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178

  “比如这样……”
  许非摸出铅笔和纸,三两下就完成了一张简笔画,往外一展,“像不像你?”
  “哇!”
  对面的姑娘睁大眼睛,那画像乱蓬蓬的头发,遮住大半张脸,蜷着胖胖的身体正在呼呼大睡。
  限于裁缝工艺的落后,没有描绘五官,只是一个轮廓,但那种古怪的精准感,确实抓住了她的特征——圆润,可爱。
  开玩笑!
  许非可是正经的美术专业,从底层设计一步步爬上去的,深暗客户群的不同需求。八十年代的妹子,哪见过后世的萌系画风?
  “我就要这个!”对方瞬间败下阵。
  “订做的还要贵点,八块钱。”
  “八块……八块也行!你明天能过来么?”
  “得过三四天吧,手工制作挺费时间的。不过只要你确定,我一定做出来。”
  “行,那我等你。”
  陈小旭在旁边看傻了,一串数字在脑袋里转来转去。
  六个包都卖掉了,还有一个订做的,光到手的就三十六块。那孙子的车费、食宿、原料费、加工费,全部的成本都回来了。
  一天三十六,一个月就是一千零八十,放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交流了半天,护士们叽叽喳喳的走了。许非攥着一沓钱捋了又捋,郑重其事的塞进衣兜。
  “总算有点安全感了。”
  他拍了拍口袋,温热热的,是令人心安的感觉,跟着转头一瞧,却发现小伙伴在发愣。
  “怎么了?”
  “……”
  陈小旭显然受到了冲击,拧着眉毛道:“这钱来的也太快了,我有点害怕。”
  “怕什么?我们又没犯法,顶多打个擦边球,再说赚钱多还不好么?”
  “赚钱多好么?”姑娘傻乎乎问了句。
  “那你觉着什么好?”许非乐了。
  “很多呀,像读书,诗歌,旅游,爱情……我觉得都很美好。”
  得!
  小姑娘年轻轻的不知人间疾苦。
  许非面冲着她,一本正经,“我跟你讲,经济独立才是一切美好的前提,钱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的都得靠后。”
  “这我可不同意,做人得有理想,理想更伟大。”
  “不,钱和理想一样伟大。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也教导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不过现在的人不承认罢了。
  我们要尊重钱,也尊重理想,这才是最体面的生活方式。”
  “……”
  陈小旭想了半天才勉强接受这个观点,“那,那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么……”
  许非笑了笑,“你猜!”
第十四章
千元户
  “叮铃铃!”
  “叮铃铃!”
  下午,胜利小学准时响起了放学铃,一群穿短袖衫和小裙子的屁孩子疯一样跑出来,立时喧如鼎沸。
  其中又有一个系红领巾的小胖子,先扑到爷爷怀里,然后拽着老头就四处踅摸。
  “你找啥呢?”爷爷纳闷。
  “哎呀,我找,我找……”
  小胖子瞅了一圈,忽然眼睛一亮,撒开手就奔向一个小规模聚集的人堆里。都是学生和家长,围着一男一女,地上铺着两块废布,齐整整摆着十二个书包。
  “我要那个脑斧!脑斧!”
  “给我小兔子,妈妈,快买小兔子!”
  “我也要兔子,快点快点!”
  “呜呜……呜呜……”
  “哎哟别哭别哭,下次再给你买。”
  吵吵嚷嚷中,小胖子终于挤到里面,急慌慌的招手:“爷爷,快来啊,快来啊!”
  老头近前一瞧,才明白怎么回事。他随手拿起一个,那种老式的翻盖书包,只不过色彩比较鲜亮。
  搭盖不是方方正正,而是做成了一个小猴脑袋的形状,耳朵尖尖,还有眼睛和大大的嘴巴,正笑嘻嘻的看着自己,活灵活现。
  再看小摊上,应是十二生肖齐全,但已经少了一大半。还有几个撞生肖的孩子,脸红脖子粗的互相争抢。
  “爷爷,我想要这个!”
  小胖子早拽过一个龙头书包。
  “多少钱?”
  “七块!”
  “啥?你咋不去抢啊?”老头一瞪眼。
  “瞧您说的,您买一米布还六块钱呢,还得搭张布票。一米布能做件衣服么,不能吧!那七块钱买个书包亏么?您看这布料结实耐用,背几年都没问题,再看这款式,满大街您能找出第二个么?”许老板道。
  “大爷,这是生肖书包,鞍城就这一份。您孙子属龙的吧,一看就聪明,将来肯定鲤跃龙门,飞黄腾达,有大出息!”陈老板道。
  “爷爷,我上回就没抢着,给我买一个吧。”小胖子也可怜巴巴的瞅着老头。
  老头顿时心软,而且那姑娘说话中听,我大孙子必须有出息啊!
  当即,他摸出个手绢,心疼无比的数出七块钱。反正不管怎么着,小胖子得偿所愿,忙不迭的背上书包,再瞧瞧众人,自觉也能姓赵了。
  83年的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是六十多块,是挺穷,但也没有辣么穷。从放学开始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十二个书包全部卖掉。
  许非一边数着钱,一边感慨:“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果真至理名言。”
  “谁说的?”
  “鲁迅。”
  “他说过这话?”陈小旭很神奇。
  “哎,那都不重要……”
  许非收好钱,脚一踢支撑架,“不过你现在可以啊,刚开始都不敢张嘴,现也能帮我吆喝了。”
  “我又不是吃干饭的,就不许我学习向上么?”
  逐渐激活经商天赋的陈小旭翻了个白眼,抖了抖废布卷成一捆,那边刚启动,她就熟练的往后座一跳,干净利落的携款潜逃。
  俩人绝不恋战,卖完就走,卖不完也得走——这是前几天差点被混混堵住的经验。
  话说许非进行这项投机倒把的行为,已经一个多月了,如今是八月,夏季的酷暑已渐渐收敛。
  其实碎布DIY产品有很多,手套、帽子、背心、内裤都可以。
  不过手套帽子没市场,背心利润低,内裤不敢当街卖,那叫伤风败俗。所以许非最初就确定了路线,只做包。
  他在鞍钢医院赚到第一笔钱后,没有趁热打铁,而是跑到了粮站附近,那边也是有钱人。
  第三天则跑到了商场门口,第四天又回去了鞍钢……就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大降低了风险程度。
  他每天都在记录消费者类型,比较分析,细化市场。最后发现年轻的女同志多喜欢挎包,上点年纪的喜欢手拎包,或许手拎包容积大,看起来更实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