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53

  安伦很高兴,率先过去拉着雅柔的手,摇晃了一下,娇声道:“姐姐。”
  雅柔不太适应,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虽然名义上我是你们的师父,但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朋友,若是被人欺负了就亮我的名号,或许将来我会开宗立派,你们就是我的弟子,负责将我的宗门发扬光大。”
  杨云开玩笑一般说道,“现在马上回房休息,雅柔,你跟你妹妹睡正屋,安伦不动地方。我随便对付一宿,天亮就出发去益州。”
第三十九章
际遇(求收藏)
  天地一片灰蒙蒙的,启明星尚挂在东方的天空,苏县令已派人前来催请。
  杨云在苏县令和胡县尉陪同下,用了两辆马车载着他的家当到了什邡县城南门处,运送火药的马车和护送兵丁已在等候。
  朱谦贵作为统兵将领,并未下马迎接。
  倒是公孙简迎了过来,表情严肃,他身后紧跟着王籍。
  杨云看了公孙简一眼,心道:“公孙简因为青鹤的事有很大可能被节度使王昱怪罪,估计这会儿恨死我了,但当着王籍的面不好发作,只能忍气吞声。”
  “真人,这次队伍加上您的车子,一共二十八辆马车,兵士合计一百五十人,马夫三十六人……此处往益州路途不远,且一路都是官道,顺利的话三四天便能赶到。”苏县令善意地提醒道。
  公孙简道:“苏县令昨晚没交待清楚,临行了还要详加嘱托?”
  苏县令知道公孙简态度不善的因由,并没有出言分辩,杨云则笑着说道:“不管什么时间又或者在哪里说都一样。”
  公孙简怒目圆瞪:“我这边把丑话说在前面,半途再说什么找人办事,耽误行军,可别怪我以军法处置!”
  杨云问道:“那不知此行,到底谁说了算?又是谁来主持军法?”
  “你……”
  公孙简一阵语塞,这样的态度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以管事人的身份而来,毕竟他只是节度使府任命的幕官,而在安史之乱前,幕官只是代表了一定社会地位,但不受朝廷承认,没法执行具体职司。
  杨云故作惊讶地问道:“你是说我来主持吗?在下无官无职,焉敢承担此重任?”
  公孙简气得脸色发白,胡县尉见状连忙道:“押送符咒乃地方官府责任,沿途由在下统一调度,不过尚需朱都尉配合。”
  说话间胡县尉看了看不远处骑在马上一语不发的朱谦贵,大概意思是他这个文官说了不算,需要朱谦贵这个折冲府派来的统兵武将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节度使府交托的差事。
  “走了走了!”
  公孙简不耐烦地一挥手,在杨云这里他一再碰壁,无心做口舌之争。
  作为节度使派来的人,看似地位很高,但却没有太大话语权,对此他也是非常郁闷。
  胡县尉在两名府兵的帮助下骑上战马,苏县令拉住杨云低声交待:“真人,您要小心些,那朱都尉虽然应该听从胡县尉调遣,但真遇到什么事他只会听公孙简的……好在从这里往益州,沿途都很繁华,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杨云心道:“虽说什邡距离益州不远,但并不太平,先前你还说绵州、彭州、蜀州都有南蛮出没,怎么现在到你嘴里就太平无事了?也不知哪句真哪句假……”
  ……
  ……
  从什邡到益州,有两条路,一条走西线,从什邡到彭州州治故繁城,然后向南经益州北面的新繁县,过龙桥、蚕丛等镇赴州治成都;另一条东线则先往汉州州城雒县,然后从雒县向南经官道过新都抵达成都。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益州州治成都附郭两县,其中北面和西面为成都县,占据大半城池,州治和节度使府都在成都县,东面和南面局部城池为蜀县,与成都县分治州郭。
  为了确保路途安全,这次押运的队伍没有走饱受南蛮威胁的西线,而且选择更加安全距离也更近一些的东线。
  出什邡城向东,走上四五十里官道就到处在出川要道上的州治雒县,再向南便是整个巴蜀最精华的区域。
  不过以这时代官道的简陋程度,就算是以车马赶路,也要走上三四天,再加上运送有军需物资,需处处小心谨慎,所以行进速度会稍微慢一些。
  杨云不擅骑马,暂时也没有勤加苦练的打算,这几天为了找到雅柔姐妹鞍马劳顿,身心俱疲,因此他选择乘坐马车。
  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官道虽然有专人修缮,但一场雨下来就会出现泥坑,马车行驶其间,非常颠簸。杨云半倚在两轮马车的车厢厢壁,闭目养神,跟他同车的是雅柔和雅清姐妹,安伦单独坐在后面的马车里,顺便看管财货。
  走了一段路,杨云精神略微恢复,便开始问雅柔问题,他想了解更多雅柔的情况,尤其想知道雅柔是如何获得超能力的。
  但雅柔告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拥有这种能力的。
  雅柔认真回忆,说奶奶去世后家里存粮吃光,肚子饿得咕咕叫,她和妹妹到寨子里乞讨却没有任何收获,回家后抱着妹妹痛哭。饿得头晕眼花,迷迷糊糊中她突然觉得眼前出现一个黑乎乎的洞,于是下意识地伸手去抓,结果从里面抓了几个白面馒头出来,大喜过望,连忙和妹妹饱餐一顿。
  此后她便拥有了开启黑洞的能力,刚开始时灵时不灵,后来慢慢熟练,但这能力并没有立即改善她和妹妹的处境……这黑洞很不靠谱,每次开启都是随机出现在一个地方,而且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荒郊野外,根本就没有吃的东西。
  好在在一次次实践中,她能慢慢感知黑洞对面的情况,也能逐渐辨认方位,最后终于碰到杨云,就此改变命运。
  了解这段际遇后,杨云由衷感叹,也不知是自己还是雅柔姐妹的幸运,如果那晚失之交臂的话,自己固然失去一个好帮手,雅柔姐妹也有很大的可能最终还是冻饿而亡,在这时代如同大海里一滴水蒸发一般,没有任何人注意。
  ……
  ……
  中午一行没有休息,随便从随身携带的包袱里拿出干粮嚼上几口,再喝上一羊皮袋热水,便继续赶路。
  一直到下午申时,一行终于抵达雒县。
  本来可以继续走,但公孙简的意思是时候不早,过了时间没处投宿,建议在雒县城里安顿。
  杨云本以为州治雒县要比什邡繁华,到了地方才发现其实跟什邡并无实质差别,唯一比什邡县看起来好的就是城墙破损程度没那么严重,城门看上去新一些。
  “……不需要刺史接待,我们住驿馆就行了。”
  抵达城内驿馆,杨云下马车时,远远听到公孙简对胡县尉交待着什么,俨然把自己当成这支队伍的领头人,胡县尉这时候没了气节,完全听命于公孙简。
  跟地方官府接洽的工作自会有人完成,杨云往驿馆行去,王籍笑着迎过来,杨云冷着脸站定,脸色冷峻,一点都不待见。
  “高人还在埋怨在下?在下回去后仔细考虑过,没有跟高人您商议便贸然向节帅举荐,确实是在下的不对,但能让您有机会报效朝廷,也是好事一桩啊。”王籍仍旧在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杨云道:“什么举荐?我不过是奉命护送符咒到益州,从未有加入节帅幕府的打算。”
  王籍急了:“高人为何不考虑投军?在下已得到消息,节帅有意领兵征伐……”
  没等王籍把话说完,杨云伸手打断他的话,义正词严:“在其位谋其政,在下乃修道之人,所行之事向不涉朝廷纷争,如今帮朝廷制造符咒已超出本份,若再投军,那我岂不变成争名逐利之庸人?”
  王籍被质问得哑口无言。
  “在下要休息了,王公子请便。”杨云带着安伦、雅柔和雅清进入驿馆。
  王籍站在那儿,半天没回过神来。
第四十章
交接(求收藏)
  雒县虽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但杨云没有去寻幽访胜的心思。
  当晚很平静,汉州刺史以及雒县县令果然未来官驿拜访,只是第二天一早启程时,杨云闻到公孙简一身酒气,便知道此人单独接受了地方官府宴请,不过杨云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也无意跟这些地方官员深交。
  接下来的行程很顺利,只是在过沱江的时候耽误了点时间,到天黑时都没赶到新都,一直到上更时分才抵达。
  因为提前派人进城接洽,城门刻意留到了这个时候。
  守卫城门的官兵看上去神色紧张,前段时间闹蛮子人心惶惶,夜色降临后还开着城门,谁都担心会出意外,车队一入城,护城河的吊桥便立即便放下,所有官兵才松了口大气。
  车队直驱驿馆,本地官府已安排妥当,杨云下马车后便被迎进一楼的客房,还没来得及洗把脸,公孙简已跟胡县尉前后脚走进屋里。
  公孙简态度很不友好:“刚得到消息,节帅已启程前往雅州统兵,此番运送的符咒不送到成都,改送雅州,再远甚至可能送到会野。”
  会野即后世的康定,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汉隶沈黎郡,隋为嘉良地,唐属雅州,吐蕃兴起后占据该处,是大唐跟吐蕃交战的主要地点。
  “哦。”
  杨云只是简单地回了一句。
  这回答让公孙简大感意外,他很好奇为何杨云不问原因。
  胡县尉忍不住问道:“小真人可知节帅意图?”
  杨云道:“五诏作乱,影响大唐边陲稳定,但始终五诏地处剑南道南方,乃穷山恶水之所,节帅若领兵亲往,耗时日久且收效甚微。五诏作乱背后有吐蕃支持,若能杀一杀吐蕃的威风,即可让五诏俯首称臣。”
  公孙简不屑地道:“你一个方外人还懂这些?!”
  胡县尉则啧啧称奇:“要不是真人释疑,在下都不知节帅用意,看来定是如此……前段时间听闻吐蕃增兵会野,有东进夺我大唐疆土之意,节帅上奏朝廷应该是为出兵吐蕃之事,而非应对五诏作乱。”
  公孙简不耐烦地道:“押送符咒刻不容缓,明日一早我等便改道前往雅州。”
  杨云笑着问道:“不知王节度使几时让我去雅州了?”
  “你说什么?”
  公孙简怒视杨云,“节帅命令我等押送符咒至雅州,莫非你还想抗命不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