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1178

  于佳佳进去就一惊。
  门口靠墙围了一圈篱笆,种了些花花草草,碎石甬路略窄,走几步豁然开朗。敞亮亮的大院,小屋子全扒了,数间大屋窗明几净,里面铺的都是瓷砖。
  一角还搭了个大遮阳棚,摆着几套桌椅,桌上全是水果饮料各式点心。最里边有个月亮门,通往隔壁的大杂院。那院子倒没拾掇,保留着片场格局。
  许非正带着几个京台的朋友忙活,招呼道:“来这么早?九点才开始呢。”
  “你打算干嘛啊?”
  “这以后就是我一据点,有什么小活动应该都在这里搞,多关注关注。”
  “不是,你什么时候装的啊?”
  “就最近,原本准备装住宅,后来有了新想法,这都是扒了重装的。”
  艹!
  于佳佳爆粗,狗大户!
  等了一会,别家记者也来了,到八点半左右,院门口已经堵住。没有老的,全是中青年,数量远超二十,但非常自觉,门开着都不进。
  许非过去,扒着门框开始聊,“我就找二十个,你们这么多人干嘛啊?”
  “凑热闹还不行啊,我们不进。”
  “就是,我陪朋友来的。”
  “哟,那我们还招待茶水点心呢,你们就在外面看着?”
  “我带饭盒了!”
  一个女学生样的妹子,真掏出铝饭盒晃了晃,惹得一阵哄笑。
  这里头有的见过面,大部分没见过,但感觉特熟,不客套。因为他的剧本和文章,就给人一种随意不羁的感觉。
  何况本人也真逗。
  许非瞧人越来越多,影响交通,索性道:“先进来吧,凭证拿好啊!虽然我不忍心,但做事得公正,一会给你们发汽水,找个阴凉地方慢慢等。”
  于是排队检票,来了十九个。
  众人进院,先奔隔壁,活生生的胡同片场。那屋子,那井,尤其那俩树桩子,每人都要过去坐一坐。
  带照相机的拍照,还帮别人拍,完了留下地址,简简单单就成了朋友。
  约莫九点钟,在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活动开始。
  摆了好多座椅,最前面有桌子,许非和于佳佳坐在后面,道:“还剩一个,先不等了,咱们开始。
  我先说说这本书,这是新年茶话会的时候,也请了观众座谈联欢,讲了些东西。然后于大记者,就我旁边这位,说你既然有这么多想法,为嘛不出本书呢?
  我一听这好事得干啊!所以就联系出版社,出版社让我在报纸上试试水,才有了那十篇文章。
  至于这个交流会,主要是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因为我们文艺界开会,这个那个,讨论电视剧怎么拍,怎么为观众服务,怎么受观众喜欢,结果没一次请观众来的……”
  “哈哈!”
  底下大笑。
  于佳佳踹了他一脚,许非咳嗽两声,“明白这意思就行。今天除了跟你们聊聊天,还有个事情想……”
  正说着,忽见一人匆匆跑进来。
  大高个,看上去比自己都高,穿着短袖长裤。头发很秃,偏偏还三七分,使得三七的夹角就更秃。
  大鼻孔,厚嘴唇,嘴好像合不上,露出里面的牙齿。总之长的特丑,丑中还透着点玩世不恭。
  他扬着邀请函,跑的急,说话节奏却很柔,“不好意思,迟到了。”
  “没事没事,请坐。”
  许非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秒钟,才道:“还有个事情想请你们帮忙,一会再说。
  今天这个交流会呢,不正式,随便聊。
  我有问必答,不想答的我就说不知道。反正围绕这本书也行,围绕影视行业也行,谈外国的作品也可以,不用拘束。
  我先简单问一个,你们都爱看什么样的影视剧?”
第三百章
一个有趣的灵魂
  “你们都爱看什么样的影视剧?”
  话音刚落,一个男生便举手,也用不着麦克风,“我最喜欢《胡同人家》了,您什么时候拍三啊?”
  底下轻笑,许非一本正经道:“这位同学跑题了啊!我简单说一说,现在提倡多拍类型剧,胡同也是类型剧,叫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的立意和包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实生活。可有些时候,它们不足以支撑一部戏,还偏偏要拍,难免会重复自己。
  这样对观众不负责任,何况我也犯不上再抢这碗饭吃,得给后来者机会。”
  “您是说,要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么?”
  “对,我们中心正在拍的,就是一部跨度十六年的家庭伦理剧。由李小明老师和我共同编剧,仍然关注市井阶层,贴近生活。至于我个人,挺喜欢武侠剧的。”
  嗡!
  男的都兴奋了。
  “您要拍武侠剧么?”
  “我最喜欢武侠剧了,《霍元甲》《陈真》!”
  “那叫武打,武侠是古装的!”
  “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在书里说影视剧的服装道具要尊重时代背景,那《霍元甲》的背景是清末,为什么不留辫子呢?”
  “这个问题好……”
  许非乐了,道:“首先,我这本书没提到港台影视,因为现在引进的不多。等大家的观影量上来之后,我会专门写一本关于港台影视剧的册子。
  至于霍元甲为什么不留辫子?
  很简单!一是创作者没想到,二是想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施。比如人家明星不愿意,或者导演觉得丑,那干脆就不要了。”
  哇!
  底下惊奇万分,还能这样啊?
  “两地的行业制度不同,那边完全商业化,以明星、娱乐、收视率、赚钱为主。除个别导演如李瀚祥,都是能省则省,能糊弄就糊弄。
  再扩展一点,还是类型区分。
  比如清代背景的武侠剧,主要元素是快意恩仇、儿女情长,服化道能还原最好,如果做不到,有那个时代感也可以。
  起码得留个辫子,穿个马褂,别出戏就行。但如果是历史正剧,那服化道就得死抠,台词也得文绉绉的,绝不能生活化……”
  气氛慢慢热烈起来。
  那个丑男始终没开口,笑嘻嘻的看着一帮年轻人,似觉得非常有趣。他应该快四十了,面色疲惫,眼睛却很单纯,一下就能看到底。
  许非在留意,忽然问:“那位先生,我看您一直没参与,您喜欢什么类型?”
  “嗯?”
  丑男一愣,笑道:“没什么固定的类型,有意思的我都喜欢。一些不好看的剧,某段内容很有趣,我也喜欢。”
  “要非选一个呢?”许非道。
  “呃,还是爱情剧吧。”
  众人轻笑,可能觉得他的外表和爱情剧不挨着。一个女学生问,“为什么呢?您渴望爱情么?”
  “我已经有爱情了,我只是喜欢文艺作品中对爱情的表达方式。”
  “比如呢?”
  “比如胡同,虽然一些内容很沉重,但总体上是一部非常浪漫的作品。”
  “浪漫?”
  这帮人都是胡同死忠,头一次听用浪漫形容这部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