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994

  徐庶、石韬、孟建三人在花园之中饮酒说起了昔日与诸葛亮一起游学的往事,“可惜孔明今日不在,不然须得再饮几杯啊!”
  沈隆适时插话,“诸葛丞相已经快实现自己在隆中时的愿望了,三位在曹魏帐下不得重用,如今终可一展才华、得偿所愿了!如今豫州、宛城新复,正缺诸位这样的大才处理政务。”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青年才俊历练的时间还是太短,让他们当知县倒是够了,可郡守就不是他们所能承担得了的。
  而孟公威、石广元二人可是诸葛亮亲口评价有一州之才,虽然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可让他们管理汝南、南阳那绝对够用;而且他俩一个是颍川人、一个就是汝南人,对汝南、南阳的情况极其熟悉,的确是这两个郡郡守的不二人选。
  “若是二位愿意,吾愿上书陛下,册封二位为汝南太守、南阳太守,如此既可造福乡里,亦可成就一番功业,岂不美哉?”石广元还担任过典农校尉,让他负责当地恢复生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听闻夏侯尚被换回去之后,文聘情绪大变,说服他归降的希望大增,到时候也让他带领士兵在当地屯田,则汝南、南阳就能很快被蜀汉消化了。
  “他二人可为太守,庶又当任何职?”徐庶开玩笑道,他同样没想到,自己老了老了还能有重新施展才华的机会,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当官了。
  “元直先生乃是陛下旧人,非隆所能安排,隆已命人准备好车马,准备送元直先生前往成都,料想陛下定有重用。”沈隆和诸葛亮离开成都之后,成都少了一名主持大局的文臣,徐庶去成都则是刚刚好,刘备信任他、张飞服他,简雍、孙乾等人也和他相熟,完全可以一展拳脚,发挥自己的能力。
  要是这样的话,就算东吴突然改变主意,从荆州之外的地方对蜀汉发起攻击那也不怕分身乏术了,就算自己在豫州、诸葛亮在陇右,蜀中依旧有徐庶可领兵出征,到时候徐庶和张飞搭档,保管让东吴有来无回。
  “吾也思念玄德公甚苦啊!”徐庶还没有正式上任,就开始为蜀汉操心了,他问沈隆,“子丰势如破竹连下宛城、豫州,南阳、汝南尽为蜀汉所有,接下来子丰打算如何应对?继续北上攻打颍川么?”
  沈隆摇摇头,“不然,汝南、南阳新复,尚未完全安稳,加之两郡连遭战乱,田地撂荒甚多,若是北上讨伐,恐后方生乱;故而吾打算暂且驻军豫州,将来犯之军挡在豫州之北即可,待汝南、南阳被广元先生、公威先生治理妥善之后再行北伐!”
  现在可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候的局面,那时候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最弱,要是任由曹魏发展,蜀国就只有等死了;而如今蜀汉没有不仅没有失去荆州,还多了南阳、汝南这两处天下有数的富庶之地,诸葛亮在陇右也收复了不少地盘,因此完全不用着急进攻。
  可以慢慢消化这些新占据的土地,等这些土地被消化完毕,可以为讨伐曹魏提供补给的时候,便可一鼓作气拿下许都、洛阳、长安,彻底葬送曹魏,从而一统天下中兴汉室。
  “子丰虽然年幼,却能这般稳妥,如此庶便可放心去成都见玄德公了!”徐庶闻言大赞之,他原本还担心沈隆太过年轻,又有如此大的功业摆在面前,恐怕会贪功冒进,不等南阳、汝南消化完毕就北上攻打颍川、许都。
  颍川、许都可是曹魏的大本营,曹魏眼下虽然接连损兵折将,却也没有彻底被打垮,反倒是蜀汉战线越拉越长,对后方的补给是巨大的考验,轻兵冒进容易失败,而一旦失败汝南、南阳两地定然不保。
  带着这样的担忧,徐庶主动询问了沈隆,却听见沈隆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彻底放心下来,他那里知道,沈隆只是看起来年幼而已,人家打仗、处理政务的经验比他丰富不知道哪儿去了,怎么会连这点也想不到?
  徐庶主动帮助沈隆说服了孟公威、石广元两人接受任命,然后前往成都而去。
  就在此时,沈隆也得到了曹魏援军南下的消息。
第1722章
沈子丰骂死王朗
  司徒王朗、宗室曹遵、荡寇将军朱赞率领十万大军出洛阳,南下支援曹真?收到这个消息,沈隆还愣了一会儿,咦,王司徒你怎么不去找诸葛亮啊?为啥到我这儿来了?
  不过来就来吧,咱也不怕,他诸葛亮固然口才过人,但我也是在祖安进修过的啊,虽然说还比不上祖安文科状元的水平,可吊打王司徒理当不在话下。
  “传令邓艾、马岱暂歇骚扰,待吾领兵北上之时便还归营中。”沈隆随即发布命令,让石广元和孟公威安心治理汝南、南阳,带领两地百姓恢复生产,然后自己率军北上。
  “军师且放心,有了荆州良种、马司空设计的耕作器械,还有自荆州返回的老农,我等定能让汝南、南阳更胜往昔!”石广元和孟公威当即保证,沈隆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他们只需要执行就行了,要是这都做不好,哪有资格当诸葛亮的朋友?
  沈隆随即率军出豫州、过古城、绕开叶城抵达襄城之外,曹真原本打算闭门不出继续消耗蜀军的粮草,然后派人联系南阳、汝南士族,让他们在后方作乱,逼迫沈隆退兵;但王朗没领教过沈隆的厉害,却主动求战了。
  王朗对自己的口才很有信心,“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那沈隆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曹真想着反正也没什么好办法,就让王朗去试试吧,大不了让城头多加戒备,等王朗失败了收兵回城便是。
  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襄城之,魏兵看起来甚是雄壮,与先前大不相同;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
  随即蜀兵门旗开处,邓艾、马岱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匹白马,沈隆端坐马上,纶巾羽扇,飘然而出,沈隆一眼就看到了魏军之中那个白须老者,旗上大书姓名:军师、司徒王朗。
  一时想起B站的视频,不由得失声而笑,邓艾好奇问道,“军师因何发笑?”吓得沈隆赶紧观察左右,生怕杀出一支伏兵来。
  确定并无伏兵之后沈隆才言道,“久闻王司徒牙尖嘴利,今日吾倒要给他一番好看。”然后拍马上前迎向王朗。
  王朗道,“久闻子丰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沈隆答道,“曹贼窃取神器,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王朗随即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当今陛下,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沈隆大笑,还以为能听到啥新鲜的,结果还是一样,“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荀彧尚未亲见曹贼篡位,仅见曹贼受九锡,既深悔当初服毒自尽;汝即为孝廉,理当孝顺尊长,廉洁正直!”
  “然汝坐视君王受曹贼之辱而不挺身而出,是为不孝;安享曹贼所赐富贵是为不廉,如此不仁不孝,不廉不义,无耻下贱之徒,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吾主继统西川;吾今奉陛下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这一通好骂沈隆用了RAP的语速的节奏说出来,声音又快节奏又强,王朗几次想开口反驳却找不到插嘴的机会,只能硬挺着听下去,这越听就越气;王朗又没去过祖安,那里受得了这个,刚一听完就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沈隆又指着曹真说道,“曹子丹连番败于吾手,也敢称当世名将?你就算不吝惜自家性命,也该替你手下的将士多想想,今天我不想和你厮杀,你且带这无耻匹夫的尸首回去,来日再与尔等为战!”
  曹真被沈隆说得气淤于胸,恨不得立刻上前斩下他的脑袋,但他又打不过,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一言不发挥手让人上前为王朗首饰,然后率军回城,寻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供王朗容身,命人送回洛阳去了。
  回到营中,邓艾等将尽皆恭喜沈隆,今日骂死一名曹魏元老,在战场上打死人容易,可要把人骂死,那可是少见。
  沈隆心中却是有些遗憾,哎,这次没带个帮手进来,要不然让她把这一幕拍下,等自己回去之后慢慢欣赏,一定很有趣吧?
第1723章
诸葛亮平定西羌
  曹真既退,沈隆也不追赶,就此率领大军回营稳守不出,隔上数日便差遣关兴、张苞、赵广、赵统、关索、马岱、邓艾、王基等人轮流领兵出战。
  曹真不明就里,也只好让朱赞、王双、郭淮等人出城与之对垒,双方在襄城打得似乎挺热闹,然而战果却没有多少;沈隆没有马上拿下襄城的意思,曹真也未能在野战之中大败蜀军,双方就此僵持起来。
  “如此甚好,尔等每日征战皆有收获,无需着急,继续轮流出营挑战即可。”沈隆对此很是满意,这些蜀汉小将最缺的就是作战经验,现在在大军的保护下每日轮流出去征战,面对的还是郭淮、朱赞这样的对手,他们的成长必定很快。
  每次战后,沈隆还会把他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先自己分析此次出战的得失,然后其他小将依次点评,最后沈隆总结,竟然把战场当成了课堂,把曹真当成了磨刀石。
  也有那搞不懂的,比如张苞就问沈隆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颍川,沈隆就把对徐庶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曹魏毕竟比蜀汉大了数倍,想要一举拿下是不太现实的,如今占据了南阳和汝南,此次北伐的战略目的已然达到。
  那么,如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早日消化汝南、南阳,同时顿兵颍川边界,继续消耗曹魏的实力,失了汝南和南阳这两块产粮地,曹魏想要供应大军出征,就只能从其它地方调集粮草,沈隆持续向他们施加压力,他们也不敢让曹真等人撤走,如此以来,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就会让曹魏持续损耗实力。
  反观沈隆这边,从荆州通过襄江、济水运粮可比曹魏方便多了,荆州连年开垦土地,又采取了比曹魏更加先进的耕种技术,产量远胜曹魏,在这一对抗上,蜀汉绝不吃亏;沈隆这是打算生生用国力来消耗曹魏,除非他们能正面击败沈隆,要不然就只能受着。
  这一日,关平从荆州送粮草过来,沈隆吩咐道,“前番连下宛城、豫州,城中粮草尽归我等所有,足以供应大军数月之需,这批粮草却是暂且用不上了,不如让关将军将粮草通过汉水运到汉中,供军师所用吧!”
  这就是蜀汉依旧占据荆州的另一个好处了,汉水在襄阳汇入襄江,襄江就在荆州之内,通过襄江、汉水便利的水运,可以把荆州的粮草更便捷地送到汉中,支援诸葛亮在陇右的大军,这可比从成都给诸葛亮输送粮草方便多了。
  从成都到天水,中间虽然也有内水,但内水穿行山中,水流运力远比不上汉江,许多地方都要通过险峻的山路运送粮草,就算诸葛亮会制造木牛流马也损耗颇多;而从汉江到汉中就不一样了,汉江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水流充沛,一支船队就能把大量的粮食运到箕谷附近,由箕谷向西再北上便可抵达天水,使用人力牛马运输粮草的路程大大节省。
  关平领命回去奏报关羽,关羽立刻上书刘备,然后命令关平押送粮草走水路送给诸葛亮;这事情沈隆只能提供意见,不能直接自己去干,毕竟两军互相输送粮草有违法度,关羽去做比他出马要合适的多。
  一路逆流而上,不数日便抵达汉中,再从汉中登陆,一路把粮草送到了诸葛亮手中,见到粮食送来,诸葛亮大喜过望,“坦之此番可是立了大功,蜀中粮草迟迟未至,军心已有不稳,看到这些,士气必定大振。”
  然后立刻命人接收分发粮草,蜀军大营之中顿时一片欢腾,安排好之后诸葛亮设宴款待关平,马超、赵云、姜维、魏延等人悉数聚与帐中,席间马超问起了沈隆那边的战况,听闻南阳、汝南已下后,马超赞道,“子丰进军神速,却是把我们都比下去了。”
  赵云笑道,“却也是小儿辈的功劳,我等为人父兄的理应高兴才是。”他的儿子、马超的弟弟还在沈隆手下效力呢,“更何况如今陇西收复大半,我等却也不输于他!”
  这也是沈隆任用马岱、赵广、赵统等人的原因之一,争功这种事是难免的,可你们总不好意思和自己弟弟、孩子争功吧?这样可以让蜀国内部保持相对团结。
  重新补给粮草之后,诸葛亮大军继续东进长安,先前韩德惨败,司马懿又重金说动羌王彻里吉,彻里吉命越吉元帅率领羌兵十五万来攻打蜀军。
  听闻小儿辈已经连下两郡之后,马超、赵云等人求战心切,如今既然有人送上门来,他二人自不会客气,各自率领精锐冲阵,赵云阵斩越吉元帅,马超活捉雅丹丞相,羌王彻里吉大败而逃,马超打出旗号一路收拢败兵,羌兵投降者众。
  诸葛亮随后赐酒压惊,用好言抚慰雅丹,雅丹深感其德,诸葛亮道,“吾主乃大汉皇帝,今命吾讨贼,尔如何反助逆?吾今放汝回去,说与汝主:吾国与尔乃邻邦,永结盟好,勿听反贼之言。”遂将所获羌兵及车马器械,尽给还雅丹,俱放回国。
  彻里吉由此和蜀汉结好,不仅不再攻打蜀军,还以牛羊马匹来换取蜀中的丝绸食盐等物,让蜀军实力大涨,并派来向导为诸葛亮带路。
  羌人安定之后,诸葛亮继续率领大军沿着渭水东进,过陈仓抵达五丈原,眼看着长安在望,赵云、马超等人士气愈加高涨,一鼓作气拿下了扶风,司马懿顿时紧张起来。
  然而诸葛亮却没有乘机攻打长安,反倒在扶风停了下来,一边派出赵云、魏延等人骚扰长安,派马超继续招降羌人部落,一边开始在陇右恢复耕种,似乎打算和司马懿长期耗下去了。
  众人询问,诸葛亮答道,“司马懿老谋深算,长安又是我大汉故都,城高墙厚,旦夕不可轻下,故而不必急于一时。”
  他也是和沈隆一个意思,如今蜀国国力渐渐占优,那就用国力把曹魏耗死吧!
第1724章
联曹魏东吴跳反
  沈隆在颍川之外,诸葛亮在长安之西同时对曹魏保持巨大的压力,他们虽然没有马上展开攻势,但曹魏却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在颍川和长安驻扎数目庞大的军队,同时不断向这两处地方输送粮草,再加上东吴的压力,就更难受了。
  三国时期连年征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类的情况很是普遍,曹魏虽然占据了三国之中最大的地盘,但他们占据的地方却多是久战之地,原本就已经残破不堪,再加上之前的樊城之败,徐州、合肥之战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粮草,现在又要供应大量粮草,曹魏朝廷现在已经开始感到吃力了。
  洛阳,曹丕再次召集群臣商量解决的办法,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啊,迟早会被蜀汉、东吴给耗死。
  “当下令曹真、司马懿出战,击退诸葛亮、沈隆,如此便可化解!”有人想的简单,打赢了不就行了?至于东吴,一旦沈隆和诸葛亮失败,他们肯定会马上退回去。
  “先前有坚城可守,方一败再败,如今出城野战有何胜算?”陈群反问道,然后他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陛下勿用忧虑,虽然如今蜀汉一时占据上风,然刘备年老,若蜀中有变,则诸葛亮、沈隆必不战自退!”
  陈群到是想得稍微远一点,刘备今年已经六十四了,在如今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是高寿,他早些年间四处征战不休,对身体的消耗颇大,按道理估算他应该没多久可活了,等刘备一死,沈隆和诸葛亮肯定要回成都。
  到时候扶立太子登基,重新梳理朝政秩序,起码得一两年的功夫,这个时间足够曹魏喘过气了,并且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司马懿和曹真收复陇右、汝南、南阳等地,甚至是拿下荆州,那时候关羽恐怕也快不行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