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3/994

  就在他陷入失落的时候,沈隆突然又话锋一转,“不过要想把这个项目做好也挺不容易的,毕竟国内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太少了,你虽然专业知识不是很多,但能从小小一个细节,就联想到互联网对商家的作用,就证明你有这种思维。”
  “我觉得你可以考虑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将来前途肯定不可限量!到时候要是有什么想法,不管是寻求资金帮助,还是其他方面的帮助,都可以找我!”沈隆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马芸转忧为喜,他现在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中国首富,资产好几千亿,他现在只是一个稍微能挣点钱的小商人罢了,能得到沈隆这样的商界大佬看重可不容易,就凭今天沈隆给他的承诺,就够他回去和人吹的了。
  “其实我从美国回来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儿,直到今天遇到陈总,才让我恍然大悟啊!将来我一定和您联系!”马芸摸了摸口袋里,沈隆刚递给他的名片,这东西一定要保存好了,我能不能翻身发财,可就指望它了。
  “好说好说!”沈隆也不担心他把自己甩开另立门户,如今浙江大半小商品厂家都是自己的盟友,阿里巴巴为什么能起来?还不是因为地处杭州,和义乌、温州等地的小商户联系方便么?自己控制了他的主要目标客户,他要是想甩开自己,压根就玩不转。
  俩人一边吃一边聊,吃完饭沈隆也该走了,马芸也要回去工作,于是就在饭店门口告别离去,回到翻译社之后,马芸满脑子都是互联网的事儿。
  花了一段时间搜集信息,马芸最终下定决心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掏空了所有积蓄,又问亲戚借了一些,然后和妻子以及同他一所学校任教的何一兵准备创业。
  但他找到的这点钱,和创业所需的资金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于是他就想到了沈隆,拿出那张名片给沈隆打了过去。
  “巧了,我今天也在杭州,要不我们当面聊吧!”沈隆说了个地址,等了没多久,马芸就急匆匆赶过来了,沈隆请他坐下后问道,“说说看,最近有了什么想法?”
  “我打算建个网站给企业做网页,网站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中国黄页!”马芸忐忑不安地说道,这和上次他俩讨论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第2404章
中国黄页
  “嗯,这倒也是个挣钱的路子,还能接触不少商家,不过顶多也就能赚几百万吧,再多就不大可能了,毕竟做网站这东西现在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实际上技术含量并不高,也没办法大规模垄断,人家找几个大学生也能做。”沈隆分析道。
  “高大上?”马芸有点懵,这是啥意思啊?
  “哦,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沈隆解释了一句。
  “这个词好!”马芸眼前一亮,感觉自己又学了点东西,然后接着问道,“那,您的意思我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呢?”
  “可以做,反正现在成立网络交易平台也不太现实,这段时间与其继续做翻译,还不如多接触接触互联网。”EBAY也要到今年九月才成立,就更别说中国了;而马芸也正是在做中国黄页的时候熟悉了互联网,并得到了去京城的机会,认识了不少人,要是没有这波经历,估计阿里巴巴想要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你目前是怎么规划的?还缺多少钱?”沈隆问道,这段时间做网站的确能赚钱,丁磊、马华滕等人都干过这个,不过就是中国黄页这名字沈隆听了觉得别扭,老让他想起早先看过的香江黄页系列影片。
  不知道这一系列现在出了没有,要是有的话可以买几张影碟回去和骆玉珠俩人私下里好好批判一番么。
  “陈总你之前说过,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很多企业都需要一个能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平台,所以我们给他们做网站绝对有市场!而且互联网一听起来就觉得高大上。”他还学得挺快的,“你的公司有了网站,到时候客户过来谈生意,你打开电脑给他一看,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这对企业的形象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钱的话,其实再有个几万块就差不多了;人手方面,我找了我学校的一位同事,他是北航毕业的,计算机技术相当不错,由他来做网站肯定没问题!我老婆负责财务后勤这块儿;我呢,这些年也认识了一些人,不少都是公司的老板,就先拉他们来做网站,他们有了网站肯定会向同行炫耀,这样找我们公司做网站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说着说着马芸甚至来找沈隆拉生意了,“陈总,要不也给你们做一个吧?”
  噗,我公司要是做网站的话,我自己就能搞定啊,而且绝对做得比你好!不过沈隆还是答应下来,“没问题,你留个帐号,我让财务给你打过去,也别光给我一家做,我们商会还有那么多人呢,等我公司的网站做好了,我也给他们看看,介绍他们到你那儿去做!”
  “谢谢陈总,谢谢陈总。”马芸顿时喜笑颜开,这次算是来对了,资金问题解决了,客户也不愁了,这位可是义乌商会的会长,他一句话,其它人还能不给面子?做个网站也就几万块而已,谁还掏不出这笔钱来着。
  “对了,那股份怎么算?”高兴之余,马芸又纠结起来,给的股份少了吧,人家不高兴,给的多了吧,自己又舍不得。
  “小生意而已,用不着算的那么清楚,这又不是网络交易平台,你自己投的资金,再加上你们的人力还有技术也不少了,我这点钱占个三成也就差不多了。”沈隆也看不上这点钱,他更在意的是这个人。
  “那怎么好意思,要不给您四成?”马芸顿时轻松了,推让一番,最后还是按照三成签了合同,沈隆把钱打了过去,让助理把公司简介整理给他。
  马芸乐呵呵地带着简介回去了,没过多久就让何一兵把网站给做好了,然后到沈隆这儿邀功,打开沈隆的电脑拨号上网输入网址,进度条龟速蠕动,好半天才呈现出网站的全貌,说是网站,其实也就是个大号的PPT而已,最多再加几个链接,搁在后世,初中生做出来都不好意思给人看,但是在现在却是绝对的高科技。
  “您看,这是您公司的发展历程,点击这里就能看到您公司的商品目录还有价格,下面都有联系方式,其它人看了打电话就能联系到您的公司,多方便啊。”马芸眉飞色舞地给沈隆介绍着。
  “不错,不错,回头我印名片的时候让他们把网址也加上,公司宣传册子里面也加上。”沈隆忍着笑夸赞道,“刚好一会儿商会有个聚会,等他们来了,都让他们看看,你要是不忙的话也别急着走,到时候给他们好好介绍下!”
  有生意可做,马芸那舍得离开啊,当即答应下来,到了聚会的时间,马芸拿出了他全套的忽悠本事,“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互联网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商业运行模式……这是我们公司为陈总所做的网站,只要输入网址,那怕是在美国,都能看到陈总公司的最新动态……”
  或许是他的忽悠本事的确了得,又或许是看在沈隆面子上,来参加聚会的人大多都收下了马芸的名片,并邀请他给自己的公司做网站,他的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刚成立,就拿到了不少业务。
  其后不久,他的名气渐渐打响,除了商人,甚至还有政府部门来找中国黄页做网站,他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传浙江的经济文化,名曰“金鸽工程”,自此在政界也有了一定影响。
  不过这也让其它人注意到了这个商业蓝海,当地的电信部门也开始帮人做网站,他们做业务可比马芸方便多了,于是马芸渐渐被电信部门挤出了市场,最后干脆两家合并。
  这段经历让他赚了几十万,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字,不过他并不满足,此时,外贸部向他伸来橄榄枝,邀请他进京协助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马芸于是又找到了沈隆,“陈总,你说我到底去不去啊?”他心里还有些没底。
第2405章
离了我你玩不转
  他的顾虑有两个,第一他此前一直在杭州这边混,京城不太熟悉,贸然去一个新地方总会有所犹豫;第二,他可是还记得当初和沈隆说起过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呢,这才是大生意,可千万别因为去了京城错过这个,所以他得来找沈隆问清楚。
  “去,京城的互联网氛围现在比杭州好,你在哪儿待一段时间也能多学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你能认识更多有用的人!”瞧瞧他在京城都干了啥吧,做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在此过程中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忽悠能力绕晕了一大群人。
  这些可都是国家部委、国家重要部门的中坚干部,他们对阿里巴巴日后的发展肯定起了不少帮助作用,这倒不是说有啥,别的不说,日后马芸对啥政策有所疑虑,打个电话过去找人一问,那边给他解释一番,他肯定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某些时候,一句话就够了。
  “我让你研究美国的EBAY,你研究的怎么样了?”沈隆又问道,这两年他虽然不怎么管中国黄页的事儿,可只要来了杭州,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总会约他出来聊聊,说些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最新进展,EBAY他早就告诉马芸了。
  EBAY是1995年创立的,不过最早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Auctionweb,意思是拍卖网;这原本是奥米迪亚为女朋友收集糖果盒所建立的拍卖网站,没想到一推出之后很快就受到了网民们的欢迎,于是就开始尝试利用这个网站做拍卖和网络购物。
  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速度是传统行业远不像相比的,一年多时间,新成立的传统行业公司或许还在艰难挣扎,奥米迪亚这家用来讨好女朋友的公司却已经收到了无数风投公司的青睐,他也借此开始大展手脚,精心选了合适的风投公司,并利用他们提供的资金来招募员工和职业经理人,顺便把网站名改成了EBAY。
  其实他原本想把这个网站叫EchoBay来着,可惜在注册的时候却发现该网址已被Echo
Bay矿业注册了,所以他将EchoBay改成他的第二备案:EBAY;这恰恰符合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要知道短网名总是比长网名更容易记。
  肖恩·帕克在担任FACEBOOK首任总裁的时候,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THE
FACEBOOK改成了FACEBOOK。
  “我经常关注这家网站,只要他们有新的动作我都会及时留意,总得来说,这家网站或许已经抓到了一些网上购物的精髓,但似乎并不适合直接搬到中国来!”马芸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比如拍卖这种模式,在美国或许已经被大家熟知,但在中国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
  世纪之交,许多高学历的海龟都试图回国创业,利用自己在美国大学学到的东西,以及在硅谷工作时候的见闻来干一番大事业,可惜他们大多都失败了,最终引领中国互联网商业发展的还是马芸、马花藤、丁磊、刘强东这些土著。
  哦,或许李彦宏算是他们之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不过百度后期的发展大家也看到了;归根结底,这些人和沈隆在《大宅门》世界里见过的那些留洋学生一样,他们都不够接地气,只是飘在表面,对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
  所以等马芸他们熟悉了互联网之后,这些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了,当初模仿EBAY的易趣网刚开始声势挺旺盛的,不过等阿里巴巴起来之后,他们就什么也不是了,不管是和EABY合作,还是和新浪合作都没用。
  “嗯,你看得很准,咱们国家和美国可是大不一样,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可不大容易获得成功,不过人家的一些好东西还是值得学习的,这两年你就继续关注这些美国的网站吧!等准备搞网上商城了,我们再好好聊聊!”沈隆说道。
  “那股份的事情怎么办?我已经打算退股了,不过电信那边压价太狠,要不你继续把股份留着?”马芸为难地说道,他觉得这事儿有点对不住沈隆。
  “没关系,反正总比我之前投的钱多,就算算上通货膨胀我也赚了不少,反正原本就是冲着你才投的,你退股的话我也没必要留着了,到时候我让公司法务跟你一起把手续办了就行!”沈隆不在意地说道,中国黄页才能值几个钱?
  马芸带着团队中信任他的那批人离开了,剩下的人则跟着何一兵继续搞中国黄页,也不知道多年之后,那些当初留下的人会不会后悔,要是跟着马芸走,自己的人生肯定会大不一样吧?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无奈,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抉择就可能导致千百倍的差距。
  到了京城,马芸背靠外贸部,开始组建、管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他的团队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把自己的工作和沈隆当初说的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也就是B2B模式进行对照;然后发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更多的是政府的一个象征性网站,并非他想做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不存在所谓的B2B模式设想。
  于是在想法逐渐成熟之后,他放弃了这一机会,也放弃了雅虎和新浪伸过来的橄榄枝,准备带着团队回杭州创业。
  回到杭州之后,他第一个就来拜访沈隆,毕竟想要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平台可是需要不菲的资金,他的积蓄还远远不够。
  只是这一次,马芸就不打算出让太多股份了,先前中国黄页潜力有限,而现在EBAY的发展已经让他看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光辉前景。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语之间还是流露了一些这方面的意思,沈隆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想搞这个,你离了我还真玩不转!
第2406章
完美融合
  生气是没有必要的,做生意最关注的自然是利益,谁占的股份多谁就拿得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马芸这几年在京城见了世面,攒了一些钱,对互联网商业有了一定了解,自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所以要求多拿股份完全合理。
  他想着自己有技术、有团队、有人脉,钱也有一些,起码起步的资金是够了,那么所需要的只是让沈隆帮忙引荐义乌商人而已,就凭这个似乎用不了多少股份。
  沈隆自然明白他的想法,只是他把事情想简单了,他呵呵笑着说道,“这门生意和我们义乌商会是天作之合,有了这个网络平台,就能更方便地把义乌的商品卖向全国各地了。”
  “是啊,所以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马芸附和道,“我们打造平台,然后你们在平台上销售商品,对大家都有好处。”
  “不过有些问题你想到办法解决了没有?”沈隆突然话锋一转,电子商务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比如客户下订单之后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厂家收到订单之后如何以最快地速度把样品送到客户手里?后期又如何及时供货?出了质量问题怎么裁决?想要吸引人来网站上购买商品,就得先打响平台的名号,这一点你是怎么想的?”
  马芸开始心虚了,这些问题有的他考虑过,却没想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有的他甚至都没留意到,但他绝对不会轻易认输,于是又拿出了忽悠大法,“资金的安全,我是这么想的,客户打款并不是直接给厂家的,而是打到我们平台的账户上,我们确认款项到账之后通知厂家,厂家给客户发货,客户那边确定货物没问题就完成交易,然后我们再把货款打给厂家,我们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这一点马芸早就想过了,而且拿出了相对可行的办法,可后面几点就只能画饼了,“关于物流方面,前期可以借用邮政、铁路部门的运输能力,后期我们再和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合作,或者自己成立物流系统。”
  “质量问题的话,我们会制定严格的反馈系统,一旦客户发现问题,可以向我们进行申诉,我们确定客户反馈的情况真实后,会给他们退款!”但如何确定是不是质量问题,这一点马芸可没有说,他不会啊。
  “这几年你经常来我这儿,不过似乎还没有好好了解我们义乌商团的历史,来,今天刚好可以带你了解下!”沈隆带着马芸到了商会的历史展览室内,指着一张张照片给他解说,“这位是我金水叔的父亲,他就是当时的义乌首富、鸡毛换糖‘老路头’重辉公;那是精于敲糖业务的‘精英中的精英’,一直独当一面,统帅北路糖担;重辉公的四子三女,六个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五个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
  “勤耕好学、诗礼传家,兴教重教,遗风不绝,重辉公凭肩挑货郎担叫卖起家,成为‘金华火腿’生产商,他后来又办起染坊、酒坊、酱坊、黄包车行,成就了综合性大型企业;前些年这些人受到了一定冲击,不过这些年又缓过来了,开始重新操办商业,开办工厂、兴建物流公司、打造小商品城……”
  “我们义乌商会是从敲糖帮发展来的,敲糖帮按生意的活动方式,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具体分为‘坐坊’和‘担头’两类,‘坐坊’,其组织有‘糖坊’、‘站头’、‘行家’、‘老土地’四种;以前呢,‘糖坊’的任务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饼、生姜糖用现金或货物贷给敲糖人,同时还收购代销敲糖人收来的货物;‘站头’就是敲糖帮居住的小客栈,并经营糖担托运业务;‘行家’专事采购各类小百货以供敲糖帮经营;‘老土地’专收敲糖帮换回的货物。”
  “到现在,这些人还在,不过干的事情却变了,‘糖坊’成了生产各种小商品的工厂老板,‘站头’在全国各地兴建小旅馆、仓库,组建物流公司;‘行家’负责商会的原料、机器采购;‘老土地’协调内部资金流通……”
  “‘担头’以前是挑糖担四处销售的,现在主要负责到处拓展业务,在全国各地建设小商品市场,打通各路关系,推销商品等等。”沈隆带着马芸一路走过,“质量方面我们和政府合作,有专门的检验流程,在质量方面,我们看得比谁都重。”
  沈隆一句话也没提股份的事儿,但马芸已经听明白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诸如物流、质量等等,人家义乌商会原有的资源都能解决,至于宣传,那就更简单了,只要舍得砸钱,肯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义乌商会缺钱么?显然不缺啊。
  这下自己就只剩下了技术和对电子商务了解一点儿优势了,这些在别的义乌商人面前可能算是优势,毕竟他们从事的主要还是传统行业,不一定熟悉互联网,但眼前这位显然不是啊,人家留意到EBAY的时间可比自己早多了。
  自己遇到的很多问题,人家都能轻而易举想出解决办法来,自己现在离不开这边的资金、产品还有物流体系,人家却能甩开自己另找一波技术人员单干,至于政府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上次来商会见过的那个邱英杰,现在已经是专门负责经济方面的正厅级干部了,而且据传闻很有可能升副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3/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