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994

  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尤其是百草厅管事的人们,更是忧心如焚,担心到关外办药材的许先生的命运。
  过了两天,许先生居然回来了!马上传话,全体在百草厅公事房聚齐,大家伙儿坐满了一屋子,无不紧张注视着刚回来的许先生。
  许先生一脸的庆幸,“……九死一生!九死一生!一路上全有日本兵把着,不是哨所,就是岗楼,查得最紧的就是药,怕的是给抗日联军弄的药,查出来就活埋,我亲眼看见的,活活儿的埋了三个药材老客……唉,那都是正经的买卖人呐!”
  “得亏董事长和伍先生当年在东北留下的恩情啊,大路走不了我们就想办法走小路,谁知道刚进山就被土匪给堵住了,我寻思着这下可完了!”
  “谁知道那土匪头头听说我是给咱们百草厅运送药材的,马上就把我们给放了,还好酒好肉地伺候着,说当年要不是董事长和伍先生,他们全家都得死,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了,小鬼子虽然堵着大路,可山上的小路他们那儿堵得过来?”
  “这些土匪肩挑背扛,愣是把十几万两的银子给送进关了,还说以后咱们再办药,照样能走这条路!”许先生看着沈隆满是敬仰。
  “人家办事儿厚道,咱也不能差了,生受人家的好处;许先生,你先歇几天,等歇好了再回去一趟,带些磺胺和青霉素给他们送过去,他们一准儿需要这个!”沈隆吩咐道,有来有往才能长期保住这条线路。
第2311章
西迁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不过这小鬼子贪得无厌,占了东北肯定又会盯上其它地方,这京城也不一定安稳啊,咱们得早做准备!”沈隆并没有高兴多久,相较于国家民族遇到的困难,百草厅这点小幸运更不算什么。
  “老七?不至于吧?小鬼子就那么能耐?”大家伙儿无法接受这一点,“关外拦不住小鬼子,那是东北军压根儿就没有抵抗,只要守住山海关天险,小鬼子一准儿进不来。”
  “东北守不住,山海关就能守住?”沈隆叹了口气,“苦日子要来了,提前做些准备也没坏处,从现在开始,京城这边就不要存太多东西了,先慢慢往西安、成都那边运;这事儿我做主了,你们就照着办吧!”
  沈隆如今执掌百草厅已经快十年了,积威甚重,所以尽管大家心里仍有怀疑,还是都下去准备操办去了,沈隆到后面找到老太太,她在花旗银行还存了不少好东西呢,这东西要是留在京城终究会便宜小鬼子,索性也一起搬走算了。
  老太太如今快八十了,身子骨已经不大行了,听了沈隆的话之后叹道,“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咱又要去西安?”
  “也就五六年的功夫了,这么多家业,事到临头再搬那肯定来不及!”沈隆说道,“得亏您当年目光长远,早早地在西安开了分号,要不然咱们还真不知道去那儿,这可是一大家子啊!得,现在就让景陆在西安买房置地。”
  “我当年也就是想让景陆他们哥俩能帮忙照看大爷!那儿会想到这么多呦!这么多年好的坏的,就没见你说错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听你的!”老太太说罢起身。
  沈隆赶紧把她扶住,“咱们家还好说,就是那么多伙计,到时候愿意跟着咱们去西安的还不知道能有多少,但凡还有一点儿希望,谁又愿意离家那么远呢?”
  “好好跟他们说,把道理讲清楚了,路上准备妥当点,这样要是还有人想留下,那也没办法,只能各安天命!”老太太走到箱子钱,摸出要是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匣子,然后回到炕上打开。
  “世道不一样了,这个乱世也怪不得你们,今儿我给你交个底儿,我在美国花旗银行存了十个保险箱,里边儿全是贵重的细料药材,就算七年八年不进货,也够柜上用的;另外我在四大钱庄也存了九十万两银子,既然要走,那就都取出来吧!这可是我压箱子底的东西,你可得收好了!”老太太将匣子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给沈隆看。
  百草厅的家底儿真厚实啊,老太太不声不响的就藏了这么多东西,“这笔银子都归公中,不能当成咱们二房自己的,免得有人说闲话。”
  “将来要走的时候,你带着孩子们走就行了,我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百草厅有你管着我也没啥不放心的,到时候我就留在京城陪你爹吧。”老太太说完又躺在了床上。
  沈隆劝了几句,老太太始终不肯松口,沈隆只好暂时作罢,哎,老太太的身子骨是越来越不行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到那一天,如果看不到对她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儿。
  要搬去西安的可不只是百草厅,济南府的黑七泷胶庄也得内迁,可惜没了小泷河的水,到西安之后还能不能找到熬胶的好水还真不好说,至于鼎香楼的话,如今掌勺的大厨是安邱人,就让他回老家去吧。
  学校自然是重中之重,这可是自己的心血,眼下还不太好公开准备,不过计划还是要先偷偷准备起来的。
  自从小日本占了东北之后,难民不断向关内涌来,沈隆让人在百草厅门口熬了几种治疗常见病的药汤,免费给这些东北难民舍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帮他们一把。
  而北平城里的小鬼子可是抖了起来,东北既然拿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就可以放在华北了,于是前来窥探百草厅药厂的人越发多了起来,沈隆也没让他们好过,只要是敢来,那就统统死啦死啦地。
  沈隆为了误导小鬼子,不光是来看药厂的,还有窥探北平军事机密的,跑到城外去勘查地形的,也都狠狠杀了一批,于是日本的情报部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他们开始相信,拥有神奇能力的中国人绝对不止三个!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1935年,沈隆已经把京城百草厅和济南府黑七泷胶庄搬得差不多了,基本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而搬迁学校的方案计划也改了一版又一版。
  如今京城的局势越来越危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暗地里的行动,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学校拨巨款在长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今址为中南大学)动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了。
  可惜他们没想到民国政府溃败地这么厉害,日后搬去长沙才三个多月,形势就逼得他们不得不再次搬迁,这回直接一口气搬到了昆明,和南开、京师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一直在昆明待到1946年才返回京城。
  因为战争的缘故举校搬迁的并只有这几所院校,浙江大学也在校长竺可桢的指挥下,带着苏步青、王淦昌等俊才以及如今仅存的两套《四库全书》之一,踏上漫漫西迁路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
  而北平大学医学院则和工学院、农学院以及其他平津高校一起搬到了西安,就在清华大学在长沙买地的时候,沈隆也让人在西安买好了兴建学校的土地,动工开始修建教室宿舍。
  等到了1937年,校舍已经修建完毕,然后赶在小日本进入北平之前开始了搬迁,沈隆早就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全校师生们一起行动,最终顺利地逃出了北平城,至于白家,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一群人提上包裹就可以动身了。
第2312章
白敬功的香江之行(上)
  1938年,白敬功带着沈隆的命令离开西安,一路南下,下湖北,穿湖南抵达广东,到了广东之后,他又坐船来到了香江。
  此时的香江涌入了不少魔都等地来避难的百姓,所以白敬功在这里一点儿也不起眼,稍事休息,他便换了身衣服,叫了辆车来到维多利亚湾,找到了一家叫“联合行”的商号,四周打量一番,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便走了进去。
  “先生,请问您想要点什么?”店里的伙计见白敬功衣着气质不俗,马上过来殷勤地招呼着,“鄙店各种电子器材都有,药品也有一些。”
  “我找你们的经理杨廉安先生,不知道他在不在?”白敬功问道,稍等片刻,便看到一名三十左右,圆脸蛋戴着眼镜,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男子迎了出来。
  “您好,我就是这家小店的老板杨廉安,不知道您是?”男子看着白敬功,暗暗猜测他的身份。
  “我姓白,是何先生介绍来的,这是何先生交给我的!”白敬功拿出一个看似寻常的袁大头递给杨廉安。
  杨廉安接过来一看,表情顿时不一样了,连忙问道,“何先生最近还好么?听说何夫人最近身子不大舒服?不知道要不要紧。”
  “不要紧,我来的时候,何夫人已经康复了,白大夫看了她的药方,加了一味防风,去了白芷,何夫人喝了几次就好了!”白敬功注意到,当这个方子说出来之后,杨廉安的脸上顿时露出惊喜地神色。
  “那就好,那就好,我早就盼着白先生过来了,白先生,您还没用过饭吧?我先给您接个风,咱们边吃边聊?有福,店里面先交给你了!”杨廉安招呼一声,就带着白敬功到了附近一家茶楼,要了个安静的包间。
  俩人点完菜随意说些闲话,等茶点上齐之后杨廉安方才进入正题,“不知道何先生这次带了什么话给我?”
  “何先生说杨先生您是难得一见的经商奇才,又熟悉香江的商业形势,所以让我向您多学习学习,另外还说杨先生的事业刚起步,缺少启动资金,我刚好有一笔闲钱,不知道能不能在贵行入一股?”白敬功按照沈隆的叮嘱说道。
  “另外,我也打算在香江开个小店,以后还望杨先生多多照顾!哦,对了,这是何先生给您的信。”说罢白敬功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取出一封信递给杨廉安。
  杨廉安认真检查了信的封口和暗记,确认无误后收下了,却没有马上打开,既然对方打算在香江开店,那就不急于一时,吃完饭杨廉安询问了白敬功下榻的饭店,就先回店里了,回来之后进到里面,拿出了白敬功交给他的信。
  表面上看这封信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杨廉安拿出钢笔,根据最近的密码本在信上勾勾画画,很快就翻译出了这封信里隐藏的信息,信上告诉他来人是朋友,资金实力雄厚,且拥有一些他人没有的商业资源,让杨廉安接受对方入股的要求,并和他进行深入合作。
  杨廉安将这些都牢牢记在心里,然后点燃火柴,把这封信烧掉,等他第二天重新找到白敬功的时候,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既然是何先生的朋友,那杨某非常欢迎白先生入股,不知道白先生打算入多少股份?”
  “不多,我在汇丰银行的账户里有十万美金的存款,其中一半儿打算拿来自己开店,另一半儿就用来沾杨先生的光了,也不用太多,杨先生给我四成股份就好。”沈隆可是比唐华厚道多了,没要一半儿的股份。
  “五万美金?白先生,这太多了吧?我当初在魔都刚开店的时候也只花了两根小黄鱼而已!”杨廉安心中暗喜,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呵呵,您也说了是当年,这几年下来,您在魔都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好啊,联合行早就不是当初那两根小黄鱼的事情了。”白敬功笑着把支票推了过去。
  “这钱先不急,等我准备好合同再说,我也得去和东家说一声,看看东家打算给您多少股份!”杨廉安又把钱推了回去,“不知道白先生主要做什么生意?”
  “我做药材,中药西药都做,中药主要是一些东北特产的药材,西药的话,磺胺和青霉素都能提供!实不相瞒,在下乃是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的人!”白敬功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这可是大生意啊!”杨廉安忍不住咂舌,自从小日本占了东北之后,东北特产的人参、鹿茸、红松子等珍贵药材就很难运出来了,更何况这么靠南的地方?比起当年,现在的价格已经翻了十多倍,而且到处都是想买货的人,卖主却是少之又少。
  磺胺和青霉素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真正的价比黄金,有这么好的东西在手上,那还用担心在香江打不开局面啊。
  杨廉安将消息汇报给上级后,很快得到回应,第三天就送来了合同,白敬功用五万美元拿下了联合行四成的股份,先拿出部分药品让联合行代卖,然后自己开始在香江注册公司,购买店面、居所,大有在这里长待下去的打算。
  在杨廉安的帮助下,白敬功很快就把一些办好了,并按照沈隆的吩咐给这家公司取名为长江贸易公司,做药品销售只是这家公司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会出现长江工业、长江地产等一系列的分公司,这些沈隆早就吩咐过白敬功了。
  办完这些之后,白敬功暂且离开了香江,又是一番辛苦的跋涉,白敬功回到了西安,把这件事仔仔细细给沈隆说了一遍,尽管他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送钱,不过白敬功没有任何疑问,这么多年下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父亲做得肯定是对的。
  沈隆点点头,“办得不错,你歇几天,然后再去香江待两年吧!等小鬼子要来了再回来!”
第2313章
白敬功的香江之行(下)
  只用五万美元就能拿下联合行的四成股份,这笔生意做得值啊,白敬功还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沈隆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过几年抗战胜利,联合行就会改叫华润,华是中华的华,润自然就是润泽东方的润了。
  杨廉安其实不姓杨,他真名叫秦邦礼,是秦邦宪的弟弟,秦邦宪这个名字好多人都不知道,但他后来常用那个名字就厉害了,博古是谁,但凡稍微读过点书,看过点革命剧的人都清楚,早年间陈会计给了杨廉安两根金条,让他在魔都做生意。
  他用这两根金条办起6家各式店铺,以此为掩护传递情报、接送苏区干部、为苏区购买药品和无线电器材,魔都陷落后,杨廉安去了根据地,然后又去了香江,办起了联合行。
  一边做生意一边开展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将募捐到的钱物,经秘密通道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
  不过由于资金等原因,杨廉安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多,有了沈隆注入的资金,联合行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抗日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些是上次沈隆秘密去北边和白敬业见面时候商量好的,北边现在啥都缺,沈隆的这笔援助可以说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白敬功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每天都和沈隆在书房里聊很久,沈隆给他讲了在香江要注意的细节,以及他要做那些事情,“小日本已经盯上香江了,我估计啊,很快他们就要对香江下手了,所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小日本一来就赶紧走人!”
  “不光是你自己走,你店里的伙计,还有杨廉安他们也得照顾到,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多送出来几个英国人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等小日本一走,你想做些什么就方便了。”白敬功以后要长期待在香江,提前和英国人打好关系肯定有好处。
  杨慕琦这样的大人物肯定没办法,他们走不了,英国人不让他们走,日本人也盯着他们,不过一些中下层的英国人还是能救一些的,这些人将来都有大用处。
  过了几天,重新准备完毕的白敬功又离开西安南下前往香江,这次他同样的孤身一人,而等将来日本鬼子被赶走之后,他就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去了。
  这次他带来了更多的东北药材和磺胺、青霉素,亮出了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的招牌,高质量的药品药材很快轰动了整个香江,白敬功在香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始出入各种酒会宴请,融入到上流社会当中。
  白敬功打小跟着沈隆学习,英文说得很溜,西式礼仪也学了个七七八八,再加上他做生意多年锻炼出来的情商,应付这些场面可谓是游刃有余,很快就认识了不少朋友,中国人、英国人都有,顺利地在香江站稳了脚跟。
  当然,也不是没有遇到麻烦,不过不管是香江的帮派还是小日本的间谍,都没有给他制造多少麻烦,毕竟是沈隆教出来的孩子,要是连这个都应付不了那就太不给力了。
  而且,他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渠道商而已,有没有自己开厂子生产磺胺、青霉素,所以一般人还真没有认真对付他的打算,更多的则是想办法从他手里拿到更多的货物,好转手赚上一笔,所以白敬功在香江的日子还算顺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