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3

  李隆基很宠爱咸宜公主,眼见女儿有心,出来向当世堪称学问第一人的张九龄讨教,做父亲的难免有几分欣慰,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自然是希望女儿学识越高越好。
  “既然父皇恩准,儿臣便问问张丞相,是否肯赐教呢?”咸宜公主笑眯眯地看向正襟危坐的张九龄。
  张九龄此时有些尴尬,平时他喜欢考校咸宜公主学问,口吻中难免有奚落看轻之意,倒不是他没风度非要跟一个小姑娘计较,而完全是他从心底里厌恶这个小姑娘的母亲。
  “公主肯请教,老臣自当洗耳恭听。”
  张九龄起身,强装笑颜地行了一礼。
  咸宜公主是晚辈,但也是皇帝的女儿,算是臣子之主。
  臣子面对主上,必须要体现出足够的恭敬,这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应该遵守的礼数。
  咸宜公主两眼放光,俏面露出慧黠的笑容,道:“既然张丞相肯听我的拙作,那我就说了。”
  众人都以戏谑的姿态等候咸宜公主的“大作”。
  “东山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先是吟出两句,用词浅白,没有任何一个生僻字,朴实无华中带着一种打油诗的平俗,感觉像是在说一件事,而不是作诗。
  所有人第一印象是:“公主才华不过如此。”
  “张丞相,您在东山建了一座东山堂,这首诗便是说这个的。”
  咸宜公主笑着解释了一句,没有给张九龄回话的机会,继续把后两句原封不动地背出来,“后两句呢,也是说这个的……听好了,那就是‘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咸宜公主一首诗分成两段吟出来,前后用词基本一致,让人觉得此诗朴实无华,乍一听,确实像个十几岁少女作出来的,如同打油诗般的七言绝句。
  当咸宜公主把诗读完,很多人脸上犹自带着敷衍的笑容,有想出来恭维几句的,却明白这是公主请教张九龄的诗作,应该先由张九龄点评。
  张九龄脸上的笑容,最初很和善,带着一种尊长看小辈的慈祥,可当咸宜公主将整首诗吟完后,张九龄不知怎的,脸色突然僵住,站在那儿眉头慢慢皱了起来,面色随之便得冷峻。
  随之周围人也发觉异常,先是好奇,不过稍微琢磨咸宜公主作的诗后,许多人心里突了一下,随即用惊骇的目光看向张九龄,均想知道他如何应对。
  李隆基听女儿把诗读完,没有多想,笑着问道:“咸宜,你作此诗,有何寓意啊?”
  咸宜公主笑道:“父皇难道听不出,其实儿臣是在称赞张丞相桃李满天下吗?张丞相学识渊博,儿臣一心想要做他的学生,现在两京每个读书人也跟儿臣的心思一样呢。”
  “哈哈,是啊,谁不想能拜到张卿家门下?张卿家,你别见外,咸宜她在诗赋上没什么造诣,你尽管指点便是,不用在意朕的看法。”
  李隆基兴致颇高,想知道张九龄对此诗的看法。
  本来张九龄只是僵在那儿,但听了皇帝的话,脸上带着惊愕,而后把高傲的头低了下去,好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连他身边的裴连清都听出皇帝似乎话外有话,赶紧扯了扯张九龄的衣襟,有让他见好就收之意。
  到此时,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才恍然。
  这诗大有深意啊。
  你张令公已是桃李满天下了,为何还要“门前种花”?种花之意,不就是说你广纳天下名士,要以天下读书人师长自居?还给天下士子设下奉和诗题,以决定谁有资格拜谒?
  “朴实无华的诗句中,居然蕴藏如此深意,难怪张丞相脸色如此难看!”
  很多人心中都在想,随即他们想明白一件事。
  “以公主的才学,怎可能作出如此暗藏深意的诗?陛下替公主追问,不正好代表这是陛下让公主作的诗?真正作诗人,不就是陛下?”
  当李林甫想到这一层时,脸上重新露出得意之色。
  你张老头也有今天啊。
  我是没才学能当场把你作的应制诗比下去,不过总有人能压得住你的嚣张气焰。
  先前不是很能耐吗?
  现在看你脸往哪儿搁!
  “回陛下的话,老臣认为,此诗中所提……老臣愧不敢当。”
  张九龄低着头,话不是对咸宜公主说,而是直接回李隆基,“老臣公务繁忙,已有数年未曾传授士子学业……至于种花,不过是老朽晚年来的一点爱好,而东山堂,老朽已很久未曾去过……”
  本是要点评诗句,话说出口则成自辩,言外之意,诗中提到他和东山堂的内容实在是有失偏颇。
  李隆基微微一怔,脑子还有些糊涂。
  作为前半生,李隆基是少有的英明帝王,眼界很高,从不去想如何防备臣子篡权,再者他真的没把咸宜公主的诗往心里去,一时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李林甫则顺杆往上爬,质问道:“张令公答非所问。陛下是问你对诗的评价。”
  张九龄道:“老臣才学浅薄,不敢妄评。”
  “那……”
  李隆基稍作迟疑,瞧出气氛有些不对,摆摆手道,“就当小孩子言笑,此诗不提也罢。宴席继续,张卿家请坐。”
  张九龄如蒙大赦,坐下来时头上全都是冷汗,却不敢伸手去擦。
第二〇五章
女宴
  咸宜公主于宫宴上当众作诗,让素来看轻她的张九龄灰头土脸,心里非常得意,坐下来时,目光不时瞟几眼张九龄。
  张九龄越是表现得如坐针毡,她心中的得意就越强。
  “本来还觉得杨云给我的诗未必有效,但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啊。”
  而后是剑舞表演。
  公孙大娘在千呼万唤中出场,于人前表演飞天剑舞。
  公孙大娘一袭红衣,轻纱遮面,要在绳索牵引之下,于空中完成剑舞表演,引得在场的王公大臣纷纷叫好,而事件的当事人咸宜公主和张九龄则无心欣赏眼花缭乱的剑舞。
  咸宜公主趁全场人注意力都落在公孙大娘身上时,走到御座旁,凑到李隆基耳边低语几句,随后李隆基又将主持宫宴的李林甫叫到跟前嘱咐一番。
  公孙大娘的剑舞表演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而后李林甫当众宣布:“公主殿下为在场宾客准备了美酒,请诸位品尝。”
  武惠妃蹙眉:“咸宜,怎能随便带酒到宫宴来?”
  李隆基摆摆手,笑着说道:“无妨,既是咸宜的心意,就让她试试吧……据说这是提前找宫人验过,确定没有任何问题的好酒,据说千杯不醉之人,喝上个三五杯也会酩酊大醉……说得连朕都想试试了。”
  在皇帝首肯下,有宫女将早就盛壶的高度酒端上来,宫宴每张席桌上都摆上两壶酒。
  御赐美酒,以往宫宴上也有,但既是御赐之物,基本是地方上贡的名酒,现在公主将从宫外带来的酒作为御赐之用,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诸位卿家,不必巡酒敬酒,各自品尝便是。”
  随着酒水端来,很多人迫不及待品尝,在朝为官,平时应酬多,酒量都不差,此时多以平时喝酒的状态去品酒,一下子喝上一大口。
  不过酒水的辛辣瞬间呛鼻,有些人喝进去半口,直接吐出来的有之,更有甚者喷了出来,咳嗽声不断。
  咸宜公主起身笑道:“都说是美酒,诸位应该慢慢品尝,怎能一饮而尽?父皇也尝尝吧。”
  李隆基让高力士倒了一杯酒,先由小太监尝过确认无事后,才将酒水凑到鼻子前嗅了嗅,感觉气味还算不错,小抿一口,双目瞬间瞪圆,显然那辛辣的味道让他不太能接受。
  “陛下,这酒确实是美酒,但太烈了。”工部尚书韩休道。
  李林甫笑道:“如此美酒,除了能在宫里品尝到,还有何处能寻觅?这可是御赐佳酿。”
  李林甫定下基调,下面的人不能再随便抨击酒水不好,各自品尝,第一口都觉得味道很冲,不过随着小口小口细品,又觉得这酒醇香无比,后劲十足,酒力不行的,喝下一杯后头便有些晕沉。
  “好酒,好酒。”
  李隆基也慢慢品味,刚刚入口确实辛辣刺激,但入口后回味悠长,唇齿留香,待喝进肚子里暖洋洋的,感觉非常舒服,不由脱口称赞一句,似是对此酒非常满意。
  “朕亲自敬诸位卿家一杯。”
  李隆基站了起来,高举酒杯。
  在场人不明就里,本是李林甫主持酒宴,怎么皇帝突然站起来敬酒?
  皇帝亲自敬酒的情况非常少见。
  王公大臣们赶紧起身一同接受敬酒。
  皇帝左手持杯,右手宽大的衣袖挡在前面,一仰脖,居然来个一饮而尽,最后还向所有人亮杯底。
  其他人一看这情况,就算酒再烈也要跟皇帝一起满饮此杯,学着皇帝的姿态,把酒杯举起,来个一口闷,然后齐刷刷亮杯底,结果半数以上不能应对如此烈酒,咳嗽声不断。
  “哈哈。”
  李隆基痛快大笑,随即从袖子里拿出一块湿漉漉的锦帕,扔给旁边服侍的太监,显然刚才饮酒时作弊了。
  高力士跟着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