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292

  张世杰当初曾在效力于蒙元的汉人将领张柔手下效力,后叛逃至大宋,从此一直忠于大宋,为挽救大宋的颓势殚精竭虑,只是大宋如今的局势着实不是他一个人的能力所能挽回的;巧合的是这次领军攻打崖山的元军将领张弘范正好是张柔之子,或许张世杰当初还曾和张弘范见过面,只是不知道在此时遇到故人张世杰心中是和想法。
  处置使、杨太后之兄杨亮节,司农卿杜浒以及翟国秀、刘俊等人各自发表言论,有赞同坚守的,有想要逃往他处的,甚至还有试探着想要投降蒙元的,小小的行宫之中群臣言辞交错,陷入混乱之中。
  只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惊讶的是,以往每逢朝会都力主抵抗的左丞相陆秀夫此时却不置一词,微闭着眼睛矗立朝堂之上,不知道究竟在想些什么。
  就在大宋朝廷争执不休的时候,蒙元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张弘范正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潮州南下,已经抵达了崖山外海,他准备从这里给予大宋致命一击,彻底葬送这个抵御了蒙古已经数十年的国家。
  自从蒙古灭金之后,就展开了对大宋的进攻,而大宋也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就连蒙古大汗蒙哥也葬身在钓鱼台之下,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暂缓了和大宋的作战,在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忽必烈获得了蒙古的最高统治权,并于四年前开启了灭亡大宋的战争,等此战过后大宋将灭与我张弘范之手。
  一想到即将到手的荣耀,张弘范心中就涌起一丝激动,他看着眼前沦为俘虏的文天祥,“文丞相,你说本将军灭了大宋之后,在崖山的岩壁上刻些什么字好?”
  文天祥扭过头去,遥望着崖山的方向不说一句话,心中满是对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担忧。
  “上天有好生之德,若非不得已,本将军也不想大开杀戮。”张弘范命人送上笔墨纸砚,“还请文丞相给张世杰写一封书信劝其归降,若是他们肯归降,我张弘范绝不难为他们。”
  文天祥愣了下,走到桌子边拿起毛笔,笔走龙蛇,张弘范还以为他想通了,欣喜地走到背后去看他写的什么,但是当他看清楚纸上内容的时候,不仅愣住了,只见纸上赫然写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443章
反杀
  “张韩,你去宋军大营一趟,劝劝你那位叔父,眼下大宋已经事不可为,若他肯重归于我麾下,我必会向陛下奏明他的功绩,日后荣华富贵自不待言。”见文天祥并不肯合作,张弘范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发落与他,而是找出了另外的人选来承担劝降张世杰的任务。
  张韩,乃是张世杰的侄子,可惜叔侄俩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如今张世杰在大宋贵为枢密副使,张韩却只能在张弘范麾下担任小官,不过张韩却没有丝毫羡慕,因为他知道只要明日张弘范大军开始进攻,那么他的叔父就唯有死路一条。
  “末将遵命。”张韩知道忽必烈对文天祥、张世杰还有陆秀夫等人都比较重视,不同于只懂得杀戮的铁木真,忽必烈颇为注意对汉人的笼络,如果张世杰归降,虽然不大可能让他继续领兵,但高官厚禄还是少不了的,张韩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这一功绩,从而得以进入忽必烈的视野,升官发财,所以冒险接受了这一命令。
  接受了张弘范的命令,张韩乘坐小船进入宋军的营地,报上身份来历,很快被宋军士兵带到了张世杰面前,“小侄张韩拜见叔父,多年不见如今叔父身体依然康健,小侄深感欣慰。”
  “起来吧。”张世杰表情复杂的看着多年不见的侄儿,他们俩人乃是至亲的血脉,如今却站在了战场的两边,真是世事无常,或许猜出了张韩的来历,张世杰并未叙旧,而是直接问道,“说罢,张弘范让你来有何目的?”
  “叔父,大将军劝您早日归降,若是您肯归降,大将军一定会……”张韩愣了下,随即说出张弘范临行前的叮嘱。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世杰打断了,“若我想投降,又何必等到今日?”或许是想起了昔日在张柔麾下效力的时光,张世杰叹了口气说道,“仲畴(张弘范的字)年青的时候,我与他也曾一起征战,只是世事难料如今我们却要各自领军对垒了,我等各为其主,来日纵是死在战场之上也算得上是死得其所。你回去告诉他,到时候我们战场上见吧。”
  张韩还待再劝,张世杰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勿用再多废话,快回去将我的话转达给张弘范,下次若敢再来,就休怪我不念叔侄之情了!”
  无奈之下张韩只好返回,将张世杰的话转达给了张弘范,张弘范闻言叹道,“张世杰颇有军略,死在此处却是可惜了。”
  让张韩退下,张弘范叫来自己的儿子张珪,远远地眺望着宋军的营地,大约两千多艘船只被铁索紧紧连在一起,犹如城墙一般拱卫着岸上的行宫,无数旌旗迎风飘扬,乍看上去军容倒也威武。
  “我打算明日就发动进攻,对于此战你有什么看法?”张弘范完美的继承了她父亲张柔的军事才华和官职,他希望张珪也能像自己一般,因此临战前也不枉检查他的准备。
  “乍看起来宋军营地似乎极难攻破,其实却不然。”张珪显得胸有成竹,“以铁索将大船链接,这或许是张世杰害怕有人临战逃脱,课业给我们留下了机会。”
  张珪指着船头随风飘扬的旗帜说道,“此时风向正好是从我方吹向宋军一方,到时候我等以火船攻击宋军,则必定可破宋军的铁锁船。”此时《三国演义》虽然还没有诞生,但类似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张珪熟读史书,一下就看出了宋军的破绽。
  张弘范微微点头,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为将者不可不识天文地理,张珪能相处利用风向做文章的办法他感到颇为欣慰,只是他的考验却也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他接着问道,“若明日海风暂歇,我等又该如何应对?”
  张珪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继续答道,“纵使如此也是我方占优,我军可依仗船只的灵活性寻找宋军破绽,以回回炮在远处展开攻击,同时寻觅宋军的破绽,一旦某处宋军发生溃败我军立刻从此攻入宋军大营,宋军向来不敢和我大元军队贴身厮杀,若战事到了这一步,宋军距离崩溃就不远了。”
  “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可惜还有很多你尚未看到。”张弘范等了一会儿见张珪没有其他意见缓缓摇头,以方才张珪表现出来的能力做一名普通将领或许是够了,但绝对无法和自己一样统帅一路大军。
  他伸手指向宋军大营的某处,“此前孙安甫假借归降潜入张世杰营中已经探明了宋军水源所在,数万宋军全靠这里补充饮水;如今我已命令李恒将军由陆路对此地展开进攻,一旦水源落入我方手中,则只需围困宋军,就可以等着他们自行崩溃了。”
  这一番话并未避开文天祥,文天祥闻言悬起了心思,君实(陆秀夫的字)、世杰,你二人一定不要让李恒奸计得逞啊。
  宋军大营之中,刚刚赶走了张韩的张世杰来到陆秀夫的帐中,眼看决战在即,他虽然也想获胜,但是以他的见识已经明白此战宋军获胜的希望极小,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准备的好,“君实相公,此战张某若是不幸蒙难,还望君实相公能护送陛下和太后突围,前往占城,哪里有陈宜中相公在,相比能护得住陛下周全。”
  “此战我绝不会后退一步。”陆秀夫猛地抬起头来,眼中散发着前所未有的自信光彩。
  “君实相公!”张世杰还以为陆秀夫执拗的性子又犯了,顿时着急起来,“眼下张弘范大军将我等围困,军中人心惶惶,形势不容乐观,张某已经存了必死之心,张某死了不要紧,可陛下却万万不能出事啊,此等大任恐怕只有相公才能担负了。”
  “此战我大宋绝不会败!”陆秀夫猛地站了起来,“张弘范如今视我等为瓮中之鳖,我何尝不是如此看待张弘范?明日一战,我大宋必能反杀张弘范!”
第444章
胜利在望
  “君实相公,眼下我大宋所有剩余的士兵都在这里了,抵御张弘范的进攻尚且力有未逮,又如何将其反杀?”张世杰闻言马上着急了,左丞相该不是着急的晕了吧,以现在大宋和蒙元的实力对比那还能歼灭张弘范?
  “君实相公还是先做好万一的打算吧,明日战起我自率领麾下精锐为君实相公打开一条出路,待到敌军阵型稍有疏漏,君实相公就带着太后和陛下突围而出。”说完张世杰长长一揖,“大宋皇家的骨血就拜托给君实相公了。”
  “纵使明日突围又能逃到那里去?”陆秀夫反问道,“陈宜中相公久久不回,想必占城并不敢触怒蒙元收留我等,若是贸然上门,说不定他们还会将我等捉拿献于张弘范座前,与其到时候沦为阶下之囚,还不如就此一战杀出一条生路来。”
  见张世杰还要分辨,陆秀夫站起来制止道,“此时休要再提,明日一战张枢密只需率领大军守住崖山即可,只要挡住张弘范的第一轮进攻,则此战我大宋必胜!”
  “对了,张枢密,那孙安甫此时何在?”不等张世杰发话,陆秀夫又问道,“张枢密不妨下去看看,那孙安甫可还在大营之中?怕是已经投了元军吧?先前众位大臣就劝说张枢密,说此人绝不可信,张枢密却已久固执行事,而今看来恐怕那孙安甫早已将我崖山大营之中的形式尽数告知给张弘范;如今我崖山大营水源仅有一处,守备松散,若是被张弘范派遣奇兵偷袭水源,后果不堪设想,张枢密还是早作应对的好。”
  “孙安甫?”张世杰的注意力迅速被转移,如果真是如同陆秀夫所说的那般,崖山大营的情况岂不是尽数为张弘范所掌握?而且水源地的确如陆秀夫所说的那般并无多少兵马看守,一旦为元军攻破,宋军就要断水了,崖山大营虽然近在海边,可海水却是万万不能引用的,只要元军守住水源,用不了几天宋军就会不战自溃。
  “张枢密下去一查便知。”陆秀夫笃定地说道,张世杰不敢怠慢,立刻转身出门,留下陆秀夫遥望着张弘范船队的方向若有所思。
  不多时,一脸懊悔的张世杰急匆匆赶回来,“诚如君实相公所说,那孙安甫早已逃走,眼下我大军的形势恐怕尽为张弘范所知晓。如今我已派遣重兵守住了水源,若是张弘范派人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如此甚好,既然我方详情已经被张弘范尽数知晓,那明日一战想要突围恐怕是不行了;再者如今军中人心惶惶,据守死战将士们或许还有几分勇气,若是领兵突围恐怕战事方起军心就要散了。”陆秀夫依旧固执的劝说张世杰死守。
  “连年航行在海上,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现在应该的确是与元军决一胜负的时候了。”张弘范长叹道,接连的事情让他心力憔悴,心中已经萌生死志,随即张世杰出去焚毁了岸上小皇帝临时居住的集市,将太后和小皇帝送往船上,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到了夜间,李恒亲自率领元军悄悄上岸,顺着孙安甫告知的小路悄悄接近宋军水源所在,谁料刚好落入张世杰的包围之中,经过一番厮杀,元军丢下数十具尸体狼狈逃窜,宋军在付出上百人的伤亡后总算守住了这处要紧的地方。
  “诚如君实相公所说,元军果然派遣奇兵偷袭,还在将士用命总算守住了水源,只可惜让李恒那厮逃了。”初战获胜让张世杰喜出望外,刚统计完战果就匆匆赶到陆秀夫处汇报,“想必此乃大宋历代先皇在天之灵保佑,来日大战必能获胜。”
  陆秀夫却是摇头不已,以超过敌军数倍的兵力进行伏击,却没有全歼敌手,还让敌军的大将全身而走,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够弱的啊。当然他也不会去打击张世杰的士气,随嘉勉道,“元军已经先败一阵,士气定然受挫,明日一战就拜托给张枢密了。”
  张世杰欣然领命,不顾疲倦继续下去视察营地,准备明日与张弘范大军的决战,那些四望远的首级也被他传阅众军,宋军的士气一时为之高涨。
  第二日,张弘范乘着风向对他们有利,开战伊始就放出大量的火船冲向宋军大营,谁料张世杰早有应对,他命令士兵在外围的大船外层涂抹了一层厚厚的湿泥,火船撞在大船上丝毫没有作用,随即又趁着落潮的机会用长杆将火船推开,这些火船沿着原路返回,反而打乱了张弘范船队的队形,只可惜宋军船只都被锁在一处,未能派出船只乘机追击。
  张弘范久经沙场,眼下这点小小的挫折并未给他造成多少困扰,立刻重新收拢阵型布置进攻,隔着老远的距离,战船上所载的回回炮就开始发力。
  这种在襄阳之战立下了诺大功勋的神兵利器将无数的石块远远抛向宋军大营,而宋军营中的投石机、弩箭却没办法发射这么远,只能被动挨打。
  方才初战获胜的那点喜悦瞬间烟消云散,宋军士兵们躲在船板后面以防止自己被大石砸中,而张弘范则乘机指挥船队冲了上去。
  “今日,一战亡宋!”张弘范亲自站在船头鼓舞士气,他打量着崖山纸上的岩壁,在寻思着何处刻字留念为佳。
  “陛下,早课的时间到了。”宋军旗舰之上,陆秀夫依旧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样子,他来到小皇帝赵昺的面前奏道,随即礼部侍郎邓光荐手捧书本走上前来为赵昺讲述圣人的微言大义,外面杀声震天,旗舰之上却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鏖战从早晨持续到中午,宋军已经渐渐不支,元军的前锋已经开始准备跳板,以他们的经验一旦和宋军开始肉搏厮杀,对方就会立刻溃败。
  看来这一仗要赢了,元军船头的张弘范和宋军旗舰上的陆秀夫同时如此想道。
第445章
张弘范授首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年方八岁的赵昺还没办法意识到现在是什么时候,他依旧按照之前的习惯跟随礼部侍郎邓光荐背诵着《三字经》,邓光荐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姿态,但旗舰上的其他人就没这么淡定了,杨太后屡屡看向陆秀夫欲言又止,诸位大臣焦急的远眺着前军接战的方向。
  “君实相公,张枢密似乎要顶不住了,我等宜早作打算啊。”一名文官见有一所元军战舰撞在了宋军大船上,着急地连忙凑到陆秀夫身边说道。
  “的确已经到时候了。”局势如此不利,陆秀夫竟然露出了一丝微笑,在赵昺稚嫩的读书声中,陆秀夫招手唤过一名看起来颇为机灵的水手,从怀中掏出一面红色的旗帜递给他,“去将这面旗子升到桅杆顶上。”
  水手随即将红旗塞到怀里,给双手唾了口唾沫来到桅杆下方犹如灵猴一般麻利的攀爬上去,不多时已经到了桅杆顶端。
  赵昺好奇的瞅了过来,却被面容严肃地邓光荐厉声喝止,“陛下,读书之时切忌三心二意,方才念到那里了?”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赵昺闻言连忙回过头来,稍一思索就接着背诵了下去。
  可惜了啊,邓光荐心中暗叹,此子向来聪慧,若是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光武帝那般中兴之帝,只是如今看来元军确实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了。
  鲜红的旗帜在桅杆顶端迎风飘扬,除了邓光荐和赵昺之外,旗舰上的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桅杆顶端,左丞相此时悬起红旗是何用意?莫非此战还有转机不成?可是等了许久也没发现战局有任何变化,围上来的元军船只越来越多,前方厮杀的宋军似乎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
  “君实相公,实在是不能再等了,您还是赶紧带着陛下和太后撤走吧!”忠于大宋的臣子们越来越着急了,往日陆丞相做事还算稳妥,怎么今日却是这副模样?
  “为何要走?诸军且随我同观元军是如何被歼灭的。”陆秀夫此时却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迈着大步登上高台,远远地眺望着张弘范帅旗所在。
  陆丞相今日莫不是失疯了?众位大臣左右相顾,就连邓光荐都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正要放下书本前去劝说,却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震得两耳嗡嗡做鸣。
  “霹雳弹?”有人将这声响当成了曾在靖康之战中发挥了作用的霹雳弹,可是放眼看去却不见那艘宋军的船只上还有完好的投石机。
  “轰隆,轰隆。”巨大的爆炸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海面上弥漫着阵阵白烟,终于有人发现了爆炸声的方向,一名官员急速奔到船边,遥指着元军后方大声喊道,“快看哪,元军后方有船队来了!”
  “他们正在攻打张弘范的船队!”又一名官员喜出望外,没想到身临绝境之时却来了援军,这几乎让他喜极而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