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453

  吴元站在门口目睹一切,她没料到杨云居然直接回绝如今在朝炙手可热的李林甫。
  杨云笑着说道:“哪里喝酒重要吗?跟好友一起,把酒言欢,谈一些坊间趣闻,开阔眼界,足矣。唉,我累了,让人烧水,沐浴后我要早早休息,明日一早我要到御史台。”
  现在家里有了仆人,虽说杨云不习惯支使别人做事,可这白得的下人,不用白不用,自己终于有一天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生活,总算没有丢穿越者的脸。
  吴元把一名婢女叫过来,仔细吩咐一番,随即那婢女便去烧水。随即吴元看向杨云,问道:“师傅,需要找个丫鬟到房内,侍奉您沐浴吗?”
  这话有点消遣杨云的意思,却以一本正经的语气问出来,吴元脸色严肃,看起来非常古怪。
  杨云没好气地道:“我还没到手脚不能动的地步,这种事自己来就好,要不然你进去侍奉?”
  吴元识相地不再说话。
  她知道这种互相打趣的话聊开,总归是她吃亏,谁让她是徒弟,还是女孩子呢?也就是杨云没有邪念,不然在这罪恶的封建时代,她这个姿色上乘的女弟子,定没有好日子过。
  ……
  ……
  一觉睡到亥时。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杨云起来,带着雅柔出了门。
  这次倒不是接杨玉环出宫,而是杨云想暗中查看杨玉环在玄女观内的表现,准备再对杨玉环做一番精神指引。
  杨云通过雅柔开的空间门,直接到了玄女观中殿外面,此时杨玉环正跪坐在巨大的玄女像面前,嘴里嘀咕着什么,似在虔诚膜拜,又像是请求庇护。
  “娘娘,弟子已按照您的吩咐,不见外人,在此潜心静修,您为何还不对弟子做出指引,让弟子知道如何修炼才能得道成仙?”
  杨云放空心灵,以精神沟通的方式跟杨玉环进行交流,刚开始什么都没有,随即便听到杨玉环内心细微的声音。
  之前杨云几次跟杨玉环用精神沟通,基本都在半夜,再者杨玉环每次出宫也在半夜,所以杨玉环养成了晚睡的坏习惯,反正她在观里修道,没人敢来打扰,什么时候休息都随她的性子。
  杨云模拟女音,与杨玉环的内心取得联系。
  “……你尚不能做到清心寡欲,谈何得道成仙?”
  杨玉环身体猛然一震,随即脸上透着惊喜,她为得到玄女娘娘回应而高兴。
  “娘娘,我现在修心养性,无欲无求,请您明鉴。”
  杨玉环最喜欢耍小聪明,明明都被点明心性方面的修炼不足,非要强辩,沿袭了她从来不服软的性子。
  心中声音再次响起。
  “你的心仍旧有追求,无法放下功名利禄,对于世间色相看得太重,只有当你放下所有执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脱。成仙得道,必须要做到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杨云把这意思传递过去,感觉自己是在给人洗脑。
  这个姐姐太注重功名利禄,就算现在一心向道,也是因为成仙的渴望大过当贵妃,在她看来,当上神仙就代表可以长生不老,世间一切皆受其掌控,杨玉环的野心在杨云熏陶下,早已滋生壮大。
  “那娘娘,我怎样才能放下执念?”杨玉环哀求得到仙示。
  那声音又道:“放空你的心思,不去想要得到什么,只去默念道家经文,摒弃一切杂念……”
  杨玉环果然照着心灵指引,默背《道德经》,过了很久,她想讨教修炼法门,却再也无法跟心底的声音取得联系。
  此时杨云依然没走,默默旁观。
  过了大约一刻钟,杨玉环终于气馁,从玄女像前走开,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坐在床榻边蹙眉苦思良久,无果后颓然躺到了榻上。
  ……
  ……
  杨云离开玄女观时,杨玉环已睡下。
  跟雅柔回家的路上,雅柔昏昏欲睡,毕竟每次都是半夜出来,最近杨云出来得很频密,让小丫头身体有些吃不消。
  回到家,不出意外,吴元正在院子里等候。
  吴元对杨云半夜出去非常留心,但她恪守之前约定,未得杨云准允从不在半夜踏出家门。
  “师傅,我知道一个消息,望您不要生气。”吴元最初什么都没说,跟在杨云身后到内院,终于鼓起勇气,坦诚相告。
  杨云顺口问道:“什么事?莫非跟……长春真人有关?”
  吴元点点头,道:“是,好像……他们要找人对付师傅,还有师姑。”
  杨云对于长春真人和罗公远等人要动手,早有预料,毕竟现在道家势力被杨云耍得团团转,两京最大的道家联盟,如今在皇帝身边的超然地位行将不保。
  皇帝只在意九天玄女,连对张果的兴致都没了,更是对罗公远等修道之人不闻不问。
  就算罗公远等人之前一直秉承道门内部不相互加害的原则,可长久下去,他们必然会针对杨云,拿回他们本来应有的政治利益。
  “哦?这是长春真人对你说的?”杨云问道。
  吴元摇摇头:“不是,他……什么都没说,我只是猜测,之前我去见过师尊……跟罗天师照过面,他们闭门商议事情,而后就听闻有长安的修道者到了洛阳,似在筹划什么大事……”
  虽说吴元是长春真人安排在杨云身边的眼线,但随着时间推移,吴元逐步倾向于站队杨云,杨云慢慢从吴元身上得知对面的消息。
  就像这次,吴元大概是良心不安,所以才对杨云发出警告。
  “只要不危及你师姑的生命安全,他们尽管出招,我会奉陪到底,但若是连起码的道义都不顾,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即可。既然选择不跟他们合作,我就料到有一天会成为敌人……徒弟,我不用你帮我,别坏了你心中恪守的底线就好。”杨云提醒。
第三一一章
中立
  翌日上午,杨云穿了身蓝色细麻长袍,腰束革带,施施然来到御史台……他的官服尚未做好,暂时只能以便装出入宫闱。
  到了御史台,不见其他同僚在,就连昨日见过的张明业也不在,问过知客才知道,原来边将遣使入洛阳,向皇帝呈奏兵事,当天洛阳御史台官员到了兵部衙门,跟营州都督张守珪的使者会面,因杨云初来乍到,未得宰相张九龄传召。
  “真没把我当回事啊!”
  杨云感觉自己被张九龄轻视了。
  他很清楚,这两年大唐北方边境地区,边军跟突厥兵马冲突不断,局部战事频繁,张守珪乃大唐名将,“立功边城,为世虎将”,此时突然大张旗鼓宣扬要出兵突厥,恐怕更多是对突厥人进行震慑。
  “国舅爷,您不用在此等候,若非陛下不开朝会,今日你本来要去宫里参与议事,现在嘛,特事特办,张令公等三省干臣还有兵部要员会自行商议,拟定出兵之策,此事您不必太往心里去。”
  知客的意思很明显,你刚到御史台,很多事没弄明白,其实就算御史台的人去了也只是充当背景板,表示这次省部会议公开公正,没有勾连和私相授受之事,最终决定权要由宰相和兵部尚书等人拟定。
  杨云知道,如今张守珪挂着御史中丞的官衔,名义上是他的长官,当然这种官衔也是虚衔,本身张守珪并不在御史台任职。
  杨云本想留下等御史台的同僚回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相互了解一下,增进彼此友谊,经知客这么一说,摇摇头转身便走,既然御史台有没有他都一样,那不如早点回家干自己的事情。
  ……
  ……
  从御史台出来,杨云正要前往端门出宫,就见黄门侍郎李林甫带着一帮官员往秘书省去。
  秘书省紧挨着尚书台,官衙大门就在杨云右手边,这些人以李林甫领头,行色匆匆,大概有什么要紧事商谈。
  不过李林甫看到杨云后,立即跟身边人打了声招呼,这些人先进了秘书省官衙大门,而他则过来向杨云见礼。
  “昨日请你到府一聚,为何没去?本想介绍几位朝官给你认识,还准备一些娱兴节目,你这不现身,席间失色不少,让人扫兴啊。”李林甫说话时面带笑容,不像是责问,却似遗憾杨云错过了什么。
  杨云笑着拱手,道:“昨日跟朋友饮酒,不胜酒力,回去后倒头就睡,根本就没精力赴第二场宴席……李夕郎勿要见怪。”
  李林甫对此似乎很理解,点头道:“你刚到御史台,应酬多是正常的事情,迎来送往本身就很麻烦,我当初也是如此……哦对了,今天你这是作何?这么早就回去了?”
  杨云道:“御史台没什么差事,只好先回府,耐心等待。”
  “没差事?今天不是有重要军务商议么?北疆军政一向由御史台督导,哪怕只是列席旁听,也要担负起斟酌得失的职责……看来某些人对你有成见,以至于未把你这个新任的侍御史放在眼里!”
  李林甫刚开始还表现出不解,转眼就把话挑明,直接说是张九龄偏见所致。
  杨云初来乍到,以皇亲国戚之身空降御史台,却参与不到具体政务,说轻点是张九龄看不起人,说重的话那就是对皇帝的蔑视。
  适逢李隆基闭关修道,张九龄不让额外因素影响朝廷对北方军务的判断,杨云固然没受到邀请,李林甫居然也不在受邀之列,那就有些过分了。
  杨云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李林甫再道:“营州张将军为政宽简,为人廉洁,素为百姓推崇。此番他并未亲自到洛阳,不过听闻他陈奏北疆边防几个题奏,见解颇为独到,又听闻草原上乱事发生,正是我朝平定北方草原良机。”
  “哦。”
  杨云笑了笑,大概理解为,对方表现出有什么事都跟他商议的态度,以此来示好。
  并不是真的想问他对北方战事的看法。
  李林甫道:“之前小女跟你一见,之后屡屡提及,甚是挂念。回头你们见见,谈论些道家趣事,提升她的道学造诣,我这个做父亲的感激不尽。”
  “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