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1178

  “我觉得您的观点有偏颇,胡同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公认的……”
  孩子们很喜欢讨论,一个男生道:“就像小保姆跟白奋斗,虽然感情戏值得回味,可它明明在刻画时代痛点,关注边缘人群,我真看不到什么浪漫。”
  “对呀,爱情是神圣的,小薇再可怜也是犯罪分子。”另有人道。
  “爱情本来就是神圣的,它在各种各样的生活里都是神圣的,所以它才是神圣的……”
  丑男的脾气特好,也喜欢笑,就是笑起来更丑。嘴合不上,一口糟牙,时不时还抽下肌肉。
  “这个时代造就了很多复杂的人,自愿的被迫的,搞的不纯粹,没什么错。但所有人都变成这样,就会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小薇是个被生活捶打的女人,正在往蛆的方向转变,不过她遇到了白奋斗。她把这些东西扯掉了,回归自己,我觉得这是浪漫的。”
  哇!
  大家纷纷侧目,这人谁呀?
  许非也笑了笑,“好了,还有问题么?”
  “您始终强调一个观点,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走向。那我能不能理解,您在暗示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太低?”一女生问。
  “呃,这不是暗示,已经明示了吧?”
  “哈哈!”
  一片哄笑。
  许老师想了想,道:“不管什么时候,看戏都是因人而异。我喜欢这个,你喜欢那个,规定不了。
  那我为什么强调呢?其实不仅仅是影视剧,我们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通常会产生很多误解。
  比如一样东西是烂的,可我们没见过,我们就觉得是好的。
  物质世界的发展非常快,精神层次的提高非常慢。跟十年前相比,都觉着条件好了,现代化了。实际呢,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并没有进步,只是表层的东西提升了。”
  “以前叫同志,现在叫先生,先把男女区分开了。”丑男接了一句。
  “没错!可到老了又不会叫,男的还能继续叫先生,老太太总不能还叫小姐,叫女士也差点意思,所以还是那个传统。”
  “叫老同志。”
  哎呀,这个哏捧的太舒服了!
  说实在的,许老师见过不少文化人,基本聊不到一块去。特别海马那帮中年男,完全不在一个波段上。
  可今天忽然找着频道了。
  许非化身男默女泪的鸡汤大师,跟一帮人巴拉巴拉,眼瞅着快中午,道:“今天也差不多了,最后想请你们帮个忙。”
  他取出一摞厚厚的表单,“你们报名参加的时候,都填了一份简单资料,有姓名、年龄和职业。
  我看了下,大学生居多,各行各业的也有。这里是一份调查表,不是强制性,自愿。你们拿回去,给自己的亲戚好友,特别是同学、同事,麻烦他们填上,然后交还给我。”
  于佳佳纳闷,随手抽出一张,见写着:“观众对影视剧满意度及建议调查表”
  下面一个个问题:
  “您觉得现在国内电视剧的总体质量如何?”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般,比较差。”
  “您觉得最应该改进的地方是,空格。”
  “……”
  底下人面面相觑,有人道:“许老师,我能问您想做什么么?”
  “就是粗略统计一下,老说为观众服务,没观众参与叫什么服务?
  比如一部新剧出来了,我会搞一份调查,多少人喜欢,多少人讨厌,都是什么职业和年龄段。这个能了解吧?
  今天主要是练练手,每人十份,一份有效问卷两毛钱,不能让你们白干是吧?如果有兴趣,可以报名成为固定调查员,报酬具体再谈。”
  “……”
  那丑男眼睛一亮,像发现什么宝贝一样。而众人考虑片刻,好像也没啥,遂纷纷取了问卷。
  今天都很愉快,前阵子太过压抑,好容易有个缓解身心的机会。而且地方还好,清幽雅致,有吃有喝,就是厕所不方便。
  中午时分,许非招待大家吃了些茶点,意犹未尽的陆续散去。
  “哎,那位先生!”
  丑男正要往出走,忽被叫住,露出一口糟牙,“还有事儿么?”
  “跟你聊天非常尽兴,正式认识一下吧……”
  许老师伸出手,对方看了看,也伸手握住,“你好,我叫王晓波。”
  ……
  交流会散场,几个朋友留下帮忙收拾。
  于佳佳算看明白了,说据点还真是据点,这逼货肯定要往别的方面发展了。当然她还搞不懂具体涵义,比如这个调查,费钱又费事,意义何在?
  她忍不住询问,许非堂而皇之的来一句,“为了以后骂架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后跟人吵架的时候,他空口白牙,我手握数据,我就能干死他!”
  什么鬼?
  于佳佳更懵,自然不信这种狗屁倒灶的理由。
  许老师反倒很嗨皮的亚子,一边抹桌子还一边哼歌,“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丢了仨……”
  “不是,你就开个交流会,至于高兴成这样么?”
  “认识一个有趣的家伙,当然高兴了。”
  许非伸出手指晃了晃,“你不懂。”
  ……
  几位记者带着交流会的料走了,于佳佳肯定详细发,别的也能给个小豆腐块。
  许老师主要目的不是卖书,是慢慢塑造自己的一个品牌。
  搞传媒,公众对你的印象极为重要,尤其文化、影视这一块。提到《南方周末》会想到什么?提到《锵锵三人行》会想到什么?提到张国师、冯裤子、葛尤会想到什么?
  现在一提起许非,文化人是头一个标签,制片人其次,演员几乎没人提了。
  需要保持自己的正面热度,新鲜的,又不冲击当下风气的,开开茶话会,交流会,发表点意见,为影视艺术劳心劳力之类。
  你不光要做事啊,做完事也得吆喝啊,吆喝才能让上头关注,下头爱戴,让公众逐渐形成一种认知:
  许非出品,必属精品。
第三百零一章
秋凉
  “一辈子很长,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王二是个非常有趣的家伙,许老师也是个有趣的家伙,所以一见面就成了朋友。
  这货刚从国外回来,现在北大任教。
  他的专业很杂,最早考上人民大学,读贸易经济系,后到匹兹堡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
  回国后到北大社会学任讲师,后又去人民大学当统计学讲师。
  由于要做统计,各种分析工具不可少,以前人工计算,有电脑了自然用电脑。这货自学编程,编了好些软件,还卖了点钱,被中关村多家公司拉拢入伙。
  甚至用电脑写作后,嫌人家输入法不好,自己编了套输入法,速度跟英文盲打一样。
  他还有个在清华大学学编程的外甥,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为生。
  他便规劝,说:“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外甥听从劝告,毕业开了软件公司,只把摇滚当成爱好。
  外甥叫姚勇,最著名的程序作品是《QQ炫舞》,而他加入的那支乐队,叫水木年华。
  ……
  许非认识王二的兴奋,远远超过了对自己新书的关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