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292

  说罢,李悠让卢象升给殿上群臣细细展示了对各个都护府的建设计划以及九边的改制策略,将所需的钱粮、士兵数量细细的罗列出来,最后一算,如果能大大减少九边原来的开支,兴建这些都护府的确不需要太多的银子,起码比他们预期的要少上不少,依靠大明现在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应付得来。
  “此外,这些都护府也并非只出不进,大草原上虽然不产粮食,但牛羊众多,这些都护府都有货栈可供大明的商人收购羊毛、牛皮等物,运往中原获利,这些商人自然是要缴纳赋税的;西域各国对大明的丝绸布匹、瓷器等物也是趋之若鹜,同样可以吸引无数商旅来往……”李悠又将这些都护府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给他们算了一遍,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都护府或许还需要朝廷支援资金,但是过上几年光靠从这些地方收取的赋税,就足以供养这些军队了;当然收税的事情还是会由朝廷的官员来办,决不会将财权也交到这些都护府手里;要不然,唐朝时期的藩镇之祸就为期不远了。
  一条一条说出来,诸位大臣这才明白,别看眼下大明铺开的场面大,但实际上却画不了多少钱,而且现在的国库也早已不上当初那副寒酸模样,还有如今大明的官员也不敢像此前那些和关宁军勾结的官员一样索取无毒,这又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所以依靠大明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支撑眼下的局面,甚至还绰绰有余。
  既然如此,以孙承宗为首的朝臣们再也没了反驳的借口,只得心服口服的答应下来,到这时候李悠的理由还没有说完呢,他在上个任务世界可是把倭国狠狠地敲诈了一遍,倭国有那些好东西可是瞒不过他,所以这次征讨只要能够获胜就绝不用担心亏本,倭国的金银绝对可以让这些官员们感到满意。
  随后李悠将陈光福召入京中,面授机宜一番,然后让他率领船队从济州岛出发,直指倭国的政治中心江户。
  如今执掌倭国大权的乃是德川家康的孙子、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长子的德川家光,如今距离大阪夏之阵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德川幕府也延续了三十多年,就连幕府将军也换了三个,倭国太平已久,那些经历过关原合战和大阪夏之阵的老将们也早已凋零的七七八八,所以突然听到明国水师大军来袭,从德川家光到他手下的臣子们都慌了神,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他们一边派出使者匆忙赶到京城求情,一边召集倭国现有的所有船只,试图将陈光福的大明水师拦在海上。
  可李悠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说服群臣,又岂会因为几名使者就放弃计划?他甚至连这些使者见都没有将,让礼部的官员和他们磨时间,自己则等着陈光福的消息。
第940章
印第安八旗
  “贝勒爷,前面终于见到人了,不是北边那些用冰雪做屋的蛮夷,而是搭帐篷放牧的部落。”一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巴牙喇骑兵从远方兴冲冲的跑来,报告给了岳托这个好消息,他的脸上满是兴奋地神采,“这个部落不大,也就一千来号人,而且半数以上都是老弱妇孺,咱们可以吃顿好的了。”
  “你带人去把他们都解决了,照老规矩办,老弱和敢于反抗的都杀死,妇孺和投降的留下,分给有功者做包衣。”这几年来,岳托也老了许多,如今才三十多岁的他看起来都超过四十了,为了维持这仅剩下的一支女真残部,他可谓是耗尽了心神。
  自从卢象升大军斩杀皇太极北上之后,他就不断地向北方逃跑,试图利用北方的严寒来挡住大明军队的追击脚步,可是这支大明军队却如同跗骨之蛆一般死死地咬住他们不放,他们不敢去祖先发家的通古斯,而是一直闷头向东北逃去;逃到最后他们终于摆脱了明军,自己却也迷失了方向,来到一处漫天雪白、入眼全是冰天雪地的所在。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走下去,一路上不断有人冻死饿死在行军的路上,从辽东出发时的一万多人仅剩下不到五千,皇太极的遗孤叶布舒也是多次染病,幸好在布木布泰和岳托的细心呵护下,他总算保住了性命,现在也快十岁了,已经可以独自骑马前行,在前面的几次战斗中甚至还用被俘虏的老弱试过刀。
  向北方行了许久之后他们又转向东方终于遇到了一些住在冰雪搭成的屋子里、依靠渔猎为生的土著,岳托立刻带着他的麾下杀过去,平了这只小部落,抢了他们的积蓄,然后开始拷问俘虏,可惜这些人却不通晓他们的语言,连比带画、连蒙带猜好不容易才弄清楚了情况,他们现在已经远离了大明的疆域,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这里并没有什么强大的统治者,于是他们才决定重新南下,寻找更为温暖的地方,好重新安顿下来。
  如果让李悠看了岳托他们的行军路线,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现在已经跨越了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境内,而先前那些被他们屠戮的部落则是爱斯基摩人,他们南下的方向则是后世的加拿大境内,如今和他们遭遇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印第安人;这岳托跑的也真是够远的,竟然跑到了北美大陆;如今的北美大陆才刚刚成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不过英法等国大多占据着靠近大西洋的东部,在西部这边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这里的土著印第安人又是派系林立,岳托这五千人马放在这里也算是个不小的势力,而且他们的装备、战斗力等都比印第安人强上不少,只要岳托有皇太极一半的本事,说不定还真能让他做出一番事业来。
  “岳托贝勒,这就是那部落头领的首级!”没过多久,那名巴牙喇骑兵就回来了,他将一颗用羽毛装饰的首级丢到岳托马前,得意洋洋地说道,“这些人比起大明的军队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甚至连林丹汗的手下都不如,只是几个冲杀就把他们解决了,敢反抗的都死了,剩下的也没咱们关押起来,这首领的帐篷已经收拾好了,还请贝勒爷过去。”
  “走吧,去找几个人问问周围的情况,看看附近还有多少部落。”这南下的一路上,岳托不断从俘虏那里学习当地土著的语言,现在已经可以说些简单的话了,说完他带着布木布泰、叶布舒还有诸多亲信往前方行去。
  到了这个印第安部落的所在地,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八旗士兵,他们麻利的宰杀着牛马开始生火做饭,几名衣着相对华丽一些的俘虏被带到了岳托面前,经过一番艰难的交流,岳托总算是弄清楚了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地,这方圆数百里之内并没有能威胁到他们的部落,而且此处气候相对温暖、物产丰富,或许可以在此定居,逐渐发展壮大八旗。
  用过饭后,有何几位将领仔细商议一番,然后岳托就回到帐篷里准备休息了,还不等他睡着,就有一条黑影悄无声息的摸进了帐篷里,岳托没有睁开眼睛,而是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又来了?”
  “你部下那些将士现在可大都抱着那些土著女子舒舒服服的睡觉呢,你一个人歇息不觉得寂寞么?”说罢响起一片稀稀疏疏的脱衣声,不一会儿布木布泰就钻进了他的被窝,然后帐篷里响起阵阵粗重的喘息声,看他俩配合的默契程度,这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自从北上之后,布木布泰就屡屡勾引岳托,刚开始的时候岳托还有所顾忌,可是随着越行越远,他渐渐把持不住了;至于布木布泰想的则要更多,如今皇太极已经死了,硕塞也死了,虽说叶布舒还在,可是一来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将来会如何对待自己还是两说,二来就算他能活到成年,继承大汗之位的希望似乎不大,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还不如抱紧岳托这根大腿,要是能给他生下个儿子,自己将来的地位也能有保障。
  “岳托贝勒这是打算在此地扎根了?”云雨之后,布木布泰靠在岳托怀里问道,她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子,已经从岳托白天的表现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是啊,此地倒是比咱们起家的辽东好些,左近也没有强敌,而且随军的工匠还在前方的山谷之中发现了铁矿,却是一处起家的好地方;而且将士们跟着我已经走了不下万里,现在也该安定下来了。”岳托叹道,“眼下的情况虽然窘迫,可是比起老汗起家之时却还是要好了不少,我打算在此筑城休养生息,将那些俘虏编入八旗,待训练完毕之后就带领他们东征西讨。”
第941章
纵横北美
  帐篷外面,叶布舒瞪大眼睛看着岳托的帐篷,右手紧握刀柄用力之大连骨节都有些发白了,牙齿更是咬得咯吱作响,他当然知道那座帐篷里发生着什么,他名义上的母亲正在用自己的身体取悦岳托,为得就是保住他的性命,当然这些都是布木布泰对他说的,以叶布舒的年纪还无法看出布木布泰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每次布木布泰说起这些事情,他就将其当做真的,这种羞辱让他福怒的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然而许久之后他还是放开了握着刀柄的手,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开始睡觉,因为布木布泰叮嘱过他,在他长大并且掌握住八旗的大权之前,绝对不要流露出一丝对岳托的仇恨。
  “贝勒爷,既然您已经打算在此地安定下来,那么您就该称汗了。”布木布泰并不知道叶布舒就在外面,她想了想说道,“古话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您率领咱们躲避大明军队的追杀时,大伙儿都一心想着保命,并没有其他想法,所以您以贝勒的名号指挥他们就够了,但是现在既然已经摆脱了大明的军队,还找到这样一处好地方,若是继续使用贝勒的名号就不够了,以免有人生出异心,您应该尽早称汗。”
  “我?当大汗?”岳托故作惊讶地说道,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想过这件事了,只是出于对布木布泰和叶布舒的顾虑才没有早早提出,他甚至在后悔当初叶布舒生病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卖力,要是他像硕塞一样病死在半路上那该多好啊。
  “您不用顾虑叶布舒,他毕竟只是大汗的庶子,而您却是老汗的儿子,大汗的兄弟,论起远近来,您更有资格称汗。”布木布泰早就发现了岳托最近看向叶布舒的目光里渐渐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与其让他杀死叶布舒再称汗,还不如自己站出来主动表示支持,这样或许还能保住自己和叶布舒的性命。
  “而且就算您念着大汗的嘱咐,一心想要让叶布舒称汗,您麾下那些将士肯答应么?他们更相信您还是叶布舒?如今乃是非常时期,八旗更需要一位能征善战、深得众望的大汗来统领他们,而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布木布泰接着劝道。
  经过一番劝说,岳托终于顺水推舟将此事应了下来,第二日得到了布木布泰嘱咐的叶布舒主动站出来请求岳托早日称汗,岳托的亲信们闻言纷纷支持,岳托连续退让三次,做足了姿态,最后还是他的手下强行将他按在了大汗的宝座上。
  岳托随即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方案,开始册封八旗的新旗主,其中上三旗归他自己亲自统领,剩下五旗有四旗给了自己的亲信,最后将正白旗封给了叶布舒,以示自己不忘皇太极之恩,顺便笼络那些依旧忠于皇太极的顽固分子。
  “昔日大汗在辽东编练了蒙古八旗,还曾谋划建立汉军八旗,以解我八旗丁口不多之困,如今到了此处,我八旗虽仍有近五千之多,但单凭咱们自己的兵力,能在此地站稳脚跟就不错了,想要向外拓展,再现我八旗荣光,非得扩充兵力不行。”如今满洲八旗就只剩下这么点人,自保或许可以,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就必须将当地的印第安土著纳入统治之下,这也是建奴从起家时就面临的问题,岳托和这些八旗将领早已积攒到了足够的经验。
  所以这项决定很快就得到通过,为了鼓励他们向外扩张,岳托更是下令凡是掳掠到的丁口各旗和公中五五平分,也就是说那个旗要是抓来了一千印第安青壮,那么他们可以留下五百人,另外五百人交到岳托手里,由岳托进行分配,这样既兼顾了八旗的扩张欲望,又不至于让那个旗独大,岳托依旧可以对他们进行制衡。
  于是众多旗主、甲喇额真们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如何扩张自己的实力上,对岳托册封布木布泰为福晋的事情则没有多少阻挠,反正一来这样的事情在蒙古草原上发生的多了,二来如今军中也找不到多少身份能够配得上岳托的女子,相较而言布木布泰似乎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唯独叶布舒被这个消息震晕了,可是他连自己正白旗的人马都没有掌控,面对这样的事情他既不能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和其他人一样向岳托和布木布泰道喜。
  安顿下来的八旗不等新盛京城修筑完毕,就立刻开始向外扩张,随军的工匠们带着大批青壮开山挖矿,冶炼出一炉炉的铁锭,再将这些粗糙的铁锭打造成各种兵器,这些兵器比起大明军队所用的兵器实在是差得远了,可对付起这些印第安土著却是绰绰有余。
  而且这些印第安人在行军打仗的策略上也和八旗有着巨大的差距,于是一时之间八旗在这块土地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掳掠到了大量的丁口,并逼迫这些人削发剃头、学习女真语言文字,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再用这些人来进攻其他部落。
  这就好比是羊群里突然来了一只饿狼,周围的印第安部落谁也不是八旗的对手,短短时间里岳托麾下的人马就壮大到数十万人,并且形成了女真人居统治地位,先投降的部落再次之的统治阶级,在北美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此时的岳托已经全无逃跑时的惶惶不可终日,反倒是为自己当初英明的选择而感到窃喜,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地位?布木布泰在宫中向无数神佛祈祷,祈祷能够让她为岳托剩下一个孩子,好保住自己的地位。
  而叶布舒则率领正白旗的兵马四处征战,试图培养出自己的势力,以备将来想岳托展开复仇,整个北美大陆乱成一团。
  而与此同时,大明的水师也结束了对倭国的征讨,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回到了国内。
第942章
南方水师
  在上个任务中,李悠可是在倭国待了好几年的,倭国内部是什么样个情况,有哪些好东西他可以一清二楚,所以在他的授意下,陈光福直逼倭国要害,逼迫德川家光向大明开放了国内市场,并且割让了许多矿山和战略要地,倭国自此开始渐渐沦为大明的殖民地,任由大明生产的商品充斥着国内的市场,无数倭国商人因此破产、百姓为之流离失所,而大明的官员则借机招募人口,用倭国的流民来开拓南洋的土地,让他们去和南洋那些凶残的土著甚至是欧洲的殖民者们厮杀。
  尽管大明给出的待遇十分苛刻,可是却比留在倭国等死好多了,而且说实话给大明卖命比起留在倭国当农民被大名和地主欺压来,似乎还要好上不少,所以不单是那些走投无路的破产商人、失地农民还有武士浪人纷纷应募,就连那些还勉强过得下去的百姓都忍不住排队等候大明官员的审核,这让德川家光吓破了胆子,在这样下去倭国的百姓就该跑光了,于是他连连向大明的官员哀求,李悠也考虑到不宜杀鸡取卵,所以对倭国提供的流民做了数量上的限制,这才让情况变得好了些。
  从倭国抢回来了大量的钱财,终于可以让李悠启动下一项计划了,如今也是时候在南方建立新型水师,让他们去南洋和欧洲人交交手了,于是北方水师一批批的军官纷纷拿下,前往沿海各地寻找合适的港口。
  郑芝龙、钟斌、李魁奇等归降大明多年的海盗们也紧张起来,要是让大明在南方建立起水师来,那他们手上的权力岂不就成了空谈?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陆地上的滋润生活,他们早已不是当初那些在海上冒着性命之危博取富贵的汉子了。
  如今在陆地上,他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当地士绅官员表面上的尊敬,家中又有良田美舍、后院妻妾成群、膝下儿女众多,要让他们再冒着杀头的风险对抗朝廷,他们怕是狠不下这个心去,而且这些年来北方水师发展迅速,在战斗力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手下的那些水师,此前击败倭国的海战更是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也不敢再举起反旗了。
  再加上朝廷给出的条件也算宽裕,只要他们愿意放弃兵权入京,都可以官升一级,而且皇帝陛下还在京中为他们准备了府邸,久闻京城方才是天下最为繁华的存在,他们若不是估计自己的身份,也早就想北上京城去看一看了。
  最后还是郑芝龙率先做出回应,带着家人和多年积累的钱财北上来到京城接受了朝廷的封赏,领了个闲职安安心心的在京中享受着悠闲富贵的生活;李悠也投桃报李,给他的爱子郑森册封了一个官职,并且让现在刚刚十来岁的郑森进入水师学堂学习,待到他学成之后,定可成为水师中的一员名将,对于这位国姓爷的本事,李悠还是颇为信任的。
  郑森也没有辜负李悠和郑成功的期望,刚一入学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同一批入学的学子中名列前茅,就连来水师学堂视察的北方水师提督陈光福都赞不绝口,乐得郑芝龙在京中大摆筵席庆祝,以祝贺自己后继有人,郑森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见到郑芝龙平安无事,余下诸人也纷纷收起担心,带着家人前往京城接受了朝廷安排的官职,安安心心的当起了富贵闲人,只可惜他们家中却没有郑森这般争气的孩子,就算蒙恩特招进入了水师学堂,也是整日被先生责骂,尤其是郑芝龙时常还在他们面前显摆郑森的成绩,每到此时就气得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到津门将这些不肖子好好收拾一番。
  南方的水师失去了这些领头之人,顿时变成了一盘散沙,朝廷立刻从北方水师中调集精干人员南下,对南方的几支水师进行了整编,裁汰老弱病残,提拔那些深具才干的将士,南方水师的面貌顿时为之一肃,再也不复当初那股散漫的模样。
  先前南下的那批北方水师先遣人员也找好了合适的基地,他们选中了琼州府的三亚港作为南方水师的基地,对这一结果李悠十分满意,三亚港不仅自然条件优越,十分适合大型船只停泊,而且也是大明最靠近南洋的海港之一,只要在这里驻扎一支强大的水师,就可以保持对南洋诸国的威慑,无论是交趾、暹罗还是渤泥等国都很快可以到达。
  无数船只运送着士兵、工匠、建造港口所需的物资从津门、松江府、泉州港等地南下,前往三亚港开始兴建大明南方水师的基地,李悠挑选了大明水师中的一名老将来暂时担任南方水师提督这一职务,当然,在他心中,郑森才是这一职务最合适的人选,只可惜郑森现在年纪还小,恐怕只有十多二十年后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大明近些年来可没有少兴建港口,无论是津门港,还是济州岛、流求还是松江府的港口都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有了这些人才,三亚港的建设进展的十分顺利,再加上那些迫切想要赎清罪孽的建奴、蒙古俘虏,还有从倭国、朝鲜等国来想要挣钱的雇工,他们都使出全身力气来表现自己,所以三亚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也让那些来大明贸易的西洋人大为惊讶,大明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区域建设如此规模的军港,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就是不言可知的事情了。
  于是整个亚洲的殖民者们都紧张起来,他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想要收集情报,一些人也顺着教会的渠道找到了深受李悠信任的汤若望、陆若华等传教士,还有冈萨雷斯·特谢拉等雇佣军官,想要从他们这里获得更为真实的情况,从而摸清楚大明皇帝的想法,好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943章
泰西的客人
  “尊敬的特谢拉先生,您好,非常荣幸能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见到您。”在一名神父的引荐之下,来自东印度公司的约翰·希斯罗终于见到了这位深受大明皇帝信任的欧洲将军,如今冈萨雷斯·特谢拉已经积累功勋升为从三品的指挥佥事,同时还获得了广威将军的散阶和上骑都尉的勋位,在大明武将里也算是中高级的官员了,他的东方冒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大明取消了男爵和子爵的爵位,而伯爵以上又只会册封给卢象升、毛承禄这样立下了泼天大功的将军,他看来是很难获得这一荣誉了,要不然等将来退役重新返回欧洲,可就能大大的出一场风头了;不过随着对大明的熟悉,特谢拉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他已经开始犹豫要不要将自己的家人接到大明来生活,因为这里比起欧洲来实在是要富庶的多,而且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卡瓦尼先生您好。”特谢拉回礼道,他并不知道卡瓦尼不过是约翰·希斯罗的化名,而是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同胞,约翰·希斯罗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葡萄牙仍旧处于被西班牙的侵占当中,而他背后的英国则正好在和西班牙打仗。
  在这个时期,东亚的大明在李悠的指挥下向四周进行扩张,建奴、蒙古、倭国等都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而在欧洲,各国也分成两拨争斗不休,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首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的另一方因为宗教问题,已经混战了十多年时间,而且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停战的希望,这场战争在后世被称为“三十年战争”,一直到十多年后才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而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如古斯塔夫二世,斐迪南二世、华伦斯坦、孔代亲王等一批优秀的将领,带动了欧洲的军事改革,也让欧洲在军事上逐渐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现在因为李悠的出现,大明的军队已经走在了欧洲诸国的前面。
  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却挡不住东印度公司寻求财富的渴望,这家成立于1600年的公司进入亚洲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可是因为此时的亚洲还是以荷兰人、西班牙人的势力为主,他们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只是在印度西部的苏拉特设立贸易站,以及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通过贸易来赚取财富。
  这种缓慢的进展显然不能让公司的125位持股人感到满意,他们投入了七万两千英镑的巨款可不只是为了这些,但是由于自身实力的匮乏,他们还不能与西班牙人争夺亚洲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明的身上,约翰·西塞罗就是东印度公司派往大明的使者,他的目的就是与大明建立贸易联系,如果有机会用大明的力量来对付西班牙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他身上有葡萄牙血统、精通葡萄牙语的原因,所以他就制定了通过特谢拉来接近大明皇帝的计划,目前看来进展还算顺利,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取得了特谢拉的信任,今天他专门在京城有名的便宜坊烤鸭店来宴请特谢拉,希望能够说动他将自己引荐给哪位大明皇帝,从而说动皇帝陛下开启自己此行的计划。
  可是等烤鸭一上来,他就被厨师高超的刀工和美味的食物所吸引,一连吃完了两只烤鸭才想起来还没有说正事儿呢,他尴尬的笑笑说道,“您知道,我以前一直在印度,那里可没有这么美味的食物。”
  “是啊,生活在这个国家就像是在天堂一样,这里有最美味的食物,最华丽的丝绸,最舒适的屋子,最伟大的都市。”特谢拉心有戚戚地说道,“所以我甚至正在考虑要不要把我的家人从葡萄牙接过来。”
  “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提供帮助,我能帮您给家人送信,并为他们解决前来大明的船只问题。”希斯罗不失时机地送上礼物,如果能够获得这位将军的信任,那么这些投资公司绝对愿意承担,“我想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留在大明。”
  一听到自己最为头疼的问题对方能够解决,特谢拉立刻高兴起来,连忙追问细节,希斯罗一一应对,最后特谢拉高兴地说道,“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不知道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如果您需要大明的瓷器、茶叶还有丝绸,我会为您引荐一些可靠地商人,他们会给您最优惠的价格和最高级的货物。”特谢拉在京城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
  这份礼物固然厚重,可和希斯罗的期待却不相匹配,高级的货物和优惠的价格固然是希斯罗想要的,可这和与大明皇帝见面比起来却又算不得什么了,于是他说道,“尊敬的特谢拉将军,您看,我也是个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冒险者,我虽然没有您这样出众的才华可以获得如此传奇的经历和崇高的地位,可我也想有些可以说给自己儿孙听的传奇故事,那么还有什么比见到一位统治数千万子民的大皇帝更加传奇的经历呢?”
  “我听说这位皇帝陛下喜欢欧洲的科学技术,所以我带来了一些欧洲最新的科学著作,我想请求您将这些礼物送给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以求能够获得一次觐见的机会。”希斯罗还是做过许多准备工作的。
  一方面希斯罗的确给他提供了许多帮助,另一方面从汤若望等人的经历可以看出这位皇帝陛下的确会喜欢这件礼物,所以特谢拉也就答应了下来,将希斯罗的礼物送到了李悠手中,并为他争取到了一次觐见皇帝陛下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