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53

  “好听吗?”
  “好听。”
  “专心赶车,下次姐姐再告诉你。”
  ……
  ……
  会见李瑁的翌日,咸宜公主派人通知杨云,李瑁主持洛阳道法大会之事已由皇帝定下。
  杨云带着消息,去见松梅。
  河南府官驿二楼房间的地席上,松梅不断唉声叹气。
  “师兄的意思,是寿王有意邀请你做助手,帮助他主持法会?”
  王籍很高兴,这边松梅刚败坏师门名声,杨云又跟王亲贵胄扯上关系,还出面帮寿王主持法会,这说明杨云已另外打开一条渠道,直通朝廷高层。
  “是。”杨云点头。
  松梅抬起头,无奈地问道:“寿王为何不邀为师,而要请徒儿你参详?是觉得为师的能耐不如你吗?”
  松梅背后坐着的宁岚,赶紧用手指触了触丈夫的后背,提醒他说话客气些。
  杨云语气冰冷:“你都已得圣上召见,便是天子要任用之人……寿王年纪轻轻,怎敢劳你的大驾?”
  “也是啊,当日师父你进宫跟罗公远斗法,世人都已知晓结果,寿王怎敢僭越用圣上用过之人?”王籍分析道。
  “他还不一样?”松梅不忿地指了指杨云。
  宁岚笑着说和:“当日杨道长出面修祖师像,并非出自圣上授意,再者寿王跟杨道长有私交,相请很正常。”
  杨云打量宁岚,觉得这女人通情达理,松梅有个贤内助而不自知,实在悲哀得紧。
  “那师兄可以带我一个吧?我跟寿王虽不熟悉,但在长安时便对他有耳闻,他可是惠妃娘娘在世最年长的儿子,圣上一直另眼相看呢。”
  王籍是世家子弟,自然知道武惠妃有意帮儿子上位之事。
  武惠妃如今在皇宫中的地位如同皇后,太子非嫡出,有关废太子的传闻从未断绝过。
  杨云道:“我跟寿王不过是两面之缘,回头跟他提一下,若情况允许,想来寿王不会拒绝。”
  “好,好,那我就好好准备一下,等着跟师兄一起去见寿王。哈哈。”王籍高兴都快要跳起来了。
  陪着松梅到洛阳,受尽辛苦,还遭人白眼,眼看就要出人头地,却因松梅败德不得不闭门思过,现在终于有机会替王家积累政治资源,王籍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松梅皱眉:“你们去了,为师作何?总不能天天守在这儿,哪里都不能去吧?”
  “是啊,杨道长,你不能……坐视不理啊。”宁岚就差苦苦哀求,望向杨云的目光充满期盼。
  杨云神色肃然:“道家大会对你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你忘了在蜀地是如何立威的?忘了在罗公远面前你又是如何全身而退?”
  松梅尚未明白过来,宁岚则惊喜道:“是啊,有杨道长在,相公又可以在世人面前好好扬眉吐气一把,到时候谁敢瞧不起我们?”
第一九一章
敲门砖
  自从大年初五开市后,醉仙楼生意越来越好,但依旧没恢复到年前那段时间天天爆满的状况。
  此后茹女来了三趟,都是给杨云送茶叶,每次都是趁着客人少的时候前来,跟杨云在二楼的雅间相会,每次对杨云都恭维异常,不时提及想把酒水带到茶苑寄卖。
  杨云不觉得跟茹女合作做生意是好主意,每次都岔开话题,更不断暗示茹女不要再来了,但茹女却不肯罢休。
  正月十四这天上午,茹女第四次光临醉仙楼,仍旧不得结果而返。
  杨云送她下楼,到楼梯口时正好遇到穿着身道袍前来的吴元。
  吴元向杨云行礼后,跟便宜师父一起送茹女出了酒楼大门。
  “这女人看到这里的生意好,每次前来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吴元虽然修道却深谙人情世故,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忿,虽说醉仙楼是杨云的生意,跟她没有多大关系,但她不想看杨云被外人占便宜。
  杨云笑道:“人红是非多,不必为此乱了道心……她觊觎我生意,难道我就要让她得逞?我可没那么蠢!”
  吴元摇摇头,不再说茹女的话题,请示道:“不知师傅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走,跟我去见一个人,今天有正事做。”
  杨云招呼掌柜一声,连道袍都没换,便带吴元到后门,坐上马车去了。
  ……
  ……
  杨云带吴元去见李瑁。
  十二那天宫里已定下由李瑁主持洛阳道法大会,但因头年年底连下大雪,道路不通,迎接各地道士要等开春后,道会筹备事宜也就没那么着急。
  另外既是朝廷召集的盛会,杨云只是个顾问的角色,有何事他只能等消息,直至今天上去接到通知。
  杨云按照李瑁指定的地点,抵达毗邻洛阳宫城、位于含嘉门与宣仁门之间的清化坊翠绿小居,这里也是皇室产业,乃一处雅舍,布局清幽,按杨云刚派人查到的情况,此乃皇帝赐给武惠妃的私人居所。
  李瑁很客气,亲自出门迎接,把杨云带入小居,在后花园二楼设下茶点瓜果,在此等候见面的还有个三十来岁满面笑容的官员。
  吴元不能上楼,只能在下边等候。
  “寿王殿下有礼。”
  李瑁领着杨云和中年官员上楼后,那中年官员刚开始对杨云不以为意,认为杨云是李瑁亲随。
  后来经李瑁介绍杨云是名闻东都的“小天师”,明显吃了一惊,郑重地向杨云行礼。
  杨云连称不敢,李瑁笑着向他引荐:“杨公子,这位是工部韩侍郎。”
  大唐六部侍郎乃正四品上的“高官”,这名韩姓官员三十多岁能做到侍郎实属不易,等互相通报姓名,杨云更觉得惊奇,此人名叫韩择木,以杨云到大唐后对当世名人族谱的梳理,知道这位是韩愈的叔父,人称“韩八分”的当世书法名家。
  不过此时韩愈尚未出生,韩择木也不知他未来有个侄儿在华夏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眼下面对李瑁,还有传说中有大神通的道家“天师”,显得分外谨小慎微。
  “因大空观道家祖师像尚需修缮,工程量不小,父皇便让我一并处置,由韩侍郎统筹。”坐下后,李瑁把找韩择木前来的目的说明。
  杨云点头会意。
  年前修复大空观道像,不过是草草了事,主轴虽然经杨云用超能力修复,但那道像基座不稳,呈头重脚轻的态势,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崩塌。可能是考虑到年后洛阳有道家盛典,皇帝便下旨对老子像重新进行加固,避免再次出现问题。
  为此,特意派了工部官员协助李瑁。
  杨云问道:“道家盛典会在大空观举行?”
  李瑁一脸认真地摇了摇头,“因为之前道像曾崩塌过,大空观不宜再有大规模聚会,免得出什么纰漏。”
  李隆基对年前参加老子像修复仪式几次反转心存疑虑,再便是一群道士凑一会儿斗法,可能会加剧老子像的负担,从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干脆把道法大会挪到别处。
  “初步决定在洛水南岸道德坊的开元观举行。”
  李瑁补充道,“我的皇姑会出面帮我操办。”
  李隆基有两个亲妹妹。
  一个金仙公主,一个玉真公主。
  两个公主都未嫁人,年轻时自愿出家,开元观本属金仙公主,之前为金仙公主参道之所,不过金仙公主在开元二十年故去,之后开元观便交给玉真公主打理。
  但平时玉真公主并不住在观里,而是长居公主府。
  李隆基有意栽培李瑁这个儿子,但也想到李瑁初出茅庐,没什么经验,上来就主持一次超大规模的道家盛典,怕不能胜任,所以安排了道士妹妹玉真公主辅佐,看起来李隆基对李瑁寄予厚望。
  “那开元观内布置事宜……”韩择木话说一半便顿时了。
  李瑁用诚恳的语气道:“劳烦韩侍郎从中协调。”
  “一定,一定。”
  韩择木很高兴,都知道李瑁素来受皇帝宠爱,并且李瑁尚未开府,能跟李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他在朝中积累名望和人脉。
  李瑁的母亲可是皇帝跟前最得宠的贵妃,关系网遍布,跟宰相以及皇帝跟前得宠的大红人高力士交好。
  李瑁请杨云和韩择木喝了点茶水,商量举办此次道家法会的细节问题。
  正如李隆基预料的那样,李瑁脑子里几乎没有完整的规划,主要是听韩择木讲解。
  “……张果道长据说已下山,正往东都来,地方上官吏会提供协助,预计各地修道者将在二月中旬前抵达东都,若实在到不了的,便说明路途遥远,未通知到。时间紧急,来不及等了,法会的举办时间应是二月下旬。”
  李瑁听完点头:“一个多月时间,想来应该很宽裕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