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994

  贾冰最喜欢人夸他老婆,当时就和沈隆说起老婆的不易来,说到动情处,甚至哭了起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明年天暖后,带着我老婆去逛一回省城!我要把她引到皇后王后的陵墓前,说:我老婆和你们一样伟大!”
  贾冰的爱人不怎么会说话,不过眼圈也有些泛红了,看得出来,这对夫妻的感情是真的好;他们俩让沈隆想起了孙少平和田晓霞,他们俩同样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差异,但如今毕竟是男权社会,贾冰娶个农村媳妇,大家或许不会多说什么,甚至还有可能夸赞他重情重义,但孙少平要是和田晓霞在一起,那说出来的话就难听了。
  “我这还有几个从别人那听到的方子,你们不嫌麻烦的话可以记下来回头试试……”沈隆又拿出了几个方子。
  搞得贾冰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主动问起有啥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沈隆和孙少平一样提出了借书看,贾冰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然后又帮他找了一个没人住的空窑洞给他暂时安身,这是他单位同事放弃不用的,里面没啥东西,不过勉强还可以住人,每个月随便给点钱就行。
  礼尚往来,沈隆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多帮助,贾冰也愿意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他也是农村出来,对农村的知识青年有着天然的好感。
  沈隆谢过贾冰之后,就把窑洞收拾收拾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沈隆又去了东关大桥加入到揽工汉的队伍中。
第0662章
搬砖生活
  “要四个小工!”没等多久,就有一个叼着黑棒烟的包工头过来,左手背在背后,右手竖起四根手指喊道。
  黑棒烟似乎是包工头们的标配,就好像黑社会小弟的纹身,金融精英们的金丝眼镜一样,看到这些就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这回沈隆没有客气,话音刚落就挤到了包工头身边,包工头看了他一眼很是满意,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算你一个。”
  然后又选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四十来岁,右眼里有块“萝卜花”,四个人跟着包工头来到工地,垫吧垫吧肚子就开始干活。
  小工都是干力气活的,沈隆也没表露要当大工的意思,这些活儿他多少会一点,不过他来搬砖可不是为了赚钱,一天到底挣四块钱还是两块钱对他来说也没多大区别,跟着萝卜花就开始背石头。
  陕北植被稀少,缺少盖房子必须的木头,再加上陕北土质特殊,所以窑洞就成了建造居所的最好选择,至于孙少安砖窑所烧制的青砖,那可是有钱人和大单位才敢用的,一般人家还是习惯于用石头箍窑。
  这些小工的工作就是把石头从卸车的地方背到窑洞口,这是重体力活,却没人敢偷懒,现如今政策放宽了,周围那些或是不甘心被捆在土地上、或是想帮家里赚点活钱的人都涌来黄原揽工,东关桥头那么多人,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愿意干,不好好看工头立马就让你滚蛋。
  现在农民工可是供应远大于需求的状态,远没有到后世民工荒的阶段,能找到卖力气换钱的地方就已经很幸运了。
  萝卜花把外套垫在肩膀上,然后蹲下身子,旁边的人将上百斤重的石头放在他肩膀上,萝卜花稍微颠了癫,调整好石头的位置,咿呀喊了声号子,就背起石头一步一步向坡上走去,从这儿到箍窑的地方有半里地,车没办法上去,全靠人把石头背上去。
  沈隆学着萝卜花的样子也背起了一块石头,说实话这活和他在龟仙人那儿修行的时候相比还是有点轻,如今百十斤的石头放在沈隆背上,根本没办法给他制造多少麻烦,不过沈隆并未显露出异样,也和其它人一样喘着粗气缓步往坡上走去。
  忙活了一早上,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能稍微休息下,饭自然不会是什么好饭,不过在重体力劳动之后,人的食欲都非常旺盛,大家伙儿稀里哗啦几下就吃了个精光,然后接着中午一点儿宝贵的休息时间,横七竖八躺在工地上,一边抽烟一边拉闲话。
  “啊呀,我的天!从南京到北京,哪个女人能比上这灵香俊?哼哼,咱们那山乡圪崂里自古养的是好女人!瞧,这灵香头发黑格油油,脸白格生生,眼花格弯弯,身材苗格条条,走起路来,就象那水漂莲花,风摆杨柳!”萝卜花成了揽工汉中的焦点人物,大家伙入迷地听着他诉说自己和女人的故事。
  女人,这是揽工汉们永远的话题,不,不只是揽工汉,只要是男性集中的地方,话题总离不开女人,在大学男生宿舍里,关灯之后聊得是女人,工作后下班和男同事一起喝酒,聊得依旧是女人,这并不以文化水平的不同有太大区别。
  “嗬呀,你们还没见她那双手哩!嫩得呀,绵得呀,就象那凉粉一般……”
  “你捏过没?”有人插嘴问。
  “唉,怎能轮上我捏?我家里穷得叮当响,一个老妈妈守着我这个老光棍,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些年嘛……可是,我把灵香爱得呀,说都没法说!我心里划算,叫我和灵香睡上一觉,第二天起来就死了也不后悔。可是,你把人家爱死也球不顶……人家就要结婚了!女婿就寻到我们本村,是学校的教师……”
  “灵香结婚那天,我的心象碎刀子扎一样,天下谁能知道我的苦哇!我圪蹴在一个土圪崂里,眼看着人家对面院子里红火热闹,吹鼓手吹得天花乱坠。我心里象猫爪子抓一样。心想,不管怎样,我非要把灵香……”
  “你准备怎样?”众人性急地问。
  讲故事的人却故意转开弯了,说:“那天晚上,村里人都跑去闹洞房,我也就磨蹭着去了。洞房里,村里的年轻后生一个挤一个,大家推推搡搡,把灵香和女婿往一块弄。我的眼泪直往肚子里淌。我看见,灵香俊得象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她梳了两根麻花辫子,穿着红绸子衫,那红绸子呀,红格艳艳,水格灵灵,把人眼都照花了,就是咱们黄原毛纺厂的那种绸子……”
  是丝绸厂,沈隆在心里嘀咕,却没出声打断。
  “……就这样,众人闹腾了大半夜。我哩?浑身象筛糠一样发抖,就是不敢往灵香身边挤,眼看就要散场了。我再不下手,一辈子就没机会了。我心一横,在混乱中挤上去,手在灵香的腚上美美价捏了一把……”
  “啊啊!”众人都兴奋地叫起来。
  “后来呢?”有人赶快问。
  “后来,人家回过头把我美美价瞪了一眼。我吓得赶紧跑了……”
  “这么说,你还是没和人家睡过觉?”有人遗撼地巴咂着嘴。
  “睡屁哩!”萝卜花丧气地又把一口烟吹向窑顶,“从此我就离开了村子,出来揽工了。赚下两个钱,到东关找个相好的婆姨睡上几个晚上。钱花光了,再去干活……”
  故事没到高潮就结束了,众人打起了长长的哈欠,失去了继续听故事的兴趣,这时候工头也过来催促他们继续上工了,一群人又慢慢走到坡下,开始背着大石头上坡,就好像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这种生活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
  沈隆背上背着大石头,脑海中却全是萝卜花刚才的故事,说实话他读过许多书,也看过许多影视作品,但却没有那部能将感情描绘地如同萝卜花一样活灵活现,任何文字在萝卜花那段故事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是生活啊!
第0663章
金波
  沈隆在这个工地干了一个多月,每天晚上下工后他并没有像其他揽工汉一样在工地住,而是回贾冰帮他找到的窑洞,这并不是沈隆嫌弃萝卜花他们,而是在现代社会呆惯了,已经适应了私人空间,和一群人住在一个地方总觉得不舒坦。
  回到窑洞,他没急着休息,而是和孙少平一样找出从贾冰那儿借的经典名著阅读,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和阅读通俗小说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这些书都需要认真去研读,他也理解了孙少平为什么会在那么累的情况下还坚持阅读。
  白天工作辛苦的劳累是身体上的,阅读能使无比艰辛的生活有了一个安慰,书把他从沉重的生活中拉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仁;通过不断地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贾冰有时候会过来看看他,带点他爱人没卖完的杂碎过来和他喝两盅,不过次数不多,如今他爱人的生意可是好得不得了,每天晚上备下一大堆东西,第二天几乎还没到晚上就卖完了,纵然是杂碎,经过沈隆指点之后味道同样难以让人抗拒。
  他爱人就寻思着每天多做点,好给家里多挣点钱,不过贾冰却舍不得媳妇如此辛苦,愣是没扩大经营的打算,备的货多了媳妇自然会更加忙碌,而雇人开店,贾冰和他爱人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毕竟运动才过去没几年时间。
  尽管如此,贾冰家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的好转,这些都是沈隆带来的,所以贾冰也愿意过来和他说些话,他知道,这种农村出来的读书人,也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交流,而那些揽工汉显然无法满足他这个需求。
  沈隆也愿意和贾冰说话,他虽然是诗人却没有那股子文青的矫情劲儿,为人还是十分真诚地,俩人喝点小酒,聊聊文学,说说国家大事,倒也比较愉快。
  一个月后,这份活计收工了,沈隆到包工头那结算工钱,包工头对沈隆的表现很是满意,不仅如数支付了工钱,还给他丢过一根黑棒烟,“过几天我还有个活儿,你要是还想干就来找我。”他说了一个地方。
  “行,我到时候肯定去!”哎,没办法,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就算是搬砖,也能搬得比别人厉害,沈隆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
  现在才出来一个多月,回家有些早,就几天时间,沈隆也不想重新找活儿了,于是他回去收拾收拾,到百货商店给自己买了身衣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有些物质享受的。
  换上新衣服,配上孙少平的大长腿还有祁同伟的气质,走在大街上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揽工汉,甚至还有些城市打扮的姑娘偷偷看他。
  沈隆无视了这些目光,向东关邮政局走去,金波的父亲金俊海已经去运输公司调到邮政局负责开邮车了。
  这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细皮嫩肉,浓眉大眼,穿一身干净的黄军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泛出光滑的红润;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工作,可靠着这张脸,还是吸引了许多城市姑娘的注意,要是金波愿意,找个好媳妇顺道解决工作不是啥难事儿。
  然而金波还是惦记着他在青海当兵时候认识的那个藏族姑娘,心里已经装不下其它人了;一见到自己的老朋友,金波很高兴,二话不说下了一大锅面,打了五六个荷包蛋。
  金波的手艺不怎么样,沈隆却吃得很开心,一来最近天天在工地上吃粗粮,二来则是这锅面里蕴含着金波浓浓的友情。
  “你来我太高兴了!我早听说你已经不教书……我也想过,你不会死守在双水村!”读书时候结下的友谊是最珍贵也最浓厚的,尤其是金波刚来黄原不久,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情况下,遇到老朋友总算可以尽情地畅谈了。
  吃过饭,金波问起了朋友的近况,“你现在在黄原干啥?来了多久了?现在住那儿?咋这时候才来找我?”
  “我现在在东关桥头揽工,有个熟人帮我找了个地方安身,来了大概一个多月,一来就找到活儿了,这不刚干完活就来找你了。”沈隆一一解释。
  听到朋友现在成了揽工汉,金波稍微愣了下,这并不是嫌弃,而是对朋友的关心,他知道这项工作的辛苦,“我现在其实也差不多和你一样,算是个揽工汉,参加工作不可能,只好临时给人家扛邮包,一天一块一毛五,还没你揽工挣得多。”
  “也上不了车,只能偷偷摸摸跟我爸跑出去学两天。话说回来,没有正式工作,学会开车又能怎样?”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比比皆是,大量的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农村青年进城,但如今的经济规模却没办法提供充足的岗位,所以青年们的失业问题就成了一件头疼的事儿。
  许多大好年华的青年只能在家里干呆着,要不然就只能去顶班,接替父辈的工作,可他们的父辈现在依旧年轻,比如金波的父亲金俊海今年才四十九,他倒是可以把现在的工作让给金波,但他又该怎么办?
  难道五十不到就回家养老么?没工作闲呆着也难受啊,就算他愿意金波恐怕也无法接受吧?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金波现在也苦恼着呢。
  除非考上大学,或者运气好遇到招工又能拿到名额,要不然这些青年就只能苦熬着,这并非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时代的悲剧。
  “不过我不后悔从双水村出来,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甩打几下就死了!即是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金波狠狠地吸着烟。
  “是呀,最叫人痛苦的是,你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又想挣脱这样的家庭;挣脱不了,又想挣脱……”
第0664章
做点啥
  生活中总是充满无奈,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沉重到任何梦想都是无比奢侈的,两个同样来自农村,却又不甘心留在农村的青年发出同样的感慨。
  到此时,两位朋友便不再言语,长久地陷入到一种沉思之中;桌子上那只旧马蹄表有声有响地走着,屋子里弥漫着烟雾;外面不远处的电影院大概刚散场,嘈杂的人声从敞开的窗户里传进来,仍然没有打破这间小屋的沉静。
  “你有没想过做点啥?”许久之后,沈隆打破了沉默,他自己甘愿当揽工汉是为了更好体验孙少平的生活,并等待田晓霞,如果能让朋友过得好点,他也愿意帮忙。
  “能做啥?现在没啥招工的地儿,考学又考不上。”金波迷茫地看着窗外,人群从电影院有说有笑的出来,他的沉闷和这一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政策变了,不比以前了,就算不去公家单位上班,也能养活自己。”沈隆说道,农村青年难以出头,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贫困,社会关系的缺乏,还有视野的欠缺,让他们很难看到种种机遇。
  “我可不是说让你跟我一起去揽工。”沈隆继续说道,“这些天我下工后在黄原到处转,看到有人在卖广东那边进过来的衣服,比咱们在原西县卖得便宜多了,估计他们也是从西安批发过来的,西安又是从广东批发过来的。”
  “咱现在没能力去西安或者去广东,但是在黄原弄点衣服啥的去原西县卖,还是没啥问题的。”金波脑子活络,胆子也大,干这个未必不能干好,而且他还有自己独有的优势。
  “这能行?进货要花不少钱吧?而且万一要是卖不出去可就都砸手里了。”金波有些心动,但更多的还是犹豫,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农村家庭出生的孩子经济困难,这导致他们不敢冒险,因为一旦失败家里就将跌入万劫不复之地。
  “咋不能行?我在原西县看到,那些人只要把衣服一拿出来,县城的人都抢着买。”动乱年代刚刚过去,人们也开始学着打扮自己了,街道上服装的颜色也从单纯的蓝灰色变得五彩缤纷起来,人们渴望有更漂亮的衣服。
  对原西县这种内陆小城市来说,广东来的服饰就意味着时尚,意味着潮流,当初读高中时候喜欢过孙少平的跛女子侯玉英,她家男人现在就在干这个,生意还不错;现在那些倒买倒卖的贩子还没来得及把原西县的市场全部占据,依旧有不小的空白。
  “咱先少批几件,那怕是价格稍微贵点,只要能卖出去就能赚钱,等赚了钱再多进点。”沈隆提点道,“这样就算有个万一,也不会伤筋动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