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92


第125章
推演
  唯独关心北边局势变化的似乎就是国子监了,甲班之中武学谕杨翼在今日的兵法课上拿出了兵部的最新情报,“想必你们都知道了最近的唐括部犯边之事,唐括部大军十万从杀虎口入关,已经连破三关杀入宣大境内,沿途官兵被清扫一空,如今宣大众将为之胆寒,纷纷锁关不出;假使诸位是大魏援军统帅,该如何应对此局势?”
  说罢杨翼展开宣大一带的地图,将唐括部和宣大的兵力标注其上,“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考虑,你们既可以独自回答,亦可与人合作回答。”说罢杨翼离开了教室,只留下这十来名学子苦苦思索。
  “这还要啥方略?给俺一万禁军,俺带着他们直杀过去就好。”兴安伯家世子郑亮的武艺在国子监中无人能及,但是在兵法上就有些不入门了,直愣愣地说道。
  “呵呵,一万破十万,郑兄真是无双猛将也,不若我等就去上书朝廷,让郑兄领军出征,则必可大胜还朝。”一旁吏部尚书卢承庆家的长孙卢怀慎冷笑着讽刺道。
  “姓卢的,只会在一边冷嘲热讽算啥本事?有能耐你倒是想个办法出来?”顺昌伯世子陈景隆虽然是个酒肉之徒,但还是有些义气的,见有人讽刺好友,立刻站起来为他出头,冷眼看着卢怀慎,大有一言不合就出手的架势。
  这位范阳卢氏家的子弟顿时为之语塞,他平日里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读书,要真打起来绝对不是陈景隆这个胖子的对手,当即冷哼一声,一甩袖子就向外走去,“行军打仗乃是尔等武人之事,我还要攻读诗书准备明年的会试呢,没时间和你们耗。”说罢卢怀慎径直出了教室,一旁参知政事胡松年家的次子胡逸之等文官之后也紧随而去,教室里的人数顿时又少了三分之一。
  大魏的会试本来是每三年一次,但今年由于是李圭刚刚即位又多开了一次恩科,而明年才是会试的正常时间,卢怀慎和胡逸之等人在国子监只不过是暂时学习,并不会参与明年的考试,因此他们可以不在乎兵法和武艺两门学科。
  不过,和他们一样已经获得了会试资格的王机却留了下来,他眼睛转了几转来到李悠身前,“文阳兄,在座诸位当中以你的兵法韬略修习得最为精通,不若我等合起来完成杨教谕留下的这道题?”
  “对,咱只会上马冲杀,搞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道道。”郑亮也出声附和,他对李悠的箭术也是大为佩服,再加上平日里经常一起玩乐,彼此之间关系相当不错,对于听从李悠的安排他并无异议。
  “如此正好,我虽然不会打仗,但是帮李兄弟算算粮草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陈景隆也喘着粗气挪了过来,他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在做生意上却有着不错的天赋,顺昌伯家的产业都是他在打理,自从他在李悠府上见了桌球之后也赶紧将这笔生意揽入自己怀中,给他们家和李悠赚了不少钱。
  有他们三人在前,剩下的勋贵子弟们也陆陆续续地凑到了李悠身边,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他们对于这个文武双全,还特别会玩的同学大为佩服,李悠也在不经意间成了这些勋贵子弟中的领军人物。
  王机也稍微吃了一惊,没想到才几个月的时间,这李悠就能将这些眼高于顶的勋贵子弟收为己用,他在心中更加确定了李悠就是潜龙的信念,看来日后还是要紧紧地跟着他啊。
  客套一番李悠顺势答应了下来,虽然不知道为何虎符这么久了都没有再次召唤他进入任务,但是这绝不会是它把自己遗忘了,日后想必还会有更加危险的任务等着自己,趁现在锻炼下自己的战略能力有益无害。
  “如今咱们知道的情报太少,只知道唐括部有十万大军,领军的是他们的新国师袁章。”李悠此时也有些迷茫,当日自己救他的那一剑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对于他们的作战目的、兵种配备、携带粮草等一无所知。还有如今宣大各部还剩下多少兵马,战力究竟如何也不清楚,这些都要问杨教谕。所以,我们现在不妨先把杨教谕请回来吧。”
  郑亮主动请缨把这个任务揽到自己身上,不一会儿嘴角挂着一丝笑意的杨翼回到了课堂之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们没有直接开始纸上谈兵,而是想到询问敌我双方的情况,本教谕很欣慰。”
  说到这里杨翼话锋一转,“不过,目前兵部给我的消息就是这么多了,你们也只能从这些消息入手考虑如何击退唐括部的进攻。”
  “既如此,那我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几人商议一番,李悠摇摇头道,“既然不清楚敌我双方的实力,那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先抽调兵部职方司(兵部负责军情刺探的部门)的精干人员由士衡兄率领奔赴宣大查明军情;再由景隆兄筹办大军所需的粮草兵甲……由郑亮贤弟先率领前锋快马加鞭拦住敌军南下的路途,不可擅自出击;最后再率领大军将唐括部缓缓逼出关去……”
  李悠在地图上比划了一刻多钟,才将自己和众人商议的结果说清楚,说罢杨翼久久不语,半晌之后才叹了一口气道,“哎,如此稳重实在是不像年轻人的方略啊。”
  “敌我不明,唯有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如今唐括部势大,若是被他们攻破宣大南下,则我大魏的北地必将大乱,因此万万不可莽撞;再过俩月就是冬天了,到时候大雪严寒将至,唐括部若想顺利返回草原只能就此退兵,因此我们又何必要冒险呢?”如果是陈庆之、卫青这样的天才将领,肯定会有更好的办法吧?但我只是个凡人,只能想出这些笨办法了。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杨翼将李悠的话在心中念了两遍,想起了自己昔日和老嘉州伯共事的时光,李兄,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第126章
朝议
  “此方略乍看起来倒也应对得当。”杨翼随即摇摇头说道,“不过若是深究起来依然是纸上谈兵,若是按照你说的去办,被朝廷群臣弹劾尔等的奏折早就堆积如山了。尔等能保全性命就是好的了,何谈驱除唐括部,平定宣大?”
  是啊,朝廷上的那些高官虽然不在乎宣大百姓的生死,可是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攻击政敌的好机会,如使李悠等人领军,以杨介夫为首的世家派和贾澄领头的寒门系肯定会发动手下的御史来攻击他们畏敌如虎、延误军情,单单依靠丘元德等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同他们抗衡;更何况掌握工部、户部等要害部门的文官们也绝对不会给够他们粮草兵甲、饷银军费,没有粮食,没有银子,怎么可能打的赢仗?
  而从登基以来的种种事迹来看,如今这位圣上又不是太祖那样英名果决之人,三人成虎之下未尝不会做出将他们召回京中捉拿下狱的决定。
  怪不得都说神对手并不可怕,猪队友才是最要命的,有这样的人在朝堂上,想要将唐括部驱除出境何其难也;李悠知道杨翼这是提点自己,当即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多谢教谕大人指点,学生等铭记于心。”
  “嗯,尔等也无需为宣大之事担心,最多再有一个多月,这些唐括部的蛮夷就该返回漠北草原准备过冬了。”他们抢劫到了足够的财物,想必这个冬天很好过吧,可宣大的百姓就要受苦了,杨翼心中暗暗叹息,不过这些朝廷上的那些官员来说却不一定是坏事,他们又可以乘机兼并那些可怜百姓的土地了;而且收购唐括部的赃物又能赚一笔啊。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贼寇犯边,正是太尉大人为国效力的时候,还请太尉大人立刻调集兵马援助宣大。”朝堂之上,兵部尚书袁汝夔义正言辞地说道。
  哼,这十余年来你们从我们勋贵手中夺走了一半京营禁军,剩下的军饷也是拖欠已久,现在却想起让我们卖命了?丘元德哪肯中他们的奸计,当即站出来信心满满地说道,“臣请陛下赐予微臣擅专之权,允许臣从京营禁军中选拔精锐士卒前往宣大……”你们想让我出马好说,起码在大名分上京营的禁军还都是归我统帅的,只要陛下答应了我就把那些投靠你们的军队送到宣大去,“……臣举荐顺昌伯陈玉为帅领军北上,工部尚书崔道固筹办粮草,户部尚书叶梦得筹办饷银。若是粮草饷银能如期交付,臣必能将唐括部逐出关外。”
  开什么玩笑,按你这么安排打赢了是你们的功劳,输了就该是崔道固和叶梦得的责任了;赢了勋贵一系声望大增,输了那些投向我们的大军损失惨重,还要追究崔道固和叶梦得的责任,英国公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御史大夫贾澄心中冷笑道。
  崔道固出身清河崔氏,叶梦得是寒门一系的要员,见丘元德将他们俩人拖下水,世家和寒门的官员们立刻出言辩驳,一时间朝堂之上好不热闹。
  此次唐括部入寇乍看起来十分凶险,但若是依照往年的经验,最多再有一个多月他们就该退兵返回漠北了;所以说只要不急于进攻,这收复失地的功劳就能轻松到手了,杨介夫门下人才辈出,早已有人为他分析清楚了局势。
  这样手到擒来的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丘元德得了去,杨介夫打定主意缓缓出列,双手执笏向李圭奏报道,“陛下,英国公魏国殚精竭虑,忠心可嘉,顺昌伯也是久战宿将,若是右顺昌伯领军,则此战必可大胜。”
  嗯?杨介夫今日是怎么了?竟然给丘元德说起好话来?群臣一时被他搞了个糊涂,正在此时杨介夫又话锋一转,“不过顺昌伯的年纪毕竟大了,又有旧伤在身,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对得起顺昌伯为国征战多年的血汗?”
  “故而臣请兵部侍郎韦竦为经略使总管宣大军政,太仆寺卿姜琦为副使赞画军务;韦竦、姜琦二人皆为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二人率领大军行事必可大功告成。”韦竦出身京兆韦氏、姜琦乃是寒门出身,杨介夫举荐的这两名人选兼顾世家、寒门两系,若是此战获胜,则他俩又可以从英国公手中分到不少兵权了。
  如果是我出面的话,饷银钱粮肯定是凑不齐的,但他俩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啊,只是你们似乎将行军打仗看得太简单了吧?对于杨介夫的打算,丘元德了然于心,不过他并不看好韦竦和姜琦二人能够获胜。
  就让我来帮你们的棺材板上钉上钉子吧,他再次奏道,“陛下,顺昌伯虽然年长,但仍能日食斗米、开弓十石,陛下若是以顺昌伯为帅,臣敢立下军令状,两月之内将唐括部逐出关外。”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俩月之内不能收复失地,臣甘愿罢官还乡。”为了这件好事韦竦和姜琦可没少给杨德明送礼,听闻此言哪还忍得住,立刻出来许诺。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获胜,臣甘愿削去顺昌伯的爵位。”陈玉也出列奏道。
  今日事怎么了?这些人竟然变了一副模样,变得勇于任事起来?宝座之上的李圭有些看不透了,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还是杨介夫一系占了上风,韦竦和姜琦如愿拿下了经略使和经略副使的临时差遣。
  不过杨介夫并未因此就心满意足,也是时候该给她一个警告了,她在背地里搞得那些小动作虽然没多大用处,但也颇为烦人。
  “陛下,今次即使能将唐括部逐出关外,也非长久之计,若是明年他们再来我大魏又该如何?唐括部擅长骑射、来去如风,我大魏如今缺少战马,无法深入草原重创他们,因此还得早作打算啊。”杨介夫奏道。
  “哦?杨爱卿有何良策?”李圭皱眉问道,这的确是个问题。
  “还请陛下挑选宗室女与唐括部和亲。”杨介夫说完瞟了一眼王摩诘。
第127章
好水川
  “杨介夫这个老贼!”太平郡主抓起手边的茶杯,举到半空最终还是咬牙放了回去,硬生生地压住了自己的怒气,缓缓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郡主深明大义、精明能干,若是嫁给……嫁给那阿鲁布,定能约束唐括部,不至使他们再犯边境,从而保得边关百姓的平安。”薛绍此时也生出一丝无力感来,太平郡主在朝堂上的实力还是太弱了,“群臣闻言多有出声附和者,甚至……甚至还有人说郡主所食俸禄无不是民脂民膏,现在正是郡主报答百姓的时候了。”
  “民脂民膏?我吃的有他杨介夫的多么?”太平郡主冷笑一声,“他宰相明面上的俸禄就是我的双倍,加之先皇和陛下赏赐不断,要说这民脂民膏他们杨家也享用了不少,可是他们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弘农一代的土地半数以上都是他们杨家的,京中大小铺面他们又占了多少?他们杨家搜刮的财富数倍于内库,这就是他们报答百姓的办法?”
  “不过好在陛下不忍郡主远离,加上英国公等人以我大魏开国以来从未有和亲之举据理力争,才没能让杨介夫得逞。”薛绍此时也是心有余悸,如果让杨介夫的法子通过,太平郡主恐怕就只能老死塞外了。
  “朝中官员多有考中进士后抛弃糟糠之妻再娶之人,为何就会认为只要我嫁过去那唐括部就能安分?若是真能行,为了大魏我嫁过去倒也无妨,可是他们无数次说过妇人不能干政,现在却把保佑大魏平安的责任推到我身上来了。”以皇太后和李圭对她的宠爱,李令月知道纵使有和亲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可是若是杨介夫的话传出去,对她的名声将会大大不利。
  那些愚民百姓总会以为两国之间就和两家人过日子一般,只要结成了亲家总是好说话的,而若是她没有嫁到唐括部,明年那些蛮夷又再次犯边的话,那些百姓就会将责任算到她的身上,无论成与不成,杨介夫只要在朝堂上说出这句话,她就会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这就是她和沉沦宦海多年的老狐狸的差距。
  李令月愁眉不展,袁章此时可是异常开心的,自从杀虎口入关以来,接连攻破数座城池,除了将那些大户劫掠一空抢到无数粮食财货之外,他还把找出来的地契等文书在大庭广众之下焚烧一空,这顿时让当地的百姓对他们少了几分害怕。
  这些富室豪门总有些人逃了出去,等他们回来之后肯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土地,到时候自然又少不了一番争夺;袁章的此举算是在这些富室豪门和贫民百姓本来就极为紧张的关系上又点了一把火,自此以后边关诸城的官员和富室豪门的日子要不好过了,说不定下次自己带人入关的时候就会有当地人过来接应。
  “国师大人,王家的商人已经盘点完了货物,该给我们的兵甲和粮食也已经快运到了。”曾经跟随阿鲁布前往京城的乌烈打断了袁章的思索。
  “让他过来,我还有些话要问他。”袁章回过身来说道,现在已经抢到了足够的人口和粮食财货,但就此返回漠北他又有些不甘心。
  “是,国师大人。”此次寇边抢到了唐括部往日连想都不敢想的收获,乌烈对这位年轻的国师大人越发地佩服起来,闻言连忙下去,不一会儿就将那名商人带到了这里。
  “小的王财拜见国师大人。”一个胖乎乎的商人快步过来行礼道。
  “如今大魏朝廷可有什么异动?他们派出了多少人马?由谁领军?这些你可知道?”袁章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现在领军的韦竦和姜琦与我们太原王氏又没什么交情,反倒是如果唐括部赢了我们还会有机会再赚一次钱,想起临走时东主的叮嘱,王财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大魏援军的情报,“领军的乃是兵部侍郎韦竦和太仆寺卿姜琦,他们率领十万京营禁军从京城出发,算算日子大概还有半个月就能到这里了……那韦竦少年成名,为人刚愎自用……姜琦好大喜功……”
  除了大魏援军的将领、人数、行军路线之外,这王财甚至连韦竦和姜琦等重要人物的性格都说了出来,唯恐不够细致。
  “如此多谢王先生了,此战若是能获胜,所有缴获都交给你收购,价格么比这次议定的减上一成。”得到如此有用的消息,袁章也不吝惜给他一颗甜枣。
  王财千恩万谢地退去,之后更是一次次地将大魏援军的最新情况及时地送了过来。
  十多天后,韦竦和姜琦率领大军到了此地,而袁章早已领军退去,他们妙笔生花地写就了大败唐括部收复城池的奏折后继续尾随袁章而行。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想着只是将唐括部逐出边关就算了,但是随着行军的深入,沿路抛洒的财物、唐括部那些望风而逃的哨探让他们的胆子越发地大了起来;他们忍不住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既然敌人如此不堪,又抢了这么多的财货,那么为什么不追上去打一仗呢?这可是名利双收的好机会啊。
  接下来的局势发展似乎和他们预想的并无二致,姜琦率领的前锋接连击溃了数支唐括部的零散军队,对方一触即溃,留下来大量的财物,让姜琦大发横财。
  慢慢地在中军压阵的韦竦也有些忍不住了,他抛弃了后队大量的辎重粮草,带着麾下数万精兵赶上了姜琦,这种好事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占了去。
  开始时韦竦还有些担心这是唐括部的诱敌深入之计,不过等到他也打败了唐括部的后军,抢到上万两银子之后,这点顾忌就烟消云散了,他们快马加鞭地向前追去,生恐唐括部退出边关。
  “按照昨日那些被俘虏的蛮夷的说法,明日咱们就能赶到这里追上唐括部的大队了。”中军大帐之中,韦竦得意地指着地图说道。
  姜琦看了一眼地图,韦竦所指的地名映入眼帘,“哦?是好水川么?”
第128章
满川龙虎辇
  “大人,这几日接连行军,诸军已经人困马乏,不堪再战,况且那好水川地势险峻,若唐括部埋伏下大军,我军贸然前进后果不堪设想。不若暂且歇息一日,等后军粮草运到再追不迟。”指挥使任福苦苦哀求道。
  “贼寇仓皇而逃,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任指挥使如此怯战是何道理?拉出去重打三十军棍。”眼见大功就在前方,韦竦此时哪还忍得住,闻言当即厉声喝道,“若是再敢胡言乱语扰我军心,本经略定斩不饶。”
  “任指挥在京中时向来以敢战闻名,往日在辽东也多有斩获,眼下正是为国立功之时,为何却又胆怯了?莫非往日之种种不过是谣传罢了?”姜琦也在一旁冷嘲热讽,在他看来武将只需要按照他们的命令行事即可,这些没读过圣人经义的莽汉又凭什么和他们商讨军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