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1178

  那两个名演员拍完八小时,又加了会班,已经闪人了。
  暂时休息的功夫,许非弄来几条烤鱼和别的海鲜,谢晋一瞧把啤酒放下,摸出瓶黄酒来,乐道:“这个可以吃,对胃口。
  知道我外号叫什么?谢八斤,喝黄酒有八斤的量。”
  “我喝不惯,来白的吧。”
  许非站起身,又对另一位道:“郎叔,您喝点什么?”
  “我什么都好。”
  郎雄用手虚护着杯,十分客气。
  “那少来点白的。”
  他给倒了点白酒。
  《鸦片战争》有几位台湾演员,演奕山的葛香亭,演十三行老板的郎雄,都是早年从大陆过去的。
  郎雄就是《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里的那位,口音字正腔圆,底气深厚,听着非常舒服。
  而且他这张脸,用李安的话讲叫“五族共和”,无论大江南北、两岸三地、乃至日韩新马、西方人看了,都觉得是中国父亲的形象。
  私底下很幽默的,荤素不忌。
  仨人就在古南粤街头喝酒,夜色朦胧,人群忙碌,昏黄和幽白的灯混在一起,似把全体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磨砂般的颗粒感。
  杨榕跟一群小伙伴在不远处歇息,她演个丫鬟,有台词和镜头,其他人属于群演。五月的天已经热了起来,蚊虫飞舞,小姑娘拿顶草帽玩,不时扇着驱赶。
  “外国人就是惯,拍戏也要讲时间,多了还得加钱。我当年在制片厂,每天五毛钱补助,再早才两毛五,没人叫苦叫累。”
  “那会拍戏也慢啊,一天一个镜头。您把《鸦片战争》挪到70年代,得拍两年。所以时代在变化,有些要坚守,有些坚守不了,就只能适应。”
  “……”
  谢晋又瞅了他一会,笑道:“你比我更像74岁,没年轻人的冲劲。”
  “呵呵,冲劲有时不在表面的。”
  许非嚼着花生米,跟他碰了一个。
  “许总!许总!”
  正聊着,一人跑过来报告:“有个老外吵吵起来了。”
  “怎么回事?”
  “好像小贩宰人了。”
  “让老黄去。”
  过一会又来,“剧组也吵起来了,又在抢景。”
  “不是让他们协调好么?告诉他们,再吵谁也别拍了。”
  休息都不安宁,一件件全是事。
  “许先生年轻有为啊!”郎雄瞧着有趣。
  “不敢当,只是胆子大先趟了一步。”
  “你这可不止一步……”
  郎雄打量着四周,暗叹此人不简单。
  谢晋已经干了一瓶黄酒,在喝第二瓶,道:“你那部《风声》怎么样?搞出点动静就没下文了?”
  “下半年开拍啊。”
  “选景了么?”
  “选了,就那城堡。”
  谢晋一愣,想起海边悬崖上的那座城堡,不由笑道:“我就说你肯定不是拍婚纱照的,你小子早有谋划。
  对了,你这戏到底讲什么的?大家都一头雾水。”
  “呃……”
  许非顿了顿,把《风声》的大概思路和剧情讲了一遍。
  “照你说的尺度,怕不好过审。当年《芙蓉镇》就卡我的脖子,我到XX部辩理才让放映,现在保守势力不减啊。”
  “《芙蓉镇》涉及敏感时期,《风声》又没有,它头顶上吊着免死金牌,根正苗红的主旋律。”
  许非抿了口酒,“谁敢让主旋律不过审呢?”
第六百一十五章
往来无白丁
  “新桥到了,新桥到了!”
  “各位拿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
  两辆大客驶入东海酒店的院子,嗯,隆达的旗下酒店就叫东海。
  呼啦啦下来数十位,导游举着小旗进入大堂,办理入住手续。这是杭城的一家旅行社,游客都是本省同单位的,听闻《鸦片战争》在此,便想来看看。
  90年代以来,商业旅行社开始发展,散户极少,都是单位包团,带个家属什么的。
  97年允许自费出国游,那年头一提出国,基本就是新马泰。一两万的费用,全是大款,所以从那时起,国外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就是有钱。
  次一等的是国内游,去趟世界之窗就了不得,回来能吹一年。
  这个团是两天一夜,中午到,明天中午走,供三顿饭。导游分好房间,叮嘱道:“一会吃午饭,吃完就去影视城,晚上到明天上午自由活动。
  影视城给我们优惠,今天买的票,明天还能进。这个楼呢,我们住一层,其他的是《鸦片战争》剧组,谢晋导演也在这。
  强调一点,尽量不要去打扰人家工作……”
  休整吃饭,饭后直奔影视城。
  景区确实能看,但走走也就罢了,关键冲拍戏来的。不知哪个眼尖,发现花园里站着黄海兵,眨眼间围了一群。
  叽叽喳喳,七嘴八舌。
  副导演拿着大喇叭喊:“大家小点声,演员说什么都听不到了。本来我们要设路障的,但考虑大家老远过来,景区封了一半也不好,所以就开放。
  将心比心好吧,配合一下。”
  这边算宽容的,广州街那边真封了。剧组在珠江口,隔了好几层,只能远远看。也能瞧见谢晋,戴个草帽指挥若定,水面上还有船。
  而街道上多了一些卖小食的,那年代的老式推车,摊贩穿着清末底层人的衣裳。
  到两三点钟,节目又开演了。
  水乡是在青楼里,姑娘们跳舞;广州街在街头,搞了一出武打短剧,看的也津津有味。
  ……
  许非虽在江南,事情一点没少。
  颇有天下事汇聚于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这会,他正陪着来慰问《鸦片战争》的赵领导散步。
  “年轻人脑子就是活,弄些小节目就能增添不少色彩。”
  赵领导有意拉拢,言谈亲近,问:“影视城投入很大吧,现在有营收了么?”
  “有一点点。我们主要靠场租盈利,但谢导我给免了的,别的又是自家剧组,里外里还是赔。
  不过以后剧组多了,我打算把场租取消,免费使用。”
  “那不是更赔本了?”
  “所以我们积极推广服务公司,让剧组把后勤都包给我们,这样就能盈利了。”
  其实还有酒店、旅游、餐饮、文创等等,但他不想说。
  “如果政策更加开放,我还想申请电视司在此设立审查机构,拍完片马上就能审。总之一切为了剧组服务。”
  “这个想法大胆,不过电视剧的话确实有可能。”
  在景区走了一圈,介绍种种,正要回镇里,忽见黄总气喘吁吁的跑来,“总算找着你了,陈导都到一会了。”
  “陈楷歌?”赵领导惊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