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53

  杨云淡淡一笑,道:“我的任务是陪同押送符咒的队伍到益州,其实现在我们已到益州地界,任务已算完成,要我折道去雅州算几个意思?除非节度使府再下新的军令……不知阁下有吗?”
  公孙简为之语塞。
  益州下辖成都、蜀、东阳、广都、双流、温江、郫、犀浦、新繁和新都十县,因此杨云说到已抵达益州地界不算错,只不过以前所有人均下意识地把终点站认为是成都城罢了。
  节度使府虽然派人来传话说要把这批军需物资运到前线,但没有就杨云去哪儿的问题做出具体指示。
  胡县尉颔首不已:“对对,节帅只说让我等将符咒从什邡县运到益州,到益州后再运到何处,应该由前来接手之人负责……在下把符咒送到益州地界便算圆满完成差事,已经可以回去复命了。”
  公孙简是唯一一个逃避不了押送差事的人,闻言气急败坏道:“好啊你们,临阵退缩,看我不上报节帅,让节帅好好惩戒你们!”
  公孙简再怎么叫嚣,眼下剑南节度使王昱也不可能单独为杨云去哪儿的问题特意下一道军令。
  只要杨云不想去前线,谁都勉强不得。
  杨云此时想的是:“到成都后赶紧把乡贡的资格落实,早日前往东都洛阳,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在成都赚点钱……口袋里的钱没人会嫌多。”
  整理完行李,杨云准备去隔壁房间看看雅柔三女的情况,王籍前来敲门。
  杨云打开房门,王籍一进来便着急地问道:“高人,您为何不跟随押运队伍前往战场?”
  杨云皱眉问道:“你莫不是忘了我昨日说过的话?”
  王籍懊恼地道:“在下之所以举荐高人,就是想让高人名扬天下,在大唐开创出一番事业。”
  杨云摇头道:“我下山不过是完成师尊交待的差事,至于扬名立万并不在计划之列……你想去战场建功立业,那是你的志向,我无从干涉,我却志不在此,所以也请你不要勉强。”
  “唉!”
  王籍重重地叹了口气,道,“高人都不去,我去有什么意思?节帅定不会让我领兵,就算领兵我也没那本事。但若高人去了那就不一样了,凭您撒豆成兵的本事,我或许能独当一面……”
  杨云翻了个白眼,问道:“如此说来,让我随军就是为了满足你的私心?”
  王籍这才意识到说错了话,赶紧解释:“在下绝无此意,不过既然高人不去了,我也不去,一起到成都,有高人您提供的这批符咒,相信节帅很快便可凯旋……”
  “不就是打吐蕃人吗?自四年前朔方军攻拔石堡城,朝廷对吐蕃一直处于战略上的优势,相信这次作战也不会例外。到成都安定下来,在下也有机会跟随高人学习道法。”
  ……
  ……
  第二日一早,杨云正在房中跟三女一道吃饭,外边一阵喧哗声传来,杨云出门一打听才知道是益州兵马前来接应。
  这支兵力多达三千的部队前来新都城的目的,便是运送火药到前线,如此一来果真如杨云所言,他们这一队官兵押送火药的差事在抵达新都城后便宣告结束。
  带兵前来的是一名身着细银甲,背负一柄长刀的年轻人,身上铠甲和大刀都不是军队定制,说明不是军中正式的“武将”。待其走近后,杨云从此人眉宇间看出有几分婉约之气,不由一阵诧异。
  王籍率先迎上去,笑着招呼:“六姐怎么亲自来了?”
  杨云这才知道来人是王家族人,还是一名巾帼英雄。
  来人不满地问道:“前线军情紧急,节帅吩咐尔等前去什邡运送军需物资到益州,为何直至今日才到?”
  公孙简上前行礼:“大小姐见谅,有人故意拖延行程,不然我们早就到了。”说话间公孙简一个劲儿瞪杨云,有意把所有责任推到杨云身上。
  杨云没有搭话,在他看来,他一个方外人,并没有在官府挂号,事情跟他无关。
  王籍主动替杨云辩解:“节帅是让公孙先生去什邡押送符咒,怎么把自己的职责强加到别人身上?去时你接连在新都和雒县耽搁,去晚了走得才晚。六姐,你可不能听公孙先生一面之词,正因有高人,符咒才得以制造出来……要不我们进去面谈,我给你解释其中因由?”
  女子蹙眉道:“押送军需不得有片刻延误,将公文交接,我便立即动身前往会野。”
  说到这里,女子好看的丹凤眼在杨云身上瞄了一下,神情淡漠。
  随即她让人接收火药,做事雷厉风行,显得很是精明干练。
  王籍解释道:“高人别介意,我六姐一向如此,做事不给人留情面,别人家的姑娘自幼都是学习女学和针织、女红等,而她打小便喜欢舞枪弄棒,还研习兵法,这是她第一次上战场。”
  杨云好奇地问道:“她是你亲姐姐?”
  王籍嘿嘿笑道:“是我堂姐,我们王家按照辈分排序,到我这一辈兄弟姐妹众多……她叫王莲,现已十九岁,尚未婚配,不过估摸此番战事结束,就该找婆家了,哈哈……我跟她关系一向不错,若她有得罪高人的地方,请多多担待。”
  正说话间,接收工作完成,王莲带着大队兵马和载货的马车离开,公孙简和朱谦贵要跟着一起,押运火药上前线。
  至于胡县尉带来的什邡府兵,则不需同行。
  胡县尉赶紧去见公孙简:“公文交接还未完成,公孙先生您看……”他没办法跟王莲对话,只能求助于公孙简。
  公孙简想到自己要上战场,而杨云和胡县尉等人却可以去成都“享福”,心中多有不满,当即喝斥道:“交接之事自然去节帅府办,成都就在眼前,还用得着旁人来教?走了!”
  说完便上了马车,随着大部队离开。
  杨云目送一行远去,胡县尉在旁道:“现在什邡县城守备空虚,可以让弟兄们先回去守城,防止南蛮来袭,不过在下……倒是可以随真人一同到成都,办理交接,顺便帮您安顿一下。”
  王籍扁扁嘴道:“成都是我的地头,哪里需要你来张罗?我能帮高人搞定一切。”
  胡县尉此时已确定王籍是节度使府的公子,讪笑两声没有接话。
  杨云道:“都快到成都了,一同进城看看……我人生地不熟,正需要胡县尉帮忙打点。”
  胡县尉陪笑道:“下官一定帮真人打点好再走。”
第四十一章
新生活的开始
  从新都县城到益州州治成都,要过沱江支流毗河。
  这时代的毗河,河面非常辽阔,约莫有一两百丈宽,且水流湍急,渡口边堵了长长一溜队伍。
  好在河上有专门供官府用的渡船,不用排队,马车直接上船,等过了河,杨云明显感觉官道两旁变得热闹许多,沿途酒肆、茶寮、客栈绵延不断,行人和商旅络绎不绝。
  坐在马车里,杨云从车厢的小窗看出去,官道两侧阡陌纵横,百姓在田间地头耕作。竹林簇绕炊烟袅袅的村落中间,不时可见一些大户人家修筑的独立庄园,假山和亭台楼阁清晰可见。
  此时官道已变得宽大而又平整,并排过五六辆马车都不成问题。
  沿着官道继续向南,每过数里便有市镇,背着背篓,挑着箩筐赶场的百姓摩肩接踵,许多摊子前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午时前后,一行顺利抵达成都北门外的凤凰山。
  巍峨广阔的城池矗立在平坦广阔的川西平原上,高大宏伟的城楼俨如一尊尊巨人,昂首挺立。
  从凤凰山顶望去,可以依稀看到城内一座座建筑,崇阁巍峨,层楼高起!
  下山速度很快,过了昭觉寺,随着行人增多,马车车速骤减。
  从城门北城门向外延伸,全都是一排排锦旗招展的店铺,尤其是护城河到驷马桥一带,几里路都是繁华的闹市区,马车穿行其间,居然不时可见金发碧眼的胡商,让杨云啧啧称奇。
  从秦汉至今,西南地区商业素来以成都最为发达。
  秦统一古蜀后,张仪、张若等人就在成都筑城置市,其城甚至与秦的国都“咸阳同制”,具体布局为西为少城,东为大城,其中大城是蜀侯、蜀相、蜀守的治所,为“政治中心”,少城是市民居住和商市之地,为“商业中心”。
  汉代成都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隋末成都没有经历大的战乱,经济持续发展。大唐建立至今,承平百年,成都的经济变得更加发达,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如今已是与长安、洛阳、扬州比肩的四大名城之一。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几十年后成都将与扬州并列为全国最繁华的两大都市,《龙和郴丛图志》说,成都、扬州“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唐宣宗时,卢求在《成都记序》中更是盛赞成都繁富,并且认为,“较其妙要,扬不足侔其半”。尤其是唐代末年,扬州毁于兵燹,而成都的商业却不断发展,从而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都会。
  书归正传,马车在城门口停下,值守的府兵过来检查路引,胡县尉上前交涉,很快便放行。
  马车继续向前行驶,过了瓮城便算正式进入成都。
  迎面而来是一条笔直的大街,道路两旁种满高大笔挺的银杏树,紧靠着银杏树的是又高又厚的坊墙,一座座街坊如棋盘一般整齐地排列在大街两旁,白墙黄瓦,一眼望不见尽头,非常壮观。
  大街上行人来往不绝,男子大多身着袍衫,个个身强体壮,精神饱满,而女子则娉娉婷婷,上穿襦衣,下系石榴罗裙,颜色绚丽多姿,红、紫、黄、绿诸色争艳斗妍,其中又以红色居多,看得挤在窗前的雅柔和雅清姐妹眼睛都不眨一下,脸上全是羡慕的表情。
  王籍打马过来,凑到车厢前,笑着问道:“高人,您以前在山上清修,没见过这么繁华的景象吧?这里的街景可入得您的法眼?”
  带着几名什邡衙差,牵着马跟在马车后面的胡县尉闻言笑道:“成都可是好地方,谁来了都不想走。”
  王籍面带得意之色:“此乃节帅治理有道所致……这些年虽然剑南道气候变幻无常,洪涝和干旱接替,但节帅注意兴修水利,水旱由人,使得粮食年年丰收,又扶助工商,百姓安居乐业,蜀地处于前所未有的繁盛中。”
  杨云心想:“哪怕繁花似锦,还不是危机重重?现在西南之地便有五诏作乱,吐蕃犯境,大唐北方还有奚、契丹等部族杀官造反,更别说是未来那场把华夏文明打入万丈深渊的安史之乱了……这个时代的隐患实在太多,简直是防不胜防。”
  自晋代开始,朝廷管理城市的习惯是将内部划分为若干个坊区,每个坊区的周围都筑有墙垣或篱栅,只在通街的地方开设坊门,以便出入。除了坊区之外,在州治、县治所在的城市,还有专门划定的商业区,称之为“市”,就是后世所称的“市场”,白天开市交易,晚上闭市。
  成都这样的大都会,自然也不会例外,隶属于成都县、蜀县的官驿便位于坊区内。
  一行来到就近的驿站。
  驿站位于距离北门不远的乐言坊,进出坊门的人很多,看穿着基本都是有品阶的官员及其随从。
  胡县尉派人进去跟驿站的人沟通,随后请杨云进到驿站后院的阁楼前,为杨云安排好了居所。
  一路跟来的王籍知道杨云的住处后便匆忙离去,看样子是要回家交待一番。
  胡县尉将办理好的住宿单据交给杨云,道:“驿馆本来只供官员和其家属使用,但真人是节帅请来,住在这里没有任何问题……节帅的意思是要在成都建立新的符咒工坊,到时会给您安排新住处。”
  杨云有些迟疑:“可是……我想自己找地方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