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292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王季和手中那封小小的奏折上面,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家族未来百年发展的要事,万万马虎不得。
第231章
群臣响应
  “呈上来。”到底什么是团练啊?大魏开国至今已经两百余年,这些开国之初的事情早已没多少人记得了,李圭显然不是少数人之一。
  接过王季和送上来的奏折仔细看了看,李圭有些拿不准其中的味道,于是让魏士良将奏折读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陛下,如今我大天朝败于唐括部,数十万禁军精锐一朝丧尽;加之近些年来灾害不断,诸多邪教乘机作乱,河东四府之事恐怕只是开始,山东、江淮一带亦有邪教私下串联,起事作乱也只在旦夕之间;各州府的守军早已糜烂不堪,恐怕无力应对这样的局势;唯有召集乡绅筹办团练方为上策。”按照昨日的安排,参知政事胡松年首先出来帮腔,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大魏养士二百余年,现在是他们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士绅们皆是各地威望出众之辈,有他们出面筹办团练上可以帮助当地官员清净地方,下可以约束乡民、剿灭乱党,王侍郎所言乃是两全之策,宜当即刻昭告天下。”
  “陛下,京营禁军的抚恤户部早已无力承担,更别说筹集军费用于平定四处乱事了;而王侍郎所言不需朝廷花费一文钱,即可安定四方,此乃老成谋国之道,微臣赞同胡大人的看法,理当马上筹办此事。”户部尚书也出来给王季和站台,我户部现在是没钱了,如果不办团练你就等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吧。
  “如今我大天朝败,朝廷宿将尽皆丧失,即使禁军重建,一时也找不到这么多带兵的将领来;而若是办了团练,朝廷自可以向开国之初那样从团练之中选拔人才补充到禁军之中。”兵部尚书袁汝夔也销了病假,出现在朝堂之上,当然今天另一位兵部侍郎却又突然告假了,这些日子朝中始终有几位手掌兵权的重臣缺席。
  “按照王侍郎的意思,我大魏有多了一条选拔将领的途径,对朝廷是大大的好事。”这可是从那些勋贵手中夺走兵权的好办法啊,袁汝夔已经在考虑族中有那些子弟略知兵事可以借着张果率军平叛得机会混一点军功,到时候自己就可以顺势将他们调入京营禁军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河东四府出现动乱倒也并非全是坏事。
  世家、寒门一系的官员有和上述几人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他们纷纷出来为王季和站台,纵使偶有不同意见也是他们提前安排的托,只是为了引出更多的支持罢了。
  见出来表示支持的都是杨介夫一系的人马,李圭有些担心,将目光移到勋贵一系大臣的身上,“昌华伯,你如何看待此事?”
  “开国之初,北地的确有兴办团练之事,也曾有团练之中的俊才跟随太祖、太宗横扫漠北,为朝廷立下功勋之人;只是如今适不适合再兴办团练,老臣年纪大了,一时之间还想不清楚。”钱飒还没有回江南去,今天也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只是他的话等于没说一样。
  “昌华伯掌管运河多年,自当知道依靠运河沿岸的禁军是没办法防御这么多贼寇的;兴办团练亦能保住运河平安。”现在通过这件事才是最紧要的,于是袁汝夔也顾不得和勋贵之间的矛盾,抛出了诱饵,“昌华伯也可以让家人在江南兴办团练吗,日后江南一带的平安恐怕就要拜托昌华伯了。”
  钱飒抚须点头,似乎认同了袁汝夔的说法;接着李圭又将目光移到李悠身上,“嘉州伯,你如何看待此事?”
  “微臣记得当年各地团练只允许使用刀枪弓箭,严禁置办强弩铠甲等重器,并仅限于维护地方平安,不得越境办事;若是王侍郎所说的团练也是这般,微臣认为倒也可行。”李悠按照和姚广孝商议的结果,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强弩、铠甲这些东西,仅仅只有布衣和刀枪弓箭,团练或许可以剿灭乱民,但不可能是禁军的对手,因此陛下你就放心吧,他们不会对你的统治造成威胁。但是至于日后么,大魏欺上瞒下的事情多了去了,也不怕再多上这一件。
  有他们俩为例子,其他本想反驳的残余勋贵纷纷将话吞了回去,细细想起自己的家族能从中捞到多少好处来;能站在朝堂上的就没多少笨人,他们也很快琢磨清楚了文官们支持此事的原因,在当地扩大自己家族的影响谁不喜欢?于是他们罕见的对文官一系提出的政策表示了支持。
  宝座上的李圭眉头越皱越紧,朝廷文武群臣同时对一件事表示支持,这可不是好事啊,他再次想起了李悠在有郕王府背景的茶楼就坐,以及太平郡主入宫拜见太后之事;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莫非李悠真的和杨介夫他们搅到一起了?
  “既然如此,那就照此拟旨传抄天下吧。”心中纵使有百般的不愿意,可既然群臣全都表示支持,他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辩驳,只能按照群臣的意思允了王季和的奏折。
  “陛下圣明。”朝堂上难得的响起了齐声称赞,群臣纷纷面带喜色琢磨起自己的家族能从此事中捞取的好处来。
  不能再让李悠继续壮大实力了,李悠现在仅仅手握一个指挥的兵马就已经隐隐有引领年青一代勋贵的趋势,若是再把他前些日子坚守尉州、保驾回京的功劳兑现,他起码要官升三级,到时候手上握有的兵马就更多了,那时候还能得了?
  不行,此人既然和杨介夫等人有所牵连,就不能再让他掌握更多的兵权了,得想个法子把振威营从他手里收回来才行啊,没了兵权就不用再害怕他和杨介夫勾结了,退朝之后,李圭回到宫中暗暗琢磨着。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李圭的手指不断在桌子上敲击着,心中闪过无数点子,但最终却都被他一一否决,始终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办法。
第232章
李圭的权术
  朝堂上同意了,流程还是要走的,翰林学士书写圣旨送来给李圭过目,没问题了盖上玉玺,然后宰相附署,给事中通过,这才算是一份完全合乎规则的圣旨,方可通过邸报刊行天下传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次朝臣们的效率很快,没过多时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送到了李圭跟前,他细细品闻了一番其中的字句,并未发现什么问题,正想让魏士良用玺时,目光突然停在了这篇文章的字上面,“魏士良,这份圣旨是周寿拟的?”
  “正是,周学士掌管制诰多年,从先皇那时起,许多圣旨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从未有疏漏。”魏士良刚回答完心中就是咯噔一声,他知道皇帝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题。
  “这周寿是李悠的岳父吧?”李圭再次想到了那天皇城司回报过来的消息,难道他们连书写退位诏书的人选都找好了么?
  “是,老嘉州伯当年和周学士为知己之交,周学士家的千金刚一出生两家就定了亲事,李悠在入京后第一时间就拜访了周学士府上,他们约好今年成亲,算算日子也该是他们举办婚礼的时候了。”魏士良如实回答。
  “嘉州伯还真是交游广阔啊。”李圭语带双关地说道,魏士良低着头不敢回答,“好了,你下去吧,给太平选郡马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奴婢正在查,郡主身份尊贵,一时间想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魏士良心中苦涩不已,太平郡主深得太后宠爱,自己现在办得可是将她得罪到死的事情,李圭总不能一直软件太后,到时候太平郡主在太后面前稍微说上两句,自己被乱棍打死都是轻的。
  “太平年纪也不小了,若是再耽误下去太后那里不好交代,此事你抓紧去办,明日之前给我报几个人选上来。”李圭越发的没有耐心了。
  “奴婢遵旨。”魏士良行礼后退下,出来后遥望着太平郡主府的方向,但愿消息已经送到郡主那里了吧?这都是陛下的意思,您可不要迁怒于我啊。
  呯的一声,官窑特制的上好茶盏被摔得粉碎,李令月被这个消息气得面红耳赤,“先是杨介夫,现在又是皇兄,他们都巴不得我早些嫁出去么?”
  太平郡主想来眼高于顶,京中这些青年才俊少有能入她眼之人,不用想也知道李圭肯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庸才,这让骄傲过人的她如何能忍受?
  “且不说往日的种种情分,就是这次他能重回宝座,本郡主也没少从中出力,稳住太后、鼓动石亨投靠,哪一样不是本郡主去帮他办得?眼下没什么赏赐也就罢了,本郡主本来就不稀罕这些,但如今他这是要恩将仇报了?”气急之下李令月不顾皇帝的身份喝骂道。
  “郡主慎言。”薛绍赶紧打开窗户四下打量一番,发现无人偷听方才放下心来,“如今王爷和王妃已经过世,俗话说长兄为父,陛下帮你挑选夫婿也是应当的,任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尽管他也不想李令月嫁给那些庸才,但是从这方面考虑李圭所作所为并无不妥之处。
  “我父王母妃虽然走了,可太后还在,尚且轮不到他为我操心!况且昔日先皇在位时已经许了我自行挑选夫婿,他如今却要操起心来,莫不是向违抗先皇的旨意?”李令月之所以帮助李圭,除了本身和杨介夫不对付之外,和这位皇兄昔日的情谊也起了一定作用,眼下自己的一片好意却换来如此结果,让她对李圭失望之极。
  “属下还听到了一个消息,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薛绍没有办法,只能试图用其他话题来转移李令月的注意力。
  “和皇兄有关?说来听听。”李令月发泄完脾气之后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她已经打定主意,若是皇兄真敢给她挑夫婿,她定要给对方一个好看不可。
  “是,此事也是告诉属下这个消息的人透露的,他说陛下最近安排了人手监视嘉州伯,或许是陛下不想看到您和嘉州伯走得太近才有了为您挑选夫婿的想法吧。”这件事同样是魏士良派人来告诉他的,魏士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向李悠通报消息。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如今杨介夫他们还活得好好地呢,皇兄就开始琢磨起对付自己人了。”即使以女子之身,太平郡主也看出他此举的不妥,不由得出言讥讽道,“下一步莫不是该要明升暗降,夺走嘉州伯的兵权了?还有钱骅、丘尚俭这些人,如今在皇兄心中的地位怕也不怎么稳妥吧?”
  “眼下我等本就势弱,陛下再如此多疑,前景大大地不妙啊。不如郡主入宫去劝劝陛下……”薛绍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李圭如果能听得进去李令月的话,又何必急着帮她寻觅夫婿?
  “将这条线抓紧了,日后有什么消息马上报于我听。”既然李圭已经不再信任自己,李令月不得不多做一手准备,“另外将第二件事告诉嘉州伯。”
  “属下领命。”薛绍行礼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儿他手下的亲信就从后面出去,在京城绕了一圈来到嘉州伯府之中。
  “多谢郡主和薛先生了。”李悠看完蜡丸中的密信,然后亲手将它烧毁,赏了些银子将信使打发走了。这件事他早就已经知道,但太平郡主能派人送信过来还是让他心存感激。
  正准备去禅房之中和姚广孝商议接下来的对策,没想到太平郡主府上又派来了信使,李悠不仅警觉起来。
  检查暗记,发现没有破损的痕迹,李悠再次打开蜡丸,当他看清楚上面所写的内容,不禁哑然失笑,哎,李圭啊李圭,你也就这点本事了。
  只见密信中写道,李圭派人私下里派人和郭元景等振威营的将领进行了接触,言语之中颇有收拢他们的意思,这是来挖李悠的墙角了。
第233章
借口
  “李爱卿,此次朕能够平安回京,爱卿居功甚伟。”李圭似乎比李悠预想的还要着急一些,在他得到太平郡主那里传来的消息没几天,李圭就和他谈到了此事,“前些日子京中局势尚未稳固,因而没来得及封赏爱卿及钱骅、丘尚俭等人,如今虽然朝政依旧不安稳,但诸位爱卿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爱卿本为正三品的指挥使,散阶为昭勇将军,勋位为上轻车都尉;朕决定将爱卿的散阶升为镇国将军,勋位升为护军。”李圭先抛出了几颗甜枣。
  正三品武官散阶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而镇国将军乃是从二品武官初授的散阶;护军一样同为从二品武官的勋位;不过这些只是听起来好听,或许每年能多领点钱,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微臣谢过陛下厚爱。”李悠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心中再次把李圭鄙视了一番,同时静静倾听着他接下来的话,他知道李圭肯定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些。
  “哎,如今英国公不幸蒙难,太尉府乱作一团,而朝中勋贵眼下青黄不接,没有人能坐稳太尉的位置;李爱卿乃年青一代勋贵之中最为出色的人物,若是放到二十年后,这太尉一职非李爱卿莫属。”李圭又送上一顶高帽子。
  二十年后我才不到四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在太尉的位置上起码还能再坐二十年,那个皇帝敢把如今关键的位置交给一个人二十年之久?所以你就继续忽悠吧,李悠心中吐槽,脸上却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微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勋贵之中亦有钱骅、丘尚俭这样的英才,微臣当不得如此赞誉。”
  “钱骅、丘尚俭与他人相比堪称不俗,可和李爱卿比起来就略有不足了。”李圭并不怕这样的话传出去,若是让钱骅和丘尚俭听到引发他们和李悠之间的矛盾他只会更加开心,“故而朕想将太尉府交道李爱卿手中,只是眼下李爱卿年纪显得小了些,所以朕打算让李爱卿进入太尉府,先行担任都指挥同知一职,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都指挥同知比指挥使要高一级,是从二品的武官,看起来是升了一级,但都指挥同知主要是和都指挥佥事一起分管屯田、训练、司务等事,与手握数千兵马的指挥使相比实际权力下降了不少。
  明升暗降啊,和姚广孝预料的一模一样,李悠听完神色不变,依旧恭恭敬敬地答道,“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呼,李圭暗暗松了一口气,答应了就好啊,若他心有不满,在这个时候朕倒也不好应对,看来这位嘉州伯或许在领兵打仗上有些手段,但论起朝堂争斗来却要差得远了;打仗我不行,玩阴谋你不行,李圭心中得意地想着。
  哎,就这点水平也想和杨介夫斗,还真是狂妄的可以啊,不知道我离开京城之后你又能在这张宝座上坐多久呢?
  接下来俩人开始飙戏,李圭给李悠描绘着在太尉府任职的光辉前进,李悠则感激淋涕,对李圭的安排十分满意,二者在魏士良和众多太监宫女面前上演了一出君臣相得的好戏;看得魏士良目瞪口呆、暗暗摇头,这位嘉州伯若真得这么好对付,那他当初连京城的城门都进不来,不,或者说不定早已死在乱军之中了吧?
  第二日诏书颁下,嘉州伯李悠因为护驾大功被晋升为都指挥同知,散阶荣升镇国将军,勋位提到护军,在尚且不满二十岁的年纪就坐到了从二品武官的位置;纵然大家都知道他这是明升暗降,但那些世家、寒门出身的文官依旧流露出嫉妒的目光。
  这可是从二品的高官啊,放到文官一系就是布政使,甚至还要高过左右侍郎,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又在官场搏杀许久都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高位,而李悠区区一个黄口小儿,仰仗祖辈的功绩,就能一举超过他们多年的奋斗,这又如何让他们这些文官不对勋贵一系心生妒恨呢?
  杨介夫、袁汝夔等几个老狐狸互相交换了个眼神,从这件事里他们已经看出李圭和李悠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接下来钱骅、丘尚俭、郭元景、赵虎臣等曾护送李圭回京的将领们也各有封赏,金银珠宝、散阶勋位像不要钱一样砸了过去,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只是振威营却在这一系类的人事变动中被拆得七零八落。而曾经在夺门一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石亨也在被晋升后赶出了皇宫,去京营之中带兵去了。
  众将士或愕然、或欣喜、或不知所措,但既然连李悠和钱骅等人都没有表达异议,他们也只能接受了这一决定,纷纷谢过皇恩浩荡。
  下朝回府之后,李悠的府上又是好一番热闹,无论是真心来道喜的,还是专门来出言讽刺的,亦或是郑亮、陈景隆这般为他鸣不平的,李悠都是笑脸相对,似乎对这一安排十分满意,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来。
  杨介夫的府上对此事也是商量了半天没弄出什么结果来,反倒是因为李悠手上暂时没了兵权少了几分威胁性,让他们暂时放松了警惕,早已准备好的弹劾李悠的奏章也全都收了起来,转让研究起那几个接替李悠、钱骅等人掌握军权的人选来。
  嘉州伯府的禅房之中,李悠又向姚广孝诉说着最近的变化,“事情果然如大师预料的那般,如今皇帝已经失去了对我的信任,将我明升实降,给了个都指挥同知的位置挂起来;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该考虑如何离开京城返回嘉州了。”
  “再等些日子吧,找借口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姚广孝依旧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敲击着木鱼,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用不到多久合适的时机就会出现,主公这段时间就稍微安静些吧。”
第234章
打人
  李悠并没有等候多久,这个机会就来了;魏士良将大魏如今尚未婚配的各家才俊资料送到了李圭手边,而李圭看着这些名单陷入思索中;勋贵家族的世子断断不能娶宗室女,手掌军权再和皇室扯上关系,这危险就太大了,根据祖制这些人当不了郡马,同理即使没有继承权的次子、三子也不适合当郡马,而庶出的孩子想要娶郡主,别说李令月会不会同意,李圭都觉得脸上无光,资料里的名字瞬间少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