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994


第1219章
惊艳的亮相
  这场音乐会马友友是主角,他率先登场和乐团合奏诸多经典曲目,在观众席上,是马孝骏夫妇、纽约的音乐家还有诸多音乐爱好者,在这些音乐爱好者之中,大多都是社会名流,亦或者中产阶层,每首曲子结束,他们都对马友友的精湛技巧报以热烈的掌声。
  等音乐会即将接近高潮的时候,报幕人出来宣布下一首曲子,“下面即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一首特别的曲子,这首曲子的作者是一位刚从中国来到美国不久的作曲家,他在曲子中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葫芦丝和二胡……”
  听到这个报幕词,台下绝大多数观众都是一脸懵逼,他们此前从未听过中华传统乐器的演奏,更搞不懂葫芦丝和二胡是什么乐器;不过他们都是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对古典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十分清楚,在这个时间段拿出一首新曲子来,足以证明马友友对这首曲子的重视;于是他们愈加好奇,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曲子?
  “……下面请欣赏《丝绸之路》,演奏者:大提琴马友友,二胡王起明,葫芦丝郭燕。”说完报幕人鞠躬退下。
  “好,现在该我们上了!”沈隆轻轻拍了拍郭燕的背,用能够安定心神的方术让她冷静下来,虽然此前郭燕经历过许多场正式演出,可那都是在国内,面对满满一音乐厅的外国人,这还是第一次,多少有些紧张。
  “没关系,这和你们在林肯艺术中心外面演出并没有区别;好了,让我们上场,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带给他们吧!”说完马友友率先登场,然后沈隆带着郭燕跟上,三人一起出现在舞台的中央。
  “哦,这是什么服饰?简直太漂亮了!”沈隆和郭燕所穿的汉服在音乐厅里掀起了一阵儿小小的波澜,人们都为之感到惊艳。
  “他们是日本的音乐家么?这些看起来有些像和服?”如今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年代,日本人大肆在美国购买资产,传播着自己的文化,有些美国的观众倒是见过和服。
  “不,不太一样,这种服饰看着明显比和服大气了许多,和和服那种拘谨的样式完全不同。”能来听音乐会的,都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以他们的审美眼光,明显能看出汉服与和服的不同。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一衣带水的风流,清雅高华的气质,这才是我华夏的衣冠啊!”马孝骏为之老泪纵横,这是他此前仅在古书古画上才能看到的丰美华丽,而如今活生生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此时他又想起了沈隆当初对他说的那些话,这种大气磅礴的服饰恐怕不是宝岛、香江那些年轻人所能重现出来的,在这些地方,就算在讲究传统的老人,也只会穿上长衫、旗袍而已,从未有人想过要重现汉服,就连岛上那位孔子奉祀官祭孔的时候也是穿着长袍马褂……
  “这种服饰没有老欧洲的矫揉造作,也没有美国新贵的扭捏矜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它给我带来了新的灵感,我今年秋季的服装设计有主题了!”一位前途看好的年轻服装设计师兴奋地说道,同时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台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独特的古典美,开放而又热情,这和我所看过的任何古典艺术作品都不太一样。”一位画家如此评价。
  他们还想讨论点什么,马友友的演奏开始了,大提琴哀婉惆怅、如泣如诉的音色将人们带入到一种苍凉而又深远的境界中。
  随即郭燕的葫芦丝响起,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茫茫无边的沙漠,沙漠中间驼队缓缓前行;接着沈隆拉响了二胡,超脱而又空灵的声响让人想到了沙漠的天空……
  现场一片寂静,除了大提琴、二胡和葫芦丝的声音,没了其它声响,所有听众都沉浸在这独特而又美妙的乐曲之中;他们感受到了和西方古典音乐不同,却同样博大精深、内涵深邃的音乐文化。
  这种音乐不同于非洲音乐的粗犷,他既古老又年轻,既宏大又包容,既厚重又轻灵,这绝对不是依靠某名天才音乐家自己就能完成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背后,一定有着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三分钟的演奏很快结束,现场一片寂静,郭燕脸色刷地变白了,紧张地看着沈隆,莫非我们的演出失败了?我们的音乐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不等沈隆露出微笑安慰,现场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直到此时,观众才从对《丝绸之路》的沉醉中清醒过来;马友友和沈隆、郭燕一连鞠躬数次,掌声才渐渐停歇。
  然后他们开始了第二首曲子的演奏,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郭燕的演奏更加自信;同样的,有了第一次的感受,现场的观众更能理解这种全新的音乐风格。
  大提琴的细腻柔情,葫芦丝的空灵,和二胡的冷冽将他们带到了静谧的月光之下,这首曲子既浪漫又苍凉深远,既有西方音乐的婉转,又有东方音乐的淡雅。
  等第二首曲子演奏结束之后,这次的音乐会也随之到了结尾,全体演出者起身向观众鞠躬谢幕,观众们同样起身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他们;马友友和沈隆他们一连谢幕了三次,观众们才放他们离开。
  “起明,我们成功了!”回到后台,郭燕激动地说道,她的眼角泛出了泪花,之前出售版权和同东映株式会社签约也是成功,但这些成功都没有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来的直观。
  “祝贺你们!”马友友和乐团其它成员一起鼓掌。
  沈隆还想说点什么,却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儿嘈杂的声音,然后后台的布帘哗啦一声被拉开了,保安在后面拼命追赶,“先生,你们不能这样!”
  “YO-YO,能和我们谈谈这两首曲子么!”
  “先生,我可以为你们拍照么?”
  沈隆和郭燕相视一笑,看来这次的亮相非常成功,非常惊艳。
第1220章
声名鹊起
  马友友看了沈隆一眼,对那些不速之客说道,“诸位的心情我很理解,不过这里是后台,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出去聊可以吗?”
  “抱歉,我们实在是太激动了!”这些人也知道后台的规矩,见马友友答应就赶紧安静下来,和马友友、沈隆、郭燕一起到了外面。
  一到外面,照相机的闪光灯就不断亮起,好几只话筒同时抵了过来,马友友不得不再次劝阻他们,将他们带到休息室中,开始了正式的交流。
  “YO-YO,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两位朋友么?还有,你是怎么想到演奏这种和你以前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的?”《纽约时报》的记者问到。
  “好的,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两位是来自中国的音乐家,王起明先生和他的太太郭燕女士,他们此前在中国的交响乐团,三个月前刚来美国;王先生是一名优秀的作曲家,我在林肯艺术中心外面听到了他们的曲子,马上就被这种独特的演奏技法和旋律吸引了……”马友友说起了和沈隆相识的经过,把他和郭燕好生夸赞了一番。
  “王先生,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来美国么?以及,你是怎么创作出这两首曲子的?”记者们马上将目标对准了沈隆和郭燕。
  郭燕有些紧张,她此前还从未感受过类似的场景,沈隆却是一脸的淡定,西方的记者我见得多了,当年在美国当教父的时候,率领中国队勇夺世界杯的时候,场面可是比这大多了,我依旧是谈笑风生,这点场面算得了啥?才几个记者?
  “我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京城,深受本土音乐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而在音乐学院的学习,又让我掌握了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这种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背景,为我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可能和基础,所以才有了这首曲子。”
  “至于为什么来美国?为什么来纽约?原因很简单,因为纽约是西方音乐艺术的中心,作为一名音乐人,当然要来这里看一看,感受正统的西方音乐文化。”沈隆侃侃而谈,既解释了自己创作这首曲子的原因,又把美国吹捧了一番。
  一名外国音乐家将纽约成为西方音乐艺术的中心,这个回答让记者们很是高兴,尽管他们都觉得,柏林、维也纳还有莫斯科的音乐底蕴或许比纽约还要深厚,可他们都是美国人,当然会偏向自己的国家。
  “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艺术的领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我创作这些曲子的根源……”沈隆借用了谭盾在获得奥斯卡奖时候的演讲来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
  “王先生,能给我们说说你们穿的演出服么?它们看起来非常漂亮、非常迷人。”那名服装设计师也挤进来问道。
  “这是源于中国唐代的古典服饰,因为这首曲子叫《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又是汉唐时期中国同西方世界交流的纽带,所以我们就专门定制了这两套衣服。”沈隆和郭燕转了个圈,大大方方地向他们展示了这两套汉服的每一个细节。
  “服装和音乐都能体现出一个文明的底蕴,而唐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服饰拥有鲜明的特色。”
  “那时候,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了长安,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这也是中国和外国文化交流的成果,我这次来美国,也是想学习美国的文化,所以穿这种衣服来演出再合适不过了。”沈隆向他讲述了这两身衣服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非常擅长吸取其他文化精髓的国度,虽然现在中国刚刚重新开放不久,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像我这样来美国学习美国文化的音乐家、画家、作家……会越来越多,我也希望我的艺术成果能够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我相信在美国我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沈隆又吹捧了美国一番,他看到那些记者和观众的脸上都露出自豪的笑容,话音刚落就响起了掌声,美国人也很喜欢他的回答。
  看样子,明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的机会又大了,对艺术家来说,名声可是好东西,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地机会和礼仪,要不然沈隆才懒得说这些呢。
  和这些人聊了半个多小时,又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沈隆才得以脱身,全程马友友都成了观众,这明明是他的音乐会,记者却把沈隆当成了主角。
  不过马友友并没有感到不满,他原本就不太喜欢应付记者,有沈隆帮他分散注意力,他还求之不得呢。
  “这是一次好机会,等明天的新闻发出来之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不过也不能放松,还得拿出更多好作品来。”临回去的时候,马友友还不忘好心的叮嘱。
  “嗯,新曲子已经在写了,等写出来之后我一定第一时间给你看!”那么,接下来的曲子还是多考虑能用上大提琴的吧。
  回到家中,郭燕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俩人又喝了几瓶啤酒庆祝,郭燕还急匆匆给宁宁写了一封信,诉说今天晚上的成功。
  第二天,沈隆被郭燕兴奋地声音从梦中惊醒,挣开眼睛一看,郭燕拿着几份报纸冲进卧室,用力摇着他的肩膀,“起明,起明,快起来,你看,咱俩上美国人的报纸了!”
  “我看看!”沈隆揉了揉眼睛,起身接过报纸,只见好几份报纸都说起了昨天那场音乐会,说了他那两首特别风格的曲子,还有他们俩所穿的汉服,言语之间大多都是褒奖之意,将他俩好生夸赞了一番。
  “哈哈,我俩这回也算是声名鹊起了!”沈隆笑道。
第1221章
谁啊这么吵?
  “王,恭喜恭喜。”或许是看到了报纸上的新闻,来沈隆家里拜访的客人也多了起来,住在附近的邻居们一起来他家里恭贺,别以为这种事只有国内有,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跟红顶白,楼上那位往常遇到他们头都不点一下,这会儿却是满面堆笑。
  归根结底,能和沈隆住一栋楼的,都不是什么牛逼人物,他们也和沈隆一样来纽约寻梦,却迟迟不得其门而入,现在看到沈隆竟然能和马友友一起公开演出,等于半只脚已经踏进了纽约的主流圈子,不赶紧过来拉关系还等啥?
  “谢谢,谢谢,非常感谢,我只是运气好遇到机会了而已。”沈隆混过这么多世界,自然不会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面带笑容一一招呼着他们,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过了两天,李安和林惠嘉两口子也过来恭喜了,“哎呀,几天没见,起明你都闯出这么大名堂了,我还是看报纸才知道的。”
  “这只是开始而已,咱们终究不是美国人,想进入顶级圈子还是很难啊。”到了李安面前,沈隆就不说那些虚话了,他现在也只是刚刚踏进去半只脚而已,距离获得美国主流音乐圈的认可还差得远,还要继续努力。
  “是啊,美国虽然相对开放,但也有自己的固执。”李安点点头,他对此也是感触颇深,同在纽约大学电影研修所就读的同学们,不少都得到了进入剧组的机会,他的成绩更为优秀,但就因为他是外来者,迟迟得不到类似的机会。
  “看开点,你的天分摆在这里,迟早会有机会的!”沈隆拍了拍李安的肩膀安慰道,他知道自己的话勾起了李安的伤感,将来李安毕业之后,在美国等了好几年还没有找到机会,只得返回宝岛,一直到拍出了《喜宴》、《饮食男女》、《推手》等优秀的作品,才获得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认可,得以执导《理智与情感》,从而正式打开美国电影圈的大门。
  坐下之后,双方聊起了彼此的近况,李安那部短片《我爱中国菜》获得了老师的好评,但对他进入电影圈却没有太大的帮助;沈隆也告诉他,自己获得了东映株式会社的合同,将为《三国志》创作配乐、主题曲,还给他听了《英雄的黎明》。
  “将来等你独立执导影片了,可别忘了让我来帮你配乐啊!”沈隆借机说道,《丝绸之路》和《夜斗》都是《卧虎藏龙》的配乐,将来就还给他吧,至于《色戒》什么的就算了,沈隆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他很不喜欢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东西。
  “但愿能有这样的机会。”李安叹了口气,他现在还不是日后那个大导演,他现在对自己并没有多少信心,如今的形势可不太乐观。
  “功夫不负有心人,迟早会有那么一天的。”沈隆琢磨着,要不提前帮他弄点机会出来?这样也可以帮自己刷一波奥斯卡奖啊。
  咦,说起奥斯卡,好像还有一个机会啊,嗯,距离现在还有几年,我要是努力努力,多刷点声望出来,说不定还赶得上;嗯,从现在开始留意这方面的消息吧,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试,千万别错过了。
  “那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李安关切地问道,眼下他们虽然有个不错的开始,可距离最终的成功还早着呢。
  “一方面继续跟着友友演出,另一方面参加其他类似的演出,这两天我也接到了一些邀请,虽然演出的规格都不是很高,但总归比没有的好。”前几天的演出算是引发了一波小小的热潮,也为沈隆和郭燕赢得了其他演出机会。
  “还有就是继续创作新的曲子了,光靠这几首作品可没办法在纽约立足。”这并非大红大紫的流行乐曲,光靠三首曲子可不够吃一辈子。
  见到沈隆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淡定,这说明他并没有被小小的成功弄花眼,李安也就放心了,在他们家吃过晚饭就告辞离去。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沈隆专心在家里创作音乐,虽然曲谱他早就有了,可选择抄什么样的曲子需要认真衡量,而且也得装装样子,要不然一口气拿出来一大堆高质量的曲子,郭燕和马友友怕是会被吓到。
  郭燕除了练习演奏之外,也会去找马友乘、林惠嘉她们聊聊,偶尔还会去唐人街阿春那儿,她现在在纽约也有朋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