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292

  城上的百姓发出山呼一般的喝彩,鸟枪、箭矢不断地袭向城下的倭寇大军,让领军的倭寇首领大为困惑,不是说戚继光已经带着大队人马去宁海了么?那现在这些守城的到底是什么人?我们莫不是中了戚继光的奸计?
  可若是大军尚在城中,他们为什么不开城进攻,反而要在城上防守呢?倭寇首领一时摸不着头脑,做出了一个日后让他追悔莫及的决定,“暂且停止攻击,安营扎寨,先观察两日再说。”
  于是倭寇就在新河城下开始扎营,而戚继光的大军正稳步向新河赶来。
第216章
内外夹击
  以战国时日本的建筑水平,是没办法修建太过高大的城墙的,他们是乘船而来,自然没有楼车、冲车、云梯这些高大上的攻城器械,或许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所以这些倭寇在见到新河城城门紧闭,城墙上满是守军的时候,也想不出太好的进攻办法。
  可是眼看着城池就在前面,里面有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财富,这些贪婪的倭寇又舍不得离开,于是只好先安顿下来,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机会攻进城去劫掠一番。
  渐渐地夜幕降临,这些倭寇生起了篝火,围在火堆边一边喝酒一边唱着难听的歌,放肆的大笑着,殊不知死神正在向他们慢慢逼来。
  在李悠眼中他们的阵营满是破绽,即使只有一百名士兵,若是出城偷袭也能给倭寇造成巨大的损失,可李悠想了一会儿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估计戚继光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正在回援的路上,若是因为自己贸然出击吓跑了这些倭寇,导致戚继光未能将他们全歼,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李悠按兵不动,只是在城墙上细细的观察着倭寇的破绽,并做好了随时配合戚继光的进攻直杀倭寇要害的打算。
  哎呀,和当初应付尹子奇的进攻比起来还真是轻松啊;一夜无事,李悠甚至还有心情靠在城墙上休息一会儿,这种压力别说和睢阳之战相比了,就连唐括部进攻尉州城都比不上,一整夜过去了,倭寇没有发动一次进攻。
  天色渐明,看那些倭寇的样子,今天似乎也没有攻城的打算,甚至让李悠有些无聊起来;戚夫人更是不屑,“这些倭寇打又不打,退又不退究竟是何道理?”
  没看出来这位夫人还颇为好战啊,怪不得戚将军会如此怕她,李悠心中暗暗吐槽;这位戚夫人本姓王,乃是将门出身,祖上曾经做到过总兵,从出身来看甚至比戚继光还要高,自幼喜好耍刀弄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但嫁到家境贫寒的戚家之后毫无怨言,对他关怀备至,家中偶尔有些鱼肉也都给了戚继光,家中的事物也都打理的妥妥当当,戚继光对她也是颇为尊敬,所谓的怕老婆或许只是由爱生惧罢了。
  “夫人无需着急,戚将军应该已经在回援的路上了。”李悠估算了一下宁海到新河城的距离,“我们最多再坚守一日,戚将军必定能赶来,到时候内外夹击之下,这些倭寇定会被我们击溃。”
  戚夫人默默点头,显然她对戚继光的能力也是深信不疑;果然没过多久,宁海方向的倭寇就响起一阵儿骚乱,戚继光的大军终于赶到了。
  “好,李教头你且看住城墙,我这就带人杀出城去。”戚夫人见状大喜,立刻拿起自己的柳叶刀急匆匆的奔下城去。
  喂,我刚才说内外夹击是要自己领兵啊,可不是让你出征;李悠顿时无语,来不及思索赶紧布置好城墙上的守卫,避免倭寇乘乱攻城,自己也连忙抛下了城墙,翻身下马追上戚夫人,若是她有个万一,自己怎么给戚继光交代?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李悠顿时放下心来,新河城的城门忽然大开,戚夫人领着数百名军民冲杀出去,她挥舞着柳叶刀冲在了最前面,沿途倭寇纷纷倒在她的刀下在她手下几无一合之将。
  这武艺比起戚继光来也不差多少了啊,李悠忍不住大为赞叹,立刻取下震天弓沿路射杀倭寇大将,他可不愿意在战场上输给一名妇人。
  有这两人领头,迅速突破了倭寇的阵型,李悠指挥着大军沿着他昨日观察到的破绽一路杀去,很快和戚继光的援兵合到一处将倭寇分割成几部分。
  被分割开来的倭寇在鸳鸯阵的进攻下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加上戚继光和李悠不时地射出羽箭狙杀倭寇头目,让他们失去指挥变得更为凌乱。
  战事进行到此处大局已定,绝大多数倭寇被戚家军追赶的四处逃窜,唯有一部分躲进了一家大院据墙死守,给戚家军造成了一些小麻烦。
  戚继光立刻改变策略,调来火枪队对着院子一阵乱轰,上百名倭寇死在了火枪之下,剩下的只好从院子里出来,结果刚好落入鸳鸯阵的包围;没花费多少功夫,新河城下的倭寇被戚家军和城中的军民全部围歼,而己方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将就知道有文阳在,新河城可高枕无忧。”戚继光见到完好无缺的新河城也是颇为高兴。
  李悠脸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都是尊夫人的功劳,文阳只是帮着夫人打打下手罢了,进入出城也是夫人一马当先。”
  戚继光脸色数变,想要责怪戚夫人以身犯险又不敢开口,最后只能是软软的说一句,“夫人辛苦了。”
  戚夫人这一战算是过足了瘾,死在她手下的倭寇足有两位数之多,眼见倭寇已经被全数歼灭,她知道此战已经结束,于是不再停留,看了戚继光一眼就回城为他准备饭菜去了。
  先前李悠还偶尔为戚继光觉得惋惜,但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得只有这样的奇女子才配得上戚继光这样的盖世英雄。
  “报将军,此战我军共杀死倭寇三百有余(比历史战绩略有提升),己方两名士卒不幸牺牲,一名轻伤。”吴惟忠统计来的数据显示,这又是一次毫无争议的大捷。
  然而戚继光的脸上却看不到多少喜色,根据他所获取的信息,本次来犯的倭寇足有数万之多,而宁海仅有千余人,本以为倭寇的主力来了新河城,谁知道这里也只有一千来人,那么倭寇的主力究竟到那里去了呢?
  “呵呵,看来倭寇也学会了兵不厌诈啊。”想了一会儿戚继光露出了笑容,若是这些倭寇乱打一通他反而还不好猜测,但是你们现在却要和我玩兵法,这不是找死么?
  对这几日的情况稍加分析,戚继光已经弄清楚了倭寇主力的真正目的。
第217章
夜行军
  “戚将军,朱将军他们怎么没有回来?”李悠疑惑的看着戚继光身后的大军,这次增援新河城的戚家军尚且不到一千,而且朱文达等大将也不见身影,那么这些将领和剩下的数千大军究竟到哪里去了?
  “他们正前往台州等候倭寇大军的到来。”戚继光自信地说道,“倭寇先后以小波人马犯我宁海、新河,只不过是想将我们的大军调开罢了,聚集数万大军,这些倭寇又怎么会满足于宁海、新河这样的小地方?唯有台州府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果然是台州啊,自己马上就要参与到台州大捷的战事中去么?一念至此李悠就忍不住心潮澎湃,连声说道,“此次戚将军万万不要将晚生抛下。”
  “哈哈,文阳方才还没厮杀痛快么?既然如此,那就和本将一同前往台州吧。”戚继光大笑着说道,守卫新河城的任务已经完成,李悠不必再留在这里,戚继光爽快的答应下来,将打扫战场的事情交给新河城中的士兵去做,自己则带着近千名戚家军带上干粮急匆匆的往台州的方向赶去。
  行到半路,有信使来报,一大股倭寇已经集结完毕正向台州赶去,而他们所需行进的路程要比戚继光近得多,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在戚继光之前到达台州城。
  “传我的军令,全军加快行进的速度。”戚继光当机立断发布了命令,而这些在他手下训练了两年多的义乌矿工默默地接受了命令,加快了行进的脚步;根据戚继光的测算,这些倭寇会在明天,也就是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一早到达台州城外,而他们必须在倭寇到达之前赶到台州并且做好进攻的准备。
  从这里到台州路程超过百里,如今天色已经渐渐变暗,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必须在这一个晚上的时间里走完一百余里的距离,这对于眼下大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事情,然而戚家军除外。
  在义务矿山上多年的采矿生涯练就了戚家军士兵坚强的体魄、超强的耐力,而在戚家军大营中他们学会了服从、协作,若是其他军队听到这样的命令说不定会当场哗变,因为在他们开来一夜之间走过百里的路程再去和敌人作战,这绝对是找死;但这些戚家军的士兵却什么也没说,沉默的握紧了手中的兵器,跟在他们的戚将军身后快步向台州的方向行去。
  戚继光和李悠等众将并未自持身份安坐马上,而是纷纷下马将战马让给了那些负重更多、身体更为虚弱的士兵,自己则拿着兵器和这些普通的士兵们一起大步向前。
  尽管这样的事情在戚家军之中早已是习以为常,但这些士兵还是深受感动,方才的那点疲劳渐渐消散,一股新的劲头填满了他们的身体,这些士兵的步伐越发得轻快起来。
  从金乌西坠走到玉兔东升,在头顶一轮蛾眉月的照耀下,戚家军的士兵们接着微弱的月光稳步前行,夜间行军对于其他大明士兵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已经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后面的士兵拉着前面的士兵,而目光最敏锐的士兵站在了每支小队的最前面,但凡岔路口、地势险要处总有士兵手持火把在此指路,以避免行军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是有人走错路。
  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看这些士兵熟练地动作,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因为营养结构的原因,古代士兵多有夜盲症,所以其他军队少有这方面的训练,但戚家军却不同,戚继光的训练一向从实战出发,他认为战场之上变化莫测,总有备播需要在夜间行军的时候,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也没有遗漏这一项,而在今天,这项训练终于派上了用场。
  行军的速度很容易反应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越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他们的行军速度往往越快,因为行军正是考验一支军队组织程度、训练程度的重要指标;日后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军队曾经多次用自己的铁脚板跑过了敌人的汽车,创下了飞夺泸定桥等神话,正是这方面最好的案例;而如今戚家军也呈现出同样的战斗力。
  翻过山丘、越过巨石、穿过狭窄的小道……一路上戚继光只是偶尔才让他们休息一炷香的时间用来喝水、吃干粮,其他时候都是在默默地前进;山丘险滩被他们甩在了身后,丛林中的饿狼虎豹见到这样的队伍也不敢招惹,纷纷退避三舍,十里,二十里,五十里,八十里,一百里的距离被他们用双腿飞快的量过,很快台州城就近在眼前了。
  “将军,前方十里处就是台州城了。”前方的探马借着朦胧的晨光找到了戚继光的所在,“倭寇尚在二十里外,并未到达台州,朱将军他们刚刚率领大军到达,正在台州城中歇息。”
  “好,朱文达没有让本将失望。”戚继光满意的笑了,他知道此战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这些倭寇逃不掉了。
  听说台州已经近在眼前,戚家军的士兵们沉默地露出笑容,脸上满是自豪,一夜之间奔行百里,放眼大明除了他们还有那支军队能做到?
  “诸军辛苦,朱将军已经在台州城中为你们准备了饭食,全军听我号令,即刻加速奔袭,赶往台州吃饭。”一声令下,已经整整行走了一夜的戚家军奇迹般的再次加快了行军的速度,终于在天明时分进入台州城中。
  不过他们此时还不能休息,因为倭寇马上就要开始进攻了;匆匆用过饭食,这些士兵又重新聚集在戚继光的身前,准备听候他的号令迎战倭寇。
  看着这四千余名一夜行走百里却依旧精神饱满的士兵,戚继光异常自豪,有了这样的士兵,区区倭寇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他和他的军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第218章
台州大捷
  吃完饭,稍微恢复了些体力,戚家军再次出发,倭寇目前尚远,他们准备前去倭寇的必经之处,台州城外两里处的花街进行拦截;倭寇的行军速度的确没办法和戚家军相比,一直到戚家军到达花街做好开战的准备,他们还没有到达。
  所以戚继光甚至还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此地的地形来研究下一阶段的战术,“此地地势狭窄,若是摆开鸳鸯阵根本施展不开,无法快速击溃倭寇。”
  “现在似乎将鸳鸯阵分作两波,改为五行阵更好一些。”这些日子研读《纪效新书》,参观戚家军的训练,更别说还亲身见识了戚家军是如何同倭寇作战的,李悠对鸳鸯阵的应用也有了一些心得,试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阳说得是,像这种地势狭窄的地方,使用五行阵比鸳鸯阵更适合。”戚继光对他的突飞猛进颇感欣喜,为将者不可不知天文、地理,而根据地形采用不同的战术正是一名合格将领的必备素质,李悠方才的建议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传令下去,变阵!”传令兵四方奔走,很快将戚继光的命令下达到吴惟忠、朱文达等众将那里,而他们则立刻根据戚继光的命令指挥下面的鸳鸯阵小队更换阵型,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队伍之中人数少了一半,更适合在花街这样地势狭窄的地方进行战斗。
  鸳鸯阵是戚继光从唐顺之所传授的秘战中学到的,而这种五行阵则是他根据台州一带的地势所做出的改进,这里四处都是墙壁房屋,古代的街道又没有现在这么宽阔,若是依旧使用满员的鸳鸯阵,在巷战中未免施展不开,而减少了一般成员的五行阵用在这种地方正好,既保持了阵法的协作,又避免在一个区域摆放过多的兵力而影响他们施展。
  先用五行阵击溃倭寇,然后在他们逃跑时换成更利于追击的三才阵,无论是大范围的正面战斗还是如今这样狭小空间的巷战,还是追击作战,鸳鸯阵都能找到最合适的阵法变化来进行应对,这就好比是武林高手的见招拆招,到不了一定程度的敌人是没办法和戚家军抗衡的,而倭寇显然没有资格和他们一较高下。
  “倭寇来了!”前方哨探匆匆回来报道,戚家军并未像其他地方的明军一样,一听到倭寇两个字就浑身发抖,急于逃跑。反而一个个露出兴奋地神情,也难怪他们戚家军对于倭寇首级的奖励可不低,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是给自己送银子来的,担心这些倭寇太弱逃跑得太快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害怕呢?
  “全军准备迎敌,吴惟忠,你带人堵住正面,朱文达,你掩护侧翼……”戚继光熟练地发布命令,在他看来这些倭寇已经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了,最后将目光转向李悠,“文阳,你就和本将一起对付那些倭寇头领。”
  “末将遵命。”战场之上李悠也换了更正式的称呼,当即从背后取下震天弓,静静地等候着倭寇的到来。
  不多时,数千名倭寇携裹着数千名大明的百姓,乱糟糟的向花街涌来,口中嗷嗷乱叫,犹如禽兽一般。
  “弓箭手,放!”一声令下,戚家军营中的弓箭手纷纷引弓开箭,箭矢犹如雨点一般向倭寇袭去,这些倭寇身上少有铠甲挡箭,几波箭雨下去就留下了上百具尸首。
  可这些伤亡还没有吓到他们,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冒着箭雨和火枪的袭击已经到了戚家军跟前,以他们往日的经验来看,大明的军队或许在远程攻击时还有几分胆子,但若是被他们逼到跟前,马上就会溃散,想来这次也应该是一样吧?
  然后结果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还没有到戚家军的跟前,他们就被狼筅挡住了,短短的武士刀完全没办法和狼筅比攻击距离,三米长的狼筅可以尽情的刺杀他们,他们却攻击不到后面的戚家军,纵使有人能侥幸躲过狼筅,劈出的招式也被长牌手挡住,有这么一耽误的功夫,两名长枪手同时出枪,将此人捅死当场。
  狼筅、长枪、长牌和短刀五人一组密切配合,一名名武艺不俗的倭寇武士变得不堪一击,纷纷倒在了戚家军的攻击下。
  无视了前方那名挥舞太刀,叫嚣着要一骑讨的武士,且不说没人听得懂他的日语,就算能听懂这些士兵也没和他单挑的意思,我们练了这么久的鸳鸯阵就是想以多打少,现在和你单挑不是脑残么?
  没等他喊几句,被吵得不耐烦的李悠就一箭正中他的胸口,将他射杀当场,李悠懒得去看自己的战果,又将羽箭对准了一名身穿当世具足的倭寇头领,能置办得起这一身的显然不会是什么杂鱼。
  就和宁海之战、新河之战一样,这数千名倭寇被戚家军轻松击败,留下了近千具尸体狼狈而逃,那些被他们劫掠来的百姓也被戚家军解救出来。
  这一战倭寇伤亡上千人,全军溃败,戚家军解救出了五千余名大明百姓,自身仅仅伤亡了三人,再次获得了毫无争议的胜利。
  接着戚继光乘胜追击,又先后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败倭寇,两万余名倭寇本想上岸来抢劫一番,却没想到在戚家军的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被戚家军五战五胜之,最后只得狼狈逃下海去。
  到了五月份,台州全境的倭寇已经被全部肃清,戚继光的顶头上司胡宗宪兴高采烈的给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浙兼制军务胡宗宪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贼分犯台州水陆诸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共擒斩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戚家军,对阵两万倭寇,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