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9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994

  到了寺里和诸徒弟说了会儿话,宫中便有人传旨让沈隆前去,沈隆梳洗一番,换上新衣服,带着几个徒弟一起来到太极宫中,见到了李世民。
第2538章
回归
  进到殿中,见礼过后李世民赐座,然后询问,“多少经数?怎生取来?”
  沈隆道,“此番西行途历经十万八千里,途经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诸国,又有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各州县,终至灵山,参见佛祖,蒙差阿傩、伽叶二尊者先引至珍楼内赐斋,次到宝阁内传经,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备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经与了,出了灵山,又有尊者追去,方才知晓取回来的皆是无字空本。”
  “贫僧问之,尊者曰,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贫僧闻之愈怒,依旧不给,佛祖见我果决,依旧传了有字真经,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这番话大多都是唐三藏见到李世民之后说得,此时不说西行路上诸事,反倒说起了这个,想来吴承恩也是大有深意啊。
  李世民闻言不语,他可是亲手打下江山的马上皇帝,不是那种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皇帝,自然懂得其中的根由,只是颇为失望,先前他以为灵山乃是清净无瑕的好去处,现在看来这般规矩怕是还比不上他的大唐。
  于是又问沈隆西行路上各国见闻,这次沈隆说得仔细了些,各国的人口风俗、地理位置无一不细,然后又献上了自己的手绘地图,李世民见了这地图倒是比看到佛经更加欣喜,这佛经无非拿来忽悠百姓,这地图可是能帮助大唐开疆拓土的利器啊。
  早有当驾官请宴,即下殿携手而行,招呼孙悟空等,都到阁内观看,鲜果素菇,无般不备,无件不齐,还有些蒸酥蜜食、美酒香茶,看得猪八戒直流口水,这般享用却是他西行路上未曾见过的,煌煌大唐果然非那些西域小国可比。
  师徒五众与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李世民仍正坐当中,歌舞吹弹,整齐严肃,遂尽乐一日;当日天晚,谢恩宴散,李世民回宫,多官回宅,沈隆等归于洪福寺中歇息。
  次早,李世民升朝,唤来褚遂良,让他书写自己昨夜写下的文章,“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沈隆细细听了,这篇文章在书法史上倒是颇为有名,名曰《大唐三藏圣教序》,文章从天地阴阳讲起,然后评价了佛道两派,言辞倒也中肯,接着说了此番西行取经的功绩,感谢了他一番。
  期间虽有推崇佛教之语,却也没有像西域诸国国王那般痴迷,到像是个有为皇帝说的话,朝中诸多儒门中人、道家信徒也尽皆赞叹不已。
  念诵完毕,百官齐贺,顶礼圣教御文,遍传内外,李世民问沈隆要何奖励,沈隆指着褚遂良手写的《圣教序》求之,要别的东西我也没用啊,这份书法倒是可以带回去显摆显摆。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书法作品有两版比较有名,一版就是褚遂良书写的,并刻成碑文,而另一版则是怀仁和尚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也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
  这两块碑如今都尚存人世,褚遂良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位于大雁塔底层,而《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则藏在碑林博物馆,只是褚遂良的亲笔书法却是早就遗失了,这可是好东西,沈隆打算带回去捐给陕西历史博物馆,反正有时空包袱皮在,加上历史印记倒也容易。
  李世民欣然答应,并将雁塔寺赐给沈隆,让沈隆在此翻译经文,然后邀请沈隆开讲佛法,沈隆回到寺中,将褚遂良的真迹交给他们刻碑留存,然后把经书收好。
  待时间一到,沈隆捧几卷经文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
  沈隆知道,这番要是西去灵山,就要受封旃檀功德佛,而孙悟空也要变成斗战胜佛,猪八戒做净坛使者,沙和尚做金身罗汉,小白龙就可怜了,好好的龙王三太子做不出,却要去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当装饰物。
  这自然是不能答应的,于是沈隆取出恶魔护照贴在胸口,然后答道,“弟子虽然取回了佛经,却也不曾翻译,故而算不得全功,何时翻译完这些经文,弟子何时再返回灵山!”
  呵呵,五千零四十八卷经文,你们就慢慢等着吧,这种事情绝对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才行,我一天翻译一页就了不得了,再加上办法事、和李世民聊天啥的,这辈子都别想翻译完,至于旃檀功德佛你爱让谁当谁当去吧。
  我在这边翻译经文,悟空想回花果山就回花果山,猪八戒想回高老庄就回高老庄,沙和尚回不了流沙河,那就让他在旁边伺候着,或者去花果山找孙悟空耍去,小白龙想回西海也行,想留在我这边也可以,不管干啥,总比挂华表的好啊!
  那八大金刚原不想答应,然则抵挡不住恶魔护照的威力,只能退回灵山去了,料想那如来日后定然还有花样,不过沈隆并不着急。
  见到真佛,李世民就要下拜,沈隆开口阻止,“陛下,今世佛不拜前世佛。”李世民随即起身,心中喜悦不已。
  讲经结束,沈隆便在雁塔寺中住了下来,给几个徒弟放了假,然后一边随意翻译经文,一边监督工匠篆刻石碑,待碑石刻完,孙悟空从花果山回来,喜不自胜地给自己讲起如今的花果山。
  这时候,沈隆脑海里也传来了系统的声音,这项任务终于告一段落,他也可以回归到现实世界去了。
第2539章
看我七十二变
  一道白光闪过,沈隆便回到了自己京城的四合院里面,然后脑海里系统开始发放这次的奖励,“来自《西游记》世界的孙悟空非常感谢您实现了他的愿望,现将他的所有神通本领都赠送给您,是否接受,请确认!”
  “接受!”沈隆毫不犹豫地回答,随即再次一道白光闪过,沈隆觉得自己脑海里又多了许多东西,大品天仙决、七十二变、正宗的筋斗云、火眼金睛、金刚不坏之身、法天象地、身外化身、定身法、避水诀、避火诀、瞌睡虫等等尽皆在列。
  甚至还不止如此,右手一伸,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便落到了手中,大小变化不断,随心如意很是方便。
  “不错不错,这次的任务耗费时间长,风险大,完成的艰难,不过收益也大啊!”沈隆很是满意,其实他这次任务的收获可不光光是孙悟空送的这些,他还依靠复制镜和其它道具复制了不少法宝和天材地宝来着。
  五庄观的人参果树就在他的随身空间里,独角兕大王的金刚琢,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紫金葫芦、白玉净瓶、幌金绳、七星剑、芭蕉扇,黄眉老怪的金铙、人种袋子,赛太岁的紫金铃,金翅大鹏雕的阴阳二气瓶,羊力大仙的冷龙,紫阳真人的五彩仙衣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子母河的泉水,落胎泉的泉水,这两样东西要是能在现实世界复制出来,那可是造福无数啊,嗯,等我自己先研究研究,然后把马蔺院士叫过来,如果能够破解其中的成分,那老百姓可是有福了。
  有了子母河的河水,那男的岂不是也能怀孕生孩子了?女拳的生孩子警告怕是没卵用了,一想到这个,沈隆就忍不住偷笑。
  不过这些收获里面,最让沈隆感兴趣的还是七十二般变化了,这七十二变可不是说只能变成七十二种形态,只是个虚数而已,孙悟空能变化的东西那可是多了去了,什么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人物尽皆能变。
  我先变个啥呢?沈隆想了想身子一晃便变成了一只鸟儿,叽叽喳喳叫了几声,飞起来落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上,大树树叶沙沙作响,“咦,你怎么变成鸟了?”
  哎呀,差点忘了,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可还都看着呢,我又能听得懂它们的话,沈隆笑笑,“没事儿,耍着玩而已。”
  他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感受了一番身为人类无法感受的奇妙感觉,这才重新落回树枝上,身子一滚又从鸟儿变成了小蜜蜂,方才看见院子里的心形草该授粉了,院子里可没有蜜蜂,那么这件工作就由我来做吧!
  沈隆变化而成的蜜蜂在空中欢快的舞蹈,一会儿飞个S型,一会儿飞个B字型,看得从墙头飞进来的蜜蜂都呆住了,这哥们儿该不是病了吧?这发的都是啥信号啊,这是啥意思啊?该不是个傻蜜蜂吧?蜜蜂依靠飞行轨迹来传达信息,可沈隆飞的轨迹完全不在普通蜜蜂的资料库里啊,这些蜜蜂完全无法破解。
  得,我们还是走吧,这些蜜蜂又嗡嗡嗡地飞走了,沈隆愉快地帮着那些心形草授粉,忙活完才停下。
  既然已经授过粉了,那再帮你们除除草、松松土吧?说罢沈隆落到地上再次变化,这次变成了穿山甲,用尖利的爪子帮着这些心形草开始松土、除草,几片花田锄完了还觉得有点不过瘾,于是又跑到那些大树下方,又来了一遍,直到把院子里所有地方都收拾好了才停下。
  “喂,能不能帮我个忙?我身上有几条虫子,你能变成啄木鸟帮我啄出来么?”方才沈隆停留的那棵大树抖了抖树叶说道。
  “捉虫子没问题,不过用嘴叼出来算了吧?”沈隆着实汗了下,虽然有些虫子做成食物的确很美味,不过生吃这可是两回事啊。
  他想了想,恢复原形,然后使出变化之法,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只有数厘米高,架起筋斗云飞到了树干上,然后找到了虫洞,趴在洞口向里张望。
  我去,虫子长得这么恐怖?变小之后再看这个世界那就又不一样了,这要是给虫子拍几张特写放到网上,怕是能吓唬到不少人吧?
  进去抓的话有点太刺激了吧?我可不想弄一身虫子的汁液,干脆这样好了,沈隆从空间里取出如意金箍棒,把金箍棒伸到虫洞里面,然后不停地喊着,“长长长!”
  如同针一般大小的如意金箍棒随即开始猛长,不一会儿便穿透了虫子的身体,沈隆用金箍棒将它挑了出来,丢到树下面,如此重复了几次,这颗大树上的虫子就全被抓光了,然后手搭凉棚用火眼金睛在院子里面一瞄,所有害虫便无所遁形。
  清除完这些之后,沈隆又向白蚁发起进攻,这回他就不动用金箍棒了,而是拿出了哆啦A梦的恶魔笛子,只要吹响这支笛子,院子里的白蚁便排起长队跟在沈隆后面向前走去,沈隆穿过门廊,来到水池边,脚踩水面朝中间走去。
  那些白蚁依旧傻愣愣地跟着,一只只都落进了水里,不一会儿这一窝白蚁从工蚁到蚁后就全部掉进了池塘里,然后一边挣扎一边继续跟着沈隆向池塘中间游去,蚂蚁气孔比较多,不太容易被淹死,不过只要到了池塘中间,它们也就没办法回去了,顶多就是多坚持一会儿而已,迟早还是会死。
  刚放下笛子,沈隆就听见了开门声,艾莉亚从外面回来了,她扫了一眼院子,没看见沈隆的踪迹,于是嘀咕了一声,“又去什么地方玩了?”
  然后也没给沈隆打电话,就放下东西回到卧室,不一会儿卧室里面响起了水声,看样子她准备泡个澡好好洗漱一番。
  沈隆顿时动心了,他想起了自己在某部电影里面看过的桥段,咦,这倒是个好机会啊,你说我要不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变成香皂呢?
第2540章
鉴宝
  一夜过去,早上醒来,沈隆在网上订了明天回家的车票,之前在《西游记》世界里,他已经想好了,要把老家后山全种上在火焰山种过的葡萄,趁着艾莉亚还没有开学,刚好去办这件事儿。
  至于今天么,就先准备准备吧,先把褚遂良手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真迹拿出来,盖上时空包袱皮做旧,然后给石璞打了个电话,“我最近又淘到一件好东西,你要不要过来瞅瞅?”先给他看看吧,他的书画鉴赏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绝对是高级专家的水平,他要是确定是真迹,那应该就够了。
  “还是和你墙上挂的那些一样?我说你什么时候弄个真迹回来啊,也让我好好见识见识。”石璞虽然嘴上吐槽着,可动作比谁都快,放下电话就往过赶了。
  哎,我这墙上挂的其实都是真迹,只是你们不信罢了!沈隆摇摇头,开始准备茶点什么的,既然人家来了,怎么也得管一顿饭不是?
  不到半小时,石璞就到了,一进来就嚷嚷着要看,沈隆把他带到书房,取出《大唐三藏圣教序》的卷轴,小心翼翼打开,呈现在他面前。
  “这是褚遂良的字吧?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正是褚遂良晚期的特点啊!”石璞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褚遂良乃是初唐四大家之一,这样的书法大家他自然熟悉。
  “嗯?我去,这回该不是真迹吧?”石璞这次终于留意到承载书法的绢帛了,绢帛上有着历经千年岁月所孕育出的黄斑,黄斑形态自然,以他的眼光自然能看出古董界惯用的做旧方法能做到的,他哪知道沈隆还有时空包袱皮这种神器呢。
  “我也有点把握不准,所以请你来帮我掌掌眼啊!”沈隆笑道,都说了多少次了,我这儿的都是真迹。
  石璞拿出放大镜,细细打量绢帛的材质,“这绢帛倒是初唐时期宫廷所用的上品,《大唐三藏圣教序》是李世民所撰,褚遂良所书,从材质上来看倒是符合历史事实;至于这书法风格么,也的确是褚遂良的风格。”
  “至于究竟是不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真迹,我还得好好研究研究。”石璞郑重地说道,如果确定是真的,那可就牛逼坏了,虽然这不是他的作品,但能鉴定一份在历史上如此有名的书法作品,那也是可以吹一辈子的事儿。
  现在科技发达,石璞看了一会儿就拿出手机,找到高清《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照片,对照照片,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印证,“和碑文正文一个字也不差,字迹笔画也有九成以上的相似,稍微有点区别的地方,更可能是工匠在雕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毕竟,这写在绢帛上的书法,和刻在碑石上的碑文,还是有点小区别的,这些在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
  “单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幅作品是真迹的可能性极大,不过要想做出最终判断,那还得用更先进的设备来测定年代,这玩意儿我可没有,要不咱们带去故宫博物院检验吧,哦,你要是不方便,当我没说。”石璞说道。
  这东西一旦被确定为真迹,那绝对是国宝级别的文物,私人可不好收藏,石璞担心沈隆不舍得割爱,所以才这么说。
  “故宫不去了,我约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东西放在他们那儿更合适,明天我就送到他们那儿去,让他们帮忙检验,要是确定是真的,我就捐给他们算了!”沈隆大度地说道,我家的真迹多了,倒也不差这一份。
  “你可真大方啊!现如今褚遂良还流传在世的真迹只有两幅,《大字阴符经》藏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不过这幅作品究竟是不是褚遂良所书,还有疑问,因为《大字阴符经》落款‘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褚遂良任起居郎是在中年,此卷却有他晚年的书风,所以可疑;而《倪宽赞》在宝岛故宫,也有人说是欧阳询所书,你这件要是能确定,甚至可以说是褚遂良流传在世的唯一真迹啊!”石璞各种书画界的典故是张口就来。
  “不过这幅作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上面没有题跋和印章?难道历朝历代的收藏者都没有舍得用印么?”石璞疑惑地问道。
  古代收藏家喜欢在藏品上加题跋或者盖印章,比如《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金代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元代杨准、刘汉、李祁,明代吴宽、李东阳(二跋)、陆完、冯保、如寿等十三家共十四跋。
  而乾隆更是盖章狂人,当初内务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几乎都没有逃过他的魔爪,王献之的《中秋帖》一共三十多个字,他一口气就盖了八十多个印章;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不仅盖满了乾隆的各种“戳”,还写上了硕大无比的“神”字,他也不怕自己的字和王羲之的摆在一起被人笑话!
  而在古书画鉴定领域,依靠题跋印章来判断真假,顺便研究该书画的传承历史,也是惯例了,像《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么有名的作品,上面没有一处题跋,没有一处印章,的确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嗨,这有啥稀奇的,自打褚遂良写好,到我摆在你面前,拢共还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呢,其它人又那来的机会盖章写题跋?而且没有题跋和印章的作品也不是没有,除非史书上有明确记录,否则这也不是判断真伪的标准。
  “要不明天我跟你一块儿去西安?我也想看看那些专家是怎么判断的!”石璞问清楚沈隆预定的车次后,也赶紧和他定了同一趟高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