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453

  张瑜走到近前,神态拘谨,向咸宜公主行礼作别。
  “之前未及跟张姐姐说贴己话,不如我们再找个地方秉烛夜谈?”相对李家小姐而言,咸宜公主对张瑜更友好一些,态度更为亲昵。
  张瑜却很生分,摇头道:“民女不敢打扰公主歇息。”
  此时一众千金小姐,陆续过来跟咸宜公主作别,咸宜公主没时间接待她们,只是简单招呼后目送她们离开。
  咸宜公主眼见张瑜跟在那些世家千金后面要走,情急之下,拉了她的衣袖一把,让张瑜十分意外。
  “公主?”
  张瑜觉得今天咸宜公主很反常。
  “姐姐还在怪责当日我在洛阳皇宫的宴会上当众向张丞相讨教诗作之事?其实我的本意,真的是称颂张丞相桃李满天下,并无冒犯之心。”咸宜公主不想失去张瑜这个闺蜜,急着为自己解释。
  张瑜面色淡然:“事情本来就跟公主殿下无关,何来怪责之言?”
  言外之意,是这首诗又不是你创作的,是你父皇假借你的口来警告我祖父,我怎么可能怪责于你?
  咸宜公主眼见如此解释还不能换得张瑜的宽宥,侧头打量杨云一眼,道:“我也不瞒你,这首诗,其实是杨道长所作。”
  这话同时令杨云和张瑜瞪大了眼睛。
  杨云猝不及防,没想到居然会在关键时候被咸宜公主“出卖”。
  你要挽回闺蜜情谊,也没必要拿我当炮灰啊?
  张瑜神色变化更大一些。
  她先是用不可思议的目光望向杨云,随即神色转为羞愤,大有兴师问罪之意,但很快她的神色便平复下来,只是用充满怀疑的目光死死锁定杨云。
  “没想到杨道长除了道术精妙,文采也是斐然。”
  张瑜对杨云一番夸赞,明显口不对心。
  杨云微笑着回道:“在下对张老令公一向仰慕,他广播学识,素为天下士子表率。在下当日不过是指导并协助公主作了一首诗,诗中主旨,正如公主所言,乃是赞誉张老令公桃李满天下。”
  杨云也想为自己解释一下,却发现苍白无力。
  咸宜公主笑盈盈道:“杨道长文采很好,他还要参加这次的礼部试,以他的学识,指不定便会高中进士,到时就是以道士之身入朝为官,少不得张丞相栽培呢。”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就算我作诗的本意,真的是为张九龄好,提醒他注意盲目结党的危害,但张九龄是何等人?
  他能听得进去公主你的劝谏,但如何听得进一个籍籍无名的后生的意见?
  张九龄作为宰相,大权在握,若他要为难我,不让我通过科举,那我这辈子不就失去了科举入仕的机会?
  这是诚心让我当国舅,靠裙带关系吃饭啊!
  公主这是好心?
  还是故意使坏?
  “杨道长有心走科举之途,报效朝廷,若将来能跟家祖同殿为臣,自当互相扶持……民女不敢妄议朝事。”
  张瑜态度谦卑,眉眼比之前舒展很多,弄清楚那首诗非皇帝所作,令她从心底为家族命运松口气。
  咸宜公主笑道:“以张姐姐的学识,若有机会入朝,比很多男儿郎都要强呢。”
  “民女不敢。”张瑜低下头道。
  “希望姐姐别介意,时候不早,我送姐姐到门口,再找人护送。”
  咸宜公主也知挽留不得,便在杨云陪同下,与张瑜一同走出宴客厅,往正院大门去了。
  别人见咸宜公主跟张瑜走在一起,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张瑜是宰相的孙女。
  到门口时,却见杨洄仍旧没走,正在街对面看向大门里面。
  “公主……”
  见到咸宜公主,杨洄招了招手,便想过街来,却被侍卫死死地拦住……这种女眷众多的场合,并不允许他这个没经邀请的男子靠近,影响众女清誉。
  “公主殿下请回,民女先回了。”张瑜行礼告辞。
  咸宜公主根本就没理会杨洄,笑着对张瑜道:“有机会的话,定要跟张姐姐对弈一番,可惜妹妹我棋艺不佳,若是双陆,或有机会。”
第二一一章
张丞相的心病
  张瑜乘坐马车离开,护送她的人显得很寒酸,只有一名车夫和一名丫鬟,连个护院都没有。
  咸宜公主派出侍卫相送,便是为此。
  若张瑜来赴她的宴会出事,她不仅面子无光,心里也会有愧。
  相对而言,前来接送李林甫女儿的队伍就豪华多了,光是马车就有三辆,其中李家小姐单独乘坐一辆,四名丫鬟两两一辆,十六名护院骑马跟随。
  至于杨洄那边,见被咸宜公主冷落,不再往前凑热闹,恨恨地看了眼杨云,便悻悻而去。
  送走客人后,咸宜公主笑看杨云,问道:“你认为她如何?”
  “谁?”
  杨云好奇地问道。
  “还能有谁?张家小姐啊!她可是名门闺秀,长安有名的才女,不知有多少人希望娶她为妻……之前宴席上你帮她解围,是不是对她也是另眼相看啊?”咸宜公主打趣地说道。
  杨云笑了笑,道:“公主言笑了。”
  咸宜公主若有所思:“我可没跟你言笑,刚才宴会上,你对那位李小姐好像有些看不上眼,居然施展法术作弄……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同寻常,帮我作诗这件事上,你明明跟张家站在对立面……好生奇怪。”
  显然咸宜公主理解不了杨云的用心,之前才帮她作诗消遣张九龄,而在今日的宴会上却又帮张九龄的孙女,如此前后矛盾,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杨云看上了张家小姐。
  可杨云从来就没有对张九龄抱有恶意,假借咸宜公主之口作出那首诗,不过是给张九龄提一个醒,让这位大唐贤相意识到外人攻讦他的主要方向在于结党营私,需要防微杜渐,避免给他人攻击的把柄。
  可今日咸宜公主把事情揭破,是他作的诗,张九龄有何反应就难说了。
  杨云心道:“你作为留名青史的盛世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不至于连这点风度都没有吧?”
  “公主,在下也要告辞了。”
  杨云不想跟咸宜公主解释,当即提出告辞。
  咸宜公主用怪异的目光打量杨云,没好气地道:“今天你帮了张小姐,她也不会领你的情,而你开罪李家小姐,却会给你招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杨云突然明白为何咸宜公主要在张瑜面前说明作诗的真相。
  或许是咸宜公主感觉杨云偏帮张小姐,又因为武惠妃跟张九龄有嫌隙,即便咸宜公主想跟张瑜做姐妹,也不想杨云跟张九龄派系扯上关系。
  把杨云作诗的真相揭露出来,便彻底堵上杨云往张九龄身边靠拢这条路。
  杨云暗叹:“到底是公主,心机深沉,政治嗅觉非常人可及……不想我糊里糊涂便着了她的道。”
  杨云灿烂一笑,道:“今天不过是在宴席上耍一点小把戏,怎会扯到开罪谁、偏帮谁的问题上?至于那首诗,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张丞相日理万机,怎会把这点小事看在眼里,为难小子我呢?”
  “是吗?”
  咸宜公主脸上满是慧黠的笑容。
  杨云只能故意装糊涂。
  “希望如此吧,那本宫祝你好运喽?”
  咸宜公主促狭地挤了挤眉头,杨云心情突然变得很糟糕,感觉对方这是要把自己绑到武惠妃那条船上。
  打上政治派系的烙印,想要脱身可没那么容易了,这道理杨云很明白。
  ……
  ……
  张九龄府宅,书房。
  此时张九龄正在审阅批复公文,即便回来很晚,还是兢兢业业,拿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谨慎态度对待公事。
  门口传来脚步声,他儿子张拯走进书房。
  “奉节,有事吗?”
  张九龄抬头打量张拯。
  “父亲,瑜儿参加公主宴会回来,说有重要的事情跟您说。”张拯为张九龄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