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292

  嗯?可是在下筷子之前李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不断提高的武力值除了让他可以纵横沙场之外,连带着个人五感也变得极其敏锐起来,他发觉在刚才上菜的小太监里,明显有一名有些格外紧张,心跳加速的厉害。
  “你叫什么名字?”李悠放下了筷子,天启皇帝和正德皇帝当年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而如今他有事大大的得罪了文官集团,行事不得不愈加谨慎。
  沙场征战多年积累下来的气势再加上皇权的加成,冷眼逼视过来,小太监顿时慌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承恩,把他们都看管起来,不得走漏一人,去找曹化淳,让他将御膳房封起来,传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如果到这个时候李悠还没有意识到不对的话,他就白经历这么多的风波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瞬间就满头大汗,看样子这分明是有人想要对陛下下毒啊!他立刻叫来御前侍卫将这些人严加看管,然后连忙去寻找曹化淳,不多时曹化淳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子将御膳房团团围住。
  匆匆赶来的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拿着银针的手不停地颤抖,最后还是一名年轻的太医傅青主查探出了端倪,“启禀陛下,这盘青菜中的确是被人下了毒,下毒之人手段高妙,所用之毒十分罕见,用银针根本试不出来。”皇家对下毒一事早有防备,皇帝所用的筷子一般是银制的,而且还有专人负责试毒,所以能瞒过这些程序的绝非一般人。
  “此毒乃是慢性毒药,初时没有丝毫异样,要到三天之后才会见效,而到了那时候就毒入骨髓无药可救了。”傅青主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见识过这种毒药,所以才将其分辨了出来。
  “有劳傅太医了。”傅青主也是李悠在山西时招纳到的人才,暂且安置在太医院之中,给他了一些项目让他研究,现在看来却是起了大作用。
  那么究竟谁才是下毒的幕后主使呢?李悠陷入猜测之中。
第873章
辽东
  自己这段时间可是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招来这样的报复也不奇怪,李悠在心里将有可能做出此事的人都过了一遍,是建奴隐藏在京中的奸细?是晋商八大家的余孽?是文官集团的反扑?是京营被裁汰军官的报复?还是关宁军拼死一搏?
  “曹化淳,此事就交给你去办,要是查不清楚你也就不用回来了。”准也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好了,起码现在已经有一名牵连此事的小太监被拿住了,那么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出身后的真凶,当然就算找不出来李悠也不在意,因为无论是那些文官、关宁军还是辽东的建奴,迟早是会被他解决的。
  “奴婢……奴婢遵旨,奴婢这就将他带下去好生招呼。”曹化淳咬牙切齿地说道,他这段时间可是将无数的文官押入诏狱,然后在搜集到证据之后将他们或是斩首或是流放,甚至还有抄家灭族的,在那些文官的嘴里,他现在已经成为比魏忠贤还要可恶、凶恶的存在,要是李悠就这么死了,他会是什么下场不用想也知道。
  所以曹化淳对策划这次暗杀行动的幕后主使极其痛恨,立刻将这群小太监和御膳房以及其他能够接触到此事的嫌疑人统统押入大牢,严加拷问,这名小太监终究熬不过刑讯,很快就供出了他的上线,一名宫中的老太监,然而等曹化淳派人去捉拿的时候,这名老太监早就在屋子里自缢身亡了,线索就这么戛然而断。
  “哼,莫不是以为将他灭口咱家就没办法了么?”曹化淳的眼睛里闪过阴森的光芒,“去查,此人到底和那些人来往密切?指使他的人定在这些人之中,另外既然傅太医说了,此种毒药极其罕见,那么就说明能做出这种毒药的人并不多,去查查这些人最近都在何处活动?统统请到咱们东厂来住几天,好好说道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曹化淳在这方面的能力大有长进,所以并未被眼前遇到的小小困难击倒。
  “这些人以为朕会发怒,会害怕,然后收回这段时间的旨意,让大明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道路上来。”李悠听完曹化淳的汇报之后说道,“但是他们错了,朕现在的确很生气,可是朕却一点也不害怕,眼下他们竟然使出这般下作的手段来,正是因为他们觉得和朕正面对抗已经没有多少胜算了,所以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他们的反击可以如此下作鬼祟,而李悠的报复却是来的堂堂正正,他将那些朝廷重臣召入乾清宫问道,“如今朕给的期限已经到了,关宁军可曾北上与建奴接战?”现在他需要兑付的那些敌人里,唯有关宁军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只要将他们解决了,以后的事情就会好办的多,李悠挥出了自己的屠刀。
  “启禀陛下,昨日蓟辽督师送来告捷文书,言他率领大军北上与建奴接战,连续苦战数日,终于击溃建奴先锋,斩首二百余级。”兵部尚书王洽出列递上一份告捷文书。
  “如此看来,关宁军还是可堪一战的!京营的士兵虽然勇武,但终究是要以镇守京城为先,不能轻易离开,微臣以为只要再给蓟辽督师一些时间,这建奴定会为他所平定。”钱龙锡赶紧出列奏道,这一消息他也早就收到了,也想好了对策。
  “既然关宁军已经北上并且击败了建奴,那么裁撤辽饷一事还是从长计议吧?”林一名文官赶紧跟上,其实这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随后又有几人纷纷出列表示了支持,李悠却是面带微笑不置一词,渐渐地有人开始觉得不对劲,那些争前恐后出列的文官也纷纷安静下来,心怀忐忑的看着李悠。
  “呵呵,骆养性,说说你们锦衣卫打探到的消息吧,让咱们的阁老、尚书们也开开眼。”李悠冷笑道,关于这件事他知道的比王洽更早,而且根本就不是告捷文书中所说的那般。
  “微臣遵旨。”骆养性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念了起来,这是锦衣卫安插在辽东的探子送回的消息,关宁军的确是北上和建奴作战了,这二百颗首级也完全没有作假,但是获取这些首级的渠道却不是他们所说的那般。
  “……祖大寿与建奴三战三败,损失兵马无算,眼见取胜无望,祖大寿随派遣使者与奴酋洪太相见……数日后,祖大寿将军中的粮食送往建奴营中,而建奴则送来首级二百余颗,据运送首级的建奴牛录额真言,这些首级乃是被奴酋洪太诛杀的正蓝旗逆党……”原来这些首级却是祖大寿用粮食向皇太极换来的。
  李悠御驾亲征,与遵化城大败建奴,杀伤建奴无数,也让他们通过入关劫掠来补充粮食的计划落了空,随后又诛杀了为他们提供粮草军械的晋商八大家,彻底断绝了建奴获取粮食的渠道,再加上小冰河期对辽东的影响,建奴的粮草储备日益不足,所以皇太极才会和祖大寿达成这种协议。
  “呵呵,这就是朕和众卿寄予厚望的关宁军啊,朕为了给他们供应辽饷,折腾的西北民不聊生,结果他们却将西北百姓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交给建奴。”李悠都快要被祖大寿气炸了,这些粮食能救活多少建奴?又有多少大明百姓会因为他的这一举措而惨遭屠戮?
  “陛下,此乃……此乃骆指挥使的一面之词,切不可轻信,还请陛下另外派遣得力的人手前往辽东核实此事。”沉默许久之后,方才有人说道,接下来只要能够掌握这个辽东钦差的人选,那么或许还可以忽悠过去。
  “宁远的锦衣卫和建奴境内的锦衣卫同时发回来一样的消息,东江镇也从建奴口中打听到了类似的消息,莫非还能做得了假不成?”李悠长身而起,“尔等无需多言,朕决定即刻断了辽饷,率领京营精锐北上辽东,彻底解决此事。”
第874章
再次出征
  “陛下,万万不可啊,若是如此,恐怕关宁军就要造反了。”听到这话,群臣立刻慌了,此前追查晋商八大家一事已经栽进去了许多官员,这次如果陛下再解决了辽东的问题,继续追查下去,必将又是一场大狱,他们可没有少从辽饷之中分润好处,这件事被揭开等候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不想可知。
  呵呵,关宁军之所以变成这样难道就只是祖大寿这些辽东将领的责任么?若不是朝中的文官当初弄死了李如松,辽东将领又怎么会对朝廷心生隔阂?若不是你们当初看到了捞取好处的机会,拒绝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案,而采纳了李成梁蓄养家丁的方案,大明的军队又怎么会变成兵为将有、尾大不掉?若不是你们从辽饷之中分润了大量的好处,又何至于让那些普通士兵日子过得比乞丐还不如?这些可都是你们当初种下的恶果。
  “朕意已决,尔等无需多言,即刻开始准备大军出征所需的粮草、军械、棉衣,若有从中作梗者,朕定会严加处置。”李悠现在早已不是刚刚登基不久,任由群臣忽悠的朱由检了,携带大胜建奴、扫荡山西、严惩群臣的余威,群臣不敢再行反驳,只得答应下来。
  下朝之后,催促粮草、军械、棉衣的圣旨就下发到各个衙门,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期限,谁要是敢想办法拖延,骆养性的锦衣卫和曹化淳的东厂就会立刻找上门来,同样的谁要是敢从中捞取好处,也会立刻被投入大狱、严加拷打,将参与此事的官员连根拔起,一时间,锦衣卫的诏狱之中再次住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
  李悠借此机会又铲除了一批朝廷的蛀虫,可是他却没有丝毫欣喜,本以为有前次大兴牢狱的案例在先,这些人会稍微忌惮些,却没想到他们依旧是见了银子就不要命,这些人就像是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丝毫没有将朝廷的律法放到眼里,若是关宁军对付建奴有这种劲头,恐怕皇太极早就被他们赶回通古斯了。
  “陛下如此暴虐,实在非我大明之幸啊。”手下人马损失惨重的朝廷大佬们再次聚到一起,他们没有考虑自己这些党羽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紧诏狱,而是一个劲儿的责怪李悠对他们太过严苛,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饱读诗书的国家栋梁,弄点银子花花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为这点小事儿陛下竟然要将他们抓进大牢严加处置,这还有王法么?还有天理么?在他们心中,只要是读了诗书、有了功名,就妖高人一等,就要凌驾于朝廷律法之上。
  这些话当然也传到了李悠的耳朵之中,他忍不住摇头长叹,看来这大明的确已经是已经病入膏肓了啊,这些朝廷的高官们简直一点廉耻都没有,三观也不知道歪到那里去了;于是他立刻命令徐光启等人在报纸上进行反击,将这些人的罪责、证据、言行尽数刊登在报纸之上,且让天下人看看这些读书人的真面目,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些官员的言行。
  李悠还命人在报纸上算了一笔账,他将大明百姓应该承担的赋税罗列出来,再将这些人贪污的钱粮拿来作比较,给人一种这些官员乃是从所有大明百姓口袋中掏钱的感觉,这下子顿时引起了同仇敌忾,若是朝廷的钱粮也就罢了,可这些人贪腐的乃是自己缴纳上去的赋税,而被他们这样一贪腐,朝廷的用度自然不足,用度不足就要加税,而加税还不是从他们口袋里掏钱?这绝对不能忍啊!
  对此,天下士林无言以对,他们只能支支吾吾的说这些人只是读书人中的少数败类,大多数读书人还是好的,还是廉洁的,可是这样的话却是很少有人信,读书人之中固然有如同海瑞一般清廉的,但那才是少数吧?放眼望去,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知县之类的官员,那个不是恶名在外?于是乎,他们的这一番辩解不仅没有获得大明百姓的认同,反而更加败坏了名声,大明百姓对这些人的厌恶又多了一分。
  在屠刀的威胁下,御驾亲征所需要的军械、粮草和棉衣等物很快就准备完毕了,事实证明,只要是刀架在脖子上,这些大明的官员还是能办好一些事情的,随即李悠再次带着大军向北方进发了,只是这次的目的不再是遵化,而是辽东。
  这次出征的人马之中有三万是岳云的宋军,还有四万是新招募、编练的京营士兵,由于技术原因,这些京营士兵使用的兵器和宋军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是在经过了李悠和宋军的操练之后,这些人已经模样大变、初步具有了精兵的样子,只要在辽东经历过战火的磨砺,就会迅速得到成长。
  “卢将军,你率领一万人马前面开路。”李悠对一名约莫三十岁的将官说道,此人乃是明末大名鼎鼎的卢象升,在李悠拒绝下达勤王令、御驾亲征遵化的时候,他处于对京城的关心,不顾朝廷的阻挠,召集了万余青壮来到京中准备守城;等李悠回京听闻此事过后,并未追究他的罪责,而是将他带阿里的青壮筛选一遍编入京营之中,让卢象升留在京营之中跟随他和岳云学习新的统兵之法,卢象升在武事上的确有不俗的天分,很快就有了极大的进步,于是李悠干脆将他转为武职,让他统领其中一队兵马。
  在这个时代,文官可以领兵,但转为武职就几乎是等于羞辱了,谁肯放弃高高在上的文官身份去当一个卑贱的丘八?可卢象升一是舍不得离开新军,二是也隐约的感觉到陛下重振武人威望的意愿,经过一番艰难的考虑,竟然答应了下来,让朝堂上的众人眼珠子掉了一地。
  “末将领命!”一身戎装的卢象升大声应道,随即带领麾下人马先行一步,前面开道。
第875章
焦急的关宁军
  李悠这次出征之所以没有将所有宋军全部带上,是因为他还要留着人手镇守京城,现在他已经是将那些文官视为敌人了,而且先前一系列的动作也大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在自己御驾亲征的时候,鬼知道他们会在后方闹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光靠曹化淳和骆养性还没办法彻底掌控京中的局势,必须留下一支更为可靠的力量才行。
  所以李悠干脆将岳云和两万宋军留在了京城,这支力量绝对是大明的官员们没办法插手的,有他们在,再加上耳目便利的骆养性、曹化淳,以及早就对李悠死心塌地的张之极、王洽等人,尚且能和那些文官们掰一掰手腕。
  这次御驾亲征和上次截然不同,上次随行的乃是腐败不堪的大明京营,沿途不断有人掉队逃跑,几乎没有人认为李悠可能获得胜利,而这次他所率领的却是三万战斗力远超这个时代的宋军,还有三万焕然一新的新军,他们不仅训练充足、纪律严明、装备精良,还对理由格外的忠诚,军中亦有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李过等名将,在接受了李悠和岳云的培训之后,这些人眼界大开,在兵法造诣上早已超出了同期的自己。
  有战胜皇太极的先例在前,手上又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且后勤供应充足,所以几乎没有人怀疑李悠这次御驾亲征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该着急的就变成了他的敌人们,皇太极尚且远在沈阳,距离京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暂且可以不用太过着急,而关宁军就不一样了,祖大寿等人自从得到李悠决定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就一直陷入惶恐不安的境地,不知道如何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
  朝中那些人真是废物啊,说好的能把皇帝给解决了,只要另换一个皇帝我们就依旧可以安心的发财,没想到他们派出下毒的人竟然被皇帝给识破了,而且立刻就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难道有人把我们买了么?祖大寿皱着眉头想道,从传出的消息来看,关宁军里面已经不少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手,参与此事的人数虽少,但也并非万无一失啊。
  如果仅仅是不能再贪污钱财了,祖大寿或许还能咬咬牙设下这份富贵,向陛下辞官告老还乡,凭借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选个好地方当个富家翁也过得去,可是眼下他却不敢保证了,留在军中有这十多万关宁军的保护,或许还能安全一些。
  “究竟是谁把咱们从皇太极那买首级的事情泄露出去的?若是让我知道了,非将他千刀万剐不可!”有人破口大骂,如果不是这件事传到了皇帝耳朵里,或许他们还可以继续留在辽东、拿着丰厚的辽饷舒服的过日子呢。
  “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祖大寿冷静的分析道,“自从遵化一战过后,咱们关宁军就不再是唯一可以挡住建奴的军队了,用处大大降低,所以陛下才会步步紧逼。”以前之所以没人敢动关宁军,就是因为他们勉强还能挡得住建奴,如果解决了他们,建奴恐怕就会立刻挥兵南下,而现在陛下带着一群“京营”的人马就把皇太极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还是在野战之中,经此一役过后再也没人敢说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屁话了,那么每年拿着朝廷几百万两银子却没多少斩获的关宁军就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
  “步步为营,修筑城堡锁死建奴方才是上策啊,我关宁军以前都是以此展开准备,而现在陛下仓促之间就要让我们北上和建奴野战,那有这么容易改的过来。”吴襄抱怨道,从大明的文官到关宁军的武将,都对在辽东筑城的策略举双手赞成,一方面是可以发挥明军善于守城的长处,避免和建奴野战,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修筑城池花销巨大,从而给了他们太多可以上下其手、大发横财的机会,而且还根本不用担心有人查。
  若是朝廷传出要查的风声,他们就会立刻上报建奴入寇,毁城若干,幸好关宁军将士用命,方才将建奴挡了回去;等朝廷来彻查的官员到来的时候,出问题的城池早就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哪里还能查出什么?而事后需要重建城池,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又是一次可以大发横财的机会,祖大寿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大发其财。
  “现在说这些早就晚了,如今陛下看来是铁了心要收拾我们的关宁军了,御驾亲征的大军已经出了京城,眼看着就要到辽东了,咱们究竟该如何是好?”祖大寿制止了众人的抱怨,将话题引回正轨。
  “这……”众人闻言不禁变得支支吾吾起来,说到底,就算他们如何贪污腐败,但他们毕竟都是大明的官员,除了祖大寿等少数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已经彻底豁出去的人之外,其余人都不敢和皇帝正面对抗。
  “你们没听说此前那些和晋商有所勾结的朝廷官员是何等下场么?那些可都是文官!各个都是进士出身,他们尚且如此,我们又会有什么好下场?”如今文贵武贱,连出身显赫、关系深厚的文官都被李悠连根拔起,他们这些武将难道就敢想轻易逃脱么?祖大寿见人心思不稳,立刻警告道,“咱们这些年做出的事情比起晋商来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陛下绝不会宽恕我等,若不想好对策,不仅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就连我等的家人空熬夜会被满门抄斩啊!”
  这一可怕的现实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家伙立刻熄灭了希望,是啊,自己这么多年做下的事情恐怕早就够诛灭九族了,“祖大人,难道我们唯有等死而已么?您可千万有想办法救救我们啊!”众人齐齐向祖大寿拜倒道。
第876章
勾结
  “陛下这是打算逼死我关宁军啊。”祖大寿痛心疾首地说道,“想我关宁军自成军以来两年与建奴苦战,方才守住了宁远一带,不让建奴骚扰边关,到如今陛下却不念我关宁军多年的苦劳,竟想置我关宁军于死地,这定是朝中有秦桧进谗言啊!”祖大寿不敢反对李悠,于是只好拿出李朝历代屡试不爽的手段,将皇帝的罪责推倒奸佞身上,以减轻众人身上的压力,联系到更多的同党协助他逃过此劫,只是不知道岳云他们听到祖大寿等人以岳家军自居又会是什么样的想法,恐怕会立刻提着双铁锥枪来宁远将这个无耻的家伙打个稀巴烂吧?
  “定是如此,我看这秦桧就是兵部尚书王洽,还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东厂督公曹化淳!魏逆之事殷鉴不远,陛下又要宠信内侍,此乃我大明之大不幸啊。”吴襄立刻接口道,直接将王洽、曹化淳和骆养性当成了奸臣,如今朝堂上那些文官对着三人也是恨之入骨,若以此为借口定会赢得他们的赞赏。
  “为大明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断不能让此等奸佞长居朝堂。”其余众将纷纷响应,他们其实早已猜出祖大寿想干什么,可有这样的借口总是好的,这些人自然是不愿意坐以待毙的,他们这是打算拼死一搏了。
  “朝廷众臣和天下士绅也是苦于这些奸臣久矣,只要吾等以‘诛奸佞,清君侧’为由实施兵谏,必可得到天下士绅的响应,将大明朝廷匡扶到正轨上!日后我等就都是中兴大明的功臣!”锦衣卫和东厂接连捉拿了无数官员,朝中那些文官其实也早就对朝廷不满了,只是他们手上并没有兵权,才无法动摇李悠的统治,而祖大寿刚好补上了他们的短板,只要能够击败这支军队,将皇帝握在手中,那么剩下的事情文官们就会为他们办好,事成之后他们自然可以继续在辽东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还有可能更进一步。
  “祖大人英明,只是……只是陛下手中的精锐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凭借我等只怕是……”计划的确是好计划,但此事的关键就在于关宁军能不能大败京营,而有遵化之战的战例在先,关宁军众将却是没有多少信心,连“满万不可敌”的建奴都被他们轻松击败了,赫赫有名的莽古尔泰都陨与战场之上,皇太极抱头鼠窜,凭借他们这些连建奴都打不过的人手想要击败这样一支军队怕是有些困难啊。
  “此事不用担心,据京中送来的消息,此次出征的京营只有上次的一半而已,剩下的都是新从陕西、山西一带招募的流民,这才训练了多久,能有多厉害?”祖大寿宽心道,朝中的那些官员自然不会不提供任何支持。
  “更何况,此次要与他们作战的可不是我们关宁军。”祖大寿又解开了一张自己的底牌,“如今洪太已经率领建奴大军倾巢而出,准备在宁远报仇雪恨,我等可先行将兵马移到他处,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再出来收拾残局。”祖大寿已经和皇太极联络过了,将李悠御驾亲征的消息全部出卖给了皇太极,并且和他商议妥当,等李悠大军和皇太极的建奴大军拼的元气大伤的时候,关宁军在从后方杀出彻底解决问题。
  最好的情况就是将陛下和皇太极二人同时解决掉,这样一来他祖大寿就成了只手擎天的大明功臣了,只不过如此以来辽东建奴的实力就会大大损失,以后再想要辽饷恐怕就没那么便利了?但也不用担心,这次皇太极将豪格等人留在了沈阳,到时候借口关宁军元气大伤无力北上,呆在这里歇息两三年,建奴就会再次恢复元气,祖大寿甚至已经制定好了养寇自重的方案,这可是关宁军赖以生存的根本,万万不能丢了。
  “这……祖大人思虑深远,吾等万不能及。”关宁军和建奴征战多年,一时间要让他们接受这些还有些困难,可是转念一想如今除了这样哪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于是众人稍一迟疑就立刻向祖大寿表示了赞同。
  “很好,将你们手下的家丁、兵马全都集中起来,跟随本将军出城前去迎战建奴。”如今陛下的军队很快就要到辽东了,他们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而现在李悠率领的大军已经抵达山海关北方,正带着卢象升、曹文诏、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观看一处地形,只见此处有一座九孔桥,桥的上部是城墙,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块条石铺成,石与石间用腰铁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正是日后李自成与吴三桂决战的一片石。
  若非吴三桂早就勾结了建奴,引多尔衮入关,他恐怕早就败在了李自成手中,而如果李自成击败了吴三桂,占据了山海关,则建奴还能不能入关恐怕还是两说,吴三桂出卖了大明的江山,保住了麾下的兵马,更为自己赢得了平西王的爵位以及后世无尽的骂名。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一片石之战怕是没机会发生了,李悠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和曹变蛟分析地形的李自成,如今他已经是大明的将军了,而吴三桂恐怕没机会再执掌关宁军了,而称火打劫的建奴也会在这次御驾亲征中被自己彻底击败。
  “此处地势险要,若想夺取山海关非占据此地不可……”一旁的卢象升正低着眼前这片战场侃侃而谈,顷刻间就摆出了好几种攻防的策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