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994

  尽管眼下民国才刚刚成立,男女之间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是当沈隆将金雅梅之前所做的事情一一讲述完毕的时候,到场的与会代表没有一个不服气的,无论从医术、资历还是医德,金雅梅都堪称医者楷模,绝对有资格担任中华医学会的副会长。
  今天到场的女医生还不止金雅梅一人,还有同样留学归国、如今在金陵贵格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曹丽云,日后她会成为北洋女医院第三任院长,这次的会议她还准备了“看护妇的训练”主题演讲。
  另外还有北洋女医院第二任院长,江西女名医康爱德,和康爱德同为美国卫理公会宣教士昊格珠养女的石美玉,她们姐妹俩有着九江双姝的美誉,他们在九江创办了但福妇幼医院及护士学校,为九江的妇幼医疗奠定了基础。
  其后康爱德随昊格珠到南昌设立医疗所,并终于在1911年建成一所拥有40多张病床的妇幼医院;而石美玉则与美国传教士胡遵理来魔都,成立魔都伯特利传道会,创办伯特利医院及护士学校。
  如今在中国的医疗届,女性医护人员虽然人数不多,但已经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后沈隆发表演说,确立了学会“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的宗旨,发表了《中华医学会例言及附则》,规定了中华医学会会员分特别会员,普通会员,名誉会员三级。
  普通会员系毕业于学会认可的国内外西医院校的医师,或是有明确传承、医术精湛的中医医师;特别会员则不仅要求医术过硬,还需要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是在学会认可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是发明过新药、新药方、开创了某种新的治疗方式等等;名誉会员则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医学反正的卓有声望的中外人士,这是给社会名流准备的。
  这和原历史又有很大的不同,原历史招收会员仅限西医,而且还对外语水平有要求,沈隆对此作了改变,将广大中医也吸纳进去。
  众人对沈隆的讲话都颇为赞同。
第2269章
弄个奖项吧
  开幕、伍连德致欢迎词、选举、沈隆讲述中华医学会章程,这些事情做完,第一天的会议也就结束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开会。
  早上先讨论《中华医学杂志》的事儿,既然是学术交流组织,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期刊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如今中国也缺乏正规的医学类期刊。
  现在虽然已经有一批医学类的报刊杂志,诸如:1792年由唐大烈创办的《吴医汇讲》、1871年创办的《海关医报》、1880年创办的《西医新报》、1886年创办的《医学报》、1887年创办的《博医会报》、1897年创刊的《利济学堂报》、1908年创刊的《上海医报》、1908年创刊的《绍兴医报》等等,但是这些医学科技期刊虽然诞生较早,但其刊龄都不长,有的办刊几年即停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而一些刊龄较长、比较正规的医学学术期刊则多为国外传教士所办,缺乏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为团结医疗届同行和促进学术交流,创办自己的学术期刊就成了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沈隆拿出了和伍连德拟定好的章程,在会议上做了讨论,参考大家的意见做了一定修改之后,确定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框架,并选举出编辑部的成员,伍连德担任总编辑,沈隆、颜福庆、俞凤宾等人担任副总编,其余金雅梅、唐乃安等人也在编辑部担任重要职位,编辑部设在津门,沈隆过去和伍连德交流倒也不算麻烦。
  然后沈隆公布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投稿地址,欢迎医届同仁给杂志投稿,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毕竟立言可是三不朽之一,要是能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自己在医届的地位和影响力肯定会大大提升。
  然后就是各个代表的演讲了,到场的诸多医学家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演讲稿,开始向同行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伍连德拿出了自己在东北防治鼠疫的研究成果,曹丽云讲述了培训看护妇的总结经验,颜福庆讲述了西医在治疗痢疾中的经验。
  沈隆的演讲和其它人的演讲则大不一样,他利用自己之前带领学生去京城周边乡村考察研究后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如今中国北方农村存在的医疗卫生问题,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农村,这让除了颜福庆之外的绝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
  从古至今,中国的医生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说高的话他们在官员士人面前根本不算什么,除非你像张仲景那般,原本就是士人,否则就算是李时珍这样的名医,官员士人也不怎么放在眼里。
  说低吧,医生又是一个颇受老百姓尊敬的职业,和普通人相比他们可要好得多,一旦成名出入豪门大户也是寻常的事情,有些小事寻求豪门大户的帮忙,人家偶尔也会愿意,这让他们不会面临一些普通老百姓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徭役、苛捐杂税等等。
  但是这样以来,却让医生、尤其是有名望的医生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眼睛里只有有钱有势有名望的人,而忽视了普通老百姓,毕竟他们也是要生活的,而能支付得起诊金、愿意花大价钱买药的都是有钱人,穷人又能给他们什么呢?
  就比如唐乃安,靠着开办私人诊所,不仅置办下大笔家业,还进入了魔都的上流社会,让自己的女儿可以穿戴各种名牌,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名媛;给那些穷人治病,那能有这些好处?怕是赔的连裤子都穿不起了。
  就算有少数医者遇到实在是看不起病的穷人,偶尔会免除他们的诊金药费,但那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已,专心研究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人还真不多。
  不过如今已经是民国了么,实际上怎么不好说,不过那些留学归来的医生都爱讲些民主、平等什么的,而传统的中医也还都记得医者仁心这句话,所以倒也没什么人站出来公开反对沈隆的演讲,演讲结束之后还获得了不小的掌声。
  颜福庆等人在他演讲结束之后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精心设计出卫生系统行政构架,在这个构架当中,农村卫生覆盖是重中之重,他希望人人都能看得起病;沈隆对他的想法很是尊敬,但他也知道,颜福庆的建议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必须要有一个组织架构严密、将老百姓真正放在心上的政府才能办到,而今后三十多年时间里,掌握中国政权的这个政府显然是做不到的,只有到了新中国时期,才会慢慢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起来。
  从最早的赤脚医生,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农村合作医疗等种种措施,才让农村的老百姓有能力解决一般的病痛,至于那些非常耗钱的严重病症,想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得到妥善的医治,这放眼全球都没一个国家能做到,那怕是那些有钱、国民又少的小国都不行。
  而沈隆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前把《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利用自己的学校多招收一些农村医生,或者带着学生下乡,给当地的村医传授更高明的医术,但这些医术在学会这些医术之后,还会不会专心为普通老百姓诊治,那就不是他所能把握的了。
  演讲持续了两天时间,与会代表的发言让众人都觉得大有收获,像这样的同行聚会交流在此前可是非常少见了,许多人都在这里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也让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在会议结束之后,他们也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继续交流进步。
  不少高质量的演讲稿都被沈隆收集起来,这些将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刊号上。
  而在会议最后一天,沈隆发起了一个议题,“国外如今已经有诺贝尔医学奖等颇具影响力的医学奖项,而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奖项,所以我提议成立一个奖项,用于表彰中国的优秀医者。”
第2270章
中华医学会奖
  “大家都知道,我开了个小小的胶庄,这些年多少赚了点钱,所以我计划每年拿出一万大洋来赞助这个奖项,根据我的规划,这个奖项将表彰以下几类医届同仁!”
  “在中医药基础、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并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集体和个人!”这是后世的李时珍奖,沈隆直接搬了过来。
  “在医药领域里的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是日后的中华医学科技奖。
  “在儿科医学领域做出杰出科研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这是宋庆龄儿童医学奖。
  “以及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是白求恩奖章,前面几个奖项主要针对科研,而这个则是针对医疗一线工作者。
  “铃医奖,用于表彰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铃医就是摇着铃铛看病的乡村医生,这是沈隆自己弄出来的奖项,广大乡村医生群体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奖项。
  “这些奖项设一、二、三等奖,每年评选、授奖一次,颁奖仪式将在每年中华医学会的会议上举行,会提前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公示获奖名单,如果对获奖者有质疑,可以进行联系,但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除非发现有学术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否则不会撤销获奖资格……如果还有需要表彰的,大家可以补充。”沈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问道。
  “白先生这可是为我们医届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话音刚落,与会代表都纷纷起立鼓掌,为沈隆的举动表示赞赏,他们之中或许有人不会在乎这点钱,一共才一万大洋,然后设了这么多奖项,还分一二三等奖,拿到手里的估计就没多少了,但这项荣誉却是对他们的最大认可,要是能拿个奖章回去,那可就风光了。
  “关于奖项的设置,白先生已经想的很周全了,我没什么要补充的,不过这奖项的名字,我们可得好好商量下,诺贝尔奖是应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赞助而得名,既然这个奖项是白景琦先生出资设立的,那照我看就叫白景琦奖好了!”颜福庆说道。
  这可是有点太牛逼了,沈隆连连摆手拒绝,“不成不成,我只不过是医届晚辈,今天还有这么多前辈在这里呢,怎么能用我的名字来命名?”
  “那要不就用你的药厂名字来命名好了,黑七胶庄的名号我可是早有耳闻,完全可以叫黑七奖么!”唐乃安说道。
  “也不行,其实啊,这黑七两个字也是从我的名字里来的,我在白家这一辈排行第七,化白为黑就成了黑七胶庄!照我看,既然是中华医学会的奖项,不如就叫中华医学会奖好了!”日后中国医疗届也有许多奖项,比如沈隆上面提到的李时珍奖、白求恩奖、宋庆龄儿童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等。
  但都是一些小圈子里的奖项,尚且缺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奖,希望自己这个提议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这一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这个奖就叫中华医学会奖了,沈隆接着说起了该奖项的推荐申报评审流程,“凡是本会特别会员、名誉会员,以及受本会认可的医疗机构、学校皆有资格推荐候选人,由本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医学会奖评审委员会,并成立中华医学会奖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接受推荐、初审等等。”
  大家伙儿推举了沈隆、伍连德、颜福庆、徐定超、金雅梅等颇具影响力的会员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北里柴三郎等外国与会人员也受到了邀请。
  这项议题讨论完毕,这次的大会就结束了,套用一句日后常用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沈隆他们就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中华医学会成立的喜讯,表明了本会的宗旨,号召全国医届同仁报名参加,他们将在各地分会填写报名表、接受初步审核,如今中华医学会已经把框架搭起来了,不仅成立了总会,还在各地成立了分会,并选举在当地颇有声望的会员担任分会长、副分会长。
  比如沈隆就是京城分会的分会长、颜福庆就是湖南分会的会长、唐乃安就是魔都分会的副会长,他们也将承担吸纳会员的任务,沈隆把这事儿交给白玉婷去办了,如今她在京城分会里担任秘书长,负责帮助沈隆处理日常事务。
  至于伍连德就算了,他不光是会长,还要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华医学杂志》的总编工作,东北防疫的后期工作等等,实在是忙不过来,津门的分会长于是就成了金雅梅,金雅梅很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份工作交给她正合适。
  “总算是忙完了,能和这么多医届同仁交流,我们之前的辛苦没有白费啊!”会议的成功举办和中华医学会的成立让伍连德高兴不已,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明天的会议参加人数肯定更多,会议规模也会更大,到时候还有一番辛苦啊!”沈隆笑道。
  “那是,现在才几百个会员,到明年起码也得变成几千会员才是!”伍连德点头道,历史中中华医学会成立的时候才二十一名会员而已,一年时间也才只增加到232人,除了伍连德将会员范围限制为西医之外,准备不足成立仓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有了沈隆的支持,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如今协会的框架已经搭起来,各分会的会长回去后也一定会努力发展会员,到了明年开会的时候,肯定有事另外一番景象。
  沈隆和伍连德、徐定超在魔都休息了一天,然后就马上坐船北上,准备返回京城。
第2271章
白校长
  回到京城后,沈隆就在自家的学校里腾出一间办公室供白玉婷使用,作为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办公室,并在学校外面挂出牌子。
  中华医学会成立的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以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牌子一挂出来,就吸引了许多医届人士前来报名入会,白玉婷一天忙得不可开交,沈隆也是愈加忙碌,不仅要负责正常的教学、诊疗、医院管理工作,还得主持京城分会的日常工作,例如新会员的入会仪式、定期的组织聚会、学术探讨等等。
  再加上和伍连德一起审阅全国各地医者给《中华医学杂志》投稿的论文,要不是沈隆精力异于常人,以及早就培养出一支精干的团队,这些事情他还真忙不过来。
  说起论文,沈隆也感到颇为头大,如今可不是后世,医院的医生还有研究机构的研究者都是经过正规高等教育培训出来的,写论文对他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格式什么的完全不用操心,直接看论文就行了。
  而现在,除了像伍连德、颜福庆、唐乃安这些少数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其它人根本不知道正规的论文该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着实让人看了头疼;甚至有些老中医还用文言文写做,得亏沈隆的国学功底超乎寻常,要不然连看都看不懂。
  沈隆只能在《中华医学杂志》上专门写了文章,讲述正规的论文格式该是什么样的,究竟该怎么写一篇合乎规则的论文;然后从那些投稿中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将这些文章修改成标准的论文格式,再刊登发表。
  这活儿就连伍连德他们都干不了,他们的医学知识是够了,可国学功底和中医相关知识并不足以达到能看懂文言文医学论文的程度,所以这方面的文章全都送到了沈隆这边,沈隆每天几乎都要专门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修改这些论文。
  修改完了之后,沈隆会把原稿抄一遍,附上自己修改后的文稿给作者邮寄回去,这样他们在下次投递论文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写了,然后把成品论文发给伍连德,让他刊登。
  那些收到论文的老中医看了都很惊讶,一来佩服沈隆的国学功底,他把论文从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没有一处翻译错误的,而且对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也让他们佩服不已,但凡是文中出现一点儿小问题,沈隆都能明确地指出来。
  这让他们都大为感慨,不愧是百年老号百草厅出来的人,医药方面的功底确实让人敬佩,同时也多少都有些不好意思,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病、开了这么多年的方子,竟然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后辈给挑出毛病来了,哎,医道无穷,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啊。
  随着《中华医学杂志》的发行,中华医学会在医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沈隆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到九月份的时候,民国教育部门的主管将沈隆请到部里开会,和他商量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如今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竟然还没有一所国立正规西医学校,于是成立一家新学校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至于地点自然选在了京城。
  你要在京城办学校,肯定得找沈隆来商量啊,所以见面之后寒暄一番,教育部门的主管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教育部出一笔钱,把沈隆的医院和学校买下来,然后改组成国立京城专门医科学校,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
  “白先生,我知道这所学校是你的心血,但是如今只能请您忍痛割爱了,实在是京城找不到比您这所学校、医院更适合改造为第一家国立医学专门学校的了!”教育部门的主管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关系,这也是好事,私人办学文凭是个大问题,要是政府愿意接收这所学校,那毕业的学生就能拿到正轨文凭了,而且还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把这所学校越办越好!”沈隆倒是坦然接受了这一提议,只是后半句话有些言不由衷,哎,再过一阵儿军阀混战就要开始了,政府的钱全砸在打仗上了,就连北大都出现了经费危机,更何况自己这所学校呢。
  不过眼下民国政府刚刚成立,许多人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来,资金情况也相对宽裕,于是教育部门的主管在评估完沈隆医院、学校的价值之后,照价给钱,将这两家机构收归国有,不过他们这个照价也只是评估了医院、学校的地皮、建筑、设备而已,其它的他们还没这个概念,沈隆倒也不怎么在乎,他的目的只是办学而已。
  于是学校改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医院则更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学校和医院里原有的员工大多留任,沈隆成了学校的校长和医院的院长,徐定超担任副校长,白玉婷则从学校里离开,专门负责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