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92


第122章
新玩意儿
  俩人坐在河边说说小情话,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得过去了,一直到天色将暗才依依不舍得站起身来,李悠将她送上马车,然后上马一边缓缓前行一边和马车内的周南说话,“过两日旬假的时候,我请了些朋友去家中小聚,到时候太平郡主也会去,你若是有空,不妨和太平郡主一起登门。”
  “哦?因何聚会?”想起李悠方才做的那首词,周南的小心肝就开始扑通扑通乱跳,自己这位未来相公文采非凡却又没有其他才子那般傲气,还真是让人越相处越觉得喜欢啊。
  “我做了个小玩意儿,一个人玩来无趣,所以多约一些朋友到时候热闹热闹。”李悠笑着答道,“到时候见了你若是喜欢,我也可以送你一套,到时候你和丹青在家里自己玩吧。”
  “是和跳棋差不多的东西么?”周南眼睛忽闪忽闪的眨着,看上去对这件东西非常感兴趣;闺中生活其实还是有些寂寞的,整日呆在家里,除了读书作画也没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次李悠送来的跳棋让她开心了好些日子,不知道这次又会是什么?
  “现在就说了未免无趣,到时候你去了一看便知。”男女相处,要不断有惊喜产生才是增进关系的最好方式。
  将周南送回学士府,李悠转回自己家中,进门之后径直走向那间专门为了这次聚会腾空的屋子,里面几名工匠正紧张的忙碌着。
  “几位师傅,还需多少天才能完工?”李悠看着屋子正中那件已经颇具雏形的物件儿,不禁有些手痒了。
  “小爵爷,您看。”一名头发花白的工匠将他正在加工的东西递了过来,“这根已经差不多好了,按照您的吩咐,用自然晾干的上好硬木打磨而成,又加了精铜打造的箍环,小的方才试了试,用起来顺手之极。”
  “好。”李悠接过来比划了两下,那久违的感觉让他颇为迷醉,忍不住赞道,“上下不见一丝毛刺,轻重趁手,真是好手艺啊!”
  “小爵爷,这些我也打磨好了。”另外一名匠人见他收到夸奖,不甘示弱的捧过一个上好的锦盒,献宝一般打开,露出里面的物件。
  “好好好。”李悠拿起在手中仔细端详,嘴里不断叫好,他本以为还要两天才能完成,没想到今日就做的差不多了,“你们加把力气,若是明日能做好,我重重有赏。”
  “多谢小爵爷!”这些工匠连忙躬身行礼,一直将李悠送出院子,才又加劲干了起来,一直到月上中天将活都做的差不多了才各自散去。
  出了伯爵府,那名头发花白的匠人匆匆赶向西市,来到一家木器行的门口,左右打量一番发现无人跟踪才闪身入内;到了里面关好门,进入内院,他恭恭敬敬的问道,“钜子,在下回来了。”
  “顾老辛苦了。”油灯亮起,一名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将他迎入屋内,“这位小爵爷要打造的究竟是一个什么物件?”
  “以在下来看,他所打造的似乎是一个玩物。”说罢顾老忍不住摇摇头,“如此精巧的设计,最终却只是为了一个玩物;这些勋贵子弟还真是……”
  “哎,万物节则阴阳和,我此次入京沿路所见,拖家带口逃荒者不计其数;若非这些身居高位之人不知节用,过度压榨百姓又何至于此?”那名被成为钜子的中年人摇头叹道,“就你这些日子为他打造的玩物,就至少花了十户人家的一年所需;若是京中贵人都像他这般挥霍无度,则天下大乱不远矣。”
  “此皆儒家讲究礼乐治民之过也,儒家那些繁复的礼乐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而将这些钱财用到这些无用之处,只能让贫者愈贫。”顾老又开始习惯性的抨击朝堂上的儒者,“如此以来只有少数贵人才能享受奢华,而不同百姓则衣食无着。”
  “如今儒家势大,我等如今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维持生存尚且不易,若想改变这世道何其难也。”钜子听到他又老调重弹,摇摇头说道。
  “钜子,儒家势大是因为他们高居朝堂之上掌握了权柄。如是我们趁着天下大乱辅佐一方霸主,帮他获取天下,未尝不能重获生机。”顾老再次劝道。
  “不可,我墨家讲究‘非攻’,如今我等岁无力阻止战乱,但绝不能反道行之。”钜子貌似坚定地说道。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亦是我墨家的原则,此非征战,乃是‘兴天下之利’也;若是我们墨家立于朝堂之上,必能扫除儒家弊病,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顾老引经据典的和钜子说了半宿,最终依然是没有说动对方,他只得长叹一声悄然退下。
  但是他绝对没有放弃,他只是知道眼下天下还算太平,等到战乱之时说不定钜子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
  而在京城的另一侧,那名手捧锦盒的匠人也在某间密室里向他的头领说着今天的事情,他用手指比划出几个数字,“教主,我给那小爵爷报了这个数,这笔生意算下来咱们能赚到这么多。”
  “嗯,既然你说那样东西看起来似乎很有趣,那么接下来肯定还有其他权贵子弟、豪门贵胄找你定制,这些需提前做好准备。这笔生意做下来咱们购买兵器的钱就差不多了。”教主冷冷地说道。
  “是,小的一定将此事办好。”那人恭恭敬敬的作答。
  “此事办好了我封你为香主,等咱们起兵夺取天下之后,你就是开国功臣,日后荣华富贵应有尽有。”教主用蛊惑的声音说道。
  数日后,又逢旬假,李悠把王机、郑亮等国子监内和自己交好的众人都请到了自己府上,另外还有在禁军任职的钱骅,上次西园雅集结识的吕景昭等人,当然也少不了喜欢热闹的太平郡主,以及陪她一起来的周南等女宾。
  众人来到那家屋子里,好奇的打量着李悠拿出来的这个新玩意儿。
第123章
边患
  “用球杆击打这颗白色的球,然后用它来撞击其他花色的球,谁先把属于自己的八颗球全部打完就算是赢了!”李悠站在大厅之中给这些年轻人们介绍着这款新游戏的玩法。
  是的,他找来京中最好的工匠打造出了一个桌球台,上好硬木制作的手工球杆,象牙磨制的桌球,堪称是奢华至极,而对他来说花这么大的功夫不过是为了找回一丝前世的记忆罢了;还真是久违的游戏啊,他看着众人,“谁先来和我玩一把?”
  “这游戏看起来倒是有趣,我先来吧。”钱骅兴冲冲的接过了另一根球杆,李悠啪的一声将球炸开,开启了碾压之旅。
  今日到场的都是些年轻人,正处于喜好玩乐的年纪,桌球在后世能够盛行自有他的魅力所在,这些人玩了几把就被其所吸引了,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上场,就连太平郡主也下场和李悠打了一局,大败之后干脆将他赶下台去自己和王机玩了起来。
  而李悠只好在一旁开盘坐庄,算是稍微收回了一些制作球台的成本;看着周南在一旁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知道她也对这个游戏产生了兴趣,既然如此自己又怎么能不给她送上一副球台呢?所以要赶紧接着这个机会多赚点钱啊。
  渐渐地这款新游戏从伯爵府传播开来,京中的官宦子弟找到了新的乐趣,而那几家制作球台的店铺也是赚足了银子,找他们预订球台的订单直接排到了三个月之后,京中象牙的价格一涨再涨,这样提前囤积了不少的李悠很是赚了一笔。
  当然他的初衷并非为了赚钱,而是要讨好周南,自从这之后,俩人借着类似的机会见面的愈发频繁起来;这段时间虎符也没有发布新的任务,他最近的日子过得极为悠闲。
  他这里过得轻松滋润,但杨德明那里却收获了一个坏消息,赶往漠北打探消息的家丁已经回来了,而袁章成为唐括部国师的消息也随之传到了他的耳中。
  “竟然屈身于蛮夷?还受此重用?这个袁章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啊。”杨德明轻叹一声,此时的他尚不觉得袁章能为他带来多少麻烦,难道他还能率领唐括部的那些蛮子打到京城不成?最多只不过是在边关制造一些小麻烦罢了,他们杨家又没有武将,何须担心这些?
  因此杨德明暂时将此事放到一边,重新琢磨起朝堂上的变化来,最近陛下愈加坚持将赵王称为皇考,而世家和寒门一系的联盟渐渐出现裂缝,英国公丘元德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大动作,可暗地里可没少四处联络;局势纷乱复杂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好在他们杨家已经和宫中正受宠的大太监魏士良打通了关系,外有世家群臣的支持,内有皇太后的信任,再加上魏士良的通风报信,杨家暂时可以高坐无忧矣。
  而在草原之上,国师袁章也在阿鲁布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经过一番阴谋、暗杀、屠戮、镇压之后,以往那些部族首领要么屈服,要么死亡,唐括部的权利集中到了阿鲁布的手中,昔日那些部落贵族的财物被分发给了部落中那些年轻善战的战士们,阿鲁布的声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可汗,如今唐括部的大权已经集中到了您的手上,无论是贵族还是萨满都无力与您抗衡,如今再有数月的整顿,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战士训练完毕,准备进攻大魏了。”王帐之中,袁章志得意满地说道,这种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往年即使有商人到草原上来,带的最多的还是丝绸、烈酒等恭那些贵族享受的东西,我们唐括部的财富就这样被大魏拿走了,贵族们醉生梦死,勇士们连肚子都填不饱;而如今,我们用马匹换来的是身上的铠甲,是手中的刀枪,有了这些东西,大魏的财富就可以任由我们讨取,这一切都要多谢袁先生。”阿鲁布真心实意地说道。
  很早的时候他就意识到那种松散的部落联盟绝对无法和大魏抗衡,可是他虽然身为唐括部的可汗,也不好改变这些草原上的传统;可是有了袁章的帮助,他向其他部落的中层或是威逼、或是利诱,许下了种种美好诺言,从而将他们争取到自己身边,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才好使出各种手段将那些阻碍他一统唐括部的贵族清洗干净,直到现在他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唐括部的最高权力。
  拧成一股绳的唐括部有数十万敢战的勇士,凭借如此强大的实力,他终于可以试试和大魏过过招了。
  “如今兵甲未备,还需再等数月才行。等到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季,那些大魏商人运来的兵器就足够咱们用了。”袁章缓缓说道。
  “可是咱们购买这么多的兵器,大魏不会起疑心么?”阿鲁布问道。
  袁章冷笑着摇摇头,“那些大魏商人的背后要么是勋贵世家、要么是朝廷重臣,这些人先来只顾自家的利益,那会去管百姓的生死?即使真的知道我们要入关,他们也不会断了合作,因为即使他们不卖,有的是其他人等着赚我们的钱;另外咱们入关之后所劫掠的金银财宝还要通过他们换取粮食、兵器呢,他们才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
  这些事情袁章当年听龙溪先生讲得多了,初时还不太相信,但是见到归化城中那些商人肆无忌惮的举措,他才知道此事并非虚言。
  数月之后,当秋风将草原染成金色,十余万大军在阿鲁布和袁章的率领下缓缓向大魏最靠近漠北的杀虎口行去,而此时大魏边关的众将们尚不知道大难即将临头。
  而不远处归化城内那些消息灵通的商人,虽然早就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了唐括部即将入寇的消息,可是他们却丝毫也不担心,因为就像袁章所说的那样,他们还指望着购买贼赃再赚一笔钱呢。
第124章
各方反应
  啪的一声,彩球被白球撞得四处散开,不过可惜的是并没有任何一颗球落袋,太平郡主只能遗憾的起身看着她的亲信薛绍击打,“嘉州伯家的这位小爵爷还真是特别啊;若说他是纨绔吧,他在文武二途上又有如此不俗的造诣;若说他是青年俊才,但看他的样子却又是胸无大志,整日只知道琢磨这些玩物。”
  “自从上次西园雅集之后,京中多有上门拜访向他索求诗词的人,但是他却无一回应,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文名。”薛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只能冒险进攻,但不仅没有落袋,还给太平郡主留下了机会。
  “哈哈,他并非是没有再作新词,只是那些新词没有给我们看罢了。”身为周南的闺中密友,她可是知道李悠私下给周南做的那些词,“哎,说起西园雅集本郡主又想起那袁章来,谁曾料到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投了蛮夷。”
  “若非那杨介夫从中作祟,袁章恐怕早已成了我大魏的状元了。”同时寒门出身的薛绍对袁章的遭遇极为同情,“若是说殿试之上指出他犯讳的地方还算是光明正大,但接下来派出手下追杀袁章就实在是太过分了。袁章逢此遭遇,大魏虽大却也无他的容身之处矣,若非那日唐括部的使团正好在附近,袁章恐怕是早就死于非命了。”
  “前些日子我还进宫和皇兄说了此事,皇兄如今想来也颇为后悔,本想着找个机会赦免了袁章的罪责,让他重新参加会试,可惜终究还是晚了些。”说到这里太平郡主心中暗暗叹息一声,自己这位皇兄终究有些意气用事了,犯讳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若是她的话定会小小的告诫袁章一番,将他的名词从状元换到二甲。
  如今朝堂上杨介夫一家独大,对皇权多有掣肘,正是需要袁章这样既有能力又和杨介夫不和的人才;犯讳料想也是袁章的无心之举,因此而失去一名极具潜力的人才实在是太可惜了;皇兄比起老奸巨猾的杨介夫来实在是还差得远啊。
  太平郡主再次为自己身为女儿身而感到遗憾了,她在心中大逆不道的想着,如果是自己坐在朝堂之上,必定不会让杨介夫如此轻松吧?
  一念至此她将目光投到了薛绍身上,眼前此人的才华和袁章比起来是要差了些,但是他的为人内方外圆,在为人处世上却要胜过袁章许多,是不是到了将他送入朝堂的时候?“薛绍,你跟了我多久了?”
  “两年七个月零十七天。”薛绍不假思索地答道,“若非郡主相救,薛某恐怕早已化为黄土了。”
  “是和王摩诘差不多时候到的我府上啊?”太平郡主陷入回忆之中,“如今王摩诘已经是翰林院的学士了,你的才华并不输于他,我想将你引入朝堂,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在下还是宁愿呆在郡主身边,为郡主办事。”薛绍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让所有大魏青年才俊们为之嫉妒的机会,尽管他知道有了太平郡主的举荐,自己很容易获得一个要害职位,并且一旦做出什么事情就能直达天听,日后升官加爵指日可待,只是他先前的遭遇和袁章等人的事情已经让薛绍对朝廷绝望了;更何况在太平郡主身边也一样可以推动朝廷局势的变化,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
  “哎,这已经是你第五次拒绝入仕了。”太平郡主见他语气坚决,因此也不勉强,“如此还是说说袁章吧,如今唐括部已经攻入杀虎口,我等该如何应对?”
  “唐括部之所以实力大增,是因为在归化城中有商人为他们提供兵甲粮食,而这些大商人后面站着太原王氏、兵部尚书袁汝夔等人;这些都是杨介夫的同党,若是能找到证据,待唐括部退去之后,必定能将他们下狱问罪,砍去杨介夫的一支得力臂助。”说罢薛绍啪的击球,彩球直落袋口,而一旁的太平郡主陷入思索之中。
  “父亲,没想到那袁章竟然敢率领大军入关?”宰相府中,杨德明一脸的惶恐,若是此事被政敌拿来攻击杨介夫,恐怕是大麻烦啊?
  “慌什么?此子既然已经投了蛮夷,岂不正好说明老夫目光如炬?若是将这等不忠不义之徒留在朝堂上那还得了?”杨介夫不紧不慢的说话,“相较于此,你还不如赶紧去提醒王家和袁汝夔吧,已经有好几方的人马盯上他们在归化城的商铺了,若是不想被下狱问罪,就赶紧早些想办法吧?”
  “嗯?是那几家的人手?父亲,这可不能轻易饶了他们啊?”杨德明不禁有些慌了,这笔生意里也有他的份子。
  “放心,老夫早有打算。”杨介夫心中冷笑,丘元德树大根深老夫一时想不到什么法子动他也就罢了,你一个小姑娘也敢来挑衅老夫,若不给你些教训你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与此同时,英国公府中丘元德也在和他的亲信们商议着唐括部犯边之事,“唐括部如今连下三关,这三关的守将都是杨介夫一系举荐的将领,此时正是追究他们实地之责的时候;我等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将漠北一带的兵权收回手中。”
  “如今唐括部来势汹汹,即使我们的人占了这些位置又有什么好处?依我看不如举荐京中依附于杨介夫的几名禁军指挥领军出关,他们若是胜了杨介夫也会因为是咱们的举荐而对他们心生间隙,若是败了杨介夫又会损失数员大将。如此无论胜败我等都有好处。”一名名朝廷要员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御史大夫贾澄、大太监魏士良等人屋子里,也在商议着他们能从这件事中捞取到什么好处,要如何利用这件事打击敌人。
  这些人考虑问题不可谓不周到,但是似乎并没有一个人真正开始考虑该如何将唐括部逐出关外,收复失地、安抚子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