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994

  出路千万条,核心就一条,那就是要能和田晓霞长久地在一起。
第0659章
和马拉多纳过招
  现在是1980年五月初,距离高考还有俩月,沈隆只要报名,还能赶上老三届的尾巴,以他的能力,绝对可以考上全国任何一所大学,田晓霞现在所在的黄原师专完全不是问题,他弃考一门都能考上。
  如果读书读腻了,不想再去学校里晃荡,他也有其它出路,比如做生意,现在政策已经放宽了,想办法弄点钱在黄原开个饭店,只要不去接那些公款吃喝收一大堆没啥卵用的白条,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能成为万元户。
  然后用这笔资金再去做其他生意,现在各种化肥那么紧俏,去办个小工厂生产化肥,诺贝尔级别的化学天赋搞这个绝对是手到擒来,然后一步步把厂子做大,到时候成为全国首富也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政策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且不说沈隆原本就曾经经历过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政策耳熟能详,就依靠他在《人民的名义》世界所锻炼出来的政治能力,那些小麻烦一点儿也没办法干扰到自己。
  或者不愿意干这个也行,重新回到双水村里,带领大家伙儿勤劳致富,把地里的活干好,再搞个乡镇企业啥的,然后村里、乡里、县里一路走上去,这同样是一条宽阔的大路,说不定过上一二十年时间,自己就能走到田晓霞父亲田福军现在所在的位置,成为黄原地区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
  就算不想回双水村也行,在黄原市也能走这条路,如今各个单位进人不容易,但他们同样缺乏人才,只要自己展示出足够的能力,任何一家单位的大门都会向自己敞开,到时候就留在黄原市,端上公家的饭碗,这该是多让人羡慕的职业啊。
  如果政治也搞腻了,还可以去搞体育么!不用多麻烦,直接去黄原体工大队的操场上跑一圈,只要那些教练没瞎眼,绝对会抱着他的大腿死活要让他留在自己队里。
  美国短跑运动员吉姆·海因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所创造的9秒95的百米世界纪录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至今还没人能够打破,沈隆现在可以轻松打破这个记录。
  不,不只是百米,从一百米、两百米到五千米、一万米,再到四十二公里零一百九十五米的马拉松,只要沈隆愿意,他可以打破任何一个跑步项目的世界纪录,有这样的实力打底,他就是黄原体工大队的宝贝。
  什么身份编制,什么年龄问题,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渣渣,那怕找上黄原一把手,体工大队的领导也要把他留在队里。
  要是觉得短跑太单调太无聊,咱还可以去篮球队么,现在的中国男篮是穆铁柱的时代,虽然孙少平的身体个子稍微矮了点,但沈隆却可以给这具身体赋予超乎寻常的速度和运动能力,再配上百发百中的远投,和穆铁柱一里一外绝对吊打整个亚洲。
  就算遇到美国队也不虚,这时候美国人还没有组织梦之队呢,等到了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就可以去和迈克尔·乔丹、帕特里克·尤因还有克里斯·穆林这些天皇巨星过招了。
  觉得篮球队无法全部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去加入国足,和贾秀全、柳海光他们当队友,沈隆之前虽然没怎么踢过足球,但是给某支球队加上一个可以九十分钟满场飞奔的中场核心,那可是大不一样。
  贝克汉姆曾经在2001年创造了单场跑动16.1公里的历史记录,沈隆一场跑上二十公里那还是怕吓着人,这可是八十年代啊,球员们的体能和跑动能力远没办法和后世相比,这样的体能放到现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碾压。
  不管是那支强队的中场,都会被沈隆的超强体力搅得一团糟,而且沈隆可不只是体力好,他的反应速度同样不是这一时代的球员能比的,谁也别想突破他的拦截。
  而且他还有一脚精准的传球和远射,有人靠近就猛地把球往前一踢,借着速度摆脱对方,或是给队友传球制造单刀,或是直接远射轰门,这样国足起码能提前二十年冲出亚洲,去世界杯的舞台上和那些高手较量。
  两年后参加82年世界杯,六年后参加86年世界杯,去和马拉多纳、普拉蒂尼、济科、苏格拉底、罗西、鲁梅尼格这些人过招,如果能击败马拉多纳,那该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场景吧?沈隆也必然会成为国家英雄。
  不过这些虽然让人向往,却没办法满足孙少平的愿望啊,孙少平的愿望不是当官发财、也不是成名立腕,他仅仅想和田晓霞在一起而已。
  如果自己选择了这些道路,那还是田晓霞心中的孙少平么?他还有时间陪在田晓霞身边,阻止她意外去世的悲剧么?这些都是疑问。
  沈隆必然会改变孙少平原有的命运,但是这件事儿却急不来,起码在一开始这段时间,沈隆依旧打算按照孙少平原来的轨迹生活,等和田晓霞重新相逢后再慢慢想办法改变,让田晓霞觉得这种改变自然而又顺畅。
  汽车在颠簸中前行,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可以远远看到在小南河与黄原河汇流处外侧那座九层古塔了,这座古塔也是黄原市的标志,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到黄原城,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这座塔,一看到这座塔,大家就知道黄原到了。
  车上的旅客纷纷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断有人从半路下车,这时候可没啥只能进站停车的讲究,招呼一声司机就停车,然后不耐烦地催促快点下车。
  下车的人多了,车上也宽松了不少,有些站了一路的人赶紧坐在狭窄的椅子上,发出舒服的呻吟,这下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师傅,麻烦停下车!”透过窗户上破碎的玻璃,沈隆看到了东关桥头,赶紧喊了一声,然后拎着自己的破烂行李,迈着大长腿三步并作两步走下汽车,他的目的地到了。
第0660章
诗人贾冰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
  ——这是通往外界的主要“口岸”——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
  而进入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外地人实际上都是来揽工谋生的农村手艺人或纯粹的庄稼汉,东关大桥头也是传统的出卖劳动力的市场,平时经常象集市一般涌满了北方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
  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
  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西岸的这条南北大街才是黄原城的主动脉血管,大街全长约五华里。
  南北街道的中段和东关伸过来的东西大街组成了本城的商业中心,也是全城最繁华的地带,南大街沿小南河伸展开来,大都是党政部门,北段为宾馆、军分区和学校的集中地。
  除过市中心的商业区,人们分别把这个城市的其它地方称为东关、南关、北关,南关主要是干部们的天地,因此比较清静;北关是整洁的,满眼都是穿军装和学生装的青少年;田晓霞平时在北关的学校里读书,周末则会回到南关的家里,她父亲田福军马上就是黄原地区的一把手了,工作繁忙,周末一般家里就只有她和外公。
  沈隆没有急着去找田晓霞,在此之前孙少平和田晓霞已经断了联系差不多一年时间了,田晓霞一直给孙少平写信,但是因为俩人社会地位的差距,孙少平最后没有继续给田晓霞回信,如果不是他离家来到黄原,两个人大概就不会再相遇了吧?
  现在就去找田晓霞未免有些突兀,沈隆打算先在黄原安定下来,然后在寻找机会和田晓霞“偶遇”,最好就像小说里那样。
  沈隆没有像孙少平初来黄原那样慌张不知所措,他迈着步子来到东关大桥,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许多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象他一样可怜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和破蓝球改成的工具包。
  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听天由命地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等待着招工者的到来。
  他们是中国最早一批农民工,他们让无数城市换了面貌,从破旧变得美丽,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得到城市的尊敬。
  沈隆在桥上找了个位置,把行李放下,然后靠在铺盖卷上坐了下来,认真观察着泾渭分明的两种人群,坐在桥两边揽工的汉子们眼神木讷,看着城市的眼神中满是羡慕和自卑;而由汽车、自行车和行人组成的那条长河,虽然就在他们身边流动,但实际上却是另外一个天地;街上走动的干部和市民们,没什么人认真地看一眼这些流落街头的外乡人。
  偶尔有人扫过他们,目光里也多是厌恶,以及一些源自对自我社会地位的骄傲,微微抬起下巴骄傲地穿过人群,咱是城里人咧,和他们这些穷汉子不一样。
  每当一个穿油污的卡衫的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象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并且还在人身上捏捏揣揣,看身体歪好然后才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象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而没被挑上的人,只好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等待着下一个“救世主”来。
  沈隆没有感到屈辱,他想起了老教父的名言,凭着自己的力气吃饭,不丢人;此刻他有点钟跃民当初在土城公社白店村当知青的感觉,他将这种生活当成了一种单纯的经历,有时候认真想想,钟跃民的生活方式的确值得羡慕。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乐观精神,可以随意地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沈隆当过官、当过学者、当过黑道教父,还真没干过农民工,体验一番倒也不错。
  当然,要是一辈子干这个沈隆肯定不乐意,不管什么人,都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要不然钟跃民也不会离开白店村去当兵,沈隆现在留在东关大桥只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孙少平的生活,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罢了,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和理由,他肯定会跳出这里。
  等到太阳快要落山,沈隆还没有找到工作,这倒不是他不够格,而是他之前把大多精力放在了观察上,遇到包工头过来的时候并没有上前自我推荐罢了。
  桥头的揽工汉们三三两两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今天大概是不会有人来招工了,还是先找个地方对付一晚上,明天再过来好了。
  沈隆也跟他们一起离开了桥头,开始寻找晚上过夜的地方,这附近虽然有不少小旅馆,可他没介绍信,不太好入住,而且住旅馆也不符合揽工汉的身份。
  在这个年代,乡下进城的人们可舍不得花这个钱,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投奔自己的亲戚朋友,忍受着对方厌恶的目光对付一晚上;这也不怪那些城里的亲戚朋友,换成谁隔三岔五就有人上门借宿,谁也不会有好脸色。
  沈隆现在有三个选择,首先是孙少平的好朋友金波,金波的父亲金俊海在黄原邮电局当司机,金波跟着他在邮局干些杂活,不过金波家并不宽敞,沈隆过去的话金波肯定高兴,但是也太给人家添麻烦了。
  其次是孙少平的远方舅舅马顺,他在北关的阳沟大队,可这门亲戚有点太远了,原著里孙少平倒是通过马顺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却也引发了一些冲突。
  沈隆也放弃了这个打算,除了不太喜欢马顺一家之外,他也担心和原著一样,被阳沟大队的曹书记当成上门女婿。
  所以他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诗人贾冰。
第0661章
临时住处
  孙少平上高中时候,曾经和田晓霞一起被选派到黄原参加故事调讲会,跟着当时的县文化馆杜馆长,应邀去贾老师家吃过一顿饭,记得他们家有好几孔窑洞。
  提溜起行李朝南关走去,贾老师可是有编制的文化干部,自然要住在干部聚集的南关,进了贾老师的小院子,一条大黑狗就从里面窜了出来,还没开始叫,沈隆瞪了一眼,就把它吓得呜呜躲到一边去了。
  诗人贾冰从窑洞里走出来,看着沈隆,“你找谁?”仅仅是几年前的一面,当初的孙少平又那么普通,贾冰已经认不出他了。
  “贾老师,我是孙少平,那年地区故事调讲会,我跟杜馆长来过你们家。我是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的……”沈隆用简短的语言说明了来意。
  “那先回窑里再说。”贾冰从地上拾起他的黄提包,引着他进了窑,窑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一个大盆里翻洗猪肠子,贾冰对她说,“这是咱们县的一位老乡,到黄原来揽工,晚上没处住,找到这里来了。”
  贾冰还算热情,他的爱人却有些冷漠,既没看一眼少平,也没说话,看来相当不欢迎他这个不速之客,沈隆并不因此就对贾冰的爱人产生坏看法;他估计这家人已经不知接待了多少像他这样来黄原谋生的亲戚和老乡,天长日久,自然会生出点厌烦情绪来。
  沈隆周围看了一圈,看到窗台上晾着些橘子皮,或许是用来入药的,他放下行李洗了把手就帮着贾冰的爱人干起活来。
  贾冰的爱人开始还想阻止,可看到沈隆的动作如此熟练就不说话了,甚至和他说起话来,“你在家里还干过这个?”
  “哦,村里杀猪的时候经常去帮忙。”沈隆找了个借口,然后指了指窗台上的干橘子皮,“俺见村里有人洗猪大肠的时候,混点橘子皮一直搓,然后稍微加点白醋洗一洗,洗出来的猪大肠就没那么难闻的味道了,味道也要好吃的多。”
  猪大肠虽然好吃,可味道却不怎么好闻,于是厨师们就研究出了不少除味的办法,这种办法是花钱最少的,效果也不错。
  “哦,还有这个说法?”贾冰的爱人是农村的,没有正式工作,贾冰就帮着她办了张营业执照在二道街卖杂碎,生意倒还不错,既然干了这一行,肯定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嗯,我看人弄了好几次,做出来的猪大肠确实好吃,要不我少弄点给你们试试看?”沈隆起身又找了个盆,取了点橘子皮,又拿了点猪大肠混在一起揉搓起来。
  等洗干净之后,贾冰和他爱人凑过来闻了闻,果然那种难闻的异味就淡了许多,不仔细闻几乎都闻不出来。
  “少平还没吃饭吧?来,就试试你弄出来的猪大肠好吃不!”贾冰爱人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连忙到隔壁厨房忙活去了。
  不一会儿把猪大肠做好端了出来,尝了尝味道比先前做得不知道好了多少,贾冰兴奋地说道,“这次咱们的猪大肠也好卖了,少平你可是帮了大忙了!”他虽然在单位上班,可一个月也没多少钱,加上花钱又大手大脚,家里开支全靠爱人,学会了这个生意肯定能好些,家里的开支也能宽裕不少。
  “我也是看别人弄学的。”沈隆笑呵呵说道,“当初从贾老师这回去的时候,杜馆长可是经常和我们说起贾老师有个好爱人……”
  贾冰是干部,又是文化人,为什么会娶一个字也不认识几个的媳妇,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们是同村,又是邻居,在贾冰上大学时,他把唯一的亲人老母亲一个人丢在家,全靠他现在的爱人照料;但那时他们什么关系也不是,只是同村邻舍,他当时已经在大学爱上了同班一位城市姑娘,可是后来他母亲非让他和现在的这个爱人结婚不可;说如果他不答应这件事,她就要一头碰死在他面前。
  贾冰没有办法,只好在爱情和孝心之间选择了后者,结婚以后,他才知道,在那些困难的岁月,当时他爱人为了照顾他妈,偷拿自己家里的东西,曾经挨过她父亲的打骂……
  天长日久,他觉得他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现在,他老婆办了营业执照,在二道街上卖羊杂碎,起早贪黑,为他操持家庭,还给他生了三个小子,他的工资月月花得净光,家庭全凭老婆来养活;他有时还跑到市场上向老婆要零花钱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