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994

  王安石父子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一看到这屋里海量图书,心下对主人顿生好感,一边打量着书架里书一边说道,“主人家也是爱书之人啊!竟有如此多书。”粗略打量一遍,这座书房里怕是有数千册藏书了。
  “呵呵,在我家乡,这点书根本不算什么,待会儿喝完茶,二位若是有兴趣,不妨选上两本带走。”主人将他二人引到屋子中间坐下。
  这坐处也是别有风味,中间是一颗通体涂漆的大树根,树根上摆放着各种茶具,旁边是几个圆形木头,三人就在木头上就坐。
  也不知道主人是如何弄得,就见树枝上冒出水来落到壶里,也没见火,水就自己煮开了,然后洗茶、冲茶一套流程下来,三杯茶就泡好了。
  整套流程和大宋流行的茶艺大相径庭,却也别有一番礼仪在里面,在主人的邀请下二人拿起茶杯品了一口,初时稍有苦涩,其后甘味满口,就连王安石这种不好口舌之欲之人也忍不住叫了声好。
  “在下乃是临川王安石,此乃犬子王雱,多谢主人家款待,敢问主人家高姓大名,来自何处?”王安石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放下茶杯拱手问道。
  “哦?原来是临川先生啊,真是久仰大名!”主人家面色一喜,赶紧拱手回礼,“在下姓沈名隆,的确非大宋之人,至于来处暂且不方便说;没想到刚来大宋就遇到临川先生这样的大才,真是三生有幸,敢问如今是何年月?”
  此处可是大宋腹地,你既然来了此处为何不知道年月?而且我前几个月来这儿的时候为何没看到这栋房子?这样的房子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盖好的啊?王雱心中颇为疑惑。
  “如今是大宋治平四年十一月初。”王安石回答道。
  “哦?大宋治平四年十一月初?”那沈隆嘴里念叨了一句,一反手取出一本尺许长书本模样的物件来,翻开皮质封皮,露出光洁如镜的表面,只见他手指在镜面上点了两下,镜面就突然亮了起来,旋即出现密密麻麻的字符。
  “治平四年十一月?这么说英宗已经驾崩了?现在是宋神宗在位?”沈隆一边看着字符一边嘴里念叨着。
  “大胆!”听闻这话,王雱刷地站起来大喝道,英宗刚刚驾崩不假,后面这句话可就问题大了,神宗这一听就是庙号啊,新皇方才继位,你就给人家取庙号了,这可是大不敬。
  “哦,是在下孟浪了!”沈隆赶紧起身拱手致歉,但这种问题可不是一两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王安石父子起身拂袖欲走,说不得要回去叫人将他拿入开封府衙问话了。
  录过书架时,王雱忍不住回头瞅了一眼,只见靠左侧的四个书架分别写着经史子集四个大字,他现在正好对着写有“史”字的书架,书架中摆放着厚厚的书籍,书脊上写着《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宋史》等字样。
  嗯?宋史?南朝刘宋的史书不应该是《宋书》么?怎么会有一部《宋史》?“父亲,你看这部书?”王雱忍不住叫道。
  “哦?王公子对这部宋史有兴趣?”沈隆走到跟前说道,“可惜这部《宋史》是蛮夷之人所编写,内容颇为粗陋,实在是不堪入目,二位若是对大宋的历史有兴趣,不如去看这部《宋实录》,只是这文字二位怕是不好读。”
  王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上面一层摆放着一排厚厚的书,书脊上写着《宋实录》三个大字,沈隆取出一本递到他手中。
  王雱和王安石翻开一看,这本写的却是本朝庆历年间的事儿,只是文字极小,而且缺笔少划,读起来很是吃力,但从分辨出来的几条内容来看,这些事情却是和他们记忆之中的极其接近。
  庆历乃是宋仁宗的年号,距离现在不过是二三十年而已,王安石就是在庆历二年中进士的,刚才那几条中有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那能分不出呢。
  “这是!”王家父子二人的手颤抖起来,刚才因为神宗二字引起的不快被这个更大的震惊所掩盖,他们俩齐齐回头看向《宋史》,难道这几本真的就是我大宋的史书么?
  还有,向来只有王朝灭亡之后,下一个王朝才会开始给上一个王朝修史书,他刚才说这部《宋史》是蛮夷之人编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大宋最后还是亡给契丹了么?
  “先生,敢问这部《宋史》可能借我一阅?”莫非是老天不愿看到大宋灭亡,故而派来仙人助我不成?王安石哆哆嗦嗦的指着书架问道。
  “今日却是不方便,我马上要走了,不过可以给二位几张《宋实录》残页,二位可带回去慢慢看。”沈隆的手指又在镜面上点了几下,只听墙角那个白色的柜子突然发出嗡嗡的声响,旋即吐出几张白纸来。
  沈隆取出白纸整理一番递到王安石手里,“好了,在下也该走了,二位若是有意,明年三月初五,可以再来此处相会。”
  说完沈隆将他二人引到屋外,只听砰地一声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沈隆随即踏云而去,只留下王安石父子呆立当场。
  “父亲,我不是做梦了吧?”王雱抬手准备揉揉眼睛,却看到自己手里还拿着那几张白纸,忍不住看过去,只见这次纸面上的文字倒是和大宋的通用文字并无二致。
  “治平四年十二月,丁未,辽参知政事刘诜仍为枢密副使,以枢密直学士张孝杰参知政事。己酉,以孝杰同知枢密院事。孝杰附耶律伊逊,故累迁。
  ……
  夏国主谅祚殂,年二十一,国人谥曰昭英皇帝,庙号毅宗,葬安陵;子秉常即位,时年七岁,梁太后摄政。
  是月,韩琦至永兴……”
  如今方是十一月啊,这是……将来要发生的事?
第0466章
我大宋亡了?
  沈隆坐在云上看着他俩,等过几个月这些史实一一印证的时候,他们大概就会相信自己了吧?至于这段时间么,我还是去大宋四处看看吧,只有自己亲眼看过,才知道该如何来改变这个时代。
  远离开封之后,沈隆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落下,不紧不慢朝着前面的城池走去;而王安石父子此时也回到车队中,准备进入开封。
  治平四年之后就是熙宁初年了,转眼间已经到了二月份,翰林学士王安石在学士院中已经呆了三个多月;宋代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职位,许多宰辅重臣都是在这个职位上获得官家的信任,以王安石的资历和声望,朝廷上的人都知道他宣麻拜相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介甫,官家有旨,让咱们起草一道诏书,册封孔宗愿子若蒙为新泰县主簿,袭封衍圣公。”学士院的另一位翰林学士吕公著匆匆进来说道,往常听到类似的消息,王安石都会马上安排人去做,但是今天他的神情却是有些恍惚。
  “介甫?”吕公著不由得有些纳闷,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发现王安石这种神情了,难道因为宣麻拜相在即神思不属么?在他印象中,王安石可不是会被这种事情打乱心神的人。
  今天似乎是乙卯日吧?连一天都不差,王安石脑子里全是那几张《宋实录》残页上的文字,上面清晰地写着,“熙宁初年二月乙卯,以孔宗愿子若蒙为新泰县主簿,袭封衍圣公。”
  好不容易安排人起草好圣旨,在和吕公著一起审核完毕交上去,王安石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惶恐,拒绝了吕公著去喝两杯的邀请,匆匆回到家中。
  “父亲,今日孩儿收到消息……”现在已经升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的王雱脸色比他还要严峻。
  崇政殿说书一职专门负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官职虽低却极其重要,还可以经常见到皇帝,由此可见官家对王家父子的重视。
  “书房说话!”王安石抬手制止了王雱的话,和他一起进入书房之中,老管家亲自守在书房门外,将下人们都赶得远远地,保证没人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王安石从怀里拿出钥匙,打开柜子再出去一个盒子,换了一把钥匙继续打开,如是再三才取出了那几张残页,翻了几页,上面关于衍圣公的记载和近日所发生的事完全一致。
  “父亲,孩儿今天收到消息,西夏告哀的使者已经到了陕西道,据说他们给谅祚上的谥号正是昭英;若是有人能知道谅祚的病情,猜出他会驾崩倒也不难,但连谥号都猜得这么准,孩儿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看看这个,今天官家让学士院起草诏书了,意思一模一样。”王安石将残页放在桌上,重重地指了指衍圣公那一条。
  “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这上面的事情一一得以证实,竟无一差错,纵使袁天罡、李淳风也远远不如吧?这位沈隆先生究竟是何来路啊?”王雱又说起了这个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这几个月来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他父子简直备受煎熬。
  说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头绪,王雱不得不转换话题,说起另外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儿来,官家召王安石进京的意图已经渐渐清晰,就是要借着王安石的声望扫除天下弊政,或许最近就会让他越次入对,王安石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若是没有这些,我倒是早有准备,可是一想起那沈隆当初说的话,我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王安石再次说起了那两个他十分恐惧的字眼,“他说的可是神宗啊!”
  根据谥法,神字的意思有很多,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神宗含有改革未成,功业不足的意思,这两个字似乎在预示着王安石主导的改革注定会失败,如果没有这些残页,王安石肯定会无视沈隆的说法,但是这几张《宋实录》残页上每一条都得到了清楚地认定,王安石就不得不犹豫了,还要继续按照自己先前的想法来进行这场似乎注定会失败的改革么?
  “父亲,眼下已经是二月了,那人当初说的是三月初五会再来,咱们到时候不妨再向他索要几本书,看看能否破解。”王雱此后也多次亲身前往遇到沈隆的地方,可惜什么都没有发现,每次都空手而回。
  “也只有如此了!”王安石长叹一声,重新将残页锁好,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多时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认真修改起来,身为儒者,就算知道这件事注定会失败,他也不会轻言放弃。
  三月初四,王安石父子齐齐告假,带着亲信仆从离开开封城,再次来到了遇见沈隆的那座山湾,他们将仆从撒开,务必不要让任何人进入这块地方,然后燃起篝火默默等待着沈隆的到来。
  卯时三刻,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那沈隆乘云落在了他们面前,又是砰的一声,那座水晶宫般的房子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
  王安石父子赶紧起身理了理衣服走向门口,沈隆站在门口笑呵呵看着他们,“哎呀,劳累临川先生父子久等了,真是过意不去。”
  “敢问沈神仙,我大宋可是亡了?”现在王安石也顾不得子不语怪力乱神了,赶紧上前一步,紧紧抓住沈隆的胳膊,连声问道。
  “临川先生,敢问可有不灭的王朝?”沈隆呵呵一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王安石和王雱闻言眼圈一红,几欲泪下,秦汉两晋大唐五代,这些朝代都成了过眼云烟,大宋似乎也注定无法幸免啊!
第0467章
青史留名者谁
  “好了,二位不必如此,虽说维系大宋万世不灭是不可能的,但多延续些时间也并非不能。”沈隆出言安慰道,“看样子二位应该是昨晚就来了吧?实在是怪我没说清楚时辰,二位还是先入内吃点东西吧?”
  “沈神仙肯出手援助?我父子二人代大宋亿万百姓谢过沈神仙。”听闻此言,王安石大喜过望,连忙拉着王雱就要跪下致谢。
  “切莫如此,说来我也挺喜欢大宋的,当然不愿意看到大宋毁于蛮夷之手;这回我打算在大宋多住些时日,走一走看一看,这些事情咱们以后慢慢商量。”沈隆伸手将他二人拦住,将他们带回书房之中。
  还是上次的茶座,只是这次上面多了一些精美的点心小食,还有几杯饮子,只是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沈隆邀请他们坐下,“我一个人住,懒得做太多,两位先将就点吧。”
  “既然沈神仙愿意在此长住,没人伺候总归不妥,稍后我就去安排。”王雱连忙说道,只是不知道这位神仙喜欢什么样的仆役。
  “那倒不必了,我屋里这些东西他们怕是摆弄不来。”沈隆笑笑拒绝了王雱的好意,“哦,对了,我不是神仙,你们以后就别这么称呼了。”
  “那沈道长?”王安石试探着问道。
  “其实我也不是道士。”沈隆抖了抖袖子,“只是觉得平时穿的衣服有些不妥,不太像是你们大宋的人,所以才换了身道袍;你们就直呼我的姓名好了,额,好像在大宋直呼姓名是很失礼的事情,二位又是守礼君子……算了,你们还是叫我道长好了。”
  “好,那就称呼沈道长好了,道长也不必客气,以后就称呼我的字介甫好了。”既然不是神仙,为何有此仙家手段?王安石心中依旧满是疑惑,但也不好多说,“至于仆役,道长总需要几个洒扫屋子的吧?”
  “打扫房间我这儿到用不着人。”沈隆又拿出那个书本样的物件,在镜面上划了几下,就看到一个圆饼一样的物件从墙角滑过来,嗡嗡的一阵儿响之后,王安石父子刚才进来踩得脚印就被擦得干干净净。
  王安石父子再次目瞪口呆,这还不是神仙?这东西一定是仙家的法宝吧?
  吃过早餐,沈隆泡了几杯茶三人坐在茶座周围说起话来,王安石再次旧话重提,“敢问沈道长,可否将《宋史》和《宋实录》借我父子一观?”如果能从史书中找出大宋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就可以提前做出安排了。
  “不急不急,我刚才也说了,这次会在大宋多住些时日,这些书以后贵父子可以慢慢看,近日就和上次一样,先少给些吧。”说罢沈隆点了几下,墙角的白色柜子再次发出声响,又吐出了一堆白纸。
  沈隆起身整理了一番,先拿出一半儿递到王安石手中,“喏,下个月官家就会召介甫越次入对,事后介甫会呈上了这份札子,介甫对大宋弊病的分析可谓是鞭辟入里啊。”
  王安石定睛一看,最上面写着《大宋百年无事札子》几个大字,再往下看,正是自己这段时间精心准备的文章,里面的内容和先前所写有八九分相似,不同之处写得比自己那本还要好,而且一看就是出自自己的手笔,这本应该就是最终稿了。
  “给,还有这个。”沈隆把剩下的一半儿也递过来,这份文稿的名字将他父子二人吓得不轻,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宋史·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列传》的字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