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453

  杨云问道:“为何不见同僚?”
  张明业笑道:“国舅有所不知,御史这差事,主是要风闻言事,朝中官员若有不轨,坊间但有传闻,便得查证,同时六部事务也要关心,若有账目、册籍缺漏,要随时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门的时间很少,不过上殿面圣时多半会列席,参与君前陈奏。”
  大唐在贞观后,一直重视言路通畅,到玄宗朝却有收紧言路的态势,开元年间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实暗潮涌动,御史言官进言之路也开始受到一定阻碍。
  杨云故作不知,问道:“那我平时需要过来应卯么?”
  “这是自然,既是在此当差,每日应卯不是理所当然么……不过若有事来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传一声,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开朝会,则会提前通知。”
  张明业看起来讲规矩,其实是告诉杨云,你来不来都行。
  反正你是皇亲国戚,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在御史台更多属于挂职的性质,虽然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人比人气死人,就算你不来应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们下官还能捆住你手脚不成?
  “那官服呢?”杨云问道。
  张明业惊讶地问道:“官员自会配发官服,之前未有给您准备吗?”
  杨云想了想,昨天自己收受的礼物很多,但没见有官服这一项,莫非这大唐的官服还要自掏腰包订做不成?
  张明业一看杨云神色,便大概明白过来,笑着说道:“下官这就安排人为您量尺寸,这账目也会过御史台的账,在您上面……还有三位侍御史,他们分掌御史台大小事务,而您照理说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还以为掌大印有多威风,但其实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头有什么事拿出来把大印盖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杨云听到这里,觉得御史台结构简单,横来竖去就那么几个人,还搞成两套班子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门近乎于空衙。
  “那好,我先应了差,了解下具体经手的事务,最好能跟同僚见上一面,把差事落实,以后我按部就班来点卯便是。”
  杨云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权责了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经科举出仕的,一当官就是侍御史这样的高官,肯定会引来诸多敌视,表现得太过活跃,会被人误会要揽权,还不如暂时当个咸鱼,默默观察一番。
  唐朝科举考取进士后并不能立即做官,需要通过礼部和吏部铨选,才会授予官职,而且多是出任京畿县尉或州地佐官,少部分到秘书省正字,任校书郎或著书郎,需要在基层打磨多年才能得到提拔。
  根据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台的官员大多需要经历郡县,然后唯一进入御史台的途径是迁任监察御史,然后从主簿熬到殿中侍御史,接下来才是侍御史,级别整整差了三级,其中起码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光阴打磨资历,所以杨云不遭人嫉妒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后张明业请杨云到里面喝茶,看看是否有同僚前来应卯,同时找来裁缝为杨云量尺寸,订做官服。
  ……
  ……
  入职履新第一天,杨云感觉有些无聊。
  辰时到的御史台,直至正午时分也没见有旁的同僚来,张明业想请杨云吃饭,也为他拒绝。
  发现当天大概率见不到其他同僚后,杨云跟张明业打了招呼,借口下午有事便准备溜号。
  “杨国舅,您明早来最好,到时会有人送案牍,到时候您顺便也接收一下,与几名同僚一起查阅。”
  张明业的意思,来日御史台有要紧事,基本上所有官员都会来。
  可杨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托词,有没有他并无多大区别。
  杨云离开御史台后琢磨:“看来李隆基安排我出任这差事不是随口乱来,而是知道这个位置谁都能干,级别不低,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方便朝臣巴结,等于是给了我一个既轻省又有油水的优差。”
  杨云刚要往端门走,只见几名官员从端门过来。
  御史台处于洛阳宫城外城,这里出入的要么是官差和宫廷侍卫,要么就是官吏,杨云这样穿便装的人相当少见。
  杨云隐约见到张九龄的身影。
  此时张九龄正同两名官员往应天门走去,似要进宫找李隆基说事,见张九龄没留意到自己,杨云也没主动上前去打招呼,很快两人的距离便拉远了。
  “皇帝不是在闭关么?想来现在还在小黑屋参悟道法,应该不会得传召,那就是想自行前去请见,碰壁也就不稀奇了。张九龄在为官方面,终归没有李林甫那么懂得灵活变通啊。”
  ……
  ……
  杨云没回家,先去了醉仙楼,让后厨做了简单的饭菜,在二楼雅间用餐。
  当天醉仙楼仍旧非常热闹,之前基本是普通富户、客商前来用餐,现在达官显贵明显多了起来,主要因为杨云已贵为国舅,醉仙楼也就从一个平民就餐的店铺,突然提升了品味,普通人不太敢踏进门来。
  杨云吃过饭,从楼上下来,马上被人认出,过来行礼打招呼的络绎不绝。
  杨云并不认识这些人,简单招呼,从醉仙楼回到家,此时院子里非常热闹,杨云进来才发现奴仆被送了过来,院子里一帮女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师傅,突然来这么多人,不知该如何处置,就算打杂……也用不上这么多,况且也没那么多屋子给他们住。”
  吴元在女孩中算是有见识的,可在面对如此境况时也显得手足无措。
  杨云马上让吴元把所有奴仆召集起来。
  一共有二十二人之多,其中女婢十四人,家丁八人,加上之前从漕帮找来的护院,杨云家里一下子有了四十来号家仆。
  这些人不用说,都要杨云养,到了府上,既要做事,也要张口吃饭,每月还要给一些俸禄让他们养家糊口……
  杨云突然觉得,有了地位紧随着会出现更多麻烦,该给自己找个管家,一方面管理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就是管理这些新增人口。
  “米家那边还没租好院子吗……不行,得去找何五六,让他来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杨云觉得现在再让何五六管理醉仙楼,会让自家院子陷入麻烦,不如把醉仙楼的差事交给掌柜,何五六正式升任杨府管家。
  等护院把何五六叫来,杨云把事向何五六一说,何五六一脸欣然:“不就是安排他们办事么?好说,好说。”
  何五六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过去把八个家丁叫到一边,而后看了看那些女婢,有些为难了。
  似乎他只会管理男丁,女婢跟院子里杨云那些女徒弟一样,都是他不敢支使的。
  “当家的,若这些个汉子没地方住,干脆就直接安排到醉仙楼后院,但这些女眷……怕只有您来安置,住在外面不合适……”
  何五六先前的自信一下子没了。
  杨云点头道:“既如此,你先把他们的住所安排一下,下午去跟米家联系,把院子定下来,男女分开住,租来的院子就当是员工宿舍吧。”
第三一〇章
杨云的指引
  婢女、护院、家丁凑一块儿,就算什么事不做,整个家看上去都乱糟糟的。
  见此情形,吴元凑过头轻声问道:“师傅,您是否想过,把一部分人先送去西京,让他们到府上收拾,这样等师傅到西京后就可以直接住进去?”
  杨云看着吴元,感觉吴元是以这小院女主人的身份在考虑问题,好像吴元并未意识到,其实杨云跟她的师徒缘分只有一年,时间一到她就要回长春真人身边,那时可能李隆基都没回长安,杨云自然也不会去,届时吴元连那院子是何模样都不知。
  “没谱的事,先这么着吧,别想太远。”
  杨云不想知长安的府宅什么样,不知布局如何,如果他不喜欢的话,或许会择地重建,现在说这些为时太早。
  ……
  ……
  简单安顿一下,人员散去,男丁和部分婢女去了醉仙楼和租住的院子,府上只留下六名婢女。
  她们的任务是收拾院子,这样小萝莉们日常就不用那么辛苦,可以安心修炼。
  至于厨房的差事,还是由原本雇请的婆子负责,不过以杨云的想法,近期亲手栽培出几个厨子,不行的话从醉仙楼调几个手艺好的大厨来也可。
  做生意赚钱重要,但优先得满足自己的口福之欲。
  到洛阳来,短期目标把杨玉环栽培成贵妃,如今已圆满达成,下一步就是好好做官,顺便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舒心些。
  下午杨云没有回御史台,安顿完家里的事情,就去应韩择木之约。
  韩择木是杨云在朝中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官员,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是大文豪韩愈的叔父,值得一交。
  韩择木宴请杨云,得知杨云履新后没人宴请时,觉得非常奇怪:“御史台也是,为何对杨道长如此疏远?不过这也给了在下机会,让在下可以好好款待一下杨道长。”
  韩择木心目中,杨云仍旧是那个神通广大的道士,至于什么国舅、侍御史,跟他关系不大,仅就官阶而言,他这个工部侍郎远在杨云之上,双方本就没有任何可用来攀比之处。
  吃过酒宴,天色已黯淡下来。
  韩择木没邀请别人参与,二人在席桌上也未谈杨云当官之事,东拉西扯小半天,韩择木有点不胜酒力,摇摇晃晃起身,拱手告别后便各自回去。
  杨云到了自家门口,见有马车在此等候,等护院上来通报才知道,这是李林甫派来迎接杨云的车驾。
  “我家郎君得知国舅今日履新御史台,特地在府上备下酒席,为您庆祝。小的奉命驾车前来,接您前去赴宴。”
  车夫到了近前,恭敬向杨云行礼。
  杨云刚跟韩择木喝了一肚子水酒,无意再赴宴;再者,他不喜欢李林甫的为人处世方式,于是直接推诿:“我刚刚参加完酒宴回来,有些不胜酒力,只好回绝李夕郎的美意……你回去跟李夕郎说,下次我请他。”
  原本杨云刚刚入仕,即便是侍御史,但跟李林甫相比地位上还是天差地别,就算杨云请李林甫,李林甫也未必会卖他面子。
  但现在李林甫主动发出邀请,居然被杨云一口回绝,在外人看来,这个官场新人太不太把李林甫当回事了,回头一定会遭致惨烈的报复,但杨云却知道,短时间内李林甫拿他没有办法。
  车夫很为难,但见杨云态度坚决,只能摇摇头,赶着马车回去跟李林甫汇报。
  “师傅去何处饮酒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