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994


第2377章
谢高华
  从年初到年中,熬了几个月,一转眼就是暑假了,陈家村的人有些扛不住了,再次找到骆玉珠,“玉珠,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再不开张,今年下半年就该饿肚子了!”
  “差不多行了,前段时间县里换了新书记,我打听了一下他之前做的事情,觉得他可能会支持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个办法,把我们的想法告诉谢书记!”骆玉珠按照沈隆的叮嘱说道,“去吧大伙儿都叫过来吧,我们好好商量商量。”
  与此同时,四月份才到任的县高官谢高华带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来到义乌火车站准备接人,周围路过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停下脚步开始议论,“今天是有那位大领导要来?怎么谢书记都亲自来接人了?”
  “不像是大领导,真要有大领导来了,那可就不是谢书记一个人来接了!四套班子都得到吧?要不然就是对领导的不尊敬!”有熟悉政府行事规范地说道。
  “嗯,估计是谢书记的亲戚吧?”有人附和道,旋即又有人提出了反对,谢书记自从到义乌之后,可从没用公家的资源办过私事。
  很快,谜底就揭晓了,邱英杰和另两个大学毕业生背着行李下车,谢高华马上迎了过去,邱英杰紧紧握住谢高华的手,“谢书记,您怎么会来接我们?”
  谢高华微笑,“我哪能不来呢。你们毕业,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回家乡工作,几位英才是我求都求不来的金凤凰啊!”说完亲自拿过邱英杰等人的行李,亲自放上车去。
  在这个年代,有大学生愿意回来建设家乡,那的确值得一把手亲自去接,学校要是好点的话,还会上报纸大肆宣传。
  邱英杰上车之后坐在谢高华身旁,往车窗外张望,谢高华拉住他的手,“你这个高材生,听说大学留你任教你都不干,非要闹着回来?怎么想的?”
  “谢书记,鸟飞得再高也得归巢啊。何况我还跟一个人有个约定呢,三年后在义乌相见。此人才是义乌真正的金凤凰啊。”哎,和他比起来,我算什么金凤凰啊。
  “谁啊?”谢高华饶有兴趣地问。
  “我先告诉您他的名字吧,鸡毛。”邱英杰看向窗外,嘴角带着笑意,在和沈隆的通信中,他的眼界大为开阔,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
  回到政府大院儿,谢高华带着邱英杰来到宿舍区,“这是给你分配的宿舍,条件有些艰苦,比不上你在北京。”
  邱英杰走了进去,这是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单间,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靠门的地方还放着洗脸盆和开水壶,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邱英杰却很满意,“书记,这您可就错了,要说别的咱们义乌肯定比不上北京,可房子北京可是缺的很,我就算留校也得和人合住一间宿舍,那有自己的单间儿啊!这地方挺好的。”
  “没意见就好,你坐了这么久的火车也累了吧,先休息休息,然后我们一起到食堂吃个饭,再慢慢聊!”谢高华松了一口气,他生怕邱英杰看到条件艰苦反悔。
  “不用,我现在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马上投入工作了!谢书记,您要是不忙,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您给我说说义乌现在的情况?”邱英杰说道。
  谢高华自然不会有意见,“好,我让食堂的大师傅先做着,咱们转回来刚好吃饭!”于是就带着邱英杰出去了,到了街上不用看本子,各种数据随口就来,这让邱英杰很是佩服。
  他刚从政府大院儿出来,就被陈家村的人看到了,连忙来到旁边的小巷子里报信,“玉珠,谢书记出来了!”
  “冯大姐,全靠你了,就按照我刚才给你说的做!直接去找谢书记。”骆玉珠拉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说道。
  “玉珠,我怕,要不你换别人吧?”冯大姐的腿都开始打哆嗦了,对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拦住谢高华说话可不是小事儿啊,万一人家生气怎么办?
  “冯大姐,刚才不是说了么,这种事儿男的去不合适,你家里孩子多,把你家的情况说一下,谢书记肯定会心软。”选谁去和谢高华说话那也是有讲究的,找一彪形大汉过去,大院儿门口的保卫科就该出来了,换成女性则要好一些。
  “二婶,我们可都靠你了啊?”骆玉珠劝说了一阵儿,其它人也帮忙说话。
  “冯大姐,你想想咱们最近过的是啥日子,再想想过去过的是啥日子?”在骆玉珠的引导下,冯大姐的眼圈已经泛红了,抹了把眼泪就出了小巷向谢高华走去。
  到了跟前,冯大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谢书记,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我们快要活不下去了!”
  谢高华被她给哭懵了,连忙劝说,“别哭,别哭,有事好好说。”他看了看左右,就在大街上说事儿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把冯大姐叫进了办公室。
  邱英杰也跟在一起,进去后找了个杯子倒上水给冯大姐递了过去,“大姐,有啥事慢慢说,先喝口水。”
  “嗯?你是小邱?经常来看鸡毛的那个大学生?”冯大姐认出了邱英杰,“你现在回来当官了?你可要给我们陈家村做主啊!”
  “对,是我,我回来了,不过可不是当官,我想给家乡做点事情,谢书记就在这儿呢,你有啥事给他说!”邱英杰劝道。
  或许是有熟人在场,冯大姐稍微镇定了些,她看着谢高华,“谢书记,你知道鸡毛换糖么?”
  “知道,我就是隔壁衢州人,咋能不知道呢!”谢高华说道,然后就听冯大姐说起了做生意的艰难。
  “……天天抓,天天跑,抓一次罚1元,两三天就白干了!我实在被赶的没办法,在这样下去家里的娃儿都要饿死了……”
  谢高华听后想了很久,“你回去给大伙带句话,要相信政府,你反映的情况容我想一想。”
第2378章
开会
  冯大姐走后,谢高华意味深长地瞥了眼身后的邱英杰,“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你们几个孝子颜乌归巢回家,这个巢远非你们想象啊。”
  “这正是我们回来的原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坚持开放的大方向不动摇,问题都能解决,一切都会好起来!”邱英杰信心满满地说道,“您前些年在衢州,曾经说过,‘党让我为人民服务,我却弄得老百姓没饭吃,这种事不能干’!您既然能为衢州的老百姓找到一条出路,也一定可以为义乌百姓这么做!您连《人民日报》都不怕,又怎么会怕这点小问题呢?”
  衢州盛产橘子,一年能产8万担,可按照规定其中6万担,必须由国家收购,剩下的国家不收,也不允许私自售卖;吃又吃不完,卖也不能卖,一些老果农被逼得去要饭,甚至有的村干部,为了完成收购橘子的指标,竟强行拿走。
  谢高华当时在衢州当一把手,大胆做决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剩下的橘子,哪里价高就到哪里去卖……有了他的支持,外地人纷纷来收购橘子,果农收入是多了,但却直接导致当年国家订购任务没有完成。
  事后《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他,“破坏国家计划搞市场自由化”,橘农都吓得不敢再种橘子,他却鼓励大家不要怕,继续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就从老百姓利益出发。”
  “这些你都知道?”谢高华有些惊讶,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消息不奇怪,大学生么,可知道自己没有被报纸吓倒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嗯,我是从鸡毛给我的信上看到的,他还说上面知道您支持改革,还把您派到义乌来,为得就是带领义乌走向开放,您既然来了,义乌人就有福了!”邱英杰笑道。
  这话的确是沈隆说得,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也正是在谢高华的带领下才变得正轨起来,他在义乌任职的时间虽短,却为义乌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日后他还被授予了“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最美奋斗者”等多种称号。
  他退休之后,义乌博览会邀请他参加,他到达义乌的时候,义乌商人们组织了上百辆奔驰迎接,车上“饮水思源”四个大字,边上拉出横幅,上面写着“谢天、谢地、谢高华”!依次来感谢谢高华对他们的支持,嗯,这可比“谢天、谢地、谢亚龙”好听多了。
  日后马云在大会堂见到谢高华,也是主动鞠躬握手,因为如果没有谢高华在义乌所做的一切,就不可能有马云的商业帝国。
  “中央的政策不会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谢书记,我支持您!”邱英杰向谢高华表了决心,谢高华露出欣喜地表情。
  几天后,谢高华组织会议专门讨论这件事,当即就有人表示了反对,“上面要严厉打击各种投机倒把活动,像鸡毛换糖、街头摆摊这样的经商活动,是投机倒把,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我们应当给予坚决的打击,应当毫不留情地割其尾巴!怎么还能鼓励呢?”
  谢高华脸上波澜不惊,类似这样的事情他遇到的多了,听完这些人的发言之后,他把目光投向邱英杰,“小邱啊,你这个北京飞回来的高材生怎么一言不发呢?”
  当领导的表态必须要谨慎,没有自己下场光着膀子和人斗的道理,邱英杰要是能先说出自己想要的想法,他才好支持。
  “谢书记,各位领导,我回来这几天在我们义乌做了几天社会调查,尽管我们在抓紧封堵治理,做小商品交易的老百姓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邱英杰看了眼谢书记,谢书记的目光支持他继续说下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这里有几组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义乌县人口总计……耕地面积总计……人均耕地面积……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依靠耕种,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邱英杰环视一圈,众人皆无言以对。
  “除了耕地,义乌只有少许蜜枣、红糖,在义乌发展农业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义乌有鸡毛换糖的传统,从事小商品经营可以说是义乌唯一的出路!我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曾经多次在火车上看到背着编织袋贩卖小商品的义乌人,那时候我真正见识到了我们义乌人的生命力。正是这个身影告诉了我,回来是值得的!只要给点春风,给一点机会,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凭着他们的睿智和勤奋,就不会再穷下去!”
  谢高华带头鼓掌,其它干部也跟随鼓掌,这些干部也大多都是义乌人,他们何尝不知道义乌的难处?只是上面的风向变了,他们也不敢违背啊。
  鼓掌之后,谢高华示意邱英杰坐下,扫视众人,“大家都知道那天拦车的事,那个冯大姐跟我诉苦,说我们义乌人祖辈穷,穷就穷在人多地少田又薄。可为什么还能在此生活繁衍至今呢?就是义乌人会经商。她叫我别小看这鸡毛换糖,它教会了义乌人敢闯、肯吃苦的本事。我谢某人没敢小看!我就想人家过大年欢天喜地的,我们义乌货郎却在冰天雪地里走南闯北,没日没夜,一脚滑一脚蹿地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用糖换鸡毛、换鸡内金。回来后将上等的鸡毛出售给国家,支援出口,差的直接用来做地里的肥料,把鸡内金卖给医药公司,自己呢赚回一点小利,这样利国又利民的经营,怎么可以说成搞资本主义,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呢?”谢高华激动地拍起桌子,邱英杰眼中闪过光芒。
  “小邱,你说的那个鸡毛很了不起啊,下次你把他叫过来,我要和他好好聊聊!”会议结束之后,谢高华对邱英杰说道。
  邱英杰离开之后,谢高华看着他的背影,这是个人才!
第2379章
帮我个忙
  邱英杰找到沈隆,把会议室里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哎,上面一再强调改革开放,到了基层还是这样,我原本以为回来之后就能大展拳脚,现在看来还得等一段时间啊!”
  “自然界存在惯性,在社会学领域同样如此,任何新政策的推出都难免遇到种种阻碍,这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免得缰绳放得太松出事儿,当然,就义乌现在的情况而言,的确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不过既然谢书记已经表明了态度,照我看距离解决问题也不远了!”沈隆说道。
  同时心里暗暗吐槽,你这话让后世的大学生听了非得骂娘不可,他们毕业之后还得费尽心思准备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政审通过,了不得也就是个最基层的办事员而已,那有像你这样不用考试,刚毕业没几天就能参与讨论一个县未来发展方向的,让他们做个会议记录,都能把他们激动坏好么。
  “说得也是,谢书记是个好干部!走吧,跟我去见见谢书记。”邱英杰起身带着沈隆来到政府大院儿,见到了谢高华。
  沈隆进门之后问好,谢高华起身和沈隆握手,“你就是陈江河啊,这些天我可没少听英杰说起过你!我听英杰说关于小商品市场,你有很多想法?”
  “我们义乌人以前靠鸡毛换糖谋生,但是现在红糖对老百姓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光靠鸡毛换糖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了,所以必须另寻出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他们有了新的消费需求,我们义乌人的底子还很薄,做不了大项目,所以小商品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沈隆开始讲述自己的理念。
  这番话听得谢高华连连点头,“要不是英杰之前介绍过你的情况,光听这番话我还以为你是大学生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可走过的路已经不止一万里了,多少也学了点东西。”咱可不止是大学生。
  “我们义乌发展小商品批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所以想要将这项事业做大,就要给人提供便利,从政策上而言,就是要肯定他们的行为合法,给他们壮胆;从物质条件上来说,廿三里供销社现有的集市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商业规模了,必须要扩建,最好是改善一下条件,弄一些水泥板当柜台,搭建一些遮雨棚为他们遮风挡雨。”
  “我大概算了下,如果将现在的场地扩大一倍,大概需要花七千块,但是能隔出上百个摊位,每个摊位一年收两千块的租金都不算多,这样的话县里每年最少都能增加二十万的财政收入!”现在的二十多万对义乌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按照每名干部年平均工资二百多算,这些钱都够给一千个人开工资了,现如今全义乌才多少吃财政饭的干部?
  “另外,工商部门最好给这些摊贩发放执照,这样也便于管理。”到时候争取拿下义乌小商品城第一号执照,等再过些年,这可是极具历史意义的文物啊。
  沈隆按照目前义乌的情况说了很多,谢高华一边听一边记录,笔记本上的字迹工工整整,听得很认真。
  “怪不得英杰说你是义乌难得的人才,我应该早点和你聊才对!”听完沈隆的话之后,谢高华作出决定,“这样吧,你把义乌的小商贩都召集起来,我带上全县乡镇干部和你们开个会,到时候大家都把心里话说出来,能解决的我一定帮你们解决。”
  几天后,谢高华召集全县乡镇干部和200多名经营户参加会议,他在会上说,“天下的事再大,也大不过老百姓要吃饱肚子;农民要富裕,就是要允许农民参与经商,大家都要支持,谁也不能眼红!”
  话音刚落,所有小商贩都站了起来,脸颊涨得通红,拼命地鼓掌,会议结束之后,很快在政府大院的墙上贴出公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1982年8月。”
  公告一贴出来,廿三里就挤满了人,摆摊叫卖的小商贩,过来购物的老百姓,将这块不大的地方挤得满满当当。
  谢高华带着邱英杰过来看了,心里很是高兴,“地方确实有些小了,咱们赶紧另找个地方把摊子搭起来。”有了摊位费,就能给干部们把工资发齐了,这样他们才不会继续反对小商品贸易,谢高华可不是邱英杰这样的菜鸟,他对人情世故理解地更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