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453

  杨玉环远远看着有人进门来,兴奋地扯了扯杨云的后襟。
  杨云面前是快步过来持着兵刃的千牛卫士卒,杨云不得不后退到高台架子下靠后的位置,视野受阻,不过仍旧能远远看到李隆基带着武惠妃等人到来。
  距离太远,杨云不能看清楚李隆基样貌。
  杨云心道:“李隆基此番到洛阳,未带太子李瑛,却有公主陪伴在旁,可能这些皇子和公主中,只有咸宜公主得宠……不过看样子,今日咸宜公主并未随驾。”
  皇帝进门后抬头看了眼高高的道像。
  此时老子像上半身已修复大半,只有头部还空缺着,大批工匠待命,等仙师做完法事后便进行加顶,木梯子架得很高,怎么看都很危险。
  很快主持法会的罗公远、长春真人、地珉真人往高台行来。
  杨玉环又兴奋地问道:“哪个是罗天师?”
  旁边围观的官员和士绅纷纷下跪,杨云未去回答杨玉环的问题,因为他要跟周围殿中省安排的道士,以及刘衡政请来的那些身着道袍的“演员”一起上台做背景板,这也是既定步骤之一。
  三名主持法会的道长,罗公远是单独前来,而长春真人和地抿真人都有助手在旁,长春真人身边是吴元,而地抿真人那边是一名十几岁的道童,手里都捧着法剑。
  罗公远最先走到台前,一个闪身,人从原地消失,一眨眼工夫已现身高台上。
  “哗!”
  周围围观的人发出惊叹声。
  杨云心想:“这是障眼法?还是说罗公远真有大神通?传说中这位可是法力高深的道士,但历史记载多半神话成分居多。”
  罗公远看起来很年轻,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跟他一百多岁的年龄严重不符。
  罗公远到了高台上,跟杨云相距不到五米,一伸手,手上瞬间多了一把桃木剑。
  动作之快,以及变化之奥妙,就连一直关注罗公远一举一动的杨云,也想不出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
  长春真人和地珉真人随后走上高台,面对皇帝站定。
  随即,宰相韩休手持皇帝的诏书往高台走来。
  韩休步行至台下,并未上台阶,转身面向观礼台方向,打开手里的诏书,朗声道:“奉天道,天地日月昭昭,化神为明,圣天承佐,时令自然光华之运通,天华地明,运八方四海之气,合天地两仪之威,抱元守一。”
  “圣皇驾至,万物灵长当为所涉,国运皆然,成道家祖师之像彰显世人,今天明地亏,以华方日月之颂守于世人,天师以法,威震妖邪……”
第一六七章
神举?反噬!
  韩休话音铿锵有力,在杨云看来音量已然不小,但因现场太过空旷,缺少回音,远处的人根本听不到。
  等韩休发表完这份昭告天地以及万民的诏书,法会正式开始。
  罗公远站在三清主位,提起法剑,手上不断挥舞,一会儿刺向东,一会儿刺向西,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动作,看上去极其质朴自然。
  杨云心想:“这样不行啊……连不入流的神棍青鹤做法都懂得充分利用声光效果,风火雷电来上一整套……你罗公远作为皇帝赏识的道士名家,舞台工夫做得这般差,下面的观礼人怎会信从?”
  杨云站在高台边缘,默默观察……今日他只是来凑数的,不需做任何场面工夫。
  罗公远挥剑舞了一段,地珉真人和长春真人相视一眼,然后开始“发威”,各自提着桃木剑,在罗公远两侧的香案后“施法”助阵。
  地珉真人和长春真人显然更懂得舞台的呈现效果,二人各自用桃木剑挑起黄色的符纸,送在蜡烛上点燃,附在上面的镁粉和磷粉开始发挥作用,一个个火球在空中炸开,现场烟雾缭绕,看上去效果比之前好了许多。
  杨云点头嘉许。
  “这样才对嘛,想让愚昧无知的百姓相信,就要耍点儿花招。”
  围观人群沸腾了。
  他们本来就对三位道术方家的能耐信任有加,眼下又看到这一幕,有人干脆跪在地上不起来了,顶礼膜拜。
  一轮跳大神的表演结束,正戏开始。
  地珉真人和长春真人退下高台,杨云等助手也被要求到高台下方等候,很快高台上只留下罗公远一人。
  一场大戏拉开了帷幕。
  罗公远突然抛出手上的法剑,只见桃木剑就像射出去的弓箭,直接朝老子像方向飞了过去。
  “啊!?”
  在四下一片惊呼中,桃木剑飞到老子像上空,陡然消失不见。
  随即远处的老子像处传来“呼呼”的声响,众目睽睽下,搁在高空木架上的老子像巨头居然自己动了。
  “天师显灵了!”
  “道祖开眼了!”
  无论是大空观内受邀观礼的官员和士绅代表,还是大空观外昂首眺望的百姓,都被眼前的异象给震慑住了。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景象还在后面。
  老子像的头部居然自行从高高的木架子上缓缓升起,往座身方向移动,好像要自动归位一般。
  这异象令高台下的道士皆叹为观止。
  只有杨云微微皱眉,他的眼光比别人敏锐多了,见识也远比这时代的人广博。他看出来了,其实石像后方早就架设起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只是被前面的石像身体阻隔,加上石像后方是一座小山,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到真实的情况。
  而这个围绕石像脖子搭建的平台上,用金属器件和木轮制造出一个相对结实的吊架结构,长长的钢绳穿过石像头部的缝隙,将其整个给“吊”了起来。
  杨云心想:“这不就是滑轮组么?那石像的头部一定不是实心的石质材料,不然以这简陋的滑轮组,根本吊不起来……本身老子像的基座便是豆腐渣工程,用实心的头像定会把下面压垮,用个仿石质的木脑袋撑撑场面,既能保证石像不倒,还能表演这么一出让百姓叹服的大场面。”
  “高人!”
  杨云挺佩服策划今日这一幕大戏之人。
  “天师!神通!”
  “天师!神通!”
  人群一阵躁动,现场所有人都在高呼“天师”,大空观外更是传来洛阳百姓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一切实在让人不可思议,百姓们都觉得这是上天显灵。
  皇帝面露笑容,得意地捋胡子。
  高力士和武惠妃也满脸笑容,欣慰地望着眼前这一幕。
  眼前这幅景象,在世人眼中实在太完美了。
  杨云心中却存有疑虑:“就算这吊威亚的场面很炫酷,但这么大一个木制头像,怎么固定到高高的石身基座上?”
  杨云伸手感受了一下,今天风有点大。
  正想着,头像挪到了位置。
  因为吊威亚的工匠技术不过关,头像在半空中摇晃了好一会儿,终于安放到了基座的脖子上。
  老子像的脖子本来就不宽,等于是一个细窄的圆柱体要承载一个巨大的木质头像,这时代没有快速加固的设备,就算原本准备好一些机关,诸如卡扣、铆钉结构等,以及预备好了各种衔接方案,奈何头像被吊起来又落下,仓促间,方向不可能跟预设的完全一致。
  这使得很多卡扣无法实现对接,头像落下,再想重新吊起来调换方向,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如此,场面活已做足了。
  所有人看到头像落定,虽然不知其实头像并没有固定好,但都以为这场法会圆满成功。
  “万岁、万岁!”
  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围观的官员、将领、官兵、士绅和百姓都大声欢呼起来,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把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转化成对皇权的崇拜,观外百姓人头涌动,都想涌进来一观盛况,却被官兵死死拦住。
  罗公远心满意足地放下举起的手,俨然一位魔术大师谢幕,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世人的欢呼和赞美。
  这一刻罗公远倍感荣耀。
  ……
  ……
  皇帝带着武惠妃和高力士等人,一步步往高台走来,这场法会的最后,是李隆基亲自上高台,完成烧符咒的仪式,体现出皇权的威严。
  杨玉环一致躲在杨云身后,此时激动起来,她紧紧地抓住杨云的衣襟,声音都在颤抖:“他……他来了!”
  杨云心想:“还真是他来了,这是跟你一辈子纠缠不休的男人,你因他而荣光,但也因他而死啊!”
  李隆基不可能留意那些躲到高台下的道士,此时千牛卫已将整个高台包围起来,任何人皆不得挪步。
  此时此刻,除了皇帝信赖的罗公远外,就连长春真人和地珉真人也没资格靠拢。
  就在皇帝即将踏上高台的前一刻,远处突然传来“咔嚓”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