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994

  “微臣遵旨。”但是陆文昭也不敢多问,只好把这些疑问暂且藏在心里,行礼后躬身退下,自从信王登基当上皇帝之后,陆文昭就越发觉得他高深莫测了。
  “今日可有奏章?”陆文昭走后,沈隆开始批阅奏章,这些都是内阁学士先看过,然后用“小票墨书”把批阅意见写在纸上贴在奏折上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票拟”,所以沈隆不用详细翻看每一份奏折,只需要看“票拟”,就知道这份奏折里面写的是什么。
  按照大明的制度,皇帝在看过“票拟”之后,会用红字做批复,俗称“批红”,不过自从宣宗之后,批红的权力就落到了太监手上,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进行批红;当然这也要看具体情况,要是张居正等权相在位,那么肯定得是张居正说了算;要是遇到魏忠贤、刘瑾这样的权宦,那自然要听太监的。
  以沈隆的能力,自己掌握批红之权自然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不过他才刚刚登基,并不想太引人注目,而且这么多的奏折批起来也确实太累了;所以他只是先把奏折过一边,那些无关紧要的就交给司礼监批红,少数关键的才自己进行批红。
  呵呵,果然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啊,看到魏忠贤倒台,送上来的大多数奏折都是攻击阉党的,似乎要把魏忠贤留在朝堂上的人统统干掉;正儿八经说正事儿的倒是没多少,难道我大明的官员都闲得没事儿干了么?
  还是他们太过热衷于党争,除了这个就不知道干什么才好?沈隆细细看过每一份“票拟”,根据东厂、锦衣卫收集到的情报,还有自己脑海中的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些被攻击的阉党成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与处置。
  那些干啥啥不行,就知道贪污受贿的,留着有什么用?直接准了所奏,让陆文昭抄家去就完事儿了;那些还有点能力、能办实事儿的,或是留中不发,或是另该他任,警告一番让他们好好给朝廷办事儿。
  咦,我就说么,这阉党也不会坐着等死啊,沈隆翻了半天,终于看到一封弹劾东林党人的奏章了,这封奏章弹劾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死了的东林党大佬,前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户部尚书李三才。
  李三才在东林点将录里称为托塔天王,万历四十二年,御史刘光复参李三才,盗用皇木(修三大殿的木头)二十二万根建造私宅。
  万历派人去检查李三才的私宅,发现“崔巍广大,势甚铺张”,所用木头多系南方的杉木,又占用皇家木厂和户部官府的地盘。所用木头无法说明来源,采办皇木商人汪信等作证木头为李三才家奴私买;于是三法司议定,拆毁李的私宅将木头缴回,尚少二万四千根木头不知去向,李三才也因此被罢官为民。
  就是这样的人,东林党党魁顾宪成却吹嘘他“风足以廉顽直懦流映千载而无其高”、“且比之孔子”,沈隆也是不知道说啥才好,当过漕运总督的人,还能是清官?说出来谁相信啊。
  这个上奏折的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阉党如今名声臭了,短时间内难以翻身,在这个时候上书为阉党辩驳不仅没有丝毫用处,还会引入反感;但这并不等于他什么也做不了,东林党可以弹劾阉党,那他也能弹劾东林党。
  至于弹劾的对象也有讲究,你要是弹劾现在正在朝堂上的东林党大佬,怕是讨不到好去,如今他们可是风头正盛,而且陛下又召了徐光启、孙元化入宫,对他师徒二人颇为信任,看样子陛下对他们也是信任有加。
  那么就直接弹劾一个已经死了的吧,李三才儿女没多大出息,又死了这么多年,当初支持他的顾宪成、叶向高也死了;但早些时候和阉党一起对付李三才的浙党、宣党、楚党中人却还有不少再朝。
  弹劾他支持者众,反对者少,或有通过的可能,然后只要一查清楚李三才的情况,你们东林党口中的再世孔子竟然是个大贪官?陛下心里会怎么想?他对东林党的印象自然会大坏,这样就给其它党派的人留下了起复的机会。
  沈隆看出了这人的想法,不过他并没有感到不快,因为他也在等候类似的奏折,身为上位者,若是下面一家独大,这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异论相搅才是王道啊!阉党固然要打压、东林党也不能让他们太痛快了,至于其他浙党、楚党中人亦是如此。
  之前老是阉党的大佬们倒霉,现在也该轮到东林党了,那么就从李三才开始吧!漕运是天下有数的肥差,李三才管了这么久的漕运,光是盖房子就盗用了皇家二十二万根木头,这得是多大的家业啊!估计抄他的家弄到的钱绝不会比抄魏忠贤来的少!
  虽说眼下徐光启、孙元化、丁白缨他们那边有钱了,可朝堂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得是,沈隆也不会嫌弃抄家太多啊,皇太极明年就要打进来了,咱得早做准备不是。
  沈隆先把奏折留下,然后传令让东厂和锦衣卫去查李三才,待找到确凿的证据之后,就可以把这位东林党大佬的家给抄了。
  看完这些奏折之后,沈隆靠在椅子上,开始根据这些日子搜集到的信息,还有在后世浏览过的诸多史料、学术专著,以及和吴老师交流的经过,来思索东林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1543章
只吵架,不办事儿
  网络上关于东林党的段子有很多,比如“明亡于东林”、“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水太凉、头皮痒”等等。
  不过这些段子也并非都是对的,大明亡国这个锅太大,光靠东林党可背不过来,要细数起来,阉党、浙党、崇祯、晋商、宗室、勋贵、小冰河期等诸多原因加起来方才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可不只是因为东林党一家。
  细数起来崇祯朝17年,有50个内阁大臣,属于东林党的也就11人;崇祯朝17个首辅,东林党也就3个,周道登、韩爌、成基命,其中周登道当了6个月首辅,韩爌当了1年,成基命只当了6个月而已,东林党并不是崇祯朝最有权力的党派。
  “水太凉、头皮痒”也只有一个钱谦益而已,战死或者殉国的东林党人则有解学龙,顾锡畴,姜曰广,刘宗周,孙承宗,李邦华,李若星,宋师襄,黄道周,瞿式耜,曹学佺,韩爌,史可法等诸多代表;而且就算是钱谦益,在顺治年间也曾多次暗中组织反清复明,这个人实在是复杂得很。
  而且还有不少东林党人为大明做出过颇多贡献,比如沈隆刚刚委以重任的徐光启、孙承宗、李之藻等人,他们也是东林党。
  甚至同阉党相比,东林党的节操可能还要强一些,东林党有钱谦益,阉党这边可是有提倡剃发易服的孙之獬啊,这家伙绝对比钱谦益更加无耻。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东林党就是好人,有几口锅是东林党如何也甩不掉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明末党争这股子风潮是从东林党这里开启的。
  万历三十三年,顾宪成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在职官员赵南星等人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开始是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到了天启年间,党争愈演愈烈,浙、齐、楚、宣、昆各党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和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东林党。
  朝堂上达成了一锅粥,谁还有心思办事儿啊!到最后,这些大臣一天啥也不干,就忙着吵架去了,比之唐末的牛李党争和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间朝堂之上不论对错,只论党派,这样闹下去,朝政那还能好的了?要是说明亡最大的原因是党争,那东林党还真得背一大半不可。
  再看东林党人的主张,无非是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废除工商税这些,第一条、第二条是老调重弹,这话说了上千年了,一点儿也不新鲜。
  至于第三条,有人美其名曰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迫切需求,东林党的这一主张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只可惜被打断了,要不然中国也有可能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这也是扯淡,要说萌芽,我大宋当年也萌芽了啊?怎么没见发育起来?归根结底,东林党这帮人虽然因为江南发达的经济条件,开始利用工商业大肆赚钱,但他们骨子里还是地主那一套,和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完全不一样。
  指望他们发展出资本主义来,还不如指望李鸿章、张之洞能搞好近代工业呢!他们赚来的钱用于扩大工厂生产了吗?用于研发新的技术了吗?用于开拓市场了吗?怕是大多数都用来享受奢靡生活,用于兼并土地,用于行贿上去了,这么干怎么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
  而且东林党鼓吹削弱君权,但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恰恰是在君权集中的情况下才发展起来的,在法国是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在德国是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何能形成规范的市场?
  吴老师在和沈隆谈起东林党的时候,引用了著名史学大家吴晗先生的评价:从道理上看,大部分情况下东林党人是对的,但是他们只吵架,不办事。
  史学专家的话倒是比网络段子靠谱多了,不过人家依旧看不上东林党;对于这种只懂得批评,不懂办事儿的人,沈隆也是见得多了,网上那些公知不就是么?
  早些时候,沈隆对他们的言论还颇为赞同,但等进入社会被社会毒打之后才知道他们说的全属放屁,后来看到二毛子的惨状,沈隆才知道公知治国是什么样的下场,从此以后就再也懒得理会这些人了,现在他看东林党,也和这些人一样。
  朝廷不是不需要批评,但更需要办事儿的人,那种只会批评不会办事儿的来那么几个就够了,要真把这样的人塞满朝堂,那国家就真的药丸了。
  被陆文昭重新整顿过的锦衣卫行动很快,曹化淳刚刚接手的东厂也急需摆脱魏忠贤的阴影,重新向皇帝陛下证明自己的能力,再加上李三才已经死了,所以很快就查出了李三才当年贪赃枉法的证据。
  沈隆当即大怒,号令陆文昭对李三才抄家,再次收获上百万两白银,沈隆把这些钱送入户部,稍微缓解了大明财政的压力。
  经此一事,东林党的气势为之一泄,对阉党成员的追杀有所放缓,让阉党、浙党等缓过气来,在朝堂上形成了相持。
  如此,党争的双方就越发依赖沈隆的裁决了,沈隆继续不动神色的利用诸多党派之间的矛盾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虽然还没有彻底掌握朝政,但也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比如说给东江的毛文龙运送给养,他亲自派了王承恩去运送这批粮草,如今王承恩的辟邪剑法小有所成,起码已经超过了《绣春刀》的武力上限丁加钱,一般人想威胁到他的安全怕是不容易。
  而且王承恩从沈隆这学到了克格勃和联邦调查局的诸多先进手段,又对沈隆百般忠诚,那些贪官污吏想在他面前大肆贪污漂没怕是不容易。
  但愿有了这些粮草,毛文龙那儿能好过些!
第1544章
监军王承恩
  “记住,这是咱们第一次给陛下办事,若是敢有疏忽,咱家就要了你们的脑袋!”出京之后,王承恩就开始警告这次陪他一起前往登莱的小太监们;这次沈隆派了十名练习过辟邪剑法,接受过特训的小太监来执行这次任务,王承恩则是这些小太监的总管。
  “小的们深受皇恩,怎敢懈怠。”这些小太监出身寒苦,到了沈隆手下才过上好日子,沈隆又传授给他们如此高深的武功和学识,起码在现在,他们对沈隆的忠诚度绝对不用怀疑,就算王承恩不说,他们也不敢有丝毫马虎。
  王承恩带着这些小太监日夜兼程来到登莱,找到登莱巡抚孙国桢,这次沈隆给王承恩的命令是去毛文龙那儿做监军,顺便把这一批的粮草从登莱押运到东江镇。
  孙国桢倒是和其它文官不同,天启年间,大明水师攻打占据澎湖的荷兰海军,孙国桢亲自率领数十艘战舰驰援,并调来火器部队,加强攻势,至八月,荷兰海军司令孙克率军向孙国桢投降,澎湖列岛重回大明怀抱。
  孙国桢也因此升任为登莱巡抚,在他的任上,对毛文龙一向支持,为东江镇及时提供后勤补给,才让毛文龙获得了丁卯之役的胜利;沈隆知道这些,所以尽管有多名东林党大臣弹劾孙国桢是阉党,他也没有罢免孙国桢。
  不管他是不是阉党,只要是个人才,只要能为毛文龙提供有力的支援,那他这个登莱巡抚的位置就谁也夺不走;为了安抚孙国桢,沈隆还特意下旨对他在丁卯之战中的表现进行了嘉奖,并督促他继续为东江镇提供支持,孙国桢接旨之后感动不已。
  “臣当鞠躬尽瘁已报皇恩!”孙国桢原以为魏忠贤倒台之后自己就完了,听说有圣旨给他,他还以为是问罪来了的,没想到沈隆不仅没有问罪,还进行了嘉奖,这下他可是彻底放下心来,连忙保证一定会尽快输送粮草补给。
  “咱家给孙国桢说过了,不管他以前如何,今后胆敢漂没一两银子,陛下就会要了他的脑袋,他如今是戴罪立功,定然不敢含糊,不过他下面那些人可就不好说了,这些天你们都散出去,悄悄打探消息,然后送到京城报给陛下。”颁发旨意过后,筹集粮草船只还需要时间,因此王承恩等人还得在登莱待上几天。
  使功不如使过是有道理的,过了些日子,孙国桢果然把该给的粮草补给给凑齐了,他也没敢贪污多少,就算有推不开的,也暗暗上交给了王承恩,王承恩立刻派人把消息传给沈隆,他这次的任务是监军辽东,可不是收拾贪官污吏来的,这件事自有陆文昭派人来处理。
  上船之后,那些随船前往辽东的登莱文官还想看王承恩等人的笑话,觉得他们肯定受不了风波之苦,可他那里知道王承恩身怀武艺,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不仅没有丝毫不适,还暗地里把他们在船上搞得门道查了个清清楚楚。
  船只抵达东江镇,王承恩再次颁发了圣旨,同样是对毛文龙嘉奖了一番,然后宣布自己成了东江镇的监军,以后就要在毛文龙身边待一阵儿了。
  “毛帅且放心,出宫之前陛下已经叮嘱咱家了,让咱家来了东江镇之后只带眼睛和耳朵,多听多看,但决不允许干涉毛帅的军略,毛帅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了。”颁发完圣旨之后,王承恩还解释了一句。
  听到这话,毛文龙和东江众将稍微松了一口气,再加上这次王承恩押运过来的粮草,漂没比起以前来要少上无数,这下他们对王承恩的印象就更好了,大笑着邀请王承恩和登莱文官入内为他们接风洗尘,王承恩笑着答应下来。
  沈隆这么吩咐是知道毛文龙是个有本事的人,让他放手去干肯定比有人掣肘的好,等明年皇太极入关之后,毛文龙就能从东江镇出发,在皇太极腰眼插上一刀;当然,他并非全然信任毛文龙,毛文龙有本事,毛病也不少。
  起码收家丁这些陋习他一个也没落下,眼下用他只是权宜之计,将来若是他识趣,凭借东江镇的功劳让他得偿所愿封侯也没什么,可沈隆迟早是要收拾这些军头的,他要是不识趣,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袁崇焕能杀了他,沈隆自然也可以。
  当然,他要是想杀毛文龙,肯定不会像袁崇焕那么莽撞,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可是开了一个天大的坏头,更愚蠢的是崇祯对此竟然没有丝毫反应,那可是天下有数的武将大员啊,就这么被杀了?
  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和他有没有罪完全是两个概念,就算毛文龙十恶不赦,到了他这个级别,也不是袁崇焕随随便便能杀的,要想杀他那得有确凿的证据,押回京城审问,明刑正典后再押出午门斩首,这样才合乎法律,合乎规则。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还没有任何惩罚,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坏的影响,让大明朝廷在武将心中彻底失去了公信力,毛文龙几乎快要走到了武人所能走到的极致,就这么随随便便被杀了?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随便来个文官,说一句我能五年平辽,然后把我杀了,陛下也不会管我?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值得卖命的?
  好在如今袁崇焕被沈隆留在了京城,毛文龙短时间内是不会出事儿了,他会继续对皇太极形成牵制。
  交接完粮草补给之后,登莱的官员就回去了,王承恩等人留在了东江镇,正如他所说那般,每次毛文龙军议,他都只过来看一看、听一听,就算毛文龙主动询问,他也不发表任何看法。
  但这并不代表王承恩什么都没有做,私下里,他和那些辟邪太监正在慢慢摸清楚东江镇的情况,准备回去和沈隆汇报。
  在东江镇待了数月功夫,毛文龙突然得到消息,于是马上通知王承恩,“王公公,据探子回报,奴酋洪太正在整顿兵马,似有异动!”
第1545章
送人头的来了
  “咱家已经知道了,正准备上奏陛下,既然毛帅这边也有消息,不如我二人联名上奏吧!”王承恩率领的辟邪太监可不都待在东江镇,也有潜入鞑子势力范围之内打探消息的,皇太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且根据王承恩估计,陛下应该还有好几个渠道也探听到了这一消息,陆文昭是萨尔浒之战的幸存者,他对鞑子恨之入骨,一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就挑选精干人马潜入辽东;另外,学过辟邪剑法的小太监可是有三百人之多,东江镇才派了十来个,剩下的人里肯定也有不少早已进入辽东。
  这样,东江镇、锦衣卫、辟邪太监再加上孙承宗甚至是朝鲜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相互印证,陛下对辽东的形势必然是一清二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