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292

  “好了,咱们走吧。”李悠打断了他的话语,翻身上马带着众人回到军中,他将目光投向宁远城的方向,关宁军提前十多年步入绝境,那么这次他们会做出什么的决定呢?还会像吴三桂一样借助建奴的力量来挽救自己么?
  祖大寿可以将自己当成吴三桂,可朕却绝不会是李自成!李悠如此想道。
第877章
空城
  “末将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悠率领大军一进入到关宁军的地盘,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所到之处见到的兵马都是些老弱病残,关宁军的那些核心将领和驻守此地的文官们也都不见了踪影,一直到进入宁远城都是如此,仅有几名地位不高的客将出来迎接李悠,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全都不见了踪影。
  “起来吧,这是怎么回事?”李悠将那几名客将叫到身边问道,他麾下的兵马在卢象升等人的带领下很快就接管了宁远城的城防。
  “启禀陛下,末将听闻那奴酋洪太再次领兵南下,督师大人和祖将军他们说陛下催促他们北上迎敌,眼下正是与建奴决战的好时机,于是率领麾下所有兵马出城迎战建奴去了,只留下末将等在此镇守城池。”他们战战兢兢地答道。
  祖大寿这个借口找的好啊,朕让他们北上迎战建奴,他们早不出去玩不出去,却偏偏等到朕率领兵马抵达辽东的时候出战了,这其中要是没有问题那是绝不可能的,李悠接连又问了写诸如祖大寿等人的去向、皇太极所率兵马情况之类的问题,奈何这些客将并非辽东本地人一向为关宁军所排挤,那里能弄得清楚这些,只是不断摇头。
  “陛下,末将搜遍了城中所有仓库,粮草、柴薪、军械、火药等全都被搬空了。”方才让这人退下,卢象升又带回来一个坏消息,“方才城中守军见到末将纷纷前来索要粮草,可如今大军所带的粮草也仅仅够咱们自己用的,怕是无法接济他们。”
  祖大寿这一手玩的狠啊,难道是想逼朕粮草耗尽之后自动退兵么?如果周围几座城之中所驻扎的虽然都是些老弱病残,可人数却是不少,要是把京营的粮草分给他们享用,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耗尽,而就算是从京中重新调拨粮草,想必有那些朝廷官员的阻挠,也不会准时到达,祖大寿等人却是给李悠出了个难题。
  “即刻统计周围城池的人数,按住处编甲管理,严查建奴的奸细,然后按人口每日发放口粮,别给本地官员贪腐的机会。”可这些终究是大明的子民,李悠绝对没办法验证了公正的看着他们饿死,但也绝不会毫无顾忌的发放粮食。
  “另外派人给京中送信,让他们快些将下一批的粮草运过来。”不管后方那些文官如何拖后腿,该做的事情总是要做的,如果能如期要到粮食最好,要不到的话就等着回去之后再给他们算账吧,到时候必定会又有一批朝廷官员到诏狱之中做客。
  “末将领命!”卢象升迟疑了下,却还是没有出言劝解,因为他也做不出让这些人活活饿死的事情,只能尽量保证粮食真的能如实发放到需要的百姓手中。
  “再派人去打探关宁军和建奴的下落,朕就不相信了,十多万人马还能消失的无影无踪?”辽东乃是苦寒之地,如果没有城池御寒,这些人断然无法在野外生活太长时间,所以相比他们距离宁远城不会太远。
  “是!”卢象升也是如此判断,他立刻下去领命安排去了,不多时,一群精悍的骑兵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除了城门,向四面散开,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搜索敌人的动向。
  而李悠则留在城中细细查看附近的地形,这宁远城地处防御建奴的要害之处,城防用共用料倒也扎实,和此前入住过的几处城池大有不同,想必建奴是不会过来硬碰硬送死的,那么他们的计划就肯定是用粮草的问题来逼迫自己出城决战,然后将己方的兵马引入对他们有利的地形,然后方才展开决战。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啊,建奴的野战本事还是相当不俗的,而且熟悉辽东的气候、地理环境,再加上关宁军从中帮忙,局面和当初的遵化之战比起来可是要有利多了,放眼望去本该安放在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全都不见了踪影,说不定已经被祖大寿他们安放在了合适的地点,准备用来对付宋军的火炮,看样子如果出城决战的话,李悠所率领的刘万大军恐怕就要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了。
  只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离开了宁远城抵御寒风的城墙,关宁军又能在野外坚持多久呢?而在此次入关之中没有多少收获、给他们供应粮草军械的晋商集团又被李悠连根拔起,建奴现在又有多少粮食可供出征的大军使用呢?
  眼下双方都有要尽快决战的理由,但是都不肯按照对方的节奏行事,建奴和关宁军想要尽快把李悠逼出城去,进入自己的伏击地;而李悠却想再等一段时间,继续消耗建奴的粮草,等他们疲惫之时再行决战。
  “大汗,如今军中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而那大明的皇帝却呆在宁远城里迟迟不肯出兵,要是再等下去,咱们恐怕就要断粮了啊!”岳托向皇太极奏道。
  “此事不用担心,祖大寿他们比咱们更着急,他们有的是粮食,派人去向他们要一些就是,就跟祖大寿说,要是他们不给,咱们这就撤兵回沈阳去。”皇太极现在将祖大寿的心思捏的死死地,知道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放弃这个唯一的生机,所以干脆将供应粮食的希望家拖到了祖大寿的身上。
  反正谅他们也不敢不给,拿出这些粮食他们就保存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若是此战获胜,他们依旧可以占据辽东,享用数百万两的辽饷;要是皇太极走了,他们就要独自面对李悠的怒火,不仅是他们自己,恐怕连他们的家族也会被李悠连根拔起。
  无奈之下,祖大寿等人只好答应了皇太极的要求,一车车的粮食从关宁军的营寨中运了出来,送到建奴的军营之中,这两支互相征伐多年的死敌在这一刻竟然比友军还要关系密切,若非亲眼得见,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一幕吧?
第878章
粮食
  “咱们缺粮,明国的皇帝也缺粮,现在宁远锦州一带的粮食都被祖大寿他们带走了,当地的百姓总是要吃粮的,明国的皇帝可不能不管他们。”收到了粮草,皇太极也安心了不少,他出言给八旗的旗主贝勒们打气,“想要供养如此多的百姓可不容易,就明国皇帝带来的这些粮食是怎么也不够用的,若是从京城调集粮草,就如今明国皇帝把朝堂闹得天怒人怨的样子,怕是不容易调来,所以咱们只需耐心等待,等到明国皇帝粮草耗尽,不得不退兵的时候再以八旗铁骑衔尾追击,则定可大胜。”
  “大汗英明,只是这次祖大寿送来的粮食也吃不了几天。”岳托迟疑道,现在八旗的粮草供应全都依靠关宁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放心,关宁军现在绝不敢从总作梗,祖大寿、袁崇焕他们知道明国的皇帝是绝不会放过他们的,所以唯有让明国皇帝大败,他们才有一线生机,在此之前咱们要什么他们就得给什么,如若不然咱们就退回沈阳去,看他们如何应对明国皇帝的愤怒。”皇太极对祖大寿他们的心理摸得极准,“咱们败了还能退回到白山黑水之间,虽然日子苦了些,但总归能活下去,可祖大寿他们若是败了,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陛下,京城距离此地路途遥远,征集粮草也需要时间,在这么下去恐怕京城的粮食还没有送来,咱们的粮草就消耗光了。”宁远城中,卢象升也隐晦的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朝中留守的那些官员恐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悠顺顺利利拿到粮食的。
  事实也是如此,李悠要求朝廷调运粮草的圣旨送到京城之后,京城文武百官皆不断诉苦,迟迟不肯拨付粮草,事情紧急试着不敢耽搁,只得向王洽、张之极以及镇守京营的岳云等人求救,希望他们能够先拿出一些粮草来撑一阵儿。
  “父亲,如今朝廷百官皆推三阻四,不肯及时拨付粮草,如今陛下的使者找到咱们门上了,究竟该如何处置,还请父亲示下。”张之极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躺在病榻上的张维贤求助,历经三朝屹立不倒的张维贤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眼看着没几天了,但是他的经验依旧不是张之极这样的年轻人能比的。
  “若是一年前,我绝对不会让你掺和到此事中去,因为那时候的陛下……”张维贤艰难的摇摇头,没有把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可去年以来我竟然看不透陛下了,陛下的行事之果决竟让我想起了太祖和成祖……”
  “父亲,您的意思是?”张之极似乎抓到了一丝头绪,但仍然下不了决心。
  “你去帮着在朝堂上周旋一二,看看那里有粮食先调拨一些……若是……若是实在没有的话,把咱们庄子上的存粮先借给陛下。”张维贤压上了英国公府的身家,“若是以前,我就算粮食堆在谷仓里要烂了也绝不会借给朝廷,因为我知道就算你拿出来一百万石粮食,经过朝堂上那些官员的盘剥,真正能用到的实处的怕是连五万石都不到,而且还落不下任何好处;但现在不一样了,以陛下之英明,定会记得咱们英国公府的好处,这些粮食只要运到宁远,也会如实发放到士兵手中,这批粮食定能帮助陛下解决关宁军和建奴,只要这一战胜了,陛下的威望就会彻底压过朝廷上的文官……到时候,我大明必将迎来剧变,你只要抱紧了陛下的大腿,就又能保住我英国公府二百年的富贵……”
  张维贤断断续续的把其中的厉害分析给张之极听,之后张之极拿出了浑身的本领来帮助使者征集粮草,甚至还拿出了自己家中的存粮,再加上王洽、岳云等人的帮助,总算凑了一批数目可观的粮草准备运往宁远。
  “此次运粮需要万分小心。”岳云提前得了李悠的指示,对大明官员的节操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为了防止在运送途中有人破坏,他派出了自己麾下最为精锐的兵马,并且对那些随行的民夫也是严加盘查,曹化淳、骆养性也拿出了东厂和锦衣卫中最擅长察言观色、监视监督的人手加入到运粮队伍之中。
  可就算如此,一路上也是风波不断,有民夫想要趁着夜色点燃粮车的,有沿途的关卡拦路不肯放行的,甚至还有假扮成土匪的大明官兵试图拦路打劫的,为了应对这些事情,折腾的押运粮草的官员狼狈不堪。
  “这还是我大明的土地么?”他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大明的士绅,大明的军队,大明的官府,可是为什么这些人竟好像是把他们当做敌人一般?巴不得他们赶不到辽东。
  “呵呵,不过是有人不愿意见到咱们把粮食送到辽东,帮助陛下获胜罢了。”跟随使者回京的李自成冷笑道,“这些大明的官员早就烂掉了。”他在陕西可是亲眼见过李悠是怎么样收拾当地的贪官污吏的,要是陛下此战获胜,接下来恐怕就要对付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官员了吧?既然这样,他们拼死阻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这些人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等陛下大胜还朝,自会好好收拾他们。”一旁的曹变蛟出声应道,他虽然是武将出身,可是由于明末文贵武贱的传统,也没少受这些官员士绅的欺凌,对他们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在京营、宋军、东厂、锦衣卫等的齐心协力之下,历经了千辛万苦,突破了重重阻挠,终于将这一批的粮食送到了宁远城中,当地的百姓和李悠所率军队面临的粮食危机总算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李悠这边危机解除,而关宁军和建奴那边却是耗不下去了,他们的粮草虽然还够用,可其他物资却是日渐稀少,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勾引李悠出城决战。
第879章
出战
  “陛下,建奴大军已经离开营地,似乎有进攻其他城堡的打算。”这段时间里李悠也查清楚了关宁军和建奴的下落,他们安营扎寨的地方相距不远,互成犄角之势,无论进攻他们之中任何一方的营寨,侧面都会暴露在另一方的攻击之下,所以李悠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派人监视他们的动向,关宁军给建奴提供粮草的事情也完全落入了他的眼中,只等此战获胜之后就会和祖大寿他们算总账。
  “哦?他们不敢来攻打宁远城,就去骚扰其他城堡?”宁远锦州防线可并非只有这两座城池,其间还有大小不一的各式堡垒,按道理说这些堡垒里面应该有充足的粮食和火药弹丸,以及大军驻守,可是现在这些都被关宁军给带走了。
  “这是想引诱咱们出击啊。”卢象升很快猜出了建奴的打算,他们这是想将城中守军引诱出城,引入到对他们有利的伏击地点,然后聚而歼之。
  “他们若是留在营地之中,我们或许还不好应对,可是既然出来了,就别想着回去。”就现在建奴的实力,出征时可没办法将那些重达千斤的大炮全都带上,关宁军同样如此,这样一来就等于削弱了对宋军和新军的最大威胁,李悠有绝对的信心击败他们,“传朕的旨意,收拢所有兵马,准备出城将这些建奴彻底解决。”
  建奴和明军打了多年的交道,似乎已经将他们进攻、明军防守当成了思维惯事,其实在遵化城下也算是这种模式,恐怕他们很难想象明军竟然会主动出击寻求和他们进行野战吧?而如今李悠手下的宋军和新军和之前的那些明军已经是大不一样,他们拥有足够的实力在野外击败建奴的军队。
  “末将愿为先锋!”此言一出,卢象升、曹文诏等人纷纷请命,根本没有其他明军那般怯战的心思,反而将其视为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不急,等打听清楚敌军的虚实再说。”如今从传来的消息中,只知道建奴派遣一队万余人的军队准备攻打某处堡垒,但随行的将官是谁,麾下的兵马构成,其他建奴大军还有关宁军又是什么动态尚不清楚,因此不宜早作安排。
  而李悠散布在各处的侦骑,还有锦衣卫隐藏在建奴及关宁军中的探子会很快将这些情报打听清楚,到了那个时候再行安排出战的方案不迟。
  这些人也没有让李悠失望,很快就打听到了李悠所需的消息,这一万人马由岳托领军,麾下多是些老弱病残,白甲兵极少,分明是皇太极抛出来的诱饵,而皇太极则率领着大队人马尾随其后,一旦明军和岳托接战,他就会从后方杀出。
  至于关宁军,也从营地中出来,祖大寿带着忠于自己的关宁铁骑隐藏在侧翼,打算在李悠大军和皇太极两败俱伤时再出来捡便宜,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是李悠绝不会让他如愿以偿,祖大寿等人注定是要失望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整顿盘查,应藏在城中的建奴、关宁军细作已经被查出来了大半,当地百姓的编甲也进行完毕,不需要再在城内安排大量士兵镇守,所以在获得确切的消息之后,李悠就率领所有能出战的兵马出城北上。
  卢象升如愿以偿的领取了先锋的重任,只是他攻击的目标绝不是岳托所率领的老弱病残,而是皇太极亲自率领的建奴本阵,身穿棉衣、外套甲胄的数万大军缓缓从城中开出,然后消失在了旷野之中,他们将以辽东为战场,和建奴以及反叛的关宁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杀。
  “明国的皇帝终于出城了。”皇太极也收到了这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喜的是他们纵三不用去攻打坚固的宁远城了,大可以发挥他们善于野战的优势,而忧的则是这一战并没有想他预料的那样开展,而且从上次遵化一战来看,李悠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在野战上似乎并不输给他们许多,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关宁军更是给此战的结果增添了许多变数。
  “大汗,我愿率领本部兵马将明国皇帝的首级取来。”上次以为被皇太极派往他处而错过了遵化一战的阿济格因为没有见识到李悠大军的强大,所以心中少了几分忌惮,还是以旧有的思维来看待这支敌军,故而信心满满的请战。
  皇太极初时还想拒绝,可是转念一想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几人的实力联合起来甚至会对他的汗位产生威胁,而这一战注定会损伤惨重,那么让阿济格去拼一拼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而点头应了下来。
  看着兴高采烈的阿济格,一旁的多尔衮嘴巴张了张,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因为总是要有人担任这项任务的,要是阿济格不去的话,说不定就轮到自己了,还是暂且不要说话的好。
  辽东的沃土之上,三支五万人以上的军队渐渐汇集到一处,随着距离的接近,三支兵马都放缓了前进的速度,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李悠在提前勘测好的地点安下营寨,歇息一晚,第二日一早就亲自率领大军缓缓向前方的建奴营地逼过去,而卢象升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在他身后是五千宋军和五千新军编练而成的混合军队。
  建奴这边,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阿济格也率领着以巴牙喇兵为核心的本旗人马迎了上来,双方都是战鼓齐鸣为己方的军队鼓劲,希望己方的军队能够击败自己的敌人,获得一场开门红。
  卢象升手持一柄数十斤重的大刀,舞的犹如车轮一般,恐怕但凡看到这一幕的,都不会相信此人竟然是一名考取过进士功名的读书人吧?
  两支兵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明军的火铳和建奴的弓箭几乎同时向对手开始射击,可惜在颠簸的马背上这种射击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很快,这两支军队就撞到了一起,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第880章
惊讶的关宁军
  “舍弃阵战之长却要同建奴野地浪战,殊为不智啊。”就在卢象升和阿济格展开激战的时候,不远处的山顶上,祖大寿和关宁军的众多将领们也在密切的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下方关宁军也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他们打算在建奴和李悠两败俱伤、战事马上就要分出胜负的时候立刻加入到战场上,收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祖大寿当然研究过遵化一战的经过,他根据各方汇总过来的消息,对这一战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此战皇太极之所以会失败是犯了轻敌的过错,贸然闯入李悠大军的埋伏,而京营的士兵们早已列好了阵列,在火铳和大炮的射击之下建奴才损失惨重;而如今京营的人马竟然舍弃了自己阵而后战的长处,和阿济格混战在一起,完全无法发挥火铳和大炮的优势,那些建奴堪称骑射无双,这一战京营怕是要败了。
  可是战事接下来的发展却让这些关宁军的将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只见卢象升手下的骑兵并未像建奴一样单打独斗,而是排成整齐的阵列齐齐高举马刀向面前的建奴劈砍而去,在这种如墙一样逼过来的骑兵阵列面前,各自为战的建奴哪怕武艺再高也不是对手,他们很快就被卢象升所部冲破了阵型,将他们切割包围,皇太极甚至连援兵都来不及派出,阿济格就遭遇到了惨败,而他自己也死在了卢象升的大刀之下。
  先前努尔哈赤尚在的时候,建奴征战四方,他的儿子们也屡屡上阵厮杀,可是这么多场仗打下来也不见有多少损伤,但现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先后损失了莽古尔泰和阿济格两位贝勒,难道我们女真人的气数真的尽了么?恍惚之间,皇太极竟然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大汗,多铎和多尔衮喊着要为阿济格贝勒报仇,已经开始整理自己旗下的兵马准备出击了。”已经赶回大营的岳托从震惊中醒过来,连忙向皇太极汇报最新的动态,多铎和多尔衮二人同阿济格乃是一母所生,虽然平日里关系也不怎么密切,可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兄长死在一向被他们所鄙视的汉人手里,还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这明国的皇帝正是要引诱我们全军出击啊。”皇太极苦笑道,上次他们见识了明军火器的威力,这次没想到他们的骑兵也是远胜于己,先前皇太极一直想引诱明国军队主动出击,现在看来明国的皇帝也是一样的打算啊。
  “奴才这就去让他们停下。”岳托一位皇太极是想让他约束住暴怒的多铎和多尔衮,连忙转身准备前去制止。
  “不,传令其余各旗,还有蒙古的骑兵,全军一起出击。”皇太极比岳托想的要更加深远一些,他们女真人之所以可以凭借狭小的地盘、大大劣与明国的人口数量和对方相抗衡,凭借的就是屡战屡胜所积累起来的信心,在遵化城下这种信心已经受过一次伤了,要是这次继续接受失败的话,那么以后他们或许就会失去和明国军队继续作战的勇气,这样纵使还能在辽东苟延残喘,又能坚持多久呢?
  所以还不如趁着明国皇帝现在麾下兵马不多的时候,拼尽全部的力气将其斩杀,这样一来女真人才会为自己赢得一线希望;因为皇太极十分清楚,现在明国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这位年轻的皇帝身上,京城之中所发生的事情他也是有所耳闻,只要能够将他击败,那么大明又会变成他所熟悉的那个官员贪污无能、军队不堪一战的国家,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现在损失惨重,未来也依旧有入关夺取天下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