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994


第1733章
临长安刘备祭太庙
  “如此到多少省了些力气,可惜曹魏实力仍在,吾辈须得继续努力啊!”对于曹魏撤出洛阳,沈隆是既高兴又有些遗憾,高兴的是不用损失兵马就能拿下洛阳,和长安的诸葛亮连成一片,而遗憾的则是错过了一个歼灭曹魏大军的机会。
  “曹魏连失长安、许都、洛阳,料想锐气已失,正好乘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邺城,如此天下一统、中兴汉室有望!”马谡闻讯激动不已。
  沈隆却依旧保持淡定,“兖州、青州、徐州以及黄河以北之地依旧在曹魏手中,曹真、曹休、司马懿等能征善战之将犹在,曹魏仍然不可小视;更何况收拾长安、洛阳、颍川等新纳之土同样需要时间,眼下就以黄河、颍水为界暂歇战事吧!”
  曹魏不比蜀汉,《三国演义》最后蜀汉仅有两川之地,所以邓艾奇袭蜀中之后,蜀汉就失去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不得不投降归顺;东吴虽然拥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但精华全都在长江沿线,余下皆是蛮荒之地,等到王濬大军顺江而下之后,便是“一片降幡出石头”了。
  曹魏独占北方,战略空间广阔,虽然连续丢了南阳、汝南、陇右、长安、洛阳、颍川、许昌等地,依旧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继续和蜀汉对抗,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反倒会因为轻功冒进导致前功尽弃。
  颍川、长安、洛阳等地世家豪族众多,他们不一定会死心塌地归顺蜀汉,因为蜀汉如今实行的政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在解决这些人之前大举用兵,后方容易出问题;所以沈隆打算和占据南阳、汝南之后一样,先冷静一段时间再说。
  更何况如今蜀汉大盛,东吴心里肯定在打鼓呢,孙权现在肯定又在琢磨跳反的事情了,沈隆打算去长安一趟,和刘备、诸葛亮、徐庶等人好好商量一番今后的战略计划,是不是先把东吴彻底解决了,再考虑扫平北方的事情?
  要不然每次和曹魏打仗,都得琢磨孙权、陆逊这伙人会不会在背后使坏,反正现在荆州水军也已经练成了,具备了攻略东吴的条件,至于东吴横在长江上的那些铁索,他们既然挡不住王濬,那又怎么可能挡得住自己呢?
  听闻沈隆的计划之后,关兴、张苞等人虽然有些遗憾,但也都接受了,至于邓艾、王基则是默默点头,他们也想到了这一层。
  沈隆随即让关兴、张苞、马岱等人清理洛阳附近的残留曹魏兵马,然后率领大军入城,拿下了这座都城,因为曹魏在此已经建都七年之久的缘故,洛阳的情况要比长安好上不少,沈隆还琢磨着是不是让刘备把都城迁到洛阳来。
  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建都长安更有利于控制西域,自从永初元年,西域生乱,最后一任西域大都护段禧回归洛阳之后,西域大都护这个称号已经消失一百多年了,其后虽然有索班、班勇、赵评、王敬、张晏等人以西域长史的称号震慑西域,但比起西域大都护还是差了不少,也该让西域诸国再次感受到大汉的威仪了。
  如若不能将大汉的光辉洒向西域,又何谈中兴呢?嗯,倒是可以考虑让马超担任蜀汉的第一任西域大都护,他在羌人中颇有威望,熟悉和异族打交道的方式,而且他还有继续建功立业的心思,或许他也愿意去西域。
  只是要想让他去西域,得先把曹魏给收拾了啊,在没有给马腾、马休、马铁等人报仇之前,马超肯定不愿意离开中原。
  等洛阳平定之后,沈隆便听到了刘备抵达长安的消息,他随即率领麾下众将以及孟建、石韬等人前往长安,关羽也带着妻女北上同行,自从镇守荆州之后,他也许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大哥和三弟了。
  “或许再过些时日,君侯便能常在长安安心居住了!”沈隆安慰关羽道。
  “东吴不平,关某不会在长安久住!”关羽现在也看开了,率军横扫曹魏一统天下的事儿怕是用不上自己了,但他在荆州提防东吴多年,如若不能亲眼看到东吴灭亡,他难免不甘。
  “君侯倒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欲灭曹魏必先除孙权,孙权占据江东犹如芒刺在背,让人轻易不敢北上啊!此次前往长安,吾便要和陛下、丞相一道谋划一统天下的战略,孙权逍遥不了多少时日了,到时候我帅水军南下,君侯帅步卒走陆路,两军夹击之下,建邺旦夕可破。”沈隆发出邀请。
  “如此就依子丰!”关羽抚须大笑道,等灭了东吴,他就可以回归长安,安心相伴大哥、三弟左右了。
  对此,沈隆也感到满意,灭国之功实在是有点大,让关羽帮着自己分担一点儿倒也挺合适,免得惹人嫉妒。
  到了长安之外,刘备带着诸葛亮等人出城十里迎接,距离上次见面的时候,刘备又苍老了不少,不过看上去面色依旧红润、精神依旧矍铄,看来自己给刘备吃的药还是挺管用的。
  一见沈隆,不等他行礼,刘备就赶紧迎上来,拉着沈隆的手好一阵儿感谢,言称若非沈隆、诸葛亮还有众人齐心协力,他如何能重归长安?
  在路边演了一出君臣相得的好戏之后,刘备让沈隆和关羽上了自己的车架,一同前往长安而去,宴饮招待了沈隆一番;席间有人提起移都洛阳一事,刘备考虑片刻之后拒绝了,言称如今天下尚未统一,还不是享受的时候,群臣尽皆叹服。
  第二日,刘备带着群臣前往大汉太庙祭祀,太庙之中,刘备终于可以稍微挺起腰杆小小地炫耀一下自己的功绩,告诉大汉历代帝王,虽然大汉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天下三分,但如今俺刘备带着手底下这帮子弟兄奋战多年,终于看到汉室中兴的希望了。
  这次来,我先给你们打个招呼,告诉你们不要着急,等再过几年,天下真正统一的时候,我再来祭拜。
第1734章
接圣旨孙权为难
  “自中平元年起兵扫除黄巾之乱始,中经十八路诸侯讨董,受衣带诏反曹,赤壁联吴抗曹,入主西川,起兵北伐此般种种,回想当年已有四十年时光,朕终于重回长安,看到了中兴汉室的希望。”祭拜太庙过后,刘备召集群臣宴饮,席间回忆起自己这么多年种种经历,不知不觉已经是泪如雨下,这些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糜竺、糜芳、赵云等早些年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臣子们也是感慨万千,有些感情脆弱的也跟着刘备一起哭了出来;就算是马超、诸葛亮这些来的较晚的也红了眼圈,是啊,这些年实在是太难了。
  “幸得陛下英武、大汉历代先祖在天之灵庇佑,如今我等已经光复长安、洛阳,天下十分已有半数归我,平曹灭吴、一统天下只在旦夕之间,来,诸位满饮此杯,为陛下贺、为大汉贺!”诸葛亮举起了酒杯,带着通红的眼圈一饮而尽。
  时至今日,昔日在隆中所言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诸葛亮的终生抱负也将得以实现,自己为蜀汉所做的一切注定将名留青史,他现在也是激动不已。
  “为大汉贺!”刘备等人一起举起了酒杯,满饮之后又道,“待将来天下一统,朕要重修云台,诸位也可留影其上,受万世敬仰!”
  刘备也开始许诺好处了,诸位只要继续好好干,等将来你们也会像昔日光武皇帝手下的冯异、岑彭等人一样赢得身前富贵、身后荣华。
  群臣闻言大喜过望,他们跟随刘备奔波流离数十年,除了心中的一腔热血之外,为得不就是这个么?今日得到了刘备的承诺,他们自然高兴。
  一夜痛饮之后,群臣多半醉酒,直到第三天刘备才重新召集群臣,来到破败的长安宫殿之中开始商议接下来的安排。
  诸葛亮和沈隆想的一样,“如今曹魏新败,然仍占据黄河天险,我等尚要恢复长安、洛阳、许都等地昔日的繁华,还要打造船只渡河,一时之间恐怕无力北上;反观荆州水军已成,此前大败孙吴,东吴水军尚未缓过气来,不如乘此机会顺江而下,直破建邺,扫平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为日后再次北伐剪除干扰。”
  “然也,此前北伐,若非孙权从中作梗,料想长安、洛阳不至于拖到那么久方才被破;孙权反复无常,魏强助汉,汉强助魏,若是来日再次北伐,孙权定会再犯荆州,既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趁着曹魏尚未恢复元气,一举荡平东吴!”沈隆附和道。
  关羽、马良等荆州文武皆以为然,关羽甚至还主动请战,要求率领荆州步卒攻略长沙、江夏、柴桑等地,余者徐庶、孟建、石韬也多有附和。
  刘备也是如此考虑,只是尚有顾虑,“诸位爱卿所言皆是正理,然先前孙权遣诸葛瑾为使求和,朕已和孙权重订旧约,约好两家交好,不再交战,如今东吴尚无异动,就要挥军南下,似有背信弃义之嫌。”
  “陛下毋庸多虑,此事易也!”诸葛亮轻摇羽扇道,“孙权者,陛下册封之吴王也,乃是我大汉的臣子,如今大汉朝廷重归长安旧都,乃普天同庆之大喜事,天下群臣理当前来长安道贺,陛下可广发圣旨,邀请各地重臣前来长安。”
  “那孙权若是答应,等他来了之后便加官晋爵厚待之,许他一世荣华,将其留在长安;若不答应,便是心怀异志抗旨不尊,如此起兵讨伐也是理所当然!”这样的话不管孙权来或者不来,大义名分都在朝廷这边。
  “丞相此计大妙!”众人一起赞道,是啊,孙权之前可是接受了刘备的册封的,虽然他实际上是独立的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还是大汉的吴王,有这层关系在,就不用担心大义名分的问题,朝廷始终占理。
  于是刘备命学士秦宓书写圣旨一封,带去建邺宣读,秦宓出了长安,出子午谷而至丹水,自此沿江而下,一路到了建邺。
  如今蜀汉新得长安、洛阳等地,威望正隆,听说蜀汉使者到来,孙权不敢马虎,连忙派张温等人出城迎接,秦宓到了建邺城中,更不和孙权叙旧,直接拿出圣旨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孙权等人听着听着脸色就变白了。
  要我去长安?这去了还能回得来么?他倒是知道刘备一向仁厚,定然不会害了自己的性命,可在长安当一个富贵闲人,那有在建邺当东吴之主来得痛快?
  “吴王还不接旨?”念完圣旨之后,见孙权许久不见回应,秦宓冷哼一声催促道。
  “学士一路辛苦,还请暂且下去歇息,吾主近来身子有些不适,等稍微好转再回复不迟。”诸葛瑾连忙将秦宓应付过去。
  秦宓也知道孙权定然不会轻易接旨,而诸葛瑾又是诸葛亮的哥哥,所以就给了他这个面子,跟着诸葛瑾回了驿馆。
  诸葛瑾把秦宓安顿好之后匆匆赶了回来,眼见陆逊、张温、丁奉、徐盛等东吴重臣皆愁眉不展,这封圣旨让他们陷入了两难之地。
  他们谁都能看出来,孙权要是去了长安,那肯定是回不来了,而没了孙权,东吴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蜀汉可轻松逐个击破,可要是不去,那蜀汉就有了大举进兵的名义,东吴依旧挡不住。
  “昔日蜀汉使者到来之时,吾就说过主公不当受吴王之位,若是当日依我之言,又何至于落到今日这般地步。”张温又开始讽刺了。
  “若无吴王的头衔,蜀汉恐怕早就进兵了!”诸葛瑾反驳道,没了这个头衔,那蜀汉和东吴就是正儿八经的敌对关系了。
  见张温和诸葛瑾吵起来,孙权又感到一阵儿头疼,然后丁奉又加入战团,“主公勿用多虑,若是蜀军赶来,末将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丁将军,你可能抵得过于禁的艨艟巨舰?”张温一句话就让丁奉哑口无言了。
第1735章
千寻铁锁沉江底
  数日后,秦宓再次进宫催促孙权,却见孙权卧床不起,身边侍女服侍汤药,医者皱眉把脉,眼见秦宓进来,孙权作势欲起,却几次没有成功,只能躺在床上气喘吁吁道,“陛下重还旧都,此乃莫大喜事,本王理应前往道贺,奈何本王偶感沉疴,恐怕一时难起,难受辗转流离、千里奔波之苦。”
  “咳咳。”然后孙权咳嗽几声,让张温递过一封奏折,“此乃本王道贺与请罪的奏折,还请学士带回长安献与陛下面前,待来日本王身子稍微痊愈之后,便前往长安向陛下请罪。”
  孙权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通过装病来拖延一二了,然而这些也在蜀汉群臣的预料之中,秦宓接过奏折笑道,“既如此,吴王可让世子登代替吴王前往长安!”
  行啊,你既然有病的话,那就让你的长子孙登代替你去吧?“听闻世子登谦让好学,正巧长安颇有博学多才之士,世子前往长安学习,必定大有裨益。”
  孙权闻之色变,他一向喜爱孙登这个孩子,先前曹魏几次来人让孙权送孙登去曹魏当人质,孙权都没有答应,眼下自然也舍不得,“多谢学士好意,然则吾子年幼,不便远离。”
  “听闻去年世子登就迎娶周公瑾之女为世子妃,既然已经成家立业,又何谈年幼?”秦宓不肯退让,继续步步逼迫,东吴群臣皆有怒色。
  孙权冷声说道,“孤王身子不适,间或时日无多,如此关头却不能让后辈擅离。”
  “既如此,在下只能祝愿吴王早日康复!”孙权都把话说到这地步了,秦宓也是无话可说,反正他这次的任务也只是来颁发圣旨而已,不管孙权到底去不去长安,只要把圣旨送到就行了,于是他也不再多言,行礼之后退去。
  秦宓出宫之后回驿馆收拾好东西便乘船离开了建邺,而东吴群臣速速来到宫中商议,“此番秦宓回去,刘备定会大举派兵来攻,还得尽快商议对策。”
  然而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派遣大军北上,顺便加固上次横在江上的铁索,以求能挡住蜀军,另外再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希望能说动曹魏南下进攻。
  回到长安之后,秦宓立刻把在建邺发生的事情汇报了一遍,蜀汉群臣尽皆大喜,孙权此般做法刚好给了他们把柄,让他们可以掌握进攻江东的大义名分。
  刘备随即下旨,让秦宓书写一份讨伐东吴的檄文,秦宓洋洋洒洒片刻即成,檄文引经据典诉说孙权种种不是,把蜀汉兴兵南下说成了讨伐不臣,群臣听完皆出言称赞。
  然后刘备开始安排此次讨伐东吴的人选,以大将军沈隆、骠骑将军关羽为帅,调用荆州水军及步卒十万出荆州,沿长江南下攻打东吴,其它将士皆有他二人挑选。
  诸葛亮则移师洛阳,整顿兵马摆出要北伐邺城、东讨青徐二州的架势,以牵制曹魏;徐庶、车骑将军张飞继续坐镇长安,征西将军马超、姜维率军出陇右,震慑当地羌人。
  安排得当后,沈隆和关羽就辞别刘备,准备回荆州整兵南下,刘备亲自把他们送到城外十里处,在十里亭奉酒送行。
  “二弟,子丰,此去万万小心,不可疏忽大意,待大功告成之日,我在这里等候你们回来。”刘备举杯为他们送行。
  “大哥且放心,此去定能一战扫平江东六郡八十一县,待功成之后,我就返回长安,常伴大哥、三弟身边。”关羽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这大概是自己的最后一场大仗了。
  这话听得沈隆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幸好有我在,要不然光凭你这句话,这次就有极大地概率回不来啊。
  “好生羡慕二哥,可以出阵厮杀,我却只能窝在长安。”张飞对关羽可是羡慕不已,先前在成都,如今在长安,他都要帮着刘备镇守都城,却是没有领兵出战的机会。
  “子丰大可放心,吾保证让曹魏有来无回,定不会干扰到子丰讨伐东吴的大计!”诸葛亮也在一边保证,现在司马懿不出山,曹魏只靠曹休、曹真俩人撑着,挡住他们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