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994

  朱开山不受人欺负,也不愿意欺负人,遇到啥事儿都能秉公处理,并没有仗着沈隆的势欺负潘五爷,这条街上的山东人和热河人受他的影响,渐渐变得和睦起来。
  等煤矿的手续办下来,沈隆选了个日子,收拾地整整齐齐出门,今天他要见一位重要人物。
第0606章
美国人
  沈隆骑马来到了南岗大直街,去年一月份,美国在这里设立了驻哈尔滨领事馆,雷德·费希尔成为首任领事,沈隆今天就是来拜访他的。
  “很高兴见到您,尊敬的朱将军。”绅士打扮的雷德·费希尔用别扭的中文和沈隆打招呼。
  沈隆则用英文回应,“同样很高兴见到您,尊敬的费希尔领事。”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如今的东北,是老毛子和小鬼子的地盘,但美国人既然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就说明他们也在觊觎着这片土地。
  不过相较而言,美国人现在实力有限,他们能做的事情也有限,和他们合作远没有和老毛子、小鬼子合作后果那么严重,这也是两项权益取其轻,毕竟单纯依靠自己的实力,需要的时间就太长了。
  “朱将军,您的英文说得很棒,这让我想起了在纽约的那些岁月。”雷德·费希尔果然露出惊喜地神色,他到东北一年多了,工作进展有限,这里的官员和商人更认老毛子或者小鬼子,现在突然遇到了一位精通英文、说话带纽约腔的实力派,这简直是上帝赠与的礼物。
  “我很喜欢美国,美国的GDP十四年前已经超过了英国,我相信,再过几年,美国的GDP一定会超过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将来美利坚合众国毫无疑问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如果没有我的话,沈隆在心里默默补充。
  “不得不承认,您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实在是让我惊讶。”雷德·费希尔将沈隆请进会客室里,秘书送上红茶,费希尔摆摆手让翻译和秘书退出去了,既然对方精通英文,那么他们就没必要留在这里了,费希尔有预感,这位将军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获。
  “但是,现在英国依旧是世界第一强国,他们拥有庞大的舰队,还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就算经济已经超过了英国,美国人现在依旧不敢相信自己会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事实上他们要到二战后才会树立起这个地位。
  “但是英国的工业、科技已经落后了,而且欧洲如今也处于战争爆发的前夕,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匈帝国、英国德国这些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欧洲迟早会开启一场大战,这场战争会将欧洲打得粉碎,却不会波及到美利坚,美利坚到时候只需要前往欧洲收割胜利果实就可以了。”沈隆稍微剧透了一点,不过这些矛盾各国都注意到,他们都知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欧洲上空,只是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开启罢了。
  雷德·费希尔尽管并不太相信沈隆的预言,但听到这些还是很高兴,可惜他并不知道,美国在一战中做出了决定性的一击,然而却没有收获自己应得的报酬。
  互相交流了一番眼下的局势,费希尔敏锐地感觉到沈隆对老毛子和小鬼子都没什么好感,于是试探道,“朱将军,现在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不是么?那么,作为朋友,我想问一句,我或者美利坚合众国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地方么?”
  “哦,是这样的,我最近拿下了一处矿山的采矿权,所以需要一些采矿设备,现在既然美利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强的国家,那么我觉得选择美利坚的机器总不会错。”事实上现如今最好的采矿设备是德国人造的,不过沈隆并不在意这点差距。
  “还有,除了矿山之外,我还打算开办一些工厂,同样需要大量机器,以及技术人员的指导。”将美国人的势力引入东北,把局势搅得更浑一些,对沈隆大有好处。
  “您的决定非常明智。”费希尔心花怒放,他当然不会说美国的机器比不上德国,一般这项合作谈成,那对他来说可是大大的政绩啊,我在这堪比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呆了这么久,终于看到出头的希望了。
  “我稍后就会向国内汇报,为您寻找合适的机器,不知道您除了煤矿之外还打算开办什么工厂?需要哪些机器?准备了多少资金来购买这些机器?”费希尔迫不及待的问道,甚至沈隆没说他就主动抛出好处,“如果资金方面暂时不太方便的话,我可以劝说美国银行为您提供低息贷款!单纯的商业贷款,不附加任何条件。”
  做生意就是这样,先给别人好处,才能吸引更多人和自己做生意,美国在东北的影响力远没有办法和老毛子、小鬼子相比,自然要先树立起一个样板来。
  “我是军人,我最关注的当然是军火工厂,我总得先保护好自己不是么?”沈隆耸耸肩,“贷款的话,你们能提供多少?”
  军火,那就更好了,美国的军火商可是嗷嗷叫着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呢,他们在政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自己要是能把这事儿办好了,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费希尔是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他再次确信,眼前这位绝对是上帝送来的礼物。
  花了几天时间和费希尔认真谈判,敲定了采煤设备和军工厂设备的采购,至于采购的钱,就用美国银行的低息贷款来支付,另外美国还会派出一批技术指导来帮助沈隆。
  除了这些,沈隆表示还想在本地兴建一所大学,同样需要美国的帮助,费希尔没口子答应,并表示愿意帮沈隆争取一些庚子赔款来用于这所大学的兴建,美国去年已经照会中国,想从庚子赔款中拿出钱来支持中国的文教事业,这个刚好对口。
  事实上由于军阀混战,这笔钱真正落在文教事业上的并不多,沈隆却是可以保证这笔钱每一分都真正花在学校上,建立起一座真正的近代大学,帮他培养各种人才。
  这番举动肯定会引起老毛子和小日本的注意,但是美国人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沈隆自己更不好对付,而有了这些机器和资金,自己的种田计划就可以正式启动了。
第0607章
东北鼠疫
  老毛子前几年被小鬼子狠狠揍了一顿,在东北的影响力有所削弱,小鬼子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边,沈隆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多次和美国合作开办工厂,甲子沟煤矿顺利出煤。
  接着又在附近的阿城发现了铁矿,这两座矿藏的储量肯定没办法和鞍山、本溪这些地方相比,但已经足够起步,构建一个简单的煤铁复合体了。
  在煤铁冶炼过程中,也少不了要用到化学技术,有老白领先时代一百多年的诺贝尔级化学功底,沈隆帮助工厂做了一番工艺调整,让自家小小的煤铁复合体能冶炼出更高质量、更符合需求的钢铁来。
  这些钢铁很少外销,大多都运到了沈隆的兵工厂中,打造成枪炮武装沈隆那只日益扩大的巡防营,这两年沈隆带着巡防营到处清理土匪,整个黑龙江的土匪大部分销声匿迹,要么被他收服,要么逃到别处,要么换成了赏金。
  眼见黑龙江的土匪都逃到外地,周围吉林、蒙古等地的地方官就扛不住了,于是沈隆接着剿匪的名义将势力扩展到这些区域。
  除了兵工厂和钢铁厂,沈隆当然也不会放过自己最拿手的行业,他还开办了一家化工厂,用于生产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和美国人合作进行销售,帮他积累了不菲的资金。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1910年,眼看着满清的日子没几天了,沈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马上就有一场大灾难要降临在东北,那就是东北鼠疫。
  电视剧里对这场悲剧也有描述,龟田一郎一出场就被怀疑染上了鼠疫,被满铁的职工架在火上烧,幸好被秀儿救下;不过这个时间稍微有点不对,电视剧里,这是满清下台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事实上鼠疫则发生在1910年,又或许是一郎赶上了鼠疫的尾巴吧。
  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沈隆专门从津门请来了伍连德担任自己开办的黑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他是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之后担任过中华医学会的首任会长,创办了大名鼎鼎的协和医院,甚至还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
  伍连德原本在津门待得好好的不愿意过来,沈隆亲自登门,和他交流了一番,伍连德被他的学识所吸引,再加上沈隆承诺帮他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伍连德就辞了津门的差事,跟着沈隆来到了东北。
  这次的鼠疫是从满洲里开始的,沈隆一听说满洲里出现鼠疫的征兆,马上和伍连德带着医学院培养的专业团队来到满洲里进行防疫救治。
  在沈隆和伍连德的努力之下,遏制住了东北鼠疫的爆发,将危害减轻到最低,保住了数万人的性命,一时间沈隆和伍连德民望大涨,成了整个东北的万家生佛。
  等疫情控制之后,沈隆抽空偷偷去了趟东边的那座列岛,给那儿撒了一波,日后小鬼子可是没少在中华大地上搞这些玩意儿,现在就让他们先尝尝苦头吧。
  不久之后,鼠疫也在岛上蔓延开来,小鬼子并无怀疑,认为是归国的士兵或者垦殖团成员将疫病带回来的,他们可没有沈隆的本事,鼠疫可是好好把小鬼子们折腾了一番,让他们元气大伤,损失惨重。
  本土都有了,关东军和满铁株式会社当然也不会幸免,鼠疫也在他们内部传播,死了不少人,沈隆这次算是为旅顺和其它地方那些死难的无辜百姓报了点仇。
  至于龟田一郎,沈隆想想还是没去找他,他知道电视剧里出现这样的人物是为了展示日本政府的不得人心,战争不仅会损伤华夏百姓,也给日本人带来了种种不幸;但是沈隆可没有替敌人着想的爱好。
  他相信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的,难道那些给出征的士兵送上千人针的不是日本百姓么?在工厂里日夜辛苦制造弹药的不是日本百姓么?侵占了华夏土地开垦种植的不是日本百姓么?
  战后能真正反思的日本人可没多少,拍出了的影视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他们自己都没打算认错,我们倒是先替他们着想了,哪有这个道理。
  而且电视剧里,龟田一郎听到森田说他们是天照大神的孩子,必将征服世界的时候,不也是异常的激动和向往么?坑了朱家的不也是他么?虽然他最后自杀了,可这件事儿毕竟是因他而起,沈隆不去找他算账就不错了,那还会去琢磨着救他。
  沈隆挽救了无数百姓,也将自己的生意扩展到东北各地,同时也树立了自家大学的声望,许多有志于研究和求学的教师、学生纷纷来到哈尔滨,加入学校。
  他们带来了知识和文化,同样也带来了各种思想,革命党的学说在他们的努力下渐渐在沈隆的地盘上传播开来,沈隆依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郭松龄和朱传武几次试探沈隆,想和他聊聊同盟会的学说,沈隆倒也没客气,一一指出了同盟会学说中的种种不足之处,听得他俩无言以对,他们没想到沈隆对同盟会的了解比自己还要透彻深入。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沈隆并不反对革命,只是对他们的革命方略不大认可罢了,于是加大了在军地、工厂中的传播力度。
  等东北鼠疫被彻底控制住,已经是1911年了,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四月,同盟会在广州起义,烈士葬在了黄花岗;五月,清廷成立责任内阁,被讥讽为皇族内阁,彻底失去了最后的人心;六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而在东北,赵尓巽接替锡良,第二次担任东北总督,这时候的赵尓巽已经老迈颓唐,到任之后整日听到革命风声,痛感大清已经摇摇欲坠,只能勉为其难招来依旧忠于清廷的官员豪强,商量对策。
  这时候,沈隆也在做着自己的准备,而他的对手只有一个。
第0608章
东北变局
  一转眼到了十月,武昌剧变惊动全国,东北也有革命党人想要效仿南方,脱离满清政府的统治,此时东北总督赵尓巽正带人在哈尔滨视察,闻讯连忙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奉天时局堪忧,该如何应对?诸位各抒己见。”
  黑龙江巡抚宋小濂面露难色,“大帅说得对,举国动荡,危机四伏,当筹应变之策,实乃当务之急。”说完环视众人,奈何众人皆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等众人散去之后,咨议局局长吴景涟找到赵尓巽,“眼下非常之时,得手上先有兵才行,如若不然东北毕竟重蹈武昌覆辙。”
  “可如今东北还有谁人能用?是朱传文还是张雨亭?”赵尓巽也在为这事儿发愁呢,按道理说是朱传文的兵力更强,但是他手下多有革命党,张作霖倒是更值得信任些,可张作霖远在奉天,恐怕鞭长莫及。
  而且以张作霖的实力,最多能保住奉天而已,想要兼顾吉林和黑龙江就力有未逮了,朱传文的决定依旧是关键所在。
  “要么现在就去请朱传文,要么咱们就得马上回奉天,免得被朱传文拿下。”吴景涟急得不行,光靠赵尓巽带的这点护卫还有宋小廉的手下,可是没办法挡得住朱传文的巡防营,先前他们都去看了,朱传文的巡防营现在可是比袁世凯的新军都威武。
  “巡防营中,主要是郭松龄还有朱传武几个人在闹腾,朱传文尚未表态,说不定还有挽救的机会。”赵尓巽迟疑道,要一下舍弃黑龙江和吉林,他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他一辈子都在给大清卖命,到现在这种局势还想挽救一二。
  “那我走一趟吧。”吴景涟并不看好朱传文,但事到如今已经没办法了,他只能去巡防营和对方商量。
  谁想出门还没走多远呢,就看到沈隆骑马带着郭松龄过来了,朱传武、孙烈臣等亲信却不在身边,吴景涟心里顿时咯噔一声。
  “正好要来拜见大帅和吴议长,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了,吴议长,大帅可在里面?”沈隆从马上下来,笑呵呵问道,郭松龄在身后一挥手,手下的巡防营士兵马上上前将屋子团团围住,事到如今终于可以发动了。
  “朱传文,你深受朝廷恩德,怎能行此悖逆之事?”吴景涟厉声喝道,沈隆也不生气,上前拉着他的胳膊一起回到屋里,孙烈臣已经带人把宋小廉等本地大员都控制住,现在只剩下赵尓巽了。
  吴景涟生气倒不是因为沈隆造反,而是抢在了他前面,原本他打算等回到奉天之后就和咨意局商量,逼迫赵尓巽反正,然后把权力控制在他筹划的国民保安会之中,可惜赵尓巽棋高一着,拉来张作霖控制住了局势,张作霖也因此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为他日后掌控东北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可惜现在不管是吴景涟还是张作霖,都迟了一步,沈隆已经控制住了赵尓巽和黑龙江,朱传武被他派去吉林,拿下吉林也不是问题。
  “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大都督,我想请大帅也通电全国,响应湖北,宣布东北脱离满清,我等愿奉大帅为东北都督。”见了赵尓巽,沈隆开门见山。
  赵尓巽扑通一声瘫坐在椅子上,他没想到对方下手这么快,他这边刚有个打算呢,人家就带兵过来了。
  不过赵尓巽可是死硬派,历史上就算是宣统退位之后,依旧反对共和,在东北大肆屠杀革命群众,袁世凯复辟之后又跑去当了清史馆馆长,以示不忘大清恩情,怎么会轻易屈服?随即怒骂起来。
  沈隆也没费多大心思劝说,要是他兄弟赵尔丰,说不定还会看在他收复吐蕃的份上宽容对待,让他继续负责吐蕃那边的事儿,赵尓巽就不值得他招揽了,也没说啥,让他带下去好生看管就是了。
  之后沈隆又找到宋小濂,宋小濂久在东北,思想较为开明,在抗击沙俄,维护国土完整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说服他比说服赵尓巽容易不少;至于吉林巡抚陈昭常有些不得人心,兼之曾经杀死过革命元勋熊成基,还是立送出境了事。
  起草好黑龙江反正的文书,沈隆马上让人通电全国,不久之后又收到了朱传武的电报,吉林也已经拿下了,随即吉林也通电全国相应革命。
  现如今东北三省就只剩下奉天了,而赵尓巽又被留在了黑龙江,奉天一时乱成一团,革命党借机起事,守旧官员试图镇压,再加上张作霖等投机分子,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
  沈隆没有马上就去争两省都督的职位,而是将宋小濂推了出来,这倒不是他革命性不够彻底,而是因为如今全国上下大抵都是这样,他也不想闹得太引人注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