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1178

  “行了,明天等着看吧。”
  “多少钱?”
  “不把我当朋友?改天请我吃饭吧。”
  嘁!
  请你吃饭比发版块贵多了。
  许非不是突发奇想,他早就想买院子,最好是左右两边的,或者百花胡同全买下来,然后把墙打通,建个许园,美滋滋!
  可实际操作不行啊,人家住得好好的,你piapia一敲门,“诶,你们院子卖么,我想买。”
  找抽么不是!
  而这会急切,拍戏次要,主要为了将来考虑。
  他打算把爸妈接过来,再做点买卖,那就得有住的地方,若是有手工、加工的环节,还得弄个小作坊。
  自己的院子太好了,花草恬淡,猫狗热闹,东屋西屋,他才不想霍霍。
  ……
  “许非?”
  “是我,您是顾同志?”
  “嗯,你好你好。”
  东直门附近,许非跟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碰了面,一个买家,一个卖家。
  这年头纸媒的传播力无与伦比,求购信息发出去之后,电话不断。
  他已经看了三家,头两家手续不全,但伪装的很好,若非托公安系统的朋友帮忙查查,还真就被坑了。
  开玩笑呢,《便衣警察》上春晚之后,四九城的公安都跟见了亲人一样!
  这是第四家。
  俩人从东直门南小街往西拐,就进了一条狭窄破旧的胡同,红牌上标着“大菊胡同”,听着就不正经。
  停在26号红门前,顾同志下了自行车,介绍道:“原来是我们单位宿舍,这个,跟隔壁那个院子都是,住了三十多户。前阵子单位盖楼分房,都搬出去了,空着浪费就想卖了。您放心,手续绝对齐全。”
  许非不置可否,暗暗打量,中型的如意门,两级台阶,再往西是石雀胡同,再过去便是大名鼎鼎的簋街。
  待抬脚进去,立时被里面的拥挤和创造力吓了一跳。
  他从未见过将空间利用的如此充分的地方,几块板一搭就是个棚,几块砖一摞就是个厨房,棚上还有棚,房上还有房,密密麻麻乱七八糟,却诡异的透着一股协调性。
  再往里走,更是开了眼界。
  三面半身高的砖墙,一面拉个帘子,里面居然放着张床。我滴个妈妈,照这种住法,六十户也能住得!
  厕所肯定没有,斑驳的木头窗框,破碗破罐破花盆,中间勉强挤出一条路来,弯弯曲曲的跟隔壁院子相通,墙上打出个月亮门。
  许非瞄了一眼,还不如这边。
  “怎么样?”
  顾同志忐忑,俩院子太破了,重新修整得一笔钱,要么就空着。
  “我诚心买,您也实惠点,要多少?”
  “两,两万。”
  “一个?”
  “废话么不是!”
  刹时间,许非万幸早早买了那座四合院。85年的一万块钱还挺吓人的,87年的两万块钱,挺多人也就不当回事了。
  其中还有通货膨胀呢。
  “我两个都要,能便宜点么?”
  “呃,我得回去报告,领导得研究一下。”
  “那行,我也考虑考虑,咱们过两天再联系。”
  许非已经动心了,但得看手续是否合格,如果行就买。
  管他能不能住人,先囤着呗。囤茅台算个蛋啊,哥可是囤院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上位
  艺术中心,主任办公室。
  梁左没接触过这种形式,开始比较谨慎,用二十多天写了三集剧本。许非拿给领导看,此刻就正在研究。
  “那剧本我反复看了几遍,确实有意思。你提的这个形式也不错,成本低,寿命长,只要有点子就能拍,完全可以作为中心的一个系列产品。”
  李沐眼光好,一下点出情景喜剧的最大优势,便宜,长寿!
  “我这边算通过了,资金还是40-50万,大概能拍多少集?”
  “说不准,先拍吧,快没钱了就收尾。”
  “嗯,不过剧本得加快速度。要不这样,梁左就当总编剧,大家都参与进来,每人试着写一集,再一块研究,这样效率能高点。”郑小龙提议。
  “呃……”
  许非想想也好,这帮货都不是一般战士啊!
  “那我们尽快攒个组,老郑,责任编辑这块还归你。小许……”
  李沐转向他,目光忽然透着点意味,笑道:“你这次想干什么?”
  明人不说暗话,我想当大佬!
  许非琢磨着主任的意思,心里转了几圈,“如果组织上允许,我想试试做现场工作。”
  “老郑,你觉得呢?”
  “……”
  郑小龙顿了顿,道:“点子是小许想的,剧本也是他找人写的,忙前忙后不容易,才华我们也了解,我觉得可以试试。”
  “呵呵,好,那就让你试试。”
  中心的作风真比电视台强太多,李沐干脆利落,“制片主任还是给于普,剩下的,我们正式开个会再定。”
  “谢谢主任!”
  许非略感意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通过了。
  “哦,还有件事。我问了问央视的朋友,那边确定在这个月《红楼梦》要过次大审,如果过了,大概就在五月份。所以《便衣警察》提前吧,在它之后,就没什么看点了。
  我跟台里商量,这月中下旬正式播出,公安内部审过,他们同意号召全系统收看。你觉得还有什么宣传方法?”李沐道。
  “无非就是纸媒,我们自己的电视渠道,晚间可以开个小栏目,请剧组人员讲讲拍摄趣事什么的……哎?”
  许非忽想起一事,“台里的音像社有消息么?”
  “有,这次行动够快,已经组建完成了。听说调一个部门领导去负责,叫什么京城音像公司。”
  “那可以借一把力,尽快收歌,出张拼盘磁带,主打《少年壮志不言愁》、《重整河山待后生》、《月亮之歌》(凯旋在子夜主题曲),就叫影视金曲。”
  “嗯,主意不错,你有空写个提议书。”
  “别介,我最近可没空,再说人家都叫我内参许了,我还是歇一段吧。”
  “哈哈!”
  俩人都乐了,李沐笑道:“你小子还知道啊?行,那我跟台里提一下。”
  许非可是电视台的大红人,搞出那么一台春晚之后,惹了不少编排,其中就多了个外号,内参许。
  讽刺他爱逼逼的意思。
  ……
  下午,会议室。
  三十来人陆续就座,窃窃私语,都清楚差不多该建组了。李沐和郑小龙稍后进来,照例简明干练,开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