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994

  告别众人之后,沈隆和关羽一道南下,出函谷关抵达宛城,再从宛城顺水而下,不数日便回到了荆州,然后立刻调动兵马,以于禁为水军大都督,关兴、张苞、赵广、赵统、马岱、关索、邓艾、王基、关平、廖化等将统帅步卒。
  沈隆和于禁率领战船在前,关羽带着众将统帅步卒乘坐运兵船在后,大军出了荆州,顺流而下直奔赤壁而去。
  眼看着即将和东吴水师接战,众将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关羽问沈隆,“吴人造铁索,沿江横截;又以铁锥置于水中,战船逢锥则破,岂能渡江?”
  “此事倒也容易!”沈隆大笑,遂造大筏数十方,上缚草为人,披甲执杖,立于周围,顺水放下,吴兵见之,以为活人,望风先走,暗锥着筏,尽提而去,又于筏上作大炬,长十余丈,大十余围,以麻油灌之,但遇铁索,燃炬烧之,须臾皆断。
  “哈哈哈,东吴小儿百般心机,却被子丰不费吹灰之力便破了去,此乃吉兆也,此战定能拿下建邺,彻底平定江东!”关羽等将见了大笑道,此番出战第一场就赢得这么轻松,这可是个绝好的兆头,看样子东吴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了。
  如此,东吴费尽心思打造的铁锁横江便被沈隆轻松攻破,千百艘大船顺江而下,朝着陆逊驻守的江夏直扑而去。
  陆逊听闻沈隆轻轻松松便破了铁锁横江,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整顿兵马迎战,然则上次被于禁焚毁的战船尚未完全恢复,东吴士卒对蜀汉水军又多有忌惮,上次于禁的大胜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如今一看到前往大船上的于字大旗,众士卒尽皆面色苍白,两股战战,陆逊见此心情跌入谷底,此般如何能胜?
第1736章
一片降幡出石头
  战船数量、大小不如人,士卒人数、士气不如人,还被蜀汉水师占了顺流而下的地利,纵使以陆逊之能也回天乏术,东吴水师一战击溃,被蜀汉夺了江夏,就连陆逊本人也成了俘虏,被带到沈隆、关羽面前。
  “哈哈,伯言所来何迟也!”沈隆大笑着上前为陆逊解开绳索,“伯言且宽心,陛下深知伯言乃是当世大才,早已叮嘱我等,不要伤了伯言的性命。”
  陆逊冷笑,“陆某深受主公厚恩大德,想让我投降却是千难万难。”沈隆却不以为意,而是命人带陆逊下去洗漱一番、更换衣服,将他在江夏城中好生安置,派人给他安排了一个大院子,只要他不出门,无论是读书还是干其它的都勿用理会。
  安排好这些之后,沈隆和关羽继续领兵南下,直指柴桑,关羽颇为不解,“子丰,陆伯言乃是当世英豪,他既然不降,我等何必强求?”
  “君侯,陆逊可以不降,然江东陆家却不会为东吴殉葬,待拿下建邺之后,江东士族必闻风而降,留着陆伯言到时候也能多一分情面。”关羽在败走麦城后没有投降,一来是因为他和刘备是结义兄弟,感情深厚,不会背叛刘备;二来么,他可不像陆逊,有如此庞大的家族,无法割舍地下。
  江东四大世家张朱陆顾,无论朝堂上如何变化,江东依旧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就像先前曹操兵临赤壁之时,群臣尽皆生出归降的念头一样,等沈隆拿下了建邺,这些江东士族肯定会向自己投降的,对此,沈隆充满了信心。
  到那时候,孙权不再执掌江东,陆家其它人都投降了,陆逊一个人再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到那时候再去劝降,陆逊说不定就从了。
  “此等士族时代享受富贵,行事却是如此下作,吾不齿也!”关羽一向对士人没多少好感,听闻此言顿时摇头长叹。
  “既如此,到时候关将军只率军厮杀便可,招降之事就交给我来办好了!”沈隆也不喜欢这些人,不过他们投降却可以减轻蜀汉士兵的伤亡,缩短蜀汉统一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速度,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至于日后的问题,就用造纸术、印刷术、科举制度还有广开学校、图书馆来慢刀子割肉,慢慢消除世家大族的影响吧!
  世家大族始于东汉末,兴起于两晋,他们能发展壮大和九品中正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只要不实施这一政策,什么五姓七望那有那么牛逼?
  沈隆随即下令,在俘虏之中挑选江东望族的子弟,将他们放还,让他们回去给各自的家族传话,这些人一贯懂得见风使舵,料想他们回去之后,蜀汉大军能遇到的抵抗肯定会少上许多,别看这些家族一个个在东吴身居高位,但可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家族为孙权陪葬。
  不数日,大军又抵达了柴桑,镇守柴桑的是老将徐盛,徐盛可是要比那些世家大族有骨气的多,纵然落败也是死战不退,看得关羽佩服不已,最后亲自上阵,用青龙偃月刀斩去了徐盛的首级,算是给了他一个英雄该有的结局。
  随后关羽命人厚敛徐盛,将他的棺椁留在军中,待日后扫平曹魏之后,再把徐盛的棺椁送回他的老家琅琊莒县安葬。
  柴桑既下,前往建邺就变成了一片通途,沈隆大军气势汹汹逼近建邺,建邺城中一片慌乱,孙权连连询问派往曹魏的使者,然而得到的都是坏消息;曹睿虽然听从陈群等人的建议,派了曹真南下、曹休西进,然则却被诸葛亮接连挫败,如今已经退回邺城、青徐二州去了,压根就不能给东吴提供多少支持。
  而城中的东吴士族,则开始另谋出路,等沈隆大军在丹阳停泊,准备水陆两路包围建邺的时候,不少家族都派来使者,言称愿为蜀军内应,为蜀军打开建邺城门。
  孙权亲自上城指挥大军试图依仗建邺的坚城厚壁力挫蜀汉锋芒,然则东吴士卒慌乱不已,仅有丁奉、周鲂、朱恒等少数将领手下的士兵还算齐整,余下尽皆缺兵少员,不看一站。
  “如今若是困守建邺则必败,不如由末将前去蜀汉营中诈败归顺,然后乘起进军之时爆发发难,或有几分胜算。”周鲂献计道。
  孙权闻言大喜,于是周鲂立刻带人出城找到了沈隆,沈隆闻言大笑,“若是其它人归降我怕是就信了,周子鱼岂是轻易言降之人?”周鲂断发赚曹休的事儿我可是记得呢。
  沈隆将计就计,假装信了周鲂的话,随带兵出击,等周鲂发难之时,一举将其拿下,顺道关羽还埋伏其后,斩杀了前来接应周鲂的丁奉。
  自此,陆逊被俘,周鲂、丁奉、徐盛接连殒命,东吴几无可战之将,等大军将建邺团团围住之时,城中军心早已混乱不堪,无法抵挡蜀汉大军的威势了。
  城中士族也兑现了他们的诺言,为沈隆打开了建邺的城门,沈隆、关羽亲率兵马杀入城中,直取孙权的王宫,将孙权等人一举拿下。
  余者尽皆举起了降幡表示归顺,在这个世界里,孙权还没来得及称帝便成了蜀汉的俘虏,后世的史书若是说起这段往事,恐怕就不会称其为三国了吧?
  建邺既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传檄而定,各地郡守、县令大多上书请降,少数几座不肯投降的城池,也被关兴、张苞、邓艾、王基等小将轻松拿下。
  关羽押着孙权等人回归长安,沈隆暂且留在建邺,江东虽然拿下了,但要让这里真正成为蜀汉的领土,还需要一些时间;等江东彻底为蜀汉所有的时候,就可以大举进军攻破曹魏,终结持续多年的乱世了。
  江东平定的消息传回北方,蜀汉和曹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长安一片欢腾之声,而邺城上下则是一片死寂,他们都知道,很快就会轮到自己了。
第1737章
封吴侯尚香回宫
  关羽护送孙权、孙登、张温、诸葛瑾等返回长安城外,刘备如约出城十里迎接他们,孙权从车上下来,尴尬异常不知该如何应对。
  “吾思念仲谋久矣,犹记得当年与仲谋一道共抗曹操的往事!”刘备倒是没让孙权行礼,立刻上前拉住了孙权的手,说了好一通两家交好的往事。
  随即当场作出安排,册封孙权为吴侯,孙登为吴侯世子,在长安城中择地为孙权一家营建府邸,刘备可是比司马家厚道多了,没有那归命侯之类的名号来侮辱孙权,当然孙权也比孙皓刚烈的多,要是刘备给他这样一个名号,说不得孙权回去就回自尽。
  东吴群臣也尽皆宽恕,各自任命官职,对于死去的丁奉、徐盛、周鲂等人也各有追封,厚待他们的家人,见此东吴群臣才稍微放下心来,看样子陛下是真心实意宽恕我等,纵使我等这一生无法再与诸葛亮、沈子丰等人争锋,等到儿孙辈的时候,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孙权叹了口气,只能躬身行礼谢过刘备,他自己倒是不怎么在乎性命,可还有孙登、孙虑、孙和这些孩子呢,总不能让全家都给自己陪葬吧!
  哎,看来刘备真是天命所归,自孙坚开始,孙家连续做了三代的梦也该醒了,来日就好生在长安养老吧,或许等到孙辈的时候,依旧有出仕的希望!孙权也明白,孙登这一辈或许依旧可以享受爵位,但实权官职却是不用想了。
  等到自己的孙子长大,自己和孙登都去世之后,孩子们把自家曾经在江东割据的事情彻底忘记,或许那时候朝廷才会重新启用孙家。
  “大哥,我兄弟二人今后终于可以同朝为臣了!”诸葛亮见了诸葛瑾也很是高兴,分头下注的好处就在这儿了,诸葛瑾虽然是吴臣,但有了诸葛亮的照顾,他归顺蜀汉之后一点儿也不会受到影响,他的子孙也有光明的前途。
  “恪儿、融儿,快来见过二叔!”诸葛瑾把自己两个孩子诸葛恪和诸葛融叫到诸葛亮跟前,齐齐给诸葛亮行礼,诸葛瑾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跟着诸葛亮一起去了蜀中。
  “哈哈,久闻元逊贤侄聪颖过人、叔长贤侄博学多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凡!”诸葛亮当即夸赞道,看得张温、顾雍等人羡慕不已,哎,我们为啥在蜀汉就没个兄弟呢?有了诸葛亮的照应,诸葛恪、诸葛融二人今后的成就一定在自家子侄之上吧?
  诸葛乔也前来见过自己的大哥和三弟,从今往后,他们兄弟三人就又能时常相见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见了也纷纷上前道贺。
  孙权认命了,张温、顾雍等人归顺了,看起来现场一片其乐融融,可还有一位比较敏感的人物还没从车里出来呢,那就是刘备的夫人、孙权的妹妹孙尚香。
  赤壁之战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孙尚香才智敏而且刚强勇猛,有她孙策遗风,身边的一百多个侍婢,个个都执刀守卫在她身边,即便是刘备这等人物,每次进入内房时,内心也都感到害怕恐惧。
  她从吴国带来的官兵故此大多不遵守法度,刘备因为赵云庄重,命他管理内事;后来,刘备在荆州公安城西的孱陵建了一座城,称作“孱陵城”或“孙夫人城”,让孙夫人与她的侍女及卫队住在一起。
  刘备入蜀,孙权于是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吴,孙尚香打算将刘禅一并带走,幸得诸葛亮及时排遣牙门将军赵云和张飞一起在江上拦截,方重夺刘禅,从此她一去不返,一直生活在东吴,距今已有十多年时间了。
  若是蜀中和东吴依旧分属两国,则这件事也就无关紧要了,但如今东吴归了蜀汉,孙权一家老小全被接到了长安,孙尚香也在其中,这下该如何处理孙尚香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毕竟在名义上她还是刘备的夫人,而且入门比如今的吴皇后更早。
  后方香车车帘微动,刘备还没有什么举措,刘禅却是迎了上去,在车前深深一礼道,“孙姨一向可好?阿斗这些年可是想念孙姨的紧啊!”当年在荆州之时,孙尚香曾经养过刘禅一段时间,现在刘备出马多少有些尴尬,见刘禅上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好……还好,阿斗快让我看看,可长大了么?”车里传来一阵儿低声啜泣,随即一只白玉一般的纤细手掌伸了出来,撩开车帘一角,孙尚香借着缝隙观察刘禅。
  “孩儿已经长大了,这些年不能常伴孙姨左右,心中着实不安,幸好孙姨这次回来了,孩儿总算是可以聊表孝心了!”刘禅说话还算得体,孙尚香听了也颇为感动。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刘备表示孙尚香要是愿意回来,他在宫中为孙尚香安排宫舍,孙尚香要是想在宫外居住,他也会给孙尚香安排别院,让刘禅可以时常探望。
  当年刘备只有皇叔的空名号,而孙尚香依旧沉浸在父兄的伟业之中,这么多年过去,孙家到了长安,刘备却距离一统天下仅有一步之遥;这么多年不断听说刘备在蜀中广纳贤才,创下的种种辉煌,孙尚香对刘备的感觉已经大为改观。
  而且她也知道,如今他们孙家已经不复旧日荣光,现在寄人篱下要仰仗刘备的鼻息存活,如果自己能重回宫中,也能安稳人心,于是当即答应了下来。
  这些蜀汉、东吴群臣可谓是皆大欢喜,有了这层关系在,往日两家的芥蒂就能少上许多,于是纷纷上前道贺。
  刘备当即册封孙尚香为贵妃,迎回宫中居住,东吴群臣心中略有遗憾,若不是孙尚香当日返回东吴,不管是从出身还是从入门的先后来说,她都比吴懿的妹妹更有资格当皇后吧?
  只可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一切早已无法更改。
第1738章
平东吴沈隆下合肥
  刘备重新接纳孙尚香回宫,并不是他俩旧情未了,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意义,联姻是两股势力结好的不二法门,既然原本刘备和孙家就有这层关系,那么为什么不用呢?
  让孙尚香重回宫中,可以向天下人揭示,我刘备是个宽容大度念旧情的人,你们这些东吴过来的臣子,放心地跟我混,我绝对不会翻旧账找你们的不是,你看我连当初差点把我独生子给拐走了的孙尚香都原谅了,还会在乎你们这点小事儿么?
  这下不光是东吴的文武大臣都放心了,就连曹魏的官员都会心动,这样的话将来等蜀汉大军打过来了,我们也不是不可以考虑投降啊!
  至于孙尚香回宫之后会不会引发宫中动乱,大家伙儿都是不担心的,虽然孙尚香养过一段时间刘禅,可这十多年来,一直给刘禅充当母亲这个角色的可是吴皇后,而且刘备都这么大年纪了,大概也不太可能在和孙尚香搞出一个孩子来和刘禅争夺太子之位,她就安安心心在宫中当好吉祥物就行了。
  吴皇后也不是嫉妒的人,根本不用担心孙尚香的到来会动摇她的位置,孙尚香当个贵妃刚刚好,想当皇后的话没人会答应,那怕东吴的臣子都不会支持。
  远在建邺的沈隆听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大为赞赏,连忙把这个消息公之于众,这些江东百姓也暂且安心下来。
  等江东战事刚一平定,沈隆就开始组织在江东恢复生产,许多蜀汉的先进生产技术都在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普及开来,让当地的老百姓获得了更多的收成,老百姓的想法向来简单,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支持谁,因此江东民心尽归。
  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沈隆也有办法,他们在乎的只是利益而已,蜀中的各种工坊也被沈隆搬到了江东,让这些世家大族可以利益均沾,如此他们也比较满意。
  这些工坊生产出来的纸张、书册又让江东的寒门士子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再加上分布各地的学校、图书馆,他们也感受到了蜀汉和孙吴的不同。
  刘备在进入长安之后就另开了恩科,这些寒门士子也有了出仕任官的正轨渠道,于是那些通过了初试的寒门士子们兴高采烈地乘船北上,准备去长安应考。
  对此,世家豪门倒是颇有不满,可你要让他们关了工坊吧他们又舍不得,这些工坊的确能让寒门士子学到知识,可也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一下放弃这么多钱,他们可舍不得;更何况就算没有他们,也有其他工坊生产纸张书籍,这个大趋势可不是一家一户所能阻止得了的。
  而且,他们毕竟底蕴深厚,起码在这一科,世家大族通过初试的年轻人要比寒门子弟多得多,所以他们也就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