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994

  载振就是个废物,当然,满清宗室如今不算废物的怕也不多了,这家伙很快就会因为收受段芝贵的贿赂购买歌妓被弹劾夺官,且不用去管,徐世昌可是个有本事的。
  明年他就会来东北当总督,清除腐败、吸纳人才,将东北搞得有声有色,可以说徐世昌在东北近代化进程中是有功劳的,如果他到任,有许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那十万字的上书涉及各个方面,其它地方咱们先不去管;有个地方倒是能找到机会。”郭松龄介绍道,“如今洮南、通辽一带匪患甚重,扰害边疆达数年之久,其后又隐隐约约又老毛子的支持,徐菊人上任之后,定会想办法清除匪患。”
  “载振不争气,东北若是设立总督,非徐菊人莫属啊。”沈隆这下明白了,郭松龄是想让自己带兵清缴这些土匪,从而在徐世昌面前留下好印象,得以升官、扩充兵力。
  这事儿按道理来说是该正规兵去干的,可如今清兵那还有什么战斗力啊,历史中这次匪患是徐世昌让张作霖去解决的,张作霖也因此得到了重用,沈隆先前仿照张作霖的模式成立保险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和老疙瘩打交道了。
  他现在手下的人不够多,元宝镇距离洮南、通辽也有一段距离,这么重大的任务不可能交给他一个人去做,老疙瘩到时候肯定也要去。
  “是啊,据我听到的说法,徐菊人可能想让张雨亭去办这件事儿,可我寻思着,若是徐菊人看到传文你手下有如此强兵,肯定会动心。”郭松龄继续说道。
  “等到明年,茂宸你和传武也该毕业了吧?”咦,这是个扩大自己实力的好机会,同样也是招纳郭松龄的机会啊,见识了沈隆手下的精兵,郭松龄那还会愿意去带哪些渣渣清兵?
  “我现在就开始准备,若是徐菊人真来总督东北,定要在这件事儿里掺和掺和,不过我手下能带兵的人不多,在元宝镇周围还可以勉强维持;等到了草原上,兵力四散,手下没几个能带兵的军官可不行啊!”沈隆看着郭松龄,“茂宸,你愿不愿意帮我一把?”
  “能打仗可不留在奉天闲着好多了。”按照郭松龄打听到的消息,他毕业后很有可能被分配到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办差,这个职务对其他人来说是求之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天天在将军面前打照面,以后升官肯定方便啊,但郭松龄却更想打仗。
  “那等回去的时候,我和你一道走吧,先提前疏通疏通门路,等徐总督来了再临时抱佛脚可不合适。”沈隆闻言大喜,郭松龄这就算答应了。
  郭松龄在元宝镇呆了半个月,他和朱传武几乎天天泡在军营里,要么领兵训练,要么和沈隆探讨东北局势,沈隆对东北乃至整个东亚局势的清晰剖析让郭松龄佩服不已,只是有些奇怪,他朱传文也没去过外国、没进过洋学堂,怎么对这些事儿这么熟悉?
  半个月之后,沈隆跟着他俩一起南下奉天,开始到处走门路筹划这件事儿,沈隆在元宝镇干得不错,先前帮忙的人脸上也有光,这次办起事儿来就更加妥帖了,再加上沈隆银子送的足,说话又好听,衙门里的人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回到元宝镇过了个年,没多久徐世昌就到东北上任了,履任之后没多久,徐世昌就开始筹划清缴洮南和通辽一代的巨匪,可东北如今的官兵不顶用,于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巡防营,然后在衙门中人的推荐之下,沈隆和张作霖同时进入他的视野。
  张作霖原本就在辽西混,熟悉当地的形势,手下人马也不少,这个是徐世昌早就知道的,他原本也有意让张作霖负责这件事儿,朱传文这个名字却没听说过,于是马上安排人去打听,打听的结果让徐世昌喜出望外。
  元宝镇巡防营的战功堆了厚厚一摞,手下亲赴元宝镇的调查结果也让徐世昌很是满意,这个朱传文不仅能打,还能约束手下士兵不骚扰周围百姓,更难得是竟然还会办学,相较而言,那个老疙瘩就有些草莽了。
  徐世昌将张作霖和沈隆叫到奉天,各自谈了一回,徐世昌就越发觉得这个朱传文是大才,他不仅懂得打仗,和他说起儒家经典来也头头是道,要是他能有个功名,说不得徐世昌就要马上保举他了。
  “传文啊,可惜你手下的兵力有点少,想扫平这几股匪患,没个三五千人恐怕不行,所以这事儿还得你和雨亭配合着来。”徐世昌做出决定,“这样好了,到时候你领兵从元宝镇出发,堵住北边,张雨亭从南边进军,你们二人两面夹击。”
  这两股人要是合到一起,反而容易引发矛盾,还不如让他们各自为战,“你这边兵力少了点,要不我再从其它地方给你拨些?还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听说洮南的孙烈臣熟悉当地地形,如果他能帮我就再好不过了。”沈隆趁机挖了老疙瘩的人,日后孙烈臣可是东北军的副司令,不过现在么,只是个绥靖营哨官罢了,还没有投入张作霖麾下呢,至于郭松龄和朱传武,那更是一句话的事儿。
  这是小事儿,徐世昌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不多时就把孙烈臣叫来奉天归属沈隆麾下,看着孙烈臣和郭松龄,沈隆心里美滋滋的,现如今老疙瘩手下两员大将都被我挖了,他以后相当上东北王怕是难了。
  商讨完进军方略,沈隆就带着孙烈臣、郭松龄、朱传武回到了元宝镇,收拾兵马准备西进剿匪。
第0604章
剿匪
  内蒙匪患起因复杂,从乾隆年间起,不断有关内破产的流民来到关外蒙古地区择地耕种,他们对当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各旗贵人通过地租和旗饷赚得盆满钵满,但与此同时当地中下层土著的生存空间却受到了挤压。
  再加上清廷的刻意打压,各旗贵人为偿还朝廷欠债的加派,引起了当地蒙人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底层牧民起义不断,波及范围广阔,留下了陶克陶胡、嘎达梅林等传说,至今还在草原上歌唱。
  这些底层牧民起义或许是逼不得已,但沙俄也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们提供军火等帮助,让混乱愈演愈烈,试图从中捞取好处,日后外蒙的分裂也和这些起义有说不清的关系。
  对于这些底层牧民的遭遇,沈隆还是比较同情的,但是对他们造成的后果,沈隆却无法接受,所以剿灭匪患也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从元宝镇到郭尔罗斯前旗的路上,孙烈臣给沈隆等人介绍着剿匪的难点,“要说这剿匪,有三个难处,其一,草原上草多蚊虫也多,进入草原就算是夏天也得用布包头,不然的话,寸步难行,狼群也多,派出去的跑跋子(哨探)经常被狼吃掉。”
  “其二,那些马匪都是一人双马,马术好跑得快,枪法也准,往往打了就跑,咱们追不上;其三,当地牧民都是他们的人,一有消息就给他们通风报信,那就更不好找到他们了。”
  “咱们没那么多马队,确实挺麻烦的。”郭松龄听了皱起眉头,敌人的机动性比自己强,情报搜集能力更好,枪支弹药的话,他们有老毛子的援助,也要胜过自己,这样的敌人的确不太容易对付啊。
  张作霖采用的是派人混进马匪中,获取他们的踪迹,再派兵围剿的策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将匪患清缴完毕,把陶克陶胡赶到沙俄境内。
  沈隆却有点嫌这种办法太费工夫,咱可以有外挂的人,不管这些马匪怎么跑,也逃不过自己的眼睛,“蚊虫什么的不用担心,我已经让夏东家帮忙收了一批药材,到时候撒点药水在身边就行了。”
  以沈隆现在的医术,配些能驱赶蚊虫的药轻而易举,“哦,对了,占鳌,你说这种药在草原上有销路没有?这门生意做得做不得?”
  占鳌是孙烈臣的字,他听了后马上答道,“要是真能驱赶蚊虫,那些蒙人肯定抢着要,咱们只是进去剿匪,他们可是天天呆在草原上呢!”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用这种药来分化那些牧民,马匪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消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他们那儿拿到马匪的消息?”郭松龄举一反三。
  到了地方,沈隆没急着进军,就带着手下驻扎在附近县城边上,一边调试驱蚊虫的药水,一边整训军队,收集消息;再偷偷摸摸的用筋斗云去探查马匪的踪迹,待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后才领兵进入草原。
  一路用药水开路,赢得了当地牧民的好感,减少了他们的抵触心理,再根据从天上侦察到的情况,很快锁定了当地马匪头子的所在,将其包围剿灭,一战就把这股子为祸多时的马匪彻底解决。
  而在南边,老疙瘩现在还没开张呢,两相比较之下,徐世昌就更加看重沈隆了,又给他补充了一批人手和枪炮,让他再接再厉,继续清缴周围的马匪。
  第一次之后,沈隆就不亲自领兵作战了,他专门负责分析情报,审核郭松龄、孙烈臣、朱传武汇报上来的作战计划,并根据情报给他们分配任务。
  对付这些马匪,沈隆也不单单是剿,遇到真过不下去的,还会安抚一番,收拾些当地的贪婪贵人,让那些穷苦牧民能有一条活路。
  要是遇到宰过老毛子或者小日本的,只要他们没太大恶行,沈隆把他们围住后派人去收服,这些人骑术好,都是组建骑兵军队的好料子。
  但是,只要是和老毛子有牵连的,沈隆绝不含糊,就算抓了俘虏,也是直接拉出去打靶了事儿,这样的人留着只能变成祸害。
  在草原上待了整整一年,通过分化打压清剿收服,北边的马匪基本被沈隆清理地差不多了,偶尔几次,他甚至还南下给张作霖帮忙,搞得老疙瘩很没有面子。
  沈隆也因此积累功勋升为黑龙江巡防营前路统领,手下扩展到五个营两千多人,这在如今的东北,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
  升官之后,孙烈臣、郭松龄等人纷纷来道喜,沈隆倒是一点儿也不在乎,清廷眼看着就只有三两年的时间了,就算是当再大的官又有啥用?只有手底下的枪杆子才是真的。
  在剿匪的过程中,沈隆似乎发现郭松龄和朱传武在军队里传播革命党的理念,沈隆统统装作没看见,等到时候武昌那边事发了,不用他们来劝,沈隆都会主动找他们商量举旗,咱也能混个辛亥元老的身份不是。
  这身份说没用那是真没啥大用,好多辛亥元老日后也没啥影响力,可要说有时候也能派大用场,只要有这个身份,日后说话也响亮些,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到了1908年过年的时候,东北边境匪患比历史上提前平息,沈隆和张作霖回到奉天接受嘉奖,沈隆谢绝了徐世昌留他在奉天的邀请,执意要返回黑龙江。
  不过以他如今的官职,小小的元宝镇已经容不下了,徐世昌安排他驻扎哈尔滨,负责清理黑龙江的匪患。
  于是沈隆带着人马返回黑龙江,在哈尔滨安置下来,然后带着朱传武一起回三江口元宝镇,打算把朱开山和朱传杰他们都接过来,让一家人在哈尔滨团聚。
  他打算提前开启新地图了,如今他的身份地位和在元宝镇时候已经大为不同,可以稍微挣开些束缚,搞些更大的事情了,比如说甲子沟的山河煤矿,比如说兴建自己的工厂。
第0605章
山河煤矿
  “这元宝镇待得好好的,咋又要去哈尔滨?”文他娘有些不乐意,庄户人家除非实在是过不下去,要不然就喜欢在一个地儿待着,总觉得外面没有家里好。
  纵观老朱家的几次迁徙,从山东老家到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那是活不下去了逼得不已;从放牛沟搬到哈尔滨,那是因为遇到土匪烧杀劫掠,放牛沟也没办法待下去了,几次迁徙都是迫不得已,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
  “咋地了?长大了翅膀硬了,看不上这小地方了?非得去大城市快活?你想去自己去,我和你娘还有传杰就守在元宝镇。”朱开山也有点不高兴,放牛沟和元宝镇的家业可以算是他自己置办的,要是去了哈尔滨,这些不都得丢了?
  一来实在是舍不得,这都是他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二来么,儿子太出息让一贯要强的朱开山心里别扭,我这还没老呢,孩子就要脱离自己的控制了?
  “就是,大城市有啥好的,想种点菜都没地儿,身边又没个啥熟人,我去了还不得闷死?”文他娘就想安安分分地过日子,不想那么折腾,“我看元宝镇就挺好的,地肥种啥都长得好,乡亲们也亲切,对咱们多好啊。”
  “我也没说元宝镇不好啊。”沈隆郁闷了,收拾那些草原马匪都没这么费劲,可又不能丢下朱开山他们不管,首先留在这儿沈隆不放心,其次朱开山和朱传杰都能派上大用场,到时候山河煤矿还指望他们帮忙管呢。
  可是不管沈隆咋说,这回朱开山和文他娘说啥都不答应,从老家到放牛沟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都是干农活种庄稼,从放牛沟到元宝镇也不要紧,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可从元宝镇到哈尔滨就不一样了,对庄户人家来说,城市和农村完全是两个概念。
  别说他们了,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许多村里娃有出息了,在大城市安了家,想把父母接过去住,父母都不愿意去,说住不惯不喜欢。
  逼不得已,沈隆只好拿出大杀器,“娘,现在鲜儿已经怀孕了,这回她是肯定要跟着我去哈尔滨的,到时候生了孙子,您不在身边谁照看啊!”
  “啥?鲜儿怀孕了?你咋不早说!”一听到这个,文他娘顿时乐得不行,念叨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抱孙子了。
  其实还没呢,鲜儿年纪不大,生娃稍微有点早,沈隆之前都很注意这方面,现如今鲜儿也到了合适的年纪,可以考虑这件事儿了。
  “啥时候的事儿?你咋现在才和俺们说?”朱开山也乐了,这可是老朱家的长房长孙啊,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俺也才刚知道,估计就是这回回来的事儿。”我就知道这办法管用,还是拿二十一世纪来对比,那些留在乡下的老人就算再住不惯城里,一听说儿媳妇怀孕了,都会颠颠儿的跑过去照顾;现如今大家伙儿对香火可是看得极重,这下朱开山山东菜馆也不管了,文他娘也不要菜地了,都愿意跟着沈隆去哈尔滨。
  光他俩走还不行,传杰也得跟着一块儿走,既然传杰走了,夏元璋最好也跟着一块儿去,他做生意有些本事,能帮自己料理不少事情,而且夏玉书和传杰可是好着呢,咱不能把这对儿分开了不是?
  另外,上次传武回元宝镇探亲,朱开山逼着他去和秀儿相了一回亲,如今传武的性子稳下来了,秀儿也比原来多了几分书卷气,两个人算是对上了眼,这回还得把他俩的婚事先给办了,这回他俩终于不用那么纠结了。
  夏元璋那边好说,那个做生意的不想把生意做大呢?如今有沈隆这样的实力官员做靠山,到了哈尔滨也施展得开,至于元宝镇这摊生意,可以交给店里的老人看管。
  夏玉书听说要去哈尔滨也很高兴,只是有些舍不得学校的学生们,沈隆告诉她,等到了哈尔滨,还会再办一所更大的学堂,以后元宝镇学得好的娃,可以接到哈尔滨去读书,现在的学堂依旧会有老师负责,夏玉书这才放下心来。
  韩老海则有点不想去,他还是更喜欢放牛沟的生活,沈隆也没勉强,他现在身子骨还好着,就让他在放牛沟清净几年吧,等传武和秀儿有了孩子,再接他过去。
  至于朱家的五垧地,直接给了韩老海当聘礼,镇上的山东菜馆也托给了可靠地人家;等传武办完婚礼之后,沈隆就带着朱家一家子、夏家一家子,还有些元宝镇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起到了哈尔滨。
  到了哈尔滨之后,沈隆就先让夏元璋出面拿下了甲子沟煤矿的采矿权,成立了一家煤矿公司,名字依旧是山河煤矿,让朱开山当董事长,夏元璋当总经理,朱传杰一边学习一边帮忙办事儿。
  至于启动资金,沈隆这些年的积蓄还能撑一段时间,再加上夏元璋拿出来的资金,坚持到第一批煤卖出去完全不是问题。
  自从徐世昌来了东北之后,广泛吸纳人才,在东北开设学堂、兴建公司,到处都需要用煤,只要能挖出煤运出去,就绝对不缺买家。
  鲜儿和夏玉书在新办的学堂教书,朱开山在道外西门脸儿上又开了家山东菜馆,自己在煤矿菜馆两头跑,文他娘和秀儿帮忙看店。
  至于原著里经常出来找朱开山麻烦的那位开绸缎庄的潘五爷,这回倒是没来骚扰,开业当天带着热河商会客客气气地上门送礼,以前他欺负街上的山东人是看着他们没背景,如今沈隆的几千号人马可就在城里,再招惹那不就是找死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