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1178

  许老师闻言,道:“既然如此,我也直说了。我想投资这部戏,今天主要来谈谈挂靠的事儿。”
  “……”
  黎宁一愣,似没想过有人主动接盘,随即在心中合计。
  1980年,国家确定了15家制片厂,外加一个深城影业公司,这16家具有故事片拍摄权。
  电影厂也是国企,对挂靠不陌生,只是现阶段少有人干。而青年厂恰恰有经验,比如1986年的《二子开店》,据说要了五万块钱。
  黎宁一琢磨,现物价都上涨了,遂试探道:“挂靠没问题,依惯例要收取管理费……二,二十万,这是我们研究决……”
  “可以!”
  “啊?哦,呵呵。”
  黎厂长郁闷,夏刚欣喜,冯裤子咧开一嘴烂牙,欢(ma)喜(le)若(ge)狂(bi)。
  不知什么心理,他不太想让许非接手《大撒把》,可又没办法。
  二十万爽快敲定,黎宁耐不住好奇,问:“冒昧一下,这部戏的成本预估多少?”
  “呃……”
  夏刚瞄了眼许非,咬牙道:“一百二十万左右。”
  话落,他马上又瞄了一眼。
  许老师奇怪,你老看我干嘛???
  “一百二十万。”
  黎宁砸吧了下嘴,道:“我再唐突问一句,现在拍电影普遍没回报,你为什么要接这个盘子?”
  “喜欢,热爱,不忍让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悄然湮灭。”
  嚯!
  黎、夏肃然起敬,冯裤子he……tui!不过他也想不通,这货为毛要插手,钱多烧的?
  几人谈了一会,大抵商定。
  许方出资,夏刚带团队拍摄,挂青年厂厂标,但青年厂不参与后续分成。
  临走时,他又想起一事,问:“我初入电影界,很多东西不懂,发行方面现在是什么政策?”
  “还不是卖拷贝!”
  “您具体说说。”
  黎宁满脸讽刺,道:“50年代以来,电影施行统购统销,彩色故事片70万一部。改革开放后,提到90万。
  制片厂还是越做越亏,上书反映,又改成卖拷贝。最早一个拷贝9000块,前年提到10500。
  那怎么算呢?
  其中只有35毫米拷贝算钱,16毫米、8毫米面向农村,免费的。”
  这个毫米指胶片尺寸,尺寸越大,银幕清晰度越高。标准银幕便是35毫米。
  “头几年流行艺术片,可艺术片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各家都在拍娱乐片,好歹能挣点钱。现在娱乐片也受限制,得拍主旋律。
  何况票房再好跟我们没关系,我们统计过,制片厂顶多拿15%,大头全在中影手里。
  唉,反正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那以现在的情况,多少拷贝算比较火的?”
  “现在啊,超过一百个就算好。”
  “咳咳!”
  夏刚顿时脸红。
  超过一百个,也就是一百多万的回报,他提一百二十万成本,就算赚也没啥利润。
  许非不以为意,起身握手:“感谢黎厂长解惑,今天就不打扰了。”
  “好好,我送你们。”
  ……
  “小,许先生!我……”
  从北电出来,夏刚一直想解释,许老师摆摆手,“照您的想法拍,别给我省钱。”
  “呃,谢谢,谢谢!”
  夏刚无话可说,不停道谢,因为他确实喜欢这部戏。
  “既然敲定了,聊聊具体的吧。您打算请谁演?”
  “男主角我早就想好了,葛尤最合适,他身上有那种自嘲的冷淡气质。”
  “行,他现在拍戏呢,拍完我给您拎过来。”
  “女主角么,有个新人叫徐凡,我觉得可塑性非常强,很适合这个角色。”
  夏导面对金主小心翼翼,外行也就罢了,关键这位是行家。
  “嗯,她拍过我的戏,可以。”
  许非点头,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尊重导演的想法,除非实在感觉不行。
  “那就好,那就好!我已经筹备很久了,咱们随时能拍。”
  “不着急,慢慢来。”
  夏刚以为他客气,却不知是真话,在学校门口站了一会,先行回家。
  剩下俩人也各自散去。
  冯裤子最近买了辆摩托车,突突突的绝尘而去。不是单位,不是片场,而是一路到了中戏。
  在门口打了个电话,不多时,刚才讨论的女主角出现。
  “晓刚哥,怎么了?”
  “大喜事儿,嘿嘿……”
  冯裤子跟朵月季花似的,道:“刚到的消息,我那《大撒把》找着资金了,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并且在我的大力推荐下,极可能请你担当女主角。”
  “真的?太谢谢你了!”
  徐凡跟江杉同班,今年毕业,确定分配到人艺。她高兴的同时也好奇,问:“你不说资金困难了,怎么忽然找着了?”
  “呃,许非同志慷慨相……”
  “许老师?啊!那太好了!”
  徐凡喜上眉梢,拍手道:“我做梦都想再拍他的戏。”
  “……”
  冯裤子当场便秘,还不敢反驳,低声嘟囔:“那特么是我的戏!”
  他拍胡同的时候认识对方,起初没怎么样,后来就春心萌动,心猿意马。不过徐凡这会跟王志闻在一块,丫属于暗恋。
  就是那种有啥事都找他帮忙的大哥哥形象……
  哧溜哧溜,舔狗。
第三百九十四章
学车
  到了八九月份,各种赈灾义演陆续举行,并发生了一件龌蹉事。
  刘焕和韦唯共同发起了首都文艺界大型慈善演出,跟央视的一台晚会形成竞争——名字叫《风雨同舟·情暖人间》,从筹备到演出只用了八天,人员达数百名。
  不知协调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在央视义演当晚,没接到任何通知的刘焕,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报幕:“下一首歌本该由刘焕演唱,他却没到……”
  这尼玛谁受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