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292

  “可以给那些内应发信号了;让卢将军率领全军出击吧。”李悠随即发布命令,将原计划的步骤提前了许多,中军的旗号再次开始摇动,三枚赤红的火箭飞上天空,绽放出绚丽的烟花,旗号的命令是给卢象升的,而那些烟花则是给被锦衣卫劝降的那些蒙古部落的。
  卢象升得到命令后立刻率领所有骑兵冲了上去,步兵也迈着整齐的步子缓缓向林丹汗的蒙古联军压了过去,李悠则一动不动的留在原地,面对如此孱弱的对手,他连一点动用震天弓、沥泉枪的兴趣都没有,用这样的神兵利器来对付林丹汗这个废物简直是暴殄天物,还是让卢象升和曹文诏去收拾他们好了。
  “大汗,大明的军队锋芒正盛,咱们还是暂避一时吧。”看到这一幕,林丹汗身边的亲卫顿时慌了,他们哪里能够想到败局会来得如此迅速,看着如狼似虎一般扑过来的卢象升,他们实在是没有信心抵挡。
  “这……”林丹汗略显犹豫,以他浅薄的见识也看出了己方已经处于下风,可要是就这么逃跑了,以后还拿什么来压服蒙古诸部?
  “大汗,雄鹰只有留着翅膀,才能飞越高山,当初成吉思汗也有败给札木合的时候啊,只有保住了性命,才有重新竖起大纛的机会,要是死在这里,可就什么也没有了。”亲卫苦苦的劝谏道,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强行把林丹汗拖走。
  “不好了,后军乱了!”忽然有人大喊道,只见蒙古联军的后方,几名部落首领正指挥着手下的兵马对友军展开攻击,这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了天空中的烟花,并且迅速作出反应,实在是不快不行啊,要是在卢象升冲破阵型之前还不表明态度,到时候他们可就要跟随那些倒霉的家伙一道下地狱了,所以就算是平时最犹豫、最磨蹭的部落首领也做出了果断的决定,还是赶紧跟着大明一起对付林丹汗吧。
  “好,让卢象升和曹文诏不要误伤了他们。”这大草原上终究是需要有人放马牧羊的,李悠可不打算将这里全都变成耕地,如果他们是真心投降的话,那就留他们一条性命吧,只是以后想再像现在一样无法无天却是不可能了,李悠已经开始考虑在这里重新建立起都护府了,然后再花费时间将这里变成大明的直接统辖地。
  “儿郎们,卢将军先前已经斩下了奴酋洪太的首级,尔等可敢与我一道取下林丹汗的脑袋?”卢象升麾下大军和林丹汗的本阵猛地撞到了一起,曹文诏这边的压力大大减轻,他观察了一番战场上的局势,迅速做出了选择,带着麾下的精锐骑兵朝着林丹汗大纛所在冲去。
  林丹汗的身后依旧竖立着传自成吉思汗的九斿白纛,蒙古人称之为查干苏勒德,为三叉神矛的主苏勒德和八柄陪苏勒德组成,主苏勒德的顶端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三叉象征着火焰,三叉矛头下端为“查尔”(圆盘),圆盘沿边固定银白公马鬃制成的缨子,主苏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松木制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长,插入中间有孔的花岗岩底座,离主苏勒德一丈五距离的地方,四面、四角上竖起八柄陪苏勒德,并用马鬃搓成的“呼和纳楚格”(绳子)与主苏勒德相连接,加固主苏勒德,陪苏勒德的希利彼为九尺长,矛头与主苏勒德一样,乍看起来威武异常,可是昔日铁木真能站在九斿白纛前击败一支又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林丹汗现在却只能望风而逃了,他逃得是如此匆忙,甚至连九斿白纛都来不及带走。
  “你,带一千人将九斿白纛抢回去献于陛下面前,其余人跟随本将军继续追杀林丹汗。”曹文诏心中大喜,连忙发布命令,他知道这件东西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大概和和氏璧在中原人心中的地位一般,能够抢到这样东西也是大功一件。
  一些守卫九斿白纛的察哈尔部忠诚战士依旧不肯让这件象征着成吉思汗无上荣耀的宝物落到大明军队的手中,犹自负隅顽抗,可是他们身边全是些早已忘了昔日荣耀、只顾着狼狈鼠窜的家伙,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又是大明骑兵之中最精锐的一支,孤军奋战之下又能坚持多久呢?仅仅半个时辰之后,这些战士就被斩杀干净,九斿白纛也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而此时那些反叛的蒙古部落首领也拦住了林丹汗的亲卫队,纵然他们很快就被林丹汗的亲卫队击败,但也迟滞了他们的行军速度,这么稍一耽误,曹文诏就追了过来,迅速冲开亲兵的阵型,亲手将林丹汗斩落马下。
  林丹汗一死,他身边的亲卫们也纷纷失去了抵抗的欲望,或是四散而逃,或是放下弯刀向曹文诏请降,曹文诏随即命令下属将这一消息用蒙古人的语言大声传向四方。
  得到这个消息后,其余各部蒙古军队的士气也随之衰竭,卢象升的兵马则是愈战愈勇,此消彼长之下,这十多万蒙古大军迅速被大明的军队击败,大明的军队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这次决战的胜利。
  不知道满桂和李自成他们那边又是什么情况?遇到这样无能的对手,也一定会像这里一样轻而易举的获得最终的胜利吧?李悠一边欣赏着九斿白纛,一边在心中猜测道。
第936章
兵锋西指
  对待蒙古就不能像建奴那样要么诛杀要么俘虏带到其他地方做苦役了,因为一来他们所占据的土地大多都不适合做耕地,很难吸引关内的移民填充,就算将他们全部迁走,还是会有其他地方的蛮族来占据他们留下的土地,继续骚扰大明的边镇;二来如今的蒙古骑兵早已不复当初成吉思汗时的实力,而且各部落之间彼此厮杀不断,早就成了一盘散。他们并没有能力给大明制造多少麻烦。
  所以,李悠的计划是用军事、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大漠的统治,先在各处战略要地筑城,建立城堡以驻军,再在周围展开屯田以节约开支,以军事力量镇压诸部,让他们不敢反抗,同时维护商路的通畅和商人的安全。
  与此同时,在靠近大漠的几座城池建造各种农牧产品加工工坊,用来将草原上盛产的羊毛、羊肉、牛皮、牛肉等物加工成畅销产品销往各地,用经济手段来对草原进行控制;然后在各处城堡的外围建立商栈用来收购蒙古人的产出,销售他们日常所需的茶叶、盐等物品,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商路的通畅捆绑在一起,将蒙古草原纳入到大明的经济圈之内,等这里所有的人都要依靠和中原的交易来换取需要的商品时,他们就再也无法摆脱大明的控制了。
  当然,李悠还会在城堡外面建立学堂,官府衙门,学堂用来教导那些部落贵人们的子弟,将来如果没有完成学堂的学业,他们就没有资格继承父兄的地位,然后用大明文化的优越性将他们慢慢同化;官府则用来维持当地秩序,慢慢和那些部落贵人争夺权力,并最终将这些地方变成大明官府的直接管辖地。
  此外,李悠还打算引进中原的宗教来和密宗、萨满教等争夺信徒,所以他也会在城堡周围建立一些寺庙道观,让那些僧侣和道人以此为基础,广泛吸纳信徒。
  在逐渐荡平了林丹汗的残余势力之后,李悠开始分配任务,他将刚刚打下的草原分成几个都护府,让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等年轻将领充当都护,并对蒙古草原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靠近城堡、拥有肥美草场的土地被划给了那些临阵倒戈的部落,而更远一些,较为一般的草场被划分给很快就屈膝投降的部落,至于少数负隅顽抗的部落,则只能分到最为贫瘠的草场,或许用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其他部落彻底吞并。
  虽然大多数俘虏都被放归,但林丹汗的亲信部落却不能轻易饶恕,这些人将负责蒙古草原通往中原的大道、还有各处城堡的修筑,大明此前在修筑宁锦防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李悠又融入了西方棱堡的长处,等城堡修好以后,只需数千兵马驻守,就可牢牢控制住广袤的土地。
  等安排完这些事情,将蒙古草原的东部留给曹变蛟、李自成等人处置,李悠则带领着卢象升、曹文诏、满桂等人继续向西方攻去,在哪里还有卫拉特蒙古没有消灭,他们因为和林丹汗的仇恨,所以没有参加这次的联军,倒是让他们暂时躲过一劫。
  卫拉特蒙古元朝称为斡亦剌惕,到了大明则称作瓦剌,因其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所以在蒙古诸部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朱元璋起兵推翻蒙元的过程中,卫拉特蒙古逐渐壮大实力,不断兼并其他部落。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他曾在御驾亲征中大败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的首领脱欢接受了朝廷的封号,称顺宁王;等到脱欢的儿子也先继位的时候,卫拉特蒙古发展到鼎盛,控制东部蒙古各部,一面又利用军事征讨、封官许愿、联姻结盟等手段,把乞儿吉思、哈密、沙州、罕东、赤斤、兀良哈三卫等,分别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又结好女真各部,使之为其效力,极盛时势力东抵朝鲜,西达楚河、塔拉斯河,北括南西伯利亚,南临长城。
  并对大明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紧接着,又聚军于土木堡,歼灭明军主力,俘明英宗而去;这一战之后大明元气大伤,但于谦在京城却也给也先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其后,卫拉特蒙古内部发生分裂,也先和脱脱不花爆发激烈战争;脱脱不花初与弟阿噶多尔济联兵,彼此实力大致相当,难分胜负。后因兄弟内讧,阿噶多尔济叛投也先。脱脱不花势单力薄,逃往兀良哈,卫拉特蒙古就这样逐渐衰落了。
  也先之后,达延汗兴起,东部蒙古逐渐压过了西部蒙古,时到如今卫拉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杜尔伯特部游牧于科布多阿尔泰山一带。
  也就是说,卫拉特蒙古现在正好占据着昔日大唐安西都护府的辖地,由于这块土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日后葛尔丹对中原的威胁,李悠都不能任由他们逍遥自在,现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或许还有些鞭长莫及,可准格尔部和和硕特部却必须要解决。
  这两个部落的实力比起林丹汗的联军来,却又要弱了许多,李悠在留下半数人马镇守东部蒙古之后,余下的兵力解决他们依旧是绰绰有余,反倒是青海和西域复杂的气候、险要的道路给他们造成的麻烦更大。
  不过李悠对这里的地形、气候倒是格外的熟悉,指挥这大军有惊无险的避过了许多自然灾害,顺利的找到了准噶尔部和和硕特部的主力,并将其击败,收回了中原对青海还有西域的统治权,重新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曹文诏和陈继盛二人镇守此地。
第937章
乌斯藏
  解决了西域和青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乌斯藏了,可是由于气候、地理等原因,现在对乌斯藏实行直接统治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李悠自然也不会非要不切实际的派遣大军征服乌斯藏,因此他对乌斯藏另有安排。
  在元朝,乌斯藏的地方势力必须要接受中央王朝的封赏方才能够巩固自身政教地位,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也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乌斯藏的宗教、政治领袖进行封赏,在乌斯藏各地政教首领争相前来朝贡请封的情况下,一面在政治上“众建多封”,另一面又在经济上给予优厚的回赏,以扩大对藏区的影响,加强同西藏各地方势力的联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乌斯藏各地僧俗官员,作为明朝一个辖区的首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向朝廷贡献牲畜、皮毛、藏绒、药材、藏香、铜佛、卷轴画佛等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朝廷则沿袭惯例,以数倍于贡物价值的金、银、钞、绸、缎、布疋、茶叶、粮食等优厚回赐给予朝贡者,以示对边远地区的关怀,由于回赐丰厚,朝贡人员往来一次就可获得大利,致使入朝进贡的乌斯藏人员逐年增多,这种以贡赐形式出现的朝廷与乌斯藏地方僧俗首领之间的特殊经济往来,对明朝中央政权推行治理乌斯藏地方的施政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大明先后册封了三个法王和五个地方王,他们都非常重视明朝给的封号,并借此来压制那些心怀不轨的其他政教领袖。
  此外,大明还在临夏、天水、临潭、雅安、松潘等地,专门设立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市场,负责对乌斯藏地区的茶马贸易;并在乌斯藏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即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及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又设有指挥使司、宣慰使司、招讨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综理军民事务,修筑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设置了驿站,大为便利了乌斯藏与内地的交通。
  但是这对李悠来说还是不够的,如今的乌斯藏都司还是由当地地位最高的法王担任,而不是大明的武将;而现在却有一个正式介入乌斯藏的好机会,现在乌斯藏地区的实力派、信奉噶玛噶举派的封建主辛夏巴家庭族联系藏巴汗、却图汗和顿月多吉结成同盟,打算共同抵御实力飞速发展的黄教。
  如果不是李悠的干扰,黄教的领袖在此生死关头,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所以派遣使者前往和硕特蒙古,请求固始汗的帮助,固始汗经过详细探查,决定率大军从西域前来青海,先消灭却图汗,再消灭白利土司顿月多吉,继而进军乌斯藏消灭第悉藏巴,可惜现在固始汗的和硕特蒙古已经被李悠击败,他自己也成了大明的俘虏,这项计划却是无法实施了。
  所在,在万不得已之下,他们只得将求援的目标放到了大明皇帝的身上,急匆匆派来使者向李悠求援,希望李悠能够派遣大军保住自己的平安;李悠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他也愿意派遣大军进入乌斯藏,只是和那些政教领袖所想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李悠可不打算撤兵,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坐实了乌思藏都司的地位,在乌斯藏地区建立永久驻军点,来对乌斯藏地区的事物进行直接管辖。
  对此,那些求援的使者自然是不怎么愿意的,可是他们不答应李悠就不会出兵,而没有外部势力的援助,他们就会被那些反对派击败、他们所建立的寺庙会被焚毁、僧侣会被诛杀,到头来什么也留不下,所以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他们不得不答应了李悠的条件。
  “乌斯藏乃是贫瘠之地,而且气候恶劣,毛将军此去辛苦了。”为了勉励毛承禄较好的完成这一任务,李悠直接给了他伯爵的爵位,并且约定只要乌思藏都司日后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等数年之后就会有人去接替毛承禄担任乌斯藏都司一职,他的爵位也将升为侯爵,这几乎已经是大明武将可以到达的顶点了,而且跟随他进入乌斯藏的大明士兵也会享受双倍饷银和优先升迁的待遇,借此来抵消人们对苦寒之地的恐惧。
  “末将叩谢皇恩,末将定会将此事办好。”这一待遇甚至比此前立下了诺大功劳的曹文诏、满桂等人还要优厚,毛承禄也没想到自己会比他们更早的获得爵位的赏赐,当下心中激荡不已,连忙叩谢,并发誓赌咒一定要把乌斯藏都司真正的建立起来。
  “关于如何处置乌斯藏事物的办法朕方才已经说过了,这几日朕会派一些通晓乌斯藏内部情况的人去你军中进行培训,你先下去准备此事吧。”这些人中有锦衣卫的成员、有出入乌斯藏的商人也有当地的僧侣。
  毛承禄领命而去,待他做好准备之后,李悠随即派遣毛承禄率领三万精兵进入乌斯藏,帮助他们挡住了辛夏巴联军的进攻,但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反而召集双方的领袖进行和谈,逼迫他们暂时接受了大明的调停,重新签署了盟约,根据盟约规定,他们双方都是大明的子民,接受大明的管辖,以后出现什么矛盾都必须前往乌斯藏都司府向大明的乌斯藏都司申诉,如有违反,大明将和另外一方联合起来惩罚违反盟约的一方。
  如此以来,乌斯藏都司府就可以凭借乌斯藏地区内部的矛盾还有手中的兵力站稳脚跟了,再加上对茶马贸易和朝贡的控制,对乌斯藏地区进行潜移默化的干预,并最终将这里化为大明朝廷的直接管辖地。
  待蒙古、西域、青藏等地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李悠也该返回京城了,出来的时候他带了三十万大军,而回去的时候身边则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其余兵马都驻扎在了那些新纳入大明版图的领土上,守卫着大明的新边疆。
第938章
驶向大海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陛下之武功已经远超太祖、成祖,纵使汉武、唐宗也是万不能及。”李悠这一出去,捷报就不断地送往京中,每一次都让孙承宗等人感到瞠目结舌,三路大军歼灭林丹汗也就罢了,反正林丹汗此前也是被皇太极吊打的存在,皇太极现在已经被大明彻底平定,林丹汗又算得了什么呢,可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在击败林丹汗之后李悠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挥军直入西域,接连拿下西域、青海和乌斯藏等地,大大的拓展了大明的版图,可以说大明现在的疆域和汉唐鼎盛时期也差不了多少了,让他们不得不由衷的佩服。
  “那就是蒙古大汗的大纛了吧?看着果然不一般啊。”跟随他们一起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将目光投向九斿白纛,这件东西也被李悠当成了战利品,将和林丹汗的首级一起送到太庙展示给大明的列祖列宗看。
  “诸位爱卿平身,朕离京之后诸位爱卿辛苦了。”李悠翻身下马将孙承宗扶了起来,他虽然远离京城,可东厂和锦衣卫还是接连不断的用快马送来京中的最新消息,从这些消息中可以看出这些大臣都还算规矩,并没有多少人敢趁着他离开京城的时候图谋不轨,它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还在有条不紊的继续实施。
  在无数官民百姓的万岁声中,李悠返回了皇宫,并且立刻举办了午门献俘、告捷太庙等活动,用以彰显大明的武功,无论是各个藩属国的使节还是前来参观的百姓,都为此所震慑,大明的百姓心中充满骄傲,那些藩属国的使节则是满心的惊骇,生恐自己的国家触怒了大明,从而导致灭顶之灾,幸好在此后的宴饮之中,李悠对他们多加抚慰,才让他们暂时放下心来,不过这些人也已经打定主意,今后行事还得愈加恭顺才行啊。
  处理完这些事情,稍事歇息几日,李悠又将洪承畴召入宫中,向他询问江南这段时间的变化,从洪承畴汇报回来的结果来看,江南的士绅们如今已经基本安定下去,不敢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的行事,江南缴纳给朝廷的赋税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大明的国库充实了许多。
  江南产出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物也通过海贸销往海外各国,光是这一项的赋税就已经超出了江南此前所缴纳的所有赋税,给李悠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另外,沈百五的漕运改海实验也进展的十分顺利,第一批的漕粮顺利抵达津门港口,无论是损耗还是运费都比以前的漕运节省了许多。
  “这么说如今可以正式将漕运改为海运了?”李悠问道,一条运河肥了无数官商,朝廷和百姓却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还加深了负担,这件事已经到非改不行的地步了。
  “的确如此,只是运河沿岸无数人都以此为生,若是不给这些人安排个营生,恐怕会出大乱子的。”洪承畴恭恭敬敬地答道,他在江南时就曾经猜到过李悠接下来就会处理漕运一事,所以很是做了一番调查,当下就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沿河数十万民夫都赖运河为生,若是贸然将漕运改为海运的确不妥。”虽然洪承畴的道德水平或许不高,但是在做事的本事上,他还是很突出的,所以相对于那些只知道袖手谈心性的正人君子,李悠更信赖他一些。
  “的确如此,民夫的事情还要好办些,无论是移民垦殖辽东、流求,还是招入军中,总能想到办法解决,只是运河之上帮会、教派林立,他们依靠这些民夫方才有了如今的富贵,岂会甘心袖手送出?”洪承畴答道,如今在运河上虽然还没发展出漕帮这样的大势力,但是罗教已经逐渐发展壮大,如果想要解决漕运民夫的问题,不解决这些人是不行的。
  “这并非是洪爱卿的本职差事,洪爱卿却能如此用心,若朝廷的官员都能像洪爱卿一样忠心为国,我大明何愁天下不定?”李悠嘉奖了洪承畴一番,然后说道,“如今朝中恐怕也找不出那位大臣比洪爱卿更加通晓漕运一事的了,既然如此就要再辛苦洪爱卿一次,朕会调集军队、锦衣卫、东厂等协助洪爱卿处理好此事,不知洪爱卿可愿担任钦差再次南下?”
  “微臣遵旨!微臣定会将此事办好。”洪承畴知道,如今在李悠手下,敢于任事且能办好差事的官员才会更快的得到升迁,所以尽管他知道此行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运河上那些帮会、教派的势力虽然没有江南士绅大,但是他们行事更为狠辣,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所以这次的风险甚至还要超过此前,但是为了日后的前程,洪承畴并没有将这点风险放在心上,果断的答应了下来。
  “漕运虽然改为海运,其他江南运往江南的货物或许也会改为海运。”海运的成本比起运河来的确要节省许多,只要漕运一改,那些商人肯定会跟上,“但海运也需要人手,那些运河上豪商可以合股组建船队,那些民夫也可以改作海上的水手;而且这也并不意味着运河就没了用处,一些短途的运输依旧会优先考虑走运河,还是能养活不少人。”
  李悠提醒道,这些也可以用来分化那些运河上的帮派、教会,只要他们听话,这块蛋糕也会考虑分给他们一些,可若是还执迷不悟的话,莫以为锦衣卫和东厂是吃干饭的。
  洪承畴欣然领命,立刻下去召集幕僚商量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随即朝廷各个衙门也纷纷抽调人员加入到洪承畴的钦差队伍之中,上次平定江南之后,有不少参与此事的官员都得到了升迁,有鉴于此这次报名的人更加踊跃。
  既然现在已经开启海运了,那么接下来似乎可以让大明水师出去走一走了。
第939章
再征倭国
  “万历年间,倭国曾攻入朝鲜,此前倭寇更是不断骚扰江南沿海,撮尔小邦竟敢屡屡犯我大明,实属罪不可恕,朕决定命陈将军率领水师远征倭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李悠在朝会之上拿出了自己的计划。
  如今俞咨皋虽然还挂着水师提督的名号,可是他已经不再负责水师舰队的日常运行,而是将经历都放到了水师学堂的教学上,如今水师归属陈光福指挥;当然大明不可能只组建一支水师,李悠现在正在劝说郑芝龙放弃兵权来到京中享福,他甚至已经给郑芝龙准备好了爵位和府邸,只要郑芝龙答应就可以马上得到封赏,此后理由就可以腾出手来对那些海盗组成的福建水师进行改编,然后以这些人为基础编出一支南方水师来,和陈光福的北方水师南北呼应,则足以保护大明的海疆不受骚扰,顺便可以试着进入南洋和西班牙人交交手。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自陛下登基以来连年征战不断,国库不堪重负,先前又刚刚打下西域等地,尚且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因此还是再等几年吧?”一听到又要打仗,而且是大海之上的倭国,孙承宗顿时急了,连忙出来劝谏道。
  “朕虽然征战不断,可那一仗打输了?那次不是我大明大获全胜、开疆拓土无数?”李悠反问道,“至于国库不堪重负又是从何说起?朕已经免了辽饷,单单依靠抄没晋商八大家的家产以及建奴、林丹汗多年的积蓄,就足以支撑这数次征战的开支,而且自从江南恢复正常的税赋之后国库日渐充盈,国库存银已经远超前朝,这国库不堪重负又是从何说起?”这些大明的文官往往喜欢说一些夸张的话来加强说服力,却不想刚好被李悠抓住了漏洞,将孙承宗堵得无话可说,只得退下。
  “可如今陛下新拓地万里,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乌思藏都司还有漠东都护府、漠西都护府、漠北都护府都需要兴建堡垒、开拓屯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再加上原有的九边重镇,大明要用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国库眼下存银虽多,可也有些入不敷出之危啊。”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他说的话倒是比孙承宗的靠谱了许多。
  “既然如今建奴、蒙古都已经平定,大明的边疆将向北、向西、向东扩展,九边重镇都已经身处大明内陆了,这九边的名字也有些名不副实了,那么九边重镇也就不需要再安排如此多的兵力,所以九边的兵马可以移往这些都护府,如此以来供养九边的开支就可以大大的节省,用在这些都护府身上,这样算来朝廷并不需要增加多少开支;而且如今我大名的岁入之中,海贸赋税的比重越来越高,若是没有一支可靠地水师,如何保住这些赋税?”李悠针对他所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了解释,“因此此次水师出征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倭国,同时还为了练兵之所用,以免将来海上出了乱子我大明却无兵可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