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994

  沈隆蹲在那里,瞅着眼前的方向,那里未来叫拨浪鼓广场,会树立起一组鸡毛换糖的雕像,甚至一些外国的艺术家也会以此为主题来创作艺术品,乌克兰的功勋雕塑家亚历山大·拉迪欧诺夫就曾经制作过一座鸡毛换糖青铜雕塑,送给了义乌博物馆。
  许多领导人也来这里参观过,莉卡酱就到这里来过,一位现在就开始在这里摆摊的老商人送他了一把拨浪鼓,莉卡酱摇拨浪鼓的照片在当地火了很久。
  不过这都是日后的事情了,现如今他们只能蹲在供销社狭小的空地上,或是四处游走招揽客人,或是把样品摆在面前。
  这里面不少都是敲糖帮的老熟人,见到沈隆他们过来热情地招呼,沈隆也一一回应,“陈叔,王伯,吴哥,朱哥……”
  陈王吴朱都是义乌的大姓,其中陈姓最多,许多外地人都说遇到三个义乌人,起码有两个姓陈,所以编剧给主角取名陈江河也是有来历的,至于陈家村更是义乌人的缩影。
  打完招呼,沈隆就开始忙正事儿了,他取出包袱皮,从背篓里哗啦啦倒出一堆纽扣,大光、柱子他们则挎着篮子,肩膀上搭着缀有电光扣子的五彩布带,一边四处晃悠,一边吆喝着,“刚到的电光扣子了啊,上海流行的电光扣子了啊!”
  骆玉珠则把沈隆洗好的照片按顺序排好贴在一张纸上,纸往供销社墙上一贴,背着一个小绢包站在旁边,就把客人吸引来了。
  “哎呀,这不是陈冲么?还有张瑞芳!这个是演《刘三姐》的付锦华吧?”人们热烈地议论着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沈隆选的都是时下当红的电影明星照片,嗯,严格意义上来讲,他肯定侵犯了人家的肖像权,可当下那有法律管这个啊?
  “多少钱一张?我女朋友最喜欢陈冲了,我得给她买一张!”当下就有人开始询价了,人们如今渐渐填饱了肚子,开始有精力关注精神生活了。
  “我要那个刘三姐的。”有人不知道演员的名字,就直接用电影里的角色名称呼。
  “一块钱一张!”骆玉珠报价的时候还有些提心吊胆呢,这可比给自己拍照片都贵了,这个价有人要么?
  然而顾客的反应超乎了她的想象,大家二话不说就拿出钱来要购买,有的甚至一口气买了十来张;看到这一幕,就连那些原本对明星不感兴趣的商人也动心了,一块钱一张都有人要,那么我买了到别处加价到一块二、一块三应该也有人买吧?
  不到半个小时,骆玉珠这次带出来的相片儿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不甘心地扯着她的袖子追问,直到骆玉珠再三保证下次赶集她还会带着相片儿来的时候,那些顾客才放她离开,临走时还千叮咛万嘱咐,“大后天你一定要来啊,要不然我去陈家村找你!”
  沈隆这边生意照样好,如同蓝宝石一般闪亮的电光扣子一亮出来,不等那些顾客过来询问,周围的小商贩就先激动了,他们对市场行情向来敏感,一眼就看出来这东西绝对能大卖,连声问道,“鸡毛,这扣子多少钱?”
  “鸡毛,给我留点吧,你说个价,你叔保证不还价!”有人马上就准备掏钱了。
  “杭州的百货商店里卖三毛二一个,你们要的多我就给你们两毛五!”这样他们还有近半的利润,不,甚至更高,可不是谁都能去杭州的百货商店买东西的,遇到喜欢的人了,那还不是由他们报价?
  “买了,先给我来二百个!”马上就有人数出五张大团结递了过来。
  “我要四百!”这个更狠,直接就是一百块。
  同样不到半个小时,沈隆带的扣子也没了,大光、柱子他们也是一样。
  大光爹和陈金水远远地看着,半天也没回过神来,生意……生意什么时候这么好做了?许久之后大光爹才嘀咕了一句,“金水啊,玉珠真是咱们陈家村的财神啊,你可得想办法把她给留住了,她要是走了,咱们陈家村的财路可就断了!”
  是啊,陈金水默默点头,可要怎么才能把她留下呢?
第2375章
学子回家
  按照正常速度,陈金水他们天刚蒙蒙亮就出门,到廿三里摆摊,然后拿着剩下的东西走村串乡,起码也得月亮已经到了山顶才会回来,可今天,太阳还没到最高处,大队人马就出现在通往陈家村的小路上。
  在地里干活的人远远看见,连忙放下手头的活儿来村口迎接,脸上满上惊慌,“金水,出什么事儿了?是不是工作队又抓人了?你们不是拿着报纸吗?”
  再一看他们的担子都空空的,这就更担心了,“连东西也没收了?”然后意识到不对,赶紧改口,“东西没了不要紧,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是啊,要真出了事,他们现在肯定正伤心呢,不能再让他们的心情变坏了,得安慰他们才行。
  这也是陈家村留守的人常年以来的习惯,往日里听到这些话,大家伙都会觉得暖心,但是现在,所有人都只想笑。
  “哈哈,二婶,东西不是被没收了,而是卖完了!”柱子乐呵呵地说道,“哎呀,早知道就多带一些了,谁能想到生意会这么好的呢!”
  “全都卖完了?”堵在村口的人群集体愣住了,“不是,你们带了那么多东西,这么快就卖完了?平时不是天黑还卖不完么?”
  “我们也没想到啊,二婶,我们喊了一早上了,嗓子都有些哑了,能不能让我们回去喝口水再慢慢说啊?”有人嚷嚷着。
  人群终于反应过来,大家伙连忙把路让开,等他们过去之后又从后面赶上来,“我这就回去给你们冲糖水喝去!”
  义乌人虽然擅长熬糖,可这些糖都是用来换吃食的,一般情况下可舍不得自己喝,不过现在么,出了这么大的喜事喝几碗糖水又算得了什么?
  人们聚集在祠堂里,拿出了最好的红糖,这种红糖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俗称“义乌青”,素以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香甜可口著称,冲出来的糖水让空气里都充满了甜腻的味道,科学家说甜味会让人产生幸福感,而今天祠堂里的人确实感受到了幸福。
  不过这种幸福并非来源于糖水,而是今天满满的收获,大家伙儿把各自收到的现金凑到一起算了算,销售电光扣子和相片加起来的收入超过了一千,而且这可不是鸡毛换糖那种利润微薄的销售额,不管是扣子也好,还是相片也罢,都是过倍的利润,也就是说他们半个早上的功夫就赚了大几百块!
  就算平分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几十块,许多人都懵了,“咱们一天就赚了正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不是算错了?”
  “不止哦,现在刚进厂的工人,一个月才拿十七块八毛四,我们今天最少也赚了他们三个月的工资!”一位熟悉工人收入的长辈有些紧张,“金水,不会出事吧?”
  “能出什么事?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我们赚了这么多?”陈金水咽了一口唾沫,他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被工作队收拾,如今胆子还算比较大,他现在想的只有一点,陈家村今年终于不用饿肚子了,就算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也不会听到孩子们饿极了的哭声。
  “金水叔,我们谁都不说!那怕是老丈人都不说!”年轻人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连忙赌咒发誓。
  “老丈人不说,丈母娘一问就招了吧?”有人开起了玩笑,哄笑声打碎了紧张的气氛。
  “你要说扣子卖得好我信,咱们的扣子就是好看!不过,这些照片为啥也有人要啊?一块钱一张!新米才一毛五一斤,一张照片都够买七斤米了!这些人都傻了吧?”有人至今还想不明白这些照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要。
  你这是没见过日后那些粉丝为了爱豆花钱的样子啊,比这疯狂多了,沈隆心中暗笑,这可是我参考了那位给莉卡酱送拨浪鼓的义乌商人的套路,怎么可能不管用呢?
  听到这笔账,沈隆就更佩服袁大德鲁伊了,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工人的工资从几十块涨到了几千块,而大米的价格却仅仅只涨了十来倍,两块多的大米超市里要多少有多少,这真是功德无量啊。
  “玉珠,你给我们说说吧,为啥有人愿意花钱买这些啊?”陈金水他们也说不明白,于是大家伙只能问骆玉珠了,现在她可是陈家村人眼里的大能人。
  “我在杭州的时候,看见有人在电影院跟前卖这些,还雇了看自行车的人代卖,我就起了心,把杭州的电影院都转了一圈儿,发现干这个不止一个,于是就想到,把这门生意搬到义乌来,肯定也能行!”这是沈隆带骆玉珠看电影时候发现的,这让沈隆马上就想到了那位传奇商人的起家经历,于是弄了一大堆照片回来。
  “哎,还是得出去见见世面啊,去趟杭州就能找到这么多赚钱的门路,那要是去了北京、上海还得了?”有人感慨道。
  “那也得你有这个本事,这些年你也没少往外面跑啊?可除了鸡毛换糖还能干啥?”有人哄笑道。
  从这天开始,陈家村的生意经翻过了新的一页,做扣子取代了熬糖,走街串巷的零售也改成了批发,村里想办法从外面弄到了原料,然后加工成电光扣子,拿到廿三里的集市上,批发给其它小商小贩,再由他们销售到附近的县城乡镇。
  在这一过程中,陈家村的资本也在不断壮大,做扣子的机器由一台换成了两台,两台换成了三台……
  时间很快来到寒假,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沈隆和骆玉珠一起到杭州帮陈家村置办了年货,坐火车回到义乌,让村里人帮忙把东西运回去,他自己则留了下来,因为按照信上说的,邱英杰所乘坐的车次再过两个小时就要到站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沈隆心里暗暗琢磨着,要是邱英杰看到陈家村如今的场面,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第2376章
风向变了
  “鸡毛,你还专门来接我?”邱英杰从火车上下来,头发有些乱、衣服也有些皱,坐了这么久的硬座火车整个人显得有些憔悴,不过看到沈隆,他马上精神起来。
  “我也刚办年货回来,想着你快到了就等一等!走,我送你回家去!”沈隆帮忙提了些行礼,然后一起走出火车站。
  “鸡毛,后天就是廿三里赶集的日子,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看看啊?”邱英杰兴奋地说道,“我把你信里写得内容给同学说了,他们争论地都很激烈,不过好多东西我都没亲眼看过,也说不上太多,但我总觉得老家能有个赚钱的门路挺好的。”
  “行啊,早上你直接过去,到时候和我一起摆摊,就什么都知道了!”沈隆倒是没想过像在《大江大河》世界里那样,让他学宋运辉帮自己写文章,一来邱英杰的学校和宋运辉的学校还有差距,分量不一样,二来么他有更好的选择。
  “不会耽误你做生意吧?”邱英杰问道,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才答应下来,等到赶集那天,他一早就来到了廿三里。
  “这么多人?都是来做生意的?”尽管邱英杰在信上已经听说过廿三里的繁华,但亲眼看到还是觉得震撼。
  “是啊,不光是咱们义乌的,温州的、台州的、宁波的、衢州的……附近好多地方的人知道了,都来这摆摊,这地方已经不够用了!”沈隆指着那些热情叫卖的商户说道。
  “这才像是改革应该有的样子啊!”邱英杰感慨道,然后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一一询问,沈隆也认真作答。
  “这对义乌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能找一块更大的地方,搭建起简单的商铺出租,为商户提供应有的服务,义乌就能获得不菲的财政收入,然后把这些钱投到有前景的项目上,从而形成良性发展。”这些在后世看到极其寻常的手段,在眼下却还没多少人想过。
  “这些服务包括帮商户办理执照,让他们能光明正大的做生意;维持交易市场的秩序,打击地痞流氓、小偷小摸等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交易市场的信誉,杜绝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发生,这样市场才能长远发展……”
  刚开始的时候,邱英杰还只是听着,但到后来他直接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起来,“鸡毛,你说得真好啊,比我们学校好多老师想得还要深远,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想法没有?”
  呸,我堂堂中科院院长、清华教授、诺奖得主、北大医学院开创者……那是你学校的老师能比的吗?
  “想法还有很多啊,比如仓储物流、比如商户子女入学、购房、开办工厂等等……要想把这个市场做大,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啊,不过这些都急不来,饭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不是?”邱英杰是个有志向的人,沈隆也不介意推他一把,让他获得比电视剧中更高的成就,有了他的支持,事业才会更加顺畅。
  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做大,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财政这些就不说了,南山必胜客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战无不胜的南山必胜客为什么会被老干妈一巴掌抽回去?这些问题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
  邱英杰听得入了神,一直到沈隆把货卖光,散摊回家他也舍不得离开,一路跟着沈隆回了陈家村,又去看了陈家村的电光扣子工厂,吃过晚饭才回去,然后等到第二天又跑过来了,整个寒假,他在沈隆这待的时间比自己家还要久。
  快到开学,邱英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一回到学校就开始给沈隆写信,以一周一封长信的频率和沈隆交流着,一开始话题还仅局限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后来已经慢慢发散到其它领域,沈隆把通信当成了上课,尽量培养着邱英杰的能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邱英杰上大二、大三……如今邱英杰已经快毕业了,陈家村的扣子工厂也越做越大,现在他们一家的销售额就占了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扣子销售总额的八成以上,把那些从温州等地来的扣子商人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风向突然变了,1982年初,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
  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几人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这就是改革开放历史上有名的“温州八大王”事件。
  这股风潮也侵袭到了义乌,廿三里的交易市场被取缔,带着“打击投机倒把”红袖箍的工作人员开始出现在火车站、廿三里等地,将小商小贩被斥为“刁民奸商”,对小商贩采取禁、阻、限、关的政策和措施,陈家村因为之前的兴旺成了打击的重点。
  敲糖帮们再也不敢去廿三里摆摊了,也不敢挑着担子去外地叫卖,扣子工厂也关了门,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祠堂里,一脸的担忧。
  “玉珠,这回可怎么办啊?”现在大家伙都把骆玉珠当成了主心骨,一遇到问题就开始寻求骆玉珠的帮助。
  “之前的报纸还在,能拿出来用么?”他们又想起了之前的护身符。
  “报纸肯定不能再用了,毕竟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那些工作队完全可以说政策变了!”骆玉珠说道。
  “那可怎么办啊?”大家伙更担心了,虽然前几年挣了不少钱,可扩建厂房、购买机器……再加上各家翻修房子等等,已经不剩下多少积蓄了,要是廿三里再不开张,那陈家村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放心,大方向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大家先忍忍,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有办法了!”骆玉珠信心满满地说道,让村民们放心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