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453

  钟景年忙不迭应着。
  韩择木望了杨云一眼,发现杨云一直抬头看石像顶部,不由问道:“杨道长,不如我们一同坐木车上去看看?”
  杨云打量一眼正用绳索吊上吊下的绞车,这些绞车摇摇晃晃,一看就不牢固,出事的几率不小。虽然他可以通过念力悬浮在空中,但精神力的损耗很大,能够避免就避免,当下笑着摇摇头:“罢了,既然说了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人,我们没必要影响上面的施工。”
  “那这次就先不上了,待修复完成再上去查验也是一样的。”韩择木也觉得坐那绞车有些危险,笑着说道。
  钟景年请示:“韩侍郎,要不要把弟兄们叫下来,参见小天师?若他们知道杨小天师前来,定想拜见。”
  韩择木摆摆手:“杨道长只是来走一走看一看,查缺补漏,你们这群人下来,岂不唐突杨道长?”
  就算韩择木对钟景年再客气,但双方的地位差距有若云泥之别,在韩择木看来钟景年的请求非常过分。
  杨云没有端架子,笑着对钟景年道:“钟老还是先忙手头的活计,以后我会常来,总有机会跟弟兄们见面。”
  “好,好。”
  钟景年很高兴,难得天师如此平易近人,在他的印象里,当天师的应该不食人间烟火才对,普通道士都比眼前的小天师有派头。
  韩择木带着杨云在石像内缘走了一圈,小声道:“小官不该让老钟过来,人老了就变得啰嗦,既然杨道长不上去,那我们就到开元观看看那边的情况,您做到心中有数,也好对寿王回禀。”
  在韩择木看来,杨云到大空观只是看看老子像修复的概况,并不涉及具体工作,觉得杨云心中已有数后,便促杨云离开。
  ……
  ……
  韩择木为避免上面的工匠听说小天师来,纷纷坐绞车下来参见,破坏这里的秩序,也令杨云不悦,干脆早早带杨云从石像内部出来。
  “杨道长见谅,一群粗人不懂规矩。”韩择木面带歉意道。
  杨云谦和地摆摆手:“他们并无恶意,在下能理解。”
  韩择木打量了一下一直跟在杨云身后,默不做声的吴元,指指南边:“我们从这边过去,走新中桥,到道德坊看看,若杨道长觉得烦闷,我们可以顺带到南市走走。”
  或许是意识到不能总跟杨云谈公事,韩择木有请杨云吃酒的打算。
  其实这才是杨云期待的,杨云很希望韩择木能为自己引荐洛阳的士子,想来其中有很多名留青史的人物。
  但他毕竟跟韩择木不甚熟悉,不能把事说得太过直接,笑了笑道:“公事要紧,以后有时间在下做东,请韩侍郎去吃酒。”
  “这怎当得起?”
  韩择木见杨云洒脱,顿时又增加几分好感,他感觉杨云没什么架子,倒是可以结交一番。
  这次二人没有立即登上马车,出观门后先往周边街巷走了一段路,从各个方向观察大石像。
  韩择木说了自己对老子像修缮的看法,认为若能在二月中旬前把像修好,道家法会更适合在这边举行。
  “这个不由在下做决定。”杨云笑着说道,“既是圣上觉得不适合在大空观举行,何必勉强呢?”
  韩择木清楚在大空观举行法会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但既然大空观老子像的修复工作由他全权负责,接下来在此地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道家盛典,他也算有莫大的功劳。
  “那看看圣上……还有寿王殿下是何意吧。”韩择木有稍许遗憾,但并不明显。
  二人又交谈一番,杨云提到将会以剑南道汉州乡贡身份参加上半年的洛阳省试。
  韩择木又很惊讶:“杨道长如此神通,居然要参加省试?其实只要您一句话,圣上便会给您安排官职,以后即便无功名在身,还是会有达官显贵趋之若鹜,这不连寿王殿下都对您尊崇有加?”
  杨云面带憧憬之色:“我杨家本是官宦之家,家父曾在蜀地为官,因事而累,以致家道中落,如今尚且有尊长于朝中为官,将来也想专心仕途,修道并非本愿。”
  韩择木更是啧啧称奇:“您这顺带修道,都能有如此成就,将来若科举入仕,恐怕更是朝中栋梁……在下真期盼跟杨道长同殿为臣。哈哈。”
  话虽如此说,但韩择木并不觉得杨云能通过科举。
  在他看来,谁在某一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就,就难从别的方面有所进益。
  道士当官,更似佞臣。
第一九三章
恩情
  杨云跟韩择木作别后,与吴元一道坐上了马车。
  吴元第一次跟在杨云身边接触官场中人,神色间显得有几分谨慎,不过她有跟随长春真人与达官显贵打交道的经验,并不怵场。
  杨云身边的女孩中,吴元算是最有见识的那个。
  回去的路上,杨云直言不讳地问道:“修祖师像的事,你怎么看?”
  吴元没有讳莫如深,直接摇头:“师傅帮寿王筹备道家法会,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替寿王监工修复祖师石像,大可不必。”
  杨云点了点头。
  他明白吴元的意思,年前他在洛阳百姓面前上演了一出隔空修道像的好戏,大获成功,赢得赞誉一片。
  以后这石像怎么修,谁来修,他应该尽量避免牵扯其中,不然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那你觉得,寿王是否有成就大事的资质?”杨云继续发问。
  吴元一怔,随即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她不想回答这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杨云问的几乎就是寿王是否有当太子,甚至是未来登基做皇帝的潜力。
  杨云笑了笑,道:“不想回答就不用回答了……其实我帮寿王,是应咸宜公主之邀,但跟寿王相处下来,我发现他没有野心,也缺少争位的决心和勇气,关键时刻可能会顶不住自动退让……所以,此番不过是顺水人情,你也不必太在意。”
  “那……师傅以后如何在寿王或者咸宜公主跟前自处?”吴元不解地问道。
  杨云看着车窗外熙攘的人流,脸上笑容不改,道:“我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之,我行事一不为赚取名声,二不为获取钱财,就单纯想接触一下官场中人,了解一下大明朝堂的情况,为将来做准备。”
  “哦。”吴元会意。
  以她的理解,杨云这是为科举入仕做准备,亦或者为将来以道士身份周旋于名利场做铺垫。
  她想不到,杨云真正要帮的人其实是杨玉环,希望未来在杨玉环帮助下,位极人臣,进而利用手里的权力改变时代,阻止大唐由盛转衰,并非单纯地想要升官发财,受世人尊重那么简单。
  ……
  ……
  杨云带吴元回到醉仙楼,刚下马车,一名伙计迎上来,说寿王府派人来跟他沟通。
  杨云往伙计身后看了一眼,却是个四十岁上下、身形敦实、脸型方正的汉子,穿着件蓝色绸衣,头戴平巾,足蹬半旧的皮靴,原本以为说话做事会很粗鲁,不想上来就恭敬行礼,说话透着斯文秀气,言语间带着一种老成世故的精明。
  “鄙人姓汤,字众彦,乃寿王府门客,寿王殿下吩咐,但凡涉及方外人氏,一概都来请示杨道长……鄙人已在上林坊找了个客栈落脚,您有事只管前去吩咐,由鄙人跑腿。”
  寿王并未开府,说是门客,还不如说是武惠妃派来协助之人。
  至于其是真的负责跑腿,还是武惠妃派来当眼线,不好说,不过以杨云想来,有个人帮忙跑腿传话,总归不是坏事。
  他现在名不见经传,想来武惠妃不至于在他身上浪费太大精力。
  “汤先生有礼了。”
  杨云言语间也很客气。
  汤众彦诚惶诚恐道:“这声‘先生’可当不起,鄙人并无功名在身,做的都是跑腿记事的活……接下来若您有何需要,只管提,鄙人做不得主,却会替您向寿王殿下请示。”
  杨云笑道:“多谢阁下。”
  “鄙人就不叨扰您了,今日来只是来知会一声,你要找人,只管到街头茶肆,白天没事的时候鄙人就在那儿,入夜后有事您就到旁边客栈……”
  汤众彦把落脚的地方详细跟杨云说了,而后便离开。
  吴元看着汤众彦的背影远去,若有所思道:“看来寿王殿下对师傅很器重,居然特意派人来做一些杂事……这也说明,寿王殿下对下个月举行的法会很看重。”
  杨云笑了笑,不以为意地道:“不是寿王殿下对法会有多看重,这应该是出自惠妃娘娘的手笔……惠妃娘娘想让寿王当太子,不断地到处招揽人才……把我拴住,未必是有多看重,不过是不想便宜外人罢了。”
  “啊!?师傅的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啊?”吴元疑惑地眨了眨眼睛,怔立当场,显然不明白其中诀窍。
  杨云想到之前咸宜公主对他的那番“忠告”,大概意思是即便不给她当幕僚,也不能为其他人谋事,更像是惠妃对他的严厉警告,让他不要不识趣,转头跑到太子的阵营中去了。
  但熟知唐朝历史的杨云,对于当前朝廷各大派系的结局看得一清二楚,不会随便加入到哪个阵营。
  现在帮寿王筹备道法大会,一来是给咸宜公主面子,二来则是为杨玉环着想。
  杨云未对吴元多做解释,转身进了酒楼,口中道:“道会还有一个多月才进行,我不过是个跑腿的,朝廷不着急,我又何必急?等着吧……”
  ……
  ……
  杨云的确没什么好着急的。
  他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赚钱上,醉仙楼生意很好,他还要琢磨其他赚钱的门路,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说到底,杨云只是挂名替寿王联络与会道士,但其实道门中人他认识的不多,道士到洛阳后也不需要他出面招待,自有官府的人负责联络,因此他不想在这上面多费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