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292

  真是一匹好马啊!看到李悠胯下的朱龙马,安童羡慕地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纵使他这样拥有无数好马的蒙古贵族,马厩之中也没有一匹能比得上朱龙马的;于是他握紧了弯刀调转方向试图迎向那名戴着面具的骑士。杀死他然后将宝马抢过来,如此好马只有我蒙古的勇士才配拥有,习惯抢劫的本性开始驱动他加快了马速。
  端平沥泉枪瞄准了前方迎来的怯薛军,李悠现在心如止水,双手纹丝不动,眼中只要沥泉枪的枪尖和那名蒙古骑兵的胸膛,眼看着对方已经到了跟前,沥泉枪犹如闪电般刺出,对方的弯刀还没来得及抬起就被刺透了心脏,李悠双手一挑,这名蒙古大汗被他远远抛出,将后方的两名怯薛勇士砸下马来。
  而此时,五千怯薛军和五千大隋骁果也撞到了一起,马槊刺入怯薛军的胸膛,弯刀抹过大隋骁果的脖子,战场上顿时溅出无数血花,不断有人落马然后连哀呼一声都来不及就被无法避让的战马踩成了肉泥。
  “这是那里来的骑兵,竟然能和怯薛军战个不相上下?不……安童大人的怯薛军现在已经落下风了。”在一旁不断骚扰神机营的蒙元五军亲卫将领顿时瞪大了眼睛,现在的怯薛军虽然不如当年“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时那么强大,但依旧是天下有数的强军,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尝过败绩了,谁料今日却被他们想来看不起的宋军压住了。
  “君实相公到底是从那里找来的援军?”张世杰的眼珠子也快掉出来了,在他看来郑和的神机营不过是占了器械的光,假以时日大宋的军队未必不能追上他们,可如今大隋骁果的表现却让他感到无比震撼,他们竟然连骑兵都比蒙古厉害!好在郑将军他们是来给当帮忙的,如果他们对大宋起了觊觎之心,大宋那还有活路啊。
  “这些就是蒙古骑兵,看起来也不怎么样么?”后军之中有些方才入伍的新兵不知天高地厚,见怯薛军处于下风,立刻起了轻视之心,领队的宋军将领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解释,这样也好,轻视对手总比以前望风而逃的好。
  “杀!”李悠如虎入羊群,在怯薛军中左冲右突,沿途蒙古骑兵不断落马,高达112点的武力值让他在战场上成为无敌的存在,不到片刻功夫就有十多名怯薛军中有名的勇士被他刺下马去,他硬生生地将怯薛军的军阵凿开一个缺口。
  这样下去可不行!安童见状立刻迎了上去,他已经认清对方乃是这支精锐骑兵的统帅,只要杀了他,怯薛军就还有机会;正好李悠也在寻觅怯薛军的指挥官,现在看到安童前来心中大喜,调转沥泉枪就向安童刺去。
  安童不愧是四大怯薛长之一,眼见李悠刺来连忙向后仰躺,枪刃从距离他脑袋只有寸许的地方划过,但终究还是落了个空,此时安童已经冲到李悠身边,借着两马交错的时机,安童手中弯刀向李悠腰间掠去,这一刀看似没什么力度,但是在奔驰的战马马速加成之下,只要挨着就是肚破肠烂的下场,可谓歹毒至极。
  李悠丝毫不为所动,转动沥泉枪用枪杆挡住了这致命的一刀,同时更不停歇手握枪杆中间将枪柄向后方捅去。
  这一刀被对手挡住安童略感遗憾,正待收回弯刀劈向后方的大隋骁果,谁料后腰突然传来一阵巨力,猝不及防之下他一个前扑摔落马下,右脚来不及从马镫中抽出的安童被战马拖了数仗最终死于万马践踏之下。
  “安童大人死了!”附近看到这一幕的怯薛军手中弯刀为之一滞,他们似乎被这一情景惊呆了,向来以勇武著称的安童怯薛长竟然连就这样被对方轻易地杀死?可惜战场之上是玩玩容不得分心的,樊文超等人立刻趁着这个机会将手中马槊狠狠刺出。
  李悠带着大隋骁果直接将怯薛军的阵型凿了个对穿,接着又在他们后方重新整队开始了第二轮的冲刺,这时候许多怯薛军还来不及转身,纷纷背后中招落马,战场上的局势渐渐朝着对大宋联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470章
兵围大都
  怯薛军正面被击溃给元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五军亲卫不由得为之胆寒,而张世杰也抓住了这次机会,立刻指挥左侧的大明骑兵和大宋骑兵对他们发起了冲击,郑和也同时率领步兵从后方向他们逼去,那些大宋军队此时也彻底消去了对元军的恐惧,迈着坚定的步伐冲向那些已经开始心慌意乱的敌人。
  来回三次冲杀,把怯薛军杀得支零破碎,失去了安童的指挥,各个千人队开始独自作战,在统一指挥的大隋骁果面前依此被各个击破,纵使还有千夫长试图接过安童的指挥权,也被李悠和樊文超在第一时间斩杀,战事持续了一个时辰,五千怯薛军就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他们此时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开始调转马头向着大都的方向逃去。
  当然也有一些机灵的,暗暗盘算了下大都城内残余的兵力,逃到半路上就开始偏离大道,踏上了前往南方或者是更北方的道路,甚至还有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怯薛军,随即折向西方,打算将这个消息告诉给阿里不哥的儿孙们,在他看来,或许这一次忽必烈说不定就要死在这些南蛮军队的手下了。
  既然怯薛军都开始逃跑了,那么剩下的五军亲卫当然也不会依旧坚持,蒙古大军整体溃散,但遗憾的是这一次大宋联军之中亦有数目庞大的骑兵,沿路追击之下,蒙元大军死伤惨重,一万两千精锐跟对安童出城迎敌,结果只有不到两千人生还。
  而且怯薛军的成员大都是蒙元贵族子弟,这一仗可谓是让他们伤了根本,要是让他们的父兄得了消息,恐怕会对忽必烈生出大大的不满吧?只可惜忽必烈大概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不过这对于他的子孙继承汗位可是一个大大的障碍;虽然太子真金、嫡孙甘麻剌、铁穆耳等人尚在大都城中,可他的五子忽哥赤被封为云南王,被封为安西王的三子忙哥剌虽然已于今年病亡,可他的儿子阿难答已经继承王位,如果真金等人都死了,他们也是有资格当大汗的,如果没了怯薛军一系的贵族支持,恐怕他们想要顺利继承汗位,可没这么容易。
  “张枢密带人打扫战场,收拢伤员,所有骑兵与我一道直逼大都。”战事结束后,李悠换回宰相装扮,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大隋骁果以及大宋和大明的骑兵继续杀向大都,他可不想忽必烈在听到消息后逃跑了,此次长途奔袭务必要把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们堵在大都城内。
  所以他暂时将大宋联军分作两拨,自己带着骑兵先行一步,张世杰带着步兵等收拾完战场之后再慢慢赶来;当然骑兵是没办法攻城的,可是他们却能将忽必烈堵在大都城中,让他没办法逃跑,至于攻城的事情自有慢慢赶来的步兵去做。
  “陛下,大事不好了!”大都城外的大宁宫中,忽必烈还面带笑容和阿合马、月赤察儿、忽都答儿、玉昔帖木儿等将军,还有宠臣马可·波罗猜测着安童多久就能传回胜利的消息,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噩耗,一名怯薛冲进宫中,汇报了安童惨败的消息。
  “什么?安童竟然败了?”和安童同为四大怯薛长的月赤察儿不可思议地看着这名怯薛,他是“四杰”之一博尔忽的曾孙。
  忽都答儿、玉昔帖木儿和同时转过身来,他们和安童一样是怯薛长,玉昔帖木儿是“四杰”之一博尔术的嫡孙,忽都答儿则是赤老温的后人,而死去的安童乃是木华黎的四世孙,这也是怯薛的旧制,四名怯薛长都是“四杰”的嫡系后裔。
  “大宋骑兵锐不可当,安童大人亲率五千怯薛同五千大宋骑兵对战,谁料大宋领军的那名带着面具的将军实在勇猛,安童大人一个回合就被他刺下马来,死于乱马践踏之下,之后诸军大乱,被宋军打得大败。”这名怯薛哀嚎着将此战的经过说了出来,最后叩首道,“此次一万两千精兵出战,能回来的怕是连一千都没有啊,如今宋军先锋正往大都而来。”在回来的路上,被李悠率领大军斩杀的,逃往他处的,蒙元的败兵又少了一些。
  “陛下,战场距离大都不远,现在恐怕没多少时间了,还是早做打算的好。”一听说宋军直逼大都。群臣不仅有些慌了,阿合马连忙出来说道,“雄鹰只有留着翅膀,才能飞过高山,陛下还是赶紧领兵北上吧!”
  “从方才的情况来看,南蛮的军队距离大都恐怕只剩下不到十里的距离了,若是领兵北上怕是有些迟了。”月赤察儿知道如今忽必烈的后妃和子嗣还分散各处,他的家人也是一样,如果现在就跑这些人怕是要落到宋军手中,现在的蒙古人已经没了丢下儿女自行逃窜的果断,“因而不如先进入大都城暂避一时,同时派出使者向附近的大军求援,只要坚持十天半个月的,附近的援军也该到了,到时候聚拢兵力定要这些南蛮子有来无回。”
  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以阿合马为首支持逃跑,另一派则以月赤察儿等人领头,坚决要求入城就地防守;忽必烈斟酌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入城,一来他如今好歹是皇帝,不再是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了,如果一听到敌军前来就要逃跑成何样子?二来月赤察儿说得也有道理,只要守住大都城就能赢得反败为胜的机会,这可比逃跑来得有意义。
  随即群臣紧急出动,散往各处收拢兵力,终于他们赶在李悠大军到达之前带着家眷和大军进入到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内。
  “还是迟了一步啊!”看着刚刚关闭的大都城门,李悠并没有多少遗憾,在城外混战说不定忽必烈会乘机逃跑,而现在进到城里在想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刚好可以来个瓮中捉鳖,他随即下令,“紧守大都四方,不得逃出一个!”
第471章
火烧大都
  “这就是万安寺白塔啊?”大都城西,李悠看着眼前这座五十多米高的密宗白塔略微有些感慨,这就是小说中赵敏囚禁六大门派的地方,而现在却因为视野开阔被李悠当成了攻打大都城的指挥部,此外赵敏和王保保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是木华黎的七世孙,而木华黎的四世孙安童已经被李悠斩杀在大都城东,日后还有没有这两个人还是两说。
  忽必烈在至元八年勒令在大都城西修建一座高五十一米的藏式白塔,后世称之为妙应寺白塔,历时八年乃成,日后又以此塔为中心,用十年时间,初建成一座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的寺院——“大圣寿万安寺”,李悠站在塔上环视四周,只见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现在却正好用来打造攻城器械。
  入夜时候,大都城中的元军还想趁着夜色偷营,可惜李悠早有防备,玉昔帖木儿在损失了数百怯薛精锐之后无功而返,仓促逃回城内,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贸然出击,只能紧守城池等着周围援军的到来。
  蒙元的援军还没有收到消息,张世杰率领的步兵却已经赶到,数万兵马将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围的水泄不通,城头上的忽必烈抬眼望去,城下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宋军,让人心忧不已,就现在大都城这些破破烂烂的城墙,能挡得住宋军么?蒙元骑射无双,可守城却不是他们擅长的手段啊。
  “原来这些南蛮子早有谋划,此前攻打泉州、福州、临安府,骚扰沿海州县不过是为了引诱拱卫大都的兵力南下罢了。”忽必烈感到深深的懊悔,他从未想过宋军还能从海路运送大军前来攻打大都,如今数万宋军降临到大都城外,着实让他意外,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此前宋军那些出人预料举动的目的。
  “陛下勿用担忧,大都城中尚有一万多精锐,再加上城中的百姓,这些南蛮子没那么容易破城,只要我等坚持半个月的功夫,援军也该到了。”阿合马出言安慰道,入城之前忽必烈就派出了许多怯薛军手持他的圣旨前往各处求援,所以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其余忽都答儿、月赤察儿、陈岩、范文虎等人接连点头,一旁的马可·波罗则浑身微微颤抖,难道自己这趟遥远的旅行就要面临终结了么?
  与此同时,在万安寺高塔的最顶层,李悠和张世杰、郑和、樊文超、杨亮节等人也在打量着大都城的防务,居高临下而望,大都城内外尽在眼底,忽必烈入城之前没把这座高塔摧毁实在是个不智之举,“呵,这些蒙古鞑子修建城池,竟然连瓮城都不修建,只要咱们攻破了这座城墙,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们了。”张世杰惊喜地说道。
  瓮城乃是古代城池重要防护措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如果有瓮城即使宋军攻破了外围的城墙,蒙元大军依旧可以依靠内城及瓮城两侧的城墙防御宋军,并给与他们巨大的杀伤,到时候居高临下三面齐射,宋军必然损失惨重。
  可惜由于蒙元以武力平定天下,无外来威胁,因此未构筑瓮城,大都城仅有城墙进行防御,一直到元末顺帝之时,为了防备红巾军方才匆匆修建了瓮城,但这也并没有延缓梦圆覆灭的时间,没过多久就被大明猛将常遇春攻破。
  “此城尚未包砖,而且城上全是芦席,若是纵起火来那还有人敢站在城上防守啊?”大隋折冲中郎将樊文超也感到极其不可思议,对于经历过攻打高丽之战的他来说,攻打眼下这座城池简直一点难度都没有么!
  “纵火一事早有准备。”郑和笑着回答,朱棣被封为燕王之时他就曾经长期呆在大都城,对于这座城池的情况极为清楚,早就知道现在大都城被称为“蓑衣披城”的典故,因此在悲伤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引火之物。
  “好了,各军也已经做好准备,传令开始攻城吧!”李悠吩咐下去,身后的亲兵赶紧取出一面旗帜从高塔的窗口伸出去摇了几摇,四周的宋军只要抬眼就能看到万安寺塔顶端,指挥起来极为便利,如果发现大都城那边露出破绽,李悠还可以立刻调动兵马重点攻击此处,可以说有了这座万安寺塔,起码能减少数千宋军的损失。
  下方宋军弓箭手纷纷取出用浸有油脂的布条包裹箭头的火箭,在火把上点燃对准了被无数芦苇席子覆盖的大都城墙,投石机旁的宋军也赶紧取出几个陶罐安放到发射斗上,陶罐之中满是李悠特地找来的石油。
  “放!”见高塔之上的红旗又挥动几下,宋军将领立刻发布命令,话音刚落,上万支火箭犹如雨点一般向城头袭去。
  “糟了!”见到无数的火箭袭来,再看看下方的芦苇席子,忽必烈等人顿时大惊失色,昨日入城实在是太过匆忙,竟然忘了这些要命的东西;只是就算他们昨夜就开始收拾这些东西,一夜之间怕也是收拾不完。
  “陛下快走!”身后月赤察儿、忽都答儿、阿合马等人更是肝胆欲裂,不由分说立刻簇拥着忽必烈狼狈鼠窜,向城下逃去,唯恐稍迟一步就葬身于火海之中。
  芦苇本就是易燃之物,在加上石油,不到片刻功夫,大都城墙就笼罩在冲天大火之中,许多尚且来不及逃跑的蒙元士兵在烈火灼烧之中发出阵阵哀嚎,这才是宋军的第一次攻城,但是现在看来已经给蒙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赵敏当年是火烧六大派,今日我就来个火烧大都成,李悠露出满意的笑容,自己今日这一手可比赵敏当时手笔大多了,她烧的不过是些武林人士,而自己今天烧的可是整个蒙古的大汗啊。
第472章
忽必烈的应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忽必烈看着城头熊熊燃起的大火,心中懊悔不已,自从崖山之战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元就落入了大宋的算计之中,先是歼灭了张弘范大军,丢掉泉州,刘家港被烧,让蒙元失去了几乎所有海上力量,万里海波尽为宋军所有,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从海上向任何一座沿海城池发起进攻。
  之后宋军又利用攻打临安府、松江府等沿海郡县,牵制了大量蒙元兵力,并渐渐将中书省拱卫大都的兵力引诱南下,最后更是突然调动大军北上围住了大都城,将忽必烈玩弄于股掌之间,现在他更是被围在了大都城中。
  若是被宋军攻入大都,将朕和大都城中的蒙元贵族斩杀干净,那么接下来蒙元就该大乱了吧?蒙哥之子昔里吉此前多次谋反,阿里不哥之子明理帖木儿和药木忽儿也对朕占据汗位多有不满,除了这些子侄辈,说不定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让他感到安心,远在云南的云南王忽哥赤,地处西北的西平王奥都赤还有镇守安西的安西王阿难答恐怕也要自立为大汗了,说不定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也会挥军东进。
  想到这里忽必烈终于明白了宋军的用意,陆秀夫这是打算杀了朕让蒙古各部为争夺汗位自相残杀,他们这些南人才好寻觅机会复国啊!若是早些想到这些,昨日朕就该听从阿合马的话领兵逃走啊,若是如此纵使一时惹人嘲笑,也不至于落到宋人手中而导致大元四分五裂,忽必烈此时后悔不已,可现在既然入了城再想逃跑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月赤察儿、玉昔帖木儿、范文虎,你们各自领兵守在城墙下方,一等火灭就立刻上城提防宋军进攻;马可·波罗,取朕的铠甲来,朕今日要与众将士并肩作战。”忽必烈到底是一代英主,远非大宋那些文弱的皇帝可比,即使已经身临绝境也不会跪地投降,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这些宋人想要自己的脑袋,那他们就亲自来取吧!
  众人连忙领命而去,无数刚从城墙上下来的元军士兵在城下重新整队,忍着城墙上扑来的热浪,警惕地盯着每一处火势渐消的地方,唯恐宋军从这里突进来;月赤察儿紧握弯刀,随时准备和攻进来的宋军已决生死,范文虎则眼神飘忽不定,不知道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对他来说无论是效力于大宋还是大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当然要是还能赢得富贵荣华那就更好不过了。
  “忽都答儿。”待身边的大臣渐渐离开,身着甲胄的忽必烈叫来这位怯薛军的亲信,盯着他看了许久,忽必烈才缓缓说道,“忽都答儿,朕能相信你么?”
  “大汗!我忽都答儿乃是赤老温的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对黄金家族拼死效忠。”忽都答儿连忙跪下,以手抚胸答道,此时他甚至改了称呼,重新称呼起忽必烈大汗来。
  “好,赤老温当年救了铁木真大汗的命,今后我要你像你的先祖一样保护住真金和甘麻剌得性命。”昔日铁木真为仇人追杀,多亏赤老温将他藏在羊毛堆里才逃得一条性命,现在忽必烈自知自己或许在劫难逃,所以他开始托付后事了,他儿孙众多,想要全部逃脱几乎不可能,但是走上一两个似乎还是有希望的,他选择了太子真金和真金的长子甘麻剌为继承他汗位的希望,说罢他将真金和甘麻剌叫了过来,“忽都答儿,从现在开始你就领着手下的勇士保护住太子和甘麻剌,若是大都城被……被南蛮子攻破,你就带着他们俩逃出城去,尽快找到大军拥立真金继承我的汗位。”
  “大汗!”说罢忽都答儿和真金、甘麻剌一起跪了下来,他们完全无法相信眼前的局势,昨日蒙元尚且广有四海,怎么今日却连都城和大汗的安危都保不住了?
  “都起来!”忽必烈警惕的打量四周,压低嗓音吼道,如果被别人知道他的打算,恐怕城中的军心就会立刻溃散,“你们不多说,真金你和甘麻剌就赶紧去忽都答儿军中吧,到时候若是城破,朕会为你们引开南蛮子的注意力,忽都答儿你就乘机带着他们从相反的地方逃跑,只要你们能逃出去,就依旧还有为我报仇的希望。”
  忽必烈知道纵使他死了,只要太子真金还在,那么在法统上他就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就算昔里吉、明理帖木儿和药木忽儿他们依旧会起来造反,但忽哥赤、奥都赤、阿难答他们或许会依旧听从真金的号令,中原的元兵也不会落到群龙无首的下场,那么占据优势的依旧会是他们蒙古人,只要重新建立起水师,宋人迟早还是会被他们所征服。
  忽都答儿已经猜出了忽必烈的用意,当下再次行礼,然后将真金和甘麻剌带到自己的军中,让他们来脱去身上的华贵衣服交给两名怯薛,他们则换上了怯薛军的普通衣服,和忽必烈想的一样,等到时候大都城破,他也打算用这两名怯薛的性命去掩护真金和甘麻剌突围。
  “城破之后,不必急着全面进攻,先占据几处城门,堵死蒙元遁逃的路径,然后再步步为营缓缓逼近,宁肯迟一日全歼敌人,也不能让他们逃走一个。”李悠深知道杀死忽必烈和他所有留在大都的子嗣方才是此战的核心,所以宁愿付出更长的时间,更高的损伤也不想有任何一个人逃走。
  “是!”樊文超、郑和以及杨亮节等人纷纷称是,随即他们走下万安寺塔,前往四方指挥大军,准备开始攻城。
  大都城头的芦苇席子慢慢地被焚烧干净,大火渐渐熄灭,而宋军也开始缓缓逼近城墙,城中的守军也赶紧试图登城,谁料没走几步就被滚烫的砖石逼了回来,大火刚刚熄灭的城头现在还待不住人,而宋军却借着这个机会来到城墙下方,将火药包放到了城门上。
第473章
大都城破
  现在的大都城墙依旧滚烫,守军完全没有办法登上城墙攻击下方的宋军,昔日保护城墙加土夯筑的城墙不被夏季大雨所冲刷浸泡、导致倒塌的芦苇席子成了索命的恶魔,宋军可以在几乎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来到城门下方安放火药包,他们所需要防备的仅仅是那些城头飘落的火花罢了,而对于这些威胁宋军早有准备,他们用放火物将火药包包的严严实实,又将导火索穿入竹管,以避免被火花提前点燃。
  等所有火药包安放完毕之后,这些士兵才镇定自若的退下,来到安全地带点燃了导火索,竹管之中瞬间冒出一股白烟,发出嗤嗤的声响,城外的宋军眼见此幕,纷纷抬起双手捂住耳朵,同时长大了嘴巴准备迎接巨大的轰鸣。
  “轰!”万安寺塔上的李悠感到一阵天动地摇,随即就看到下方的大都城门炸开了一个大洞,他连忙起身准备下塔,“张枢密且在此处紧盯敌军动态,我下去亲自指挥。”眼见胜利在望,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
  “君实相公请放心,在下定会在此盯着那些鞑子,绝不让一人逃走。”尽管张世杰也想下去随军攻入大都城,但此时最要紧的还是斩杀所有忽必烈的嫡系子孙,作为战局制高点的万安寺塔还是没办法离开人,必须要有人在上面观察敌情随机应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