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994

  杨廉安那边的进展也很不错,他原本就很有经商的天赋,在有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之后就可以大展拳脚了,很快,一批批物资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需要的入手里。
  一转眼就是两年多时间过去,小日本前脚刚偷袭完珍珠港,后脚就开始从陆上进攻香江,英军在香江的军队仅有1.5万人,根本无力同小日本抗衡,很快就失去了新界和九龙,只剩下港岛一座孤岛,而且港岛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早就做好准备的白敬功马上行动起来,他已经清空了商铺的存货,伙计们也都各自遣返回乡,他先通知了杨廉安自己的打算,然后找到这两年在香江认识的英国人,利用自己积累下来的人脉和渠道,赶在杨慕琦投降之前,将这批英国人运回了国内。
  这些人离开香江后不久,就在报纸上看到那些没有逃出来的英国官员、军人被关押在深水涉战俘营、赤柱监狱等地保守折磨的新闻报道,不由得大感庆幸,如果不是白敬功,他们必然会遭受和这些人一样的折磨,甚至还有可能在日军的进攻中死去,于是一个个向白敬功献上拥抱,感谢他把自己从日本人的魔爪中解救出来。
  同时一再承诺,如果将来他们还能返回香江,一定会给白敬功丰厚地回报,然后这些人少部分选择留在中国,大部分则转道印度返回了英国,消息传到英国之后,白敬功受到了英国上下的感谢。
  英国大使馆还专程派人来到西安,代表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大英帝国爵士”称号,依次来感谢拯救英国公民的贡献。
  “这玩意儿也没啥意思,不过对你将来在香江做生意倒是大有好处。”沈隆随手将爵士勋章丢回给白敬功,有了这玩意儿,以后在香江就能横着走了。
  白敬功回到西安后就暂且安定下来,依旧和往常一样,照看着家里的生意,或是在西安总店坐镇,或是亲自带人穿越日军的封锁,去迎接关外运回来的珍贵药材。
  而沈隆则继续当好他的老师和院长,一边进行正常的教学,一边带着学生在西安周围的县城继续进行定县模式的实验。
  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暗地里却在和北边的白敬业进行着密切的联系,帮他们运送药品,白敬业虽然也掌握了磺胺和青霉素的生产技术,可由于封锁,他们生产出来的药品还是不如自家工厂的。
  这天,沈隆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校长,有您的电报!”
第2314章
诺贝尔奖
  来人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外国人,那名外国人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惊讶也有一丝不甘,见了沈隆之后他脱帽行礼,“白先生您好,我是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拉尔森,专程从陪都飞过来给您送电报。”
  说完他看了看左右,“请问伍连德先生在么?这封电报是同时发给你们两位的!”
  “伍先生就在隔壁,不如我们一起过去好了!”沈隆起身说道,在现实世界中,伍连德原本会在淞沪战役之后返回南洋,不过在这个世界,他被沈隆拉了过来,如今跟随他一起来到了西安,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继续从事防疫研究。
  沈隆已经猜到了他带来的电报内容是什么,不过并没有太过激动,因为这都是他应得的,到了隔壁办公室,伍连德正在写东西,沈隆进去后说道,“星联,瑞典给咱们两个来电报了,这位是瑞典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参赞拉尔森先生。”
  “瑞典?”伍连德顿时激动起来,说话都开始打哆嗦了,现在是十月份,这个时候瑞典发来的电报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尊敬的白景琦先生,尊敬的伍连德先生,我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您二位告知这一好消息!”拉尔森郑重地取出电报读了起来,先用瑞典语读了一遍,然后又翻译成中文,“根据瑞典卡洛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最新评选结果,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科学奖授予来自中国的白景琦先生和伍连德先生,以此表彰二位在防治鼠疫工作中的卓越贡献,现诚挚地邀请二位于1943年12月10日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办的颁奖典礼!”
  “景琦,我们得奖了!我们终于得奖了!”伍连德激动地满脸通红,旁边的工作人员也连声恭喜,他怎么说也是大学的工作人员,自然知道诺贝尔医学奖意味着什么。
  “嗬,我还以为不给了呢!”沈隆倒是没怎么激动,甚至还讽刺了一句,要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德国科学家多马克1932年发现百浪多息能阻止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开创了磺胺药研制和治疗感染病的先例,1939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1941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仅仅隔了三年时间,他们便和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一起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沈隆不光是和伍连德一起对鼠疫以及其他流性疫病的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磺胺和青霉素的发明者,如今磺胺和青霉素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多年,按照多马克和霍华德·弗洛里、钱恩的获奖速度,他早就应该得奖了。
  然而一直拖到现在瑞典卡洛琳医学院才给他们颁发这个奖项,这里面的原因的确值得深思,沈隆猜测,一开始他们可能是出于白人的高傲,不愿意把这一奖项颁发给自己,但如今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的斗争进入到后期阶段。
  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也会受世界舆论的影响,出于对团结反法西斯阵营力量的考虑,他们终于忍不住要给沈隆和伍连德颁奖了。
  “校长,星联先生,恭喜了啊,这可是大好事啊!我马上通知全校师生好好庆祝一番!”这会儿功夫,隔壁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老师都来了。
  立刻有人冲向学校的广播室,很快全校的老师、学生和工作人员都知道了沈隆和伍连德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
  “这是什么奖项?”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你都不看《中华医学杂志》的么?诺贝尔医学奖是全球医学界的最高奖项,中华医学会奖只表彰咱们中国的医药工作者,而诺贝尔医学奖则是面对全世界科学家的!能拿到这个奖项,说明白校长和伍先生做出了让洋人都无比佩服的成就!”一名学生给周围的人普及道。
  “这么说白校长和伍先生赢了那些洋人?是世界第一?”另一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一奖项。
  “文无第一,不过白校长和伍先生在鼠疫防治领域的研究的确远超其他科学家!每年又无数科学家都盼着自己能得诺贝尔奖,白校长和伍先生能拿到这个奖项,肯定赢了许多洋人!”那怕是后世,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便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大大涨了一波民族士气,更何况现在这个时代?学生们都激动无比。
  甚至有人不知道从那儿弄来了鞭炮,在学校的广场上燃放起来,然后唱着校歌来庆祝这一注定会名留史册的场景。
  外面的吵闹让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学生都无法专心听讲,不过往日严厉的老师并没有任何不满,索性合起课本,“算了,这节课就到这儿,大家一起庆祝去吧!这可是我们中国拿到的第一个世界性科学大奖啊!”
  消息很快传到了外面,周围的老百姓就更不明白诺贝尔奖是什么意思了,不过沈隆经常带着学生给周围的老百姓义诊,虽然不懂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应该是白校长和伍先生遇到了好事儿,所以他们也赶来祝贺了。
  然后是政府方面的代表以及陕西的社会名流们,他们也纷纷过来道贺,当然也少不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代表,他们既然知道了,那白敬业也会很快知道。
  “哈哈,白校长和伍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也是继印度的泰戈尔和拉曼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人,所以二位不仅是华人之光,也是亚洲之光啊!今天务必要好好庆祝一番!白校长、伍先生,我们去德发长吃饺子宴!”前来祝贺的省教育厅长满面红光,颇有与有荣焉的味道。
第2315章
领奖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月份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三月份日军全面接收广州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封锁。
  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发起了鄂西会战,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但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七月份,我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缅甸远征军也在发起反击,抗日战场上已经出现了局部反击。
  在这种时候,沈隆和伍连德的获奖相当于为全体中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全国上下士气为之一振,再加上日军在太平洋的不断失败,连山本五十六都挂了,意大利也投降了,人们似乎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各大报刊纷纷在头版头条报道这一好消息,对沈隆和伍连德的获奖极尽溢美之词,“白景琦先生、伍连德先生此前在东北活人无数,堪称万家生佛,然而他们的恩泽不仅只给了东北的百姓,他们在东北抗疫中的研究发现,同样也让全世界民众都因此而受益。”
  “其后西班牙大流感等多次大型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全世界医者都参考了白景琦先生、伍连德现在在东北抗疫中的做法,极大地减少了损失……故而白景琦先生和伍连德先生此次获奖乃实至名归!”
  “白、伍二位先生的获奖,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出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来,可以说是二位先生战胜了欧美的诸多大科学家,使我中华民族亦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四万万同胞可以在国际上挺起腰杆说话……”
  哎,光靠对鼠疫的研究还不够,要想真站起来,那非得种出大蘑菇不可,沈隆倒是没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可不只是区区一个诺贝尔奖就够了的。
  就连花生米也专门发来贺电,并在他控制的报纸上对沈隆大夸特夸,搞得就好说沈隆和伍连德得奖是他支持的一样,然而大家都知道,沈隆和伍连德做出研究的时候,他花生米还在日本混日子呢。
  而沈隆和伍连德的照片也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继吴佩孚、花生米、冯大帅、阎老西、溥仪、汪兆铭、宋三小姐、陈诚之后第九位、第十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华人,而是还是第一位、第二位非政治人物。
  当然,也不是没人替沈隆抱不平,就有媒体采访了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医生,这位医生声称,白景琦先生和伍连德先生早就该得奖了,卡洛琳医学院一直拖了三十多年才肯给他们颁发奖项,效率实在是太慢了,这只是一份迟来的奖励罢了。
  另外,这位医生还声称,白景琦先生发明的磺胺和青霉素都是划时代的药物,这两项成就都绝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卡洛琳医院要是无视了这两项发明,那么诺贝尔医学奖的权威性将会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
  白景琦先生这次获奖只是开始而已,在未来,他一定会再次获得这一奖项,他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荣耀,更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荣耀。
  沈隆参加了一两次庆祝仪式就算了,然后和伍连德一起北上,海上正在打仗,走海路去瑞典有不小的危险,坐飞机的话,沈隆倒是不怎么怕,可国民政府的人不敢让他们这么干,这一时期的飞机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万一出点事儿他们可就得被骂死了。
  于是可以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了,先北上进入红色帝国境内,然后乘坐欧亚铁路前往欧洲,今年二月红色帝国已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在战争中出于主动地位,所以沈隆的旅程顺利了不少,不久后便抵达了瑞典。
  后世一天的旅程,现在却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沈隆和伍连德在十二月初终于赶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
  这也是时隔三年之后,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奖,从1940年到1942年,诺贝尔奖虽然照常颁发,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并没有进行颁奖。
  颁奖时间是十二月十日,不过并不是直接去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奖就完事儿了的,之前还有各种见面会、记者会、慈善晚宴等等,沈隆只要有机会就向记者们讲述日本鬼子在中国所犯下的罪孽。
  终于到了颁奖典礼那天,瑞典现任国王古斯塔夫五十抵达现场准备给获奖者颁奖,这位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从1907年开始到现在当了三十多年的国王,颁奖也颁了三十多次,未来还会再颁发几次。
  这要是放到后世,他的照片肯定会和伊丽莎白女王、地图脑袋等人放在一起,然后网友们踊跃猜测,他们谁才会在比赛中获得胜利。
  今年的获奖者只有四位,获得物理奖的德裔美国核物理学家、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他的获奖理由是“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对质子磁矩的发现”。
  瑞典化学家乔治·德·赫维西由于在“化学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踪物”而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生理和医学奖由沈隆和伍连德共享,至于文学奖和和平奖今年没发,毕竟全世界都打成一团了,还发和平奖不是笑话么?如今的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有那么一点儿节操,文学奖可能是由于本年度没有选出能被评奖委员会共同认可的作家吧。
  经济学奖要到1969年才会设立,所以现在还没影呢!
  在奥托·斯特恩和乔治·德·赫维西先后登台领取了自己的奖章和证书之后,沈隆和伍连德也一起上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奖章、证书,现场记者的闪光灯亮成了一片。
第2316章
白占元北上
  “占元,你爷爷这次可是替咱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喏,看着报纸上说的,‘欧美各国皆对白景琦先生、伍连德先生的卓越贡献而佩服不已,称赞其为二十世纪最卓越的医学家之一……’”西安,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教室里,一名同学拿着报纸对白占元说道。
  报纸的头版正是沈隆和伍连德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手中接过诺贝尔医学奖奖章和证书的画面,下面整版都是对沈隆和伍连德的夸奖。
  “子君,你已经是第五个来给我看这份报纸的人了!你们就不能让我安安静静地看会书么?我的毕业设计还没有做完呢!”白占元无奈地说道,坐在他旁边的田玉兰捂着嘴笑了,看样子白占元今天肯定是没办法安心看书了。
  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几代学医,可到了白占元这却对医学完全没什么兴趣,反倒是喜欢上了物理学,所以大学就考到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在学校完成了四年学业,马上就要毕业了。
  国立西北工学院是由国立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这四所学校合并而成,原本校址是在汉中,不过因为沈隆提前做了准备,在西安周边购置了大量土地,兴建起了校舍,将这些送给其它西迁来到西安的学校使用,所以他们就留在了西安。
  田玉兰也在这所学校就读,这俩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大家伙儿就等着一毕业就给他俩办婚事了,不过白占元似乎并不这么打算。
  图书馆外面鞭炮声、欢呼声不绝于耳,白占元捂着耳朵继续修改自己的毕业设计,期间几次有同学进来找他一起庆祝,白占元都没有搭理。
  渐渐地图书馆已经空了,只剩下白占元和田玉兰两个,就连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放下工作,跑出去庆祝去了,这次获奖的可是北平大学的教师,虽然不是一个学院的,但一点儿也不影响他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一名衣着朴素的男同学进来,“占元?还在做毕业设计啊?先放下吧,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庆祝,你也一块儿来吧!”
  这次白占元却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毕业设计,带着田玉兰一起出去,来到一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饭馆,进了楼上的房间。
  吃过饭他们借口继续庆祝,到了一名同学租住的房子里,关好门安排好放哨的人员之后,白占元开始讲话了,“同学们,如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惨败,日本法西斯也在太平洋节节败退,国内的小日本日子也不好过,许多敌后根据地都发起了反击,法西斯反动派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真诚地笑容,压低声音喊起了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