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994

  “是的,按照我的想法,应该用合成器配合以中国民乐乐器才对,不过我们才两个人……”沈隆耸耸肩,要想搞起来,得一个乐团才行,他那有这个能力。
  “来,就让我们试试吧!”沈隆这儿没有,喜多郎的工作室里可是有不少演奏家,他马上忙活起来,把大家伙都召集到一起,准备合奏这首《英雄的黎明》。
  “YO-YO你来担任大提琴演奏吧?王,二胡就交给你了;王太太,您依旧拉小提琴;我来吹号好了;结子,古筝由你负责;晴子,琵琶部分你要努力啊……”喜多郎的工作室顿时乱成一团,大家伙商议过后安排好了演奏人。
  虽然还凑不出所有乐器,不过有了大小提琴、古筝、二胡、琵琶等等,已经基本上能把这首曲子演绎出来了,演奏者们紧张地进行着准备,而千原凛人则急得不行,他明天一早就要去赶飞机,如果今晚他们还完不成合练,那么他回去后可不好说服上司。
  东映株式会社的领导层可没几个能看得懂五线谱,光看曲谱没办法说服他们,要听曲子才更有说服力,但是他那儿去找乐队啊,只能希望一会儿喜多郎、马友友和沈隆他们能练好这首曲子,他才能将录音带回去。
  沈隆和郭燕早就练过不提,马友友是天才的演奏家,这么短的曲子很快就上手了,喜多郎工作室里的演奏人是他巡回演出的合作者,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所以很快就完成了各自的练习,可以开始演奏了。
  沈隆早就完成好了编曲工作,规定好了所有乐器的配合,他们完成好各自部分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开始试着合奏了。
  开始的时候出了几次小疏漏,不过这首曲子并不长,只有三分钟左右而已,大家很快就变得默契起来。
  圆号的开场,把人带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遥远的三国时期,历史虽已久远,但声音却挥之不去,随后的男声吟唱,更是对恢弘历史的再现,不仅有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有不能言喻的英雄男儿的柔情,或许还有一种悲壮的感情参乎其中,配之大提琴的低吟,更是加重了对历史文化沉淀的理解,让人无限的回味。
  曲中电子和声的点缀,加强了声乐的效果,把历史英雄的内心描画的仿佛就在眼前,不仅仅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更有无尽细腻感情的抒发,而其中小提琴的声调,忽而严肃,转而柔情,更是加重了这种紧张而矛盾的气氛。最后长号的倾情加入,把历史的景象推向高潮,清晰壮观的收尾尽展英雄豪气,尽展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的魅力。
  总算赶上了!听完曲子之后,千原凛人第一时间去检查录音,喜多郎工作室的设备很不错,录音效果很好,足够他拿去说服东映株式会社的上级了。
  “真是一首好曲子呢!”演奏结束,演奏者们都露出了愉悦的笑容,对他们来说,遇到一首好曲子也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走吧,我们去喝一杯好好庆祝下!”喜多郎发出邀请,大家伙儿高高兴兴的商量着该去附近那个酒吧了。
  “诸君,实在抱歉,我明天一早还要回东京向上级汇报,不能陪诸位继续开心了。”喝了一会儿之后,千原凛人偷偷跑去结了账,然后告辞离去,留下沈隆、喜多郎、马友友等人喝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各自打车回去。
  经过漫长的飞行抵达东京之后,千原凛人顾不上劳累,趁着东映株式会社还在上班,立刻赶了回去,冲进《三国志》动画电影项目组负责人的办公室,“村上部长,我拿到合适的曲子了!”
  “哦?喜多郎先生答应为我们的电影配乐了?”村上部长眼睛一亮,大力拍着千原凛人的肩膀,“哈哈,不愧是我们株式会社的王牌员工啊!”
  “不,不是喜多郎先生的作品,喜多郎先生推荐了一位中国的作曲家。”见村上部长的目光渐渐冷下来,千原凛人赶紧拿出了小样,“这是那首曲子的录音。”
  “嗯,那就听听看吧!”部长面无表情的接过,然后召集项目组主要成员,一起聆听了这首《英雄的黎明》。
  “斯巴拉西,这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曲子啊!千原桑,你赶紧回纽约,一定要把合同带回来,我能感觉到,有了这些曲子,我们的电影必然会更棒!”,沈隆的作品同样征服了东映株式会社的高层。
  于是可怜的千原凛人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就又不得不赶往机场,乘上了最近一班飞往纽约的飞机;回到纽约之后,他匆匆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就赶到沈隆这儿,送上合同,邀请他担任这部电影的配乐工作。
  沈隆扫了一眼合同上的数字,这笔收入再加上之前马友友给自己的第一笔版权转让费,足够自己舒服地生活一段时间了。
  从北京到纽约已经三个来月的时间,从现在开始才算是脱贫了。
第1217章
演出的机会
  “王先生,这部电影是东映株式会社未来几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合计投资大概14亿日元,因为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很长,所以您并不需要马上完成这份工作,等签完合同之后,我们先支付您一笔定金,然后根据电影制作的进度给出结果。”千原凛人解释道。
  “现在还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等项目组正式成立的时候,可能会邀请您去东京,和主创人员开会共同商讨,当然,有《英雄的黎明》这样优秀的曲子,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您的实力的。”千原凛人虽然辛苦,却很兴奋,因为沈隆把这份合同一签,配乐的问题就解决了,他也可以凭借这份功劳收到上级的表扬。
  “《三国》的故事相信您已经非常熟悉了,等剧本大纲出来之后我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送给您,然后您了解了我们所要拍摄的故事之后,再进行配乐的构思……”配乐一般要在电影大致完成拍摄之后才能进行,不过可以提前构思。
  “好的,我知道了!”沈隆点点头,事实上东映株式会社这部《三国志》他早就看过了,现在就能把全部的配乐拿出来,不过总不能人家连原画都没开始画,自己就配乐做好了吧?这不合常理。
  “那么,拜托您了!”千原凛人深深一躬,然后和沈隆一起找到双方都熟悉的律师,看过之后,双方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很快,沈隆依靠抄曲子换取的第二笔收入就到账了,郭燕兴奋地看着支票上的数字,“起明,你真是太厉害了;没想到写曲子还能赚这么多钱。”
  现在国内的版权意识尚未觉醒,作曲人基本上都是拿死工资的,虽然能写出好曲子的都是各个乐团的宝贝,收入和地位都不低,但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比,郭燕还是到了美国才知道,原来各个乐团并不能随便演奏别人的曲子。
  这要是国内也像美国一样,那陈钢和何占豪两位老师,依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能赚多少钱啊?
  “诶,起明,你说咱们现在是不是能把宁宁接过来了?”现在他俩经济上稍微宽裕了点,郭燕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自从宁宁出生之后,她还没有离开过宁宁这么久呢,实在是有些想孩子了,所以现在一有点钱,就琢磨着要把女儿接到美国读书。
  “咱这点钱哪够给孩子读书的啊,等再过段时间吧;先给她弄台录音机,再弄几盘英语磁带,让她先把英语学好。”沈隆摇摇头,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是没错,可在美国教育也是要花钱的,郭燕有些小看美国好学校的收费水平了。
  “我去看过周围几家学校,学费好像不高吧?”郭燕有些疑惑,“而且美国的教育制度实在是比国内优秀太多了,在学校不光教授学生知识,还有各种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好,学生的压力也小,宁宁马上就要读初中了,每天写作业都得写到很晚,我都心疼的不行。”
  “你看的都是公立学校,你再去私立学校瞅瞅?”沈隆可是经历过教育制度变革的人,深知道美国人玩得是什么花样,说穿了投入较低的公立学校都是把孩子当猪养,你要是去了哪些高水平的私立学校,那个不比国内严格?
  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想要过得比别人好,不努力怎么行?公立学校的穷孩子们一天嘻嘻哈哈,是开心了,可等他们进入社会就要接受毒打了;私立学校的孩子整日辛苦,更早地掌握到了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根基,再加上他们的家庭背景,日后吊打那些公立学校出来的孩子,不要太轻松啊。
  “不吃苦就想过好日子,世上那有这么好的事?除非你想宁宁长大之后只能在社会底层厮混,要不然最好还是送她去私立学校;等将来她该读大学的时候,我要是混出来了,就去找大学校长给她拉关系,要是没混出来就去请马友友给哈佛写推荐信,争取把咱们孩子送到哈佛这一档次的学校去。”美国的学制是初中两年,高中四年,六年时间足够沈隆混出来了。
  “啥?美国的大学还能走关系?不是说美国的制度向来很公正,没有走后门这回事儿么?”郭燕傻眼了。
  “从法律角度来说的确公正,但法律本身却更多地照顾了资本家的利益;哈佛、斯坦福这些顶级大学可不是公立院校,而是私人院校,董事会都是由资本家构成,他们在选择学生方面肯定会照顾同阶层的利益。”
  “你想想看,你要是某家公司的董事长,某个合作公司的老板是哈佛的校董,你想让孩子读哈佛,那还是事儿么?”
  “美国大学录取并不是只看成绩,还要经过面试,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这个综合能力该如何评判,就由他们说了算了,你精通马术肯定算综合能力强,可你要是从小和父亲在农场干活,擅长放羊牧马,这肯定不算;什么样的人才有实力让孩子学马术,这该不用说了吧?”
  这番话把郭燕听傻了,“这也太黑了吧?”照这样下去,宁宁不是没啥指望读好大学了?这绝对不能忍啊。
  “你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马友乘、马友友他们,听听他们怎么说,他俩都是哈佛毕业的,对这些清楚地很。”沈隆耸耸肩。
  “好,我去准备准备,请他们来家里吃饭!”为了自家女儿,郭燕连班也没心思上了。
  过了两天,马友友姐弟俩带着各自的伴侣来到沈隆家中,还没等郭燕向他俩打听美国教育制度的事情,马友友却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起明啊,下个月我有个音乐会,我想试着演奏你写的新曲子,不过在美国可不好找擅长葫芦丝、二胡的演奏家,所以我想请二位帮忙,不知道你们方便不?”
  这么快就有演出的机会了?
第1218章
汉服
  沈隆听得出来,马友友这是打算拉自己一把,又不想说得太明显了,要不然纽约这么大,华人这么多,难道还真找不出来会吹葫芦丝、会拉二胡的人么?这说明那天他去马友友家的拜会很成功,要不然绝不会这么说。
  “能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我的荣幸。”沈隆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可是在美国音乐人面前亮相的好机会啊。
  “那好,这是这次演出的排练时间表,你们先在家里练着,到时候我们按照时间表进行合练。”马友友拿出一张纸递给沈隆。
  “放心,我俩会准时参加的。”这样的话这段时间就没办法去外面演出了,不过参加这种大型演出也有收入,再加上之前出售版权的收入,以及东映株式会社给的签字费、订金,沈隆和郭燕现在根本不用为金钱犯愁。
  马友友留下吃了顿饭,在吃饭的时候郭燕向他询问了孩子在美国读书的事情,从马友友口中得知的情况果然和沈隆所说的一模一样,在美国读书容易,可想上高质量的私立学校却不那么轻松,不仅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还要有社会名流的引荐。
  社会名流这方面,马友友可以出面帮他们解决,知名古典音乐家天然是上流社会的一份子,靠他的面子就够了,只是费用方面还不是他们目前所能承担的;在这种学校读书可不是光掏了学费就行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需要金钱和社会关系的支撑。
  等马友友走后,郭燕叹了口气,“哎,没想到孩子读书这么花钱,看样子咱们只能再努力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撑得起来。”听了沈隆和马友友的话,她可不想让宁宁和那些社会底层一起,在公立学校接受放羊式教育。
  “嗯,东映株式会社的《三国志》筹备期还得很长时间,要不然光靠这笔费用就够了;不过也没关系,最多到明年,宁宁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就能把她接过来了。”哎,等再过二十年,中国的家长们也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了,郭燕现在遇到的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
  原著中宁宁日后的不幸,固然有王起明和郭燕离婚的影响,同时也少不了在垃圾学校读书的原因,把她送去更好的学校应该可以避免这些悲剧吧?
  “还有一年时间啊,我想宁宁了。”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郭燕对此并无怀疑,但是一想到明年才能见到女儿,郭燕就有些想哭。
  “虽然不能过来读书,但咱们可以回去么,或者可以把宁宁接过来过个暑假啥的。”沈隆安慰道,“咱现在没办法送她去好学校,不过接她过来玩玩还不成问题,顺便还能让她多练练英语,提前适应适应美国的生活。”
  这么一番安慰,郭燕重新冷静了下来,开始和沈隆一起排练即将演出的曲目,等练习结束之后,沈隆又说起了另一件事儿,“曲子咱们这些天都练熟了,到时候参加合练磨合几次应该就差不多了;现在咱们得解决演出服的事情。”
  “像其它乐团一样穿正装不就行了?”郭燕问道。
  “不太合适,那些都是西方古典交响乐团的装束,我俩这次去是演奏民乐,自然不能和他们穿一样的服饰。”音乐和服装也得搭配不是。
  “那我就穿上次的旗袍好了,然后去给你做身中山装?”郭燕想起了在京城时候,那些民乐团出国演出时候的装束。
  “也不太好,我俩这次演奏的是《丝绸之路》,要展示汉唐时候的风貌,旗袍源于清朝,成型与民国,和盛唐强汉的风格不搭,我去找找资料,让裁缝仿照汉唐时期的服饰给我俩做上两套,以后要是有演出的机会,咱俩就穿这个去好了。”演奏国乐自然要穿国服,沈隆这是打算让现代汉服提前亮相了。
  咱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不光是音乐就行了,还得让他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服饰的华彩,这次演出就是很好的亮相机会。
  旗袍成型与中国没落时期,固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却显得小家子气了些,远不如汉服那么大气;据说当初康熙和乾隆都在皇宫中偷偷地穿汉服,你看,连清朝的皇帝都觉得汉服比自家的衣裳更好看,更何况其它人?
  “行,我都听你的!”置办演出服这是大事儿,尽管肯定要花不少钱,郭燕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他俩又去了唐人街,照旧先到阿春那儿坐了坐,说了会闲话,然后去上次给郭燕做旗袍的那家裁缝店,找到了那位老裁缝,递上了自己绘制的图样。
  “哎呀,先生,你这是考我啊,这衣服可不好做,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老裁缝拿着图纸细细和沈隆讨论,商量着用啥料子,用啥缝纫手法合适,沈隆见识过后世的汉服,自己又在唐朝呆了那么长时间,对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陌生,很快就敲定了方案。
  “再过半个月就要用,应该来得及吧?”完了沈隆问道,等做好之后还得穿去给马友友看看,这毕竟是他的音乐会,要是他觉得不合适,那沈隆只能规规矩矩的穿正装了。
  “以前从来没做过,我尽量吧!”老裁缝也不敢给出肯定的答复,毕竟是全新的样式,他还不知道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没关系,就算这次不成,还有下次。”沈隆推广汉服的心思是不会被一两次失败阻止的。
  老裁缝的手艺的确精湛,制作期间沈隆过来看了两次,给出修改意见后,终于赶在最后一次排练之前把衣服做好了。
  沈隆之前就和马友友打过招呼,最后一次排练的时候和郭燕穿上汉服过去一亮相,马友友愣了半天,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他觉得这两身衣服和《丝绸之路》非常般配。
  终于,到了音乐会开始的时候,沈隆和郭燕即将迎来他们在美国的第一次正式演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