵使有心,又拿什么来威胁嘉州伯放弃我们?”
  更何况朝廷能不能挨过这一遭劫难还不好说,罗世绩可不认为北虏会乖乖地拿着银子走人,要是京城的皇帝有个万一,那就真的要天下大乱了。自古以来能超过三百年的朝代稀矣,大魏开国至今已经有两百余年,或许这又是一波轮回的开始。没有了张果的约束,罗世绩脑中大逆不道的想法越来越多。
  “嘉州伯此前跟随先皇御驾亲征,曾抵御国北虏十万大军,昨夜在下所见嘉州军的战斗力不在我河东讨贼军之下,如今大人已经过去,纵观天下擅长领兵征战者除了嘉州伯还能有事儿?”又一名将官反问道,“如今既然要投奔他人,还不如投奔一个懂得打仗的,如此我河东讨贼军生存下去的希望还能大一些。至于跟在文官后面卑言屈膝,纵使舍了这条性命也讨不到好去,郑某的骨头还没那么贱!”
  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之辈,昨夜嘉州军的表现和李悠去年在御驾亲征时的发挥让他们着实感到佩服,从对自己的尊严及身家性命考虑,他们也愿意跟随李悠这样的知兵之人,而不是跟随那些完全不通军事,视武将士卒如奴仆的文官。
  此言一出,大帐之中想起了一片赞同声,更有人拿出当年丘元德执掌太尉府和袁汝夔担当太尉前后的形势作比较,他们对文官领军更加厌烦了,可不是每个文官都像张果这般通晓军事、尊重武人的,沿途所见那个文官不是把他们当做奴仆一般呼来喊去?这样的日子实在不是人过的!反观李悠对他们却是待之以礼,两相比较之下,他们又向李悠偏了一分。
  “还有一事,咱们从河南道到此地,沿途所见的勤王军也不少了,那个不是像我们河东讨贼军一般缺衣少粮?唯有嘉州伯的手下却是衣食无忧,就连营中的普通士卒身上都有铠甲,他们的骑兵所乘的都是百中无一的上好战马!”又有眼光犀利之人发现了问题,“而且他们不仅能自己吃饱,甚至还有余力为我们提供粮草,我挨饿受冻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久了,若是能吃饱饭,换上一身铁甲,就算为他卖命又如何?”
  这个问题更加现实,纵使有张果以身作则,和他们同吃同住,但他们也没少为挨饿受冻发牢骚,再看看李悠那边一个个铠甲明亮、精神饱满的士兵,两边的差距也太大了,能吃饱喝足还有上好甲胄的日子谁不想过?
  “可那都是嘉州伯的亲兵,就算我们投奔过去也能像他们一般?”有人已经开始考虑更深度的问题了,他们对投奔李悠似乎已经没了心理障碍,现在琢磨的是如何获得和嘉州军一样的待遇,“我等都是行伍中人,自然知道供养这样一支大军的消耗,嘉州伯可有这个财力?”
  “嘉州伯如今是云嘉团练使,云州方才出了乱贼且不去说,那嘉州可是富饶之地,甚至要胜过河东四府。”罗世绩熟悉地理,对嘉州和云州的情况也知道一些,“更何况我在嘉州伯的军中还看到了昌华伯的运河兵,昌华伯久居运河要地,家财无数,昌华伯家和嘉州伯家乃是多年的世交,若是他们两家合力,供养三万大军不在话下。”
  “若是诸位都是这个意思,那么我稍后就去嘉州伯大营之中向他问个清楚,纵使比不上嘉州军的待遇,也不会让诸位兄弟吃了亏。”罗世绩说道。
  “不敢奢求能有嘉州军这般风光,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我等就心满意足了。”众人连连点头,似乎已经达成了一致。
  “好,事到如今也说得差不多了,现在也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愿意投奔嘉州伯的站到右边来。”说完罗世绩第一个站了过去,接着秦士信毫不犹豫地跟了过去,其他军官幕僚也三三两两的站了起来,最终有八成以上的人同意罗世绩先去和李悠谈一谈。
  “既然诸位不愿意跟随我等,那么我等也不好勉强,如今营中还有些银子,我这就拿出来发给诸位,咱们好聚好散!”罗世绩行事果决,见有人依旧持有不同意见,就立刻客客气气地将他们送出大营,以免这些人日后坏事。
  纵然有人不情愿离开,可是看着秦士信摸向双锏的手和其余军官不善的眼神,他们只好就坡下驴,拿着罗世绩送上的银子另谋出路去了,至于士兵他们一个也休想带走。
  统一了军官们的想法,罗世绩又重新安排了值夜的人选,务必保证在这紧要关头河东讨贼军内部不要乱起来,接着将镇守大营的重任交给秦士信,自己则带着几名军官连夜赶向李悠的大营。
  奔波了两日早已陷入熟睡之中的李悠被亲兵从睡梦中唤醒,当他听清楚亲兵汇报的消息之后,连外衣都顾不上穿连忙迎了出去,“去叫醒许先生、司马先生、钱兄还有潘将军、周将军他们,有贵客到了!”说完李悠光着双脚就急奔出去。
第421章
实力暴涨
  “罗兄深夜到访,李某未及远迎,实在是抱歉之至,还请入内叙话。”李悠急匆匆地赶到大营门口向罗世绩拱手说道。
  罗世绩接着大营门口的火光打量着李悠这幅狼狈的样子,衣服的扣子没有扣紧,外套都没有穿,两只光脚上沾满了泥巴,浑不似中午所见那副模样;可是这并未让她觉得李悠失礼,心中反而涌起一丝感动,嘉州伯如此匆忙赶来岂不说明了对他们的重视么?若是放到那群文官身上,肯定会将他们晾在大营门口,等上个把时辰再说,于是罗世绩郑重下拜,“在下来得仓促,有劳嘉州伯远迎,实在是罪过。”
  “诶,罗兄又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李悠连忙伸手拉住他的胳膊将他扶起来,“夜间风大,罗兄还是随我一道入内叙话。”说着将罗世绩和他的随从们引入大帐之内,吩咐左右奉茶伺候,同时猜测着他们的来意。
  罗世绩和左右军官交换了个眼神,开门见山地说道,“实不瞒嘉州伯,我等此次深夜前来乃是为了河东讨贼军的出路。”
  “哦?此话怎讲?”李悠的心跳猛地加速,如今张果已经殉国,河东讨贼军对朝廷想必是恨之入骨,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找自己来谈论出路的问题,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李悠按捺住激动问道,如果此时自己显得过于急切就落了下乘,还是由罗世绩先开口的好。
  “张大使一生忠于朝廷,不顾安危为国厮杀,若大人光明正大的死在战场之上,我等也不会有任何怨言。”罗世绩握紧拳头说道,“只是此次朝廷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我等心寒不已,若让罗某再带着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卒为朝廷卖命,罗某实在开不了这个口,我河东讨贼军上下一万两千将士也不会甘心。”
  看来张果和那一万多名将士的死让河东讨贼军对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李悠也摇头叹道,“如今的世道的确险恶无比,去年御驾亲征时也是这般,我等跟随陛下和丘太尉等宿将在外拼杀,朝中的那些文官却断了我等的粮草,暗中和北虏勾结,致使三十万大军一朝丧尽。若不是李某多长个了心眼,恐怕也早就死在北虏手中了。”
  李悠爆出来的这个消息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这让罗世绩等人一时忘了自己的来意,忍不住问道,“去年的大败竟还有这般隐情?”
  “何尝不是如此?丘太尉率领前军驻扎在宣大,却被北虏决堤灌营,若是没有宣大本地之人配合,北虏又怎能隐藏住踪迹?还能找到合适的决堤地点?陈老将军前往后方求粮,却被守仓小吏严词拒绝,若是背后没人撑腰他们那来得这么大胆子?事后中军大乱,勋贵宿将死于暗箭之下,京城却开始筹划另立新君,执掌五城兵马司的鲁国公暴毙,如此种种让人细想起来不寒而栗。”此种局势比李悠此前经历过的任何一个任务世界都要险恶,现在细细想起来还是一阵阵的后怕,“所以李某才会远离京城是非之地返回嘉州,如今大魏的朝廷已经不是张大人这般忠臣能容身的了。”
  李悠抛出的一连串真相让罗世绩等人哑口无言,虽然乍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细细想起来却又着实可信,再想想自家大人的遭遇,罗世绩胸中涌起一阵悲凉,现在看来就算大人昨日能保住性命,也躲不过他们日后的暗算。
  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待心情稍微平复,罗世绩试探着问道,“敢问爵爷日后有何打算?难道就任由这些人祸乱大魏么?”
  “如今大魏的朝堂恐怕就算是太祖太宗再世也无力扭转。”现在的大魏就和明末差不多,你让朱元璋附体崇祯他都不一定能控制住局面,“所以李某也不打算管朝堂上的事情了,等此次京城之围一解,李某就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嘉州去;他们在朝堂上闹翻天了我都不管,但若是他们胆敢祸害云州和嘉州的百姓,李某手下这上万兵马也不是吃素的!”
  李悠的话让罗世绩心中的担忧落了地,既然这位嘉州伯不会屈服于朝廷,那么他们投奔过来自身的安全就有保障,他扫了一眼同行的军官,见他们都微微点头,于是起身来到大帐中间向李悠拜倒,随行军官连忙跟他一起跪下。
  “实不瞒嘉州伯,如今我河东讨贼军已经没了出路,罗某此次和众位同袍前来,希望嘉州伯能看在张大人的面子上收下这上万士兵,好让他们有个安稳的去处。”说完罗世绩等人齐齐叩头,长跪不起。
  “诸位这是干什么?”李悠连忙上前想要将他们一个个拉起来。
  罗世绩等人却是硬坚持着不肯起身,“还请嘉州伯给个准话,若是您有难处,我等立刻就走绝不拖累。”
  “河东讨贼军乃是朝廷的兵马,如今你们想要投到我这里来?”李悠略有迟疑的问道。
  “此事之后,我河东讨贼军与朝廷已经一刀两断,方才营中众将已经商议过了,若嘉州伯不肯收留我等就上山落草。”罗世绩说了一点假话。
  来回试探几句,见他们态度异常坚决,李悠再无顾忌,“好,既然你们已经下定决心,那么李某欢迎诸位将军加入我嘉州军!李某保证日后定会将诸位和嘉州军一视同仁,只要有我嘉州军一口吃的,就饿不到诸位。”
  “多谢嘉州伯,日后我等定会为嘉州伯效死,如违此誓人神共诛!”罗世绩当即率领众将发誓。
  “李某定会迎回张大人的遗体,查明出卖张大人的罪魁祸首,为张大人及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寒!”李悠也指天发誓,罗世绩等人再次拜倒叩谢。
  接着罗世绩送上河东讨贼军的军官名单,至于十足的花名册如今正在核实之中,李悠欣然接受,并依旧任命罗世绩和秦士信掌管河东军,有了这一万多人和众多良将的加入,李悠实力大增。
第422章
讨还
  “明日一早,在下就率领河东讨贼军归于爵爷麾下。”又商议了一番细节问题,待一切都已确定之后,罗世绩说道,直到此时他悬起的心才放了下来。
  “好,到时候一起退兵到二十里外,明日我也会派出使者前往北虏大营之中索要张大使的遗体。”此时的人对身后事还是看得很重的,要是这件事能办好,对收服河东讨贼军的军心大有好处,因而纵使会遇到北虏的种种刁难,李悠也要去做。
  随后,李悠派出许光率领人马将他们送回,虽说罗世绩和秦士信将依旧掌管河东讨贼军,但要是一点变化都没有的话,无论是李悠还是罗世绩都不会放心,所以李悠将许光派过去协助他俩处理军务,并安排了一些可靠地中级军官加入河东讨贼军;现在身处险地就只能做这么多了,日后等战事平定下来再做更大的改编。
  第二日一早,罗世绩、秦士信和众军官宣布了投奔李悠的消息,那天真是因为得了李悠的帮助,这些人才能从北虏的包围中逃出来,因而他们对李悠早有好感,如今大人已经故去,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再加上众多军官的保证,士兵们很快接受了这一现实。
  随即许光为他们送来了新的衣物和一车车的粮食,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心中的顾忌再次被削弱;士兵们换上新的军服,和嘉州军一起拔营缓缓退往二十里外。
  而与此同时李悠派出的使者也来到了漠北诸军的大营之外,报上身份出示信物,充当使者的司马错很快就见到了袁章,他颇为好奇的打量着司马错,“敢问使者前来有何要事?莫不是李悠也要归降与大可汗?”
  “国师说笑了。”司马错平静地答道,丝毫没有陈静庵每次前来拜会时的那种紧张,“国师也曾与我家主公多有接触,当知道他不是肯卑言屈膝之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