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292

  对此曹文诏的心情颇为复杂,若不是他们太过无能,自己也不会得到这次机会,可见到大明的军队如今已经成了这幅模样,又让他感到无比的痛心。
  大军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入城,行军过程中步伐如一,无人交头接耳,个个昂头挺胸,再加上与建奴多次作战练就的一身杀气,立刻就震慑住了那些前来看热闹的江南百姓。
  “真是……真是如同天兵一般啊!”过了许久方才有人醒转过来,张大嘴巴赞道。
  “就算比起戚爷爷当年的大军,也是不落下风啊。”一名曾经目睹过戚家军风采的老者附和道,见到这样的军队到来,他们的担心总算是安定下来,这下子江南终于可以恢复平安了,相信曹将军会马上平息这场动乱吧?
  “将军,保国公朱国弼还有其他诸多金陵高官显贵请将军赴宴。”而那些地头蛇们见此也立刻行动起来,纷纷试图和曹文诏拉拢关系,好让他先派兵解决自己的问题,亦或是干脆利用曹文诏的力量给自己那些仇人一个狠狠地教训。
  “保国公朱国弼?”曹文诏忍不住摇摇头,此人的先祖乃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的名将朱能,但是朱家已经多年不领兵打仗了,这位现任保国公不过是个纨绔罢了,挺多能在脂粉队里、秦淮河上逞英雄,曹文诏根本没兴趣和他打什么交道,“就说陛下有旨,本将出征期间不得结交当地官绅。”
  日后朱国弼还曾经做出过许多荒唐的事情,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他却召集数千金陵驻军给他摆排场迎娶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若是李悠手下有这样的人飞砍了他的脑袋不成,这是把国家的军队当成什么了?
  不过寇白门在朱国弼这里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经历了最开始的新鲜之后,朱国弼就对他厌倦了,将其渐渐冷落;而在清军南下之后,朱国弼不想他们朱家享受了大明多少年的富贵,立刻主动北上想要投降满清,谁料满清还看不上他,被清军软禁起来。
  朱国弼想要把寇白门和随行的姬妾卖掉以换取脱身的银子,而寇白门却说,你就算卖了我也顶多能拿到几百两银子而已,你要是放我南下,我一个月之内给凑几万两银子让你脱身;朱国弼随即答应,寇白门在昔日姐妹的帮衬了凑了两万两银子北上救回朱国弼;朱国弼想要和她重归就好,可惜寇白门已经看穿了他的真面目,直言道,当年你用银子赎我,今日我用银子赎你,这下就两不相欠了;这寇白门此举着实要比朱国弼强了无数倍。
  “哼,不识抬举!”被拒绝之后的朱国弼自觉大失面子,可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找不到报复曹文诏的办法,只得气呼呼的前往秦淮河畔喝花酒去了。
  而曹文诏却立刻开始研究平息乱民的策略,数日后大军分作数拨从金陵城中开出,开始前往各处平息动乱,但是和进攻建奴时可是大有不同,在辽东作战时曹文诏麾下的兵马往往是斩尽杀绝,而对付这些乱民则是以俘获为上,火铳大炮能不用就不用,只要他们放弃抵抗的打算就不再发起进攻,对那些被俘获的百姓也是善加安置,不仅管他们吃管他们喝,甚至还让军中的大夫给他们看病治伤。
  这又引起了江南士绅极大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些刁民做下如此可恶的事情,让自己损失惨重,简直不杀不足以泄心头之愤,现在曹文诏将他们好生养起来是什么意思?于是一座座州县的地方官都强烈要求曹文诏将百姓交给他们治罪。
  然而如今已经不是当初文官可以肆无忌惮的欺压武将的时候了,曹文诏又是李悠的近臣,离京之前早已得到了李悠的旨意,自然不肯将这些百姓交给他们,问起来就说,“如今朝廷已经派出钦差专门负责此事,这些百姓将由钦差大人作出判决,本将也只是先将他们抓起来,等候钦差大人到了再说。”
  “区区几个刁民的事情,就不劳钦差大人过问了吧?”前来询问的地方官拉着官腔说道。
  “区区几个刁民?我这大营中现在可有数万的百姓啊?”曹文诏皱起了眉头,他虽然不曾审问,但这些人待在营中他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些事情,清楚这些本都是良善百姓,若非走投无路,也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在此次江南动乱之中,反倒是那些士绅的责任更大一些;再联想到陛下在西北处置流民的先例,他知道这些人并不会受到多重的惩罚。
  而看那些当地官员的意思,恐怕是恨不得将这些百姓扒皮抽筋了,这样一来曹文诏就更不可能将他们交出去了,“若有钦差大人的手令,本将军立刻就放人,若是没有,诸位还是请回吧。”曹文诏直接赶人了。
  这些官员自然气得不打一处来,虽然他们的品级远远低于曹文诏,可多年来文贵武贱的惯性思维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仓促之间那能适应?不过不适应也没办法,看左右这些目光不善的士兵,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告辞离去。
第928章
水师南下
  为了解决江南的问题,李悠可不仅仅只准备了曹文诏和洪承畴两路人马,他甚至将北方的水师派了一半南下江浙沿海,目的就是锁死江南士绅的海贸路线,继续向他们施加压力,按道理说这项任务或许让郑芝龙去做更为合适,他对这一带的海路更熟一些,可是考虑到郑芝龙的性子,他恐怕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面对江南士绅的压力,他不一定扛得住,所以李悠才派出了自己更为信任的水师船队。
  另外,此次水师南下,并不单单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同时还肩负着为将漕运从运河运输改为海运做好准备的任务,一路上需要测量海路,记录水文等数据,而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李悠也找好了,如今闻名江南的崇明富豪沈百五就在这支船队之中,等船队抵达松江府之后,他就会上岸组织一支船队来进行试运行。
  沈百五,名廷扬,号五梅,家甚富,而且还是一个难得的心怀家国天下的商人,早年间他在一个客舍遇到了洪承畴,当时的洪承畴仅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虽穷困潦倒,却相貌不凡,谈吐不俗;沈百五认定洪承畴将来必入相拜将,成为国家之栋梁,便邀他至家中居住,除供其衣食用项外,还请自己的父亲做洪的座师,授予他学问;洪感其恩德,遂称沈百五为伯父,如今洪承畴也真的成了国之栋梁。
  在李悠稍微流露出一点想要改革漕运的意思时,洪承畴就又想起了沈百五,沈家乃是航运巨头,家里有沙船无数,处于报恩的想法他向李悠举荐了沈百五,沈百五随即被李悠召入京中,经过一番详谈,制定了改漕为海的策略。
  沈百五也因此被李悠任命为负责此事的主官,沈百五深感君恩厚重,不仅殚精竭虑制定出了通过海路运粮的方案,甚至还打算倾尽家财打造船队来进行最开始的试运行,这一路上也是不断和同行的水师军官讨论,务必要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来。
  水师军官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外在指点沈百五的同时,他也在向沈百五打听着江南的消息,沈百五平日里可没少和这些人打过交道,于是也将江南士绅内部的派系、恩怨、实力等一一道来,双方都是大有所获。
  “陈将军,如今江南士绅之中确有不少经营海贸者,其商队主要是前往倭国、琉球等地,每年都在各处港口等候风时,带风起时就前往倭国进行交易。”如今大明的航海技术已经落后了,在海上辨别方位的办法不多,所以利用季风航行就成了最可靠的手段。
  “嗯,本官并非海盗,对那些商人的货物并无兴趣,只是陛下早有吩咐,但凡从事海贸者都必须按律缴税,而这些人却置若罔闻,既然如此,本官也该给他们一些教训。”此次率军南下的乃是水师副将陈光福,他本是毛承禄的部下,后来在东江镇迁往宁远的时候被李悠调到了水师之中。
  “这些江南士绅那个不是家财百万?但是让他们缴一文钱的税他们都舍不得,这实在是……实在是……”沈百五摇了摇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也是见过那些被士绅转移的赋税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可怜百姓,深知道这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变就这个话题多说罢了。
  “将军,前往有三艘商船,看样式是从江南出来的。”瞭望手的高呼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船队立刻忙碌起来,在陈光福的指挥下扬帆加速,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三艘船。
  “你们是那里的水师?这三艘船可是钱大人的产业!”刚开始那三艘商船的主人还有害怕,以为是遇到了海盗,但当他们看清楚大明水师的旗号时,他们又放下心来,直接搬出了自己身后靠山的名号。
  “钱大人?可是前礼部侍郎钱谦益?”这些日子和沈百五的交谈没有白费,陈光福立刻猜得出了这位钱大人的身份。
  钱谦益在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事发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此时,温体仁、周延儒趁机追论钱谦益受贿;钱谦益引咎撤职,回到江南休养去了,待朝中剧变之后,钱谦益也曾想再次出山,可是李悠对这位水太凉却没什么好印象,一再驳回了对他的举荐。
  久而久之,钱谦益也绝了重新入朝的心思,将精力放到了钱财上,他听说海贸利润丰厚,而且郑芝龙肃清了沿海的海盗,行船的危险大大降低,所以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他现在虽然不是官员了,可在士林之中颇有声望,所以他们钱家的商船向来无人敢拦。
  不过遇到陈光福,钱谦益的名号就不管用了,他立刻下令麾下士兵登船检查,查一查这些人有没有携带违禁品,有没有纳税文书;而这支船队不仅拿不出相关文书,甚至还在商船里夹带了不少违禁物品,这下被陈光福逮个正着。
  这下什么也不用说了,三艘商船统统被扣押,跟随水师船队到了刘家港停靠,上岸之后陈光福随即将船长的口供,还有人证物证都送到了南下的洪承畴手中,这些将成为洪承畴整治江南士绅的弹药。
  沈百五也立刻忙碌起来,在松江府征集沙船,购买粮食,他倾尽家财购买了数百艘适合运粮的船只,装满粮食,准备扬帆北上,进行第一次海运实验。
  而陈光福则抽出部分战船给他提供保护,顺便引路,自己则带着其余船队将江南沿海一带牢牢控制起来,不断打击江南士绅的走私,一时间江南士绅怨声载道。
  而在这时候,洪承畴也已经到了江南,亮出了钦差的身份,开始按照李悠的指示准备好好收拾一番这些江南士。
第929章
冷面钦差
  “大人,钱大人送来帖子,邀您一会。”洪承畴刚到江南,前来拉关系、拜访的官员士绅就一窝蜂似的涌了上来,出面的人地位也越来越高,现在连钱谦益这样的老资格都忍不住了,不过他还好歹有些矜持,没有主动求见,而是邀请洪承畴到另外的地方相会。
  “不去,就说本官公务繁忙,待闲下来再去拜会钱老大人。”无论是中进士的时间、官场资历还是文坛地位,洪承畴都远远比不上钱谦益,如果放到比他时候,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但是现在他身兼重任,将来能不能当上首辅就看着一回了,两相比较之下,钱谦益能给他提供的那点帮助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况且陈光福送来的证据和人犯才刚刚押入后堂,钱谦益现在在此事中犯下了令陛下极为不喜的错误,所以洪承畴就更不会去见他了;最重要的是,洪承畴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江南士绅,而钱谦益作为江南士绅中的佼佼者,也比定会是他打击的对象,现在去见也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于是手下就这么去回复了。
  钱谦益得到这个消息后,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先是自家的商船被扣,现在洪承畴又做出这样一副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姿态,看来江南要有大风波了啊;不过钱谦益虽然写的一手好文章,可在谋略上却并无所长,一时间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前去邀请其他士绅一起商议,而这一切也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大人,这江南事务繁杂,您打算先从那件事办起?”将这些骚扰拒之门外,洪承畴和自己幕僚还有朝廷各部的官员商量起工作的计划来。
  “既然此次本官是以平息江南动乱的理由南下,那么就该从处置动乱开始。”洪承畴胸有成竹地说道,“虽说表面上看起来江南的动乱乃是由那些织工所掀起,可若是深究,如飞那些士绅过于苛待百姓,致使织工没了活路,又岂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仅仅处置那些织工,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洪承畴先给此时定下一个基调,将江南动乱的缘由丢到了那些士绅头上,“陛下在陕西平定乱民的时候,就和杨大人、在下等诸多官员说过,百姓要是活不下去了,哪怕是豁出命去,也要想办法填饱了肚子,既然这些士绅不给织工活路,那就不怪他们起来闹事!而那些士绅却没想到百姓也是要吃饭的,反而做出了‘不肯安安饿殍,反做奋臂螳螂’的句子,此等人真是妄读了圣贤书。”
  “不单单是织工工坊,江南士绅在其他地方压榨百姓也同样过甚,如果江南土地产出胜过西北许多,恐怕这儿早就烽烟四起了。”立刻有人附和道,他们出京之前早已弄清楚了自己的目的,再加上他们和江南士绅也没有太大关联,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们说话。
  “所以,要彻底平息江南的动乱,首先要整治吏治,其次要清查田亩……”见军心可用,洪承畴立刻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将矛头直指江南的士绅和官吏。
  这一变化完全出乎了江南士绅的预料,他们本以为朝廷的钦差和以前一样都是给他们撑腰的,现在竟然对付起他们来?这让许多人都觉得措手不及,再加上此前洪承畴拒不见客的事情,这些人终于醒过神来,陛下这是打算拿江南士绅开刀啊。
  在处置了几家做得实在过分,而且根基不稳的小士绅之后,其余的人马终于反应过来,他们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又使出了老手段,撺掇商民、士子前去闹事,自己却躲在后面,另外弹劾的奏折向雪片一般朝京城飞去,只待洪承畴这边稍有处置不当,就把他拉下马来;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琢磨着新出一篇新的《五人墓碑记》来,好借此扬名。
  然而洪承畴处置的手段却要比之前那些废物果断得多,他手上握有的实力也远非那些废物可比,上有陛下的信任,中有曹文诏、陈光福水陆两路兵马相助,下面的锦衣卫、东厂也已经忙碌起来,当即使出狠手驱散了闹事的士子、商民,抓住了为首的几人,毫不犹豫的革去了哪些士子的功名,并且永不录用,然后将他们监禁起来严厉拷问背后隐藏的主使。
  这些士子之所以敢闹事,不就是仗着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一般的朝廷官员不敢处置么?挨了这样当头一棒后,他们顿时崩溃了,再想到没了这层身份他们将遭遇的下场,这些人不敢怪罪洪承畴,于是将仇恨转移到身后那些主使的身上,毫不犹豫的将他们供了出来。
  而那些小商户和百姓,要么是被士绅所蒙蔽,将自己工坊的损失算到朝廷头上,要么是收了士绅的银子,对于这些人,户部的官员直接亮出江南最近纺织工坊的变化数据,而三法司出面言明他们冲击钦差衙门的罪责,小商户和百姓也屈服了,又一批士绅被牵扯到这件事中来,为洪承畴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洪承畴手下这一千兵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在锦衣卫和东厂的指引下,很快就包围了这些士绅的宅邸,将他们一网打尽,主使他人冲击钦差衙门这是什么罪责?这些人的下场不问可知,能保住性命去辽东和流求开荒就是好的了。
  如此雷霆手段,直接把江南士绅打懵了,往日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和财力在江南为所欲为,以为没人能对付得了自己,可现在一遇到来真格的,他们才发现往日的富贵不过是沙丘上的堡垒而已,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
  于是,一些人不得不向洪承畴表示了屈服,咬牙忍疼开始配合洪承畴的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则依旧不肯认输,勾结到一起试图同更加猛烈地手段对洪承畴进行反击。
第930章
血雨江南
  接下来洪承畴马上就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比此前更多的弹劾奏章送到了京城,甚至有人来到京中敲响登闻鼓告御状,其中不乏有真材实料的,洪承畴也并非海瑞一般的人物,身上怎么可能没有把柄;然而对此李悠依旧置之不理,洪承畴固然有毛病,可江南士绅的毛病更多,除非是洪承畴把江南的事情闹得彻底不可收拾,不然他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找洪承畴问罪的,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到江南对洪承畴好生安慰一番,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曹文诏和陈光福也行动起来,一个在陆上开始清缴江南的山贼土匪,并且把金陵兵马还有江南卫所等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陈光福则在海面上彻底清缴附近的海盗,本来这附近的海盗已经被郑芝龙洗过一波,大股的海盗早已灰飞烟灭,现在那些躲过了郑芝龙的小股海盗却又迎来了这样一位杀神,那还敢有其他心思?
  皇帝那边丝毫没有对洪承畴失去信任,而各地的军队、山贼土匪、海盗也被曹文诏和陈光福解决大半,别说江南士绅有没有这个胆子,就算他们想铤而走险,手上也没有多少力量可用,江南的局势依旧被洪承畴牢牢地掌控。
  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洪承畴不收礼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不收礼,只要收买了这些人,洪承畴也就被架空了,还能发挥出什么作用来?于是那些跟随他一起南下的属官就成了江南士绅收买的重点,上到户部、吏部、三法司的官员,中到幕僚赞画,下到微末小吏,都有无数人找上门来,其中未尝没有胆大包天之辈收了好处,试图帮这些人糊弄过关。
  然而洪承畴又岂会对此毫无防备?且不说跟随他南下的锦衣卫和东厂人马有一半都是专门针对内部的,就是他自己也可以从这些官员报上来的公文中看出破绽的,洪承畴虽然人品有问题,但是他却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货,对这些公门之中的手段也是极其清楚;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彻查到底,若是发现的确有人收了银子试图帮江南士绅做事,洪承畴就毫不犹豫的请出尚方宝剑将这些人当场斩杀,并上奏朝廷请求李悠继续派来干才补充。
  李悠毫无保留的对他进行了支持,不仅没有对洪承畴擅自斩杀朝廷官员进行追究,反而如他所愿派来了更多的人手;这可和当初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大有不同,一来袁崇焕没有斩杀毛文龙的权力,洪承畴却被李悠赋予了对这些官员的处置之权;二来袁崇焕杀毛文龙缺少扎实的证据,洪承畴可是等人证物证具备、把案子办成铁案之后才动手;别人最多能说他过于苛刻,却找不出违法朝廷律法的罪责来。
  事后他还将这些人的首级悬挂在钦差衙门外面,以警示那些江南士绅还有钦差衙门中的属官吏员,警告这些人不要为了一点银子而丢掉了脑袋,同时对那些持身颇正、办事得力的下属,他也不吝惜奖励,请功的折子一封又一封送往京城,不等他们回京,好几封晋升官员的命令就抵达了江南,不少人因此而升官。
  一面是身死当场,一面是青云直上,但凡有点理智的家伙都知道该选择那条路,很快钦差衙门就被洪承畴重新捏成了一块铁板;反观江南士绅那边,日后他们在对待满清这样的异族上面都无法团结到一起,更何况现在是面对朝廷的钦差,他们之间被洪承畴拉拢收服的人越来越多,负隅顽抗的家伙则越来越少。
  而洪承畴随后又使出大招,在获得确凿的证据之后,他直接派人将董其昌和钱谦益的府邸团团围住,将他俩和他们家族的主要成员都捉拿归案,董其昌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画乃是天下一绝,在士林中拥有巨大的声望,董家也是松江府的豪门;而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官至礼部侍郎,文章冠绝天下,号称文坛盟主,对江南士子有广泛的影响,钱家也同样是苏州的豪门。
  连这样两门江南士绅中的扛鼎人物都被洪承畴拿下了,立刻在江南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地震;随后洪承畴派出快马将这一消息和他们俩的罪证送往京城;李悠看到了也是颇为感慨,这俩人原本会在魏忠贤死后被重新启用,但是到了李悠这儿自然不会用他们,本以为这俩人会因此有个好下场,却没想到他们还是落到了自己手中。
  这俩人虽然在艺术上有卓越的天分,深受读书人的敬仰,但却不代表他们就是好人,董家和钱家在松江府与苏州府所干的坏事可不少,当地百姓对这两家可谓是怨声载道,洪承畴送上来的证据也十分确凿,所以李悠毫不犹豫的判了他俩以及族中主要帮凶的死罪,家人则仿照前例流放流求。
  连这样两位大人物都被杀了,董家和钱家也被连根拔起,这次顿时震慑住了所有江南士绅,试想一下又有多少人比董其昌和钱谦益的势力大呢?江南虽然士绅众多,可势力比他们俩更大、官职比他们俩更高的却没有几个,就算有见到这一幕也该醒过来了。
  在狠狠地杀了一批人之后,江南终于落入了朝廷的掌控,接下来洪承畴终于可是开始按照李悠的命令清理江南田亩、重新核实江南各项赋税了。
  看到这一幕,江南的士绅们忍不住摇头叹息,那些作乱的乱民们,除了个别邪教教徒或者山贼土匪混入织工之中企图浑水摸鱼的,被洪承畴果断处死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被放还乡里,并没有丝毫惩罚;反倒是江南的士绅,承受了此次动乱之后的绝大部分代价。
  但是如今许多工坊都被破坏,而且现在新型织机的制造方法早已传遍了整个江南,就算将来重新建立工坊,大概也用不到这么多的织工吧?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第931章
祸水东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