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453

  出了兴教门,张九龄向右转,前往中书省,杨云则跟咸宜公主继续往应天门方向走去。
  张九龄离开,咸宜公主不复先前的拘谨,笑着打趣:“喂,你说是不是该感谢一下我呢?我可是给你找了个举世无双的好妻子,既貌美如花,又知情识趣,还品性优良,更有优越的家世背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杨云道:“公主还是说正事吧,好像您跟陛下举荐在下炼丹,对吧?”
  “没错。”
  咸宜公主顿时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道,“你既然提出来了,我们就把炼丹之事好好谈谈……我已跟父皇承诺过,这丹药你非炼好不可,不管用什么材料,反正皇宫这边会全力协助,所以帮你说和婚事,也不是白说的。”
  杨云冷声问道:“若是我的丹药不能让陛下满意,那又如何?”
  咸宜公主面带得意之色:“那时肯定会降罪于你,定你个欺君大罪……好了好了,别这么严肃,你若是炼不出好丹药,就跟父皇说准备不充分,又或者缺了几样天材地宝,父皇又不能把你怎么着……拖个几年完全没问题!”
  杨云对这小公主很无语。
  说和婚事也就罢了,还整出个炼丹的幺蛾子,理论上是能拖,关键是李隆基有那么好的耐性?
  把话说得太满,再想收回去就不可能。
  咸宜公主好似认错一般,娇滴滴道:“我都给你赔罪了,你不是还想惩罚我吧?我可是好心好意,既成全你,又让你在朝中有了坚实的后盾,我没求你回报,总之这件事如此定下,不管你怎么想。”
  到了最后,语气开始变得强硬起来,不管你是否生气,我赔礼道歉了,你不接受也要接受!
  “既是陛下让炼丹,为了寻找仙草,或许我要离开洛阳,一时半刻回不来了。”杨云装出一副沮丧的模样。
  咸宜公主见状撇撇嘴,道:“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反正先成婚才能成行……我就想看到你婚姻美满,有了家,有了牵绊,看你舍不舍得长期在外流浪!”
  杨云心中一阵懊恼,小公主怎就冥顽不灵呢?
  真像个喜欢多管闲事的媒婆,话说人家媒婆说和婚事还有好处可捞,你一个没出阁的公主白白帮人说媒是几个意思?
  让我跟张九龄这样的清流走到一起,对你背后的武惠妃利益损害极大,你是本来就这么喜欢多管闲事还是故意给你母亲找麻烦?
  出了应天门,杨云左转穿过左掖门,正式出宫,杨云回身行礼:“在下要回去筹备婚事,不能再陪公主,就此别过。”
  咸宜公主瞪了杨云一眼,轻哼:“真是个不识相的小道士,亏本公主诚心诚意帮你,你也不想想,要不是本公主,你现在要娶的就是刁蛮任性且喜怒无常的李家小姐,到时候哭死你!”
  说完赌气一般,往宫门前自己的马车走去。
  杨云想了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至少现在不用想跟李林甫家联姻的事情了。
  如果说非要从张九龄和李林甫间选择联姻对象,肯定还是找张九龄,历史清名摆在那儿,符合杨云对大唐正直文官的期望。
  再有便是关键一点,张家小姐张瑜要比李空儿更温婉大方,虽略显柔弱,却比工于心计的李空儿好了不知多少。
  “我杨云几时如此吃香,连大唐两大政治派系都有资格联姻?还供我挑选?说出来恐怕人家都不会相信……”
  杨云摇头苦笑。
  现在看起来,他真被当作朝中新贵,成为政治斗争中最犀利的一颗棋子,从联姻方面就开始争斗不休,眼下看来是张九龄赢了一局。
  实在太荒谬了!
第三二九章
公孙软舞
  杨云跟张九龄奉旨成婚一事,在朝中迅速发酵。
  杨氏一门作为朝中外戚,得到的关注非一星半点,且有一股暗流致力于阻止杨云跟张家走近……民间开始有了一些传闻,说张九龄想借跟杨云联姻,争取皇帝跟前的话语权,意图把持朝政,甚至有说张九龄蓄意谋反的。
  “本来只是普通联姻,却被传得如此邪乎,难道有人想借此打击张九龄在朝中的威望?到底是谁呢?”
  杨云感觉事情很不简单。
  不像民间自发形成的传闻,而是有人在背后引导舆论,诸如李林甫、武惠妃乃至高力士都有可能。
  张九龄做事执拗,逮着自以为的真理便不松口,无意中得罪很多人,被针对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这天一大早,杨云又带杨玉环出来,在醉仙楼用餐时,他跟这个心高气傲的姐姐探讨了张杨两家联姻之事。
  杨玉环一心都在接下来观赏公孙大娘表演舞蹈上,对于弟弟的婚姻大事似乎漠不关心,心不在焉地道:“四郎跟宰相家的闺秀联姻,这是好事,姐姐替你感到高兴……今天一定能欣赏到大娘的舞姿,是吧?”
  杨云笑着回道:“李太白找人来通知,说是大娘回洛阳了,这两天都在春风巷,过些日子可能会走,所以我才急着请姐姐出宫来……”
  “晚上去不是更好吗?”
  杨玉环对白天出来还是有些意见,毕竟她很担心皇帝再次造访玄女观,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杨云摇头道:“姐姐或有不知,公孙大娘名声在外,入夜后会有达官显贵求见,到时撞见姐姐,怕是不好收场……我们白天来春风巷会冷清许多,暴露身份的几率小多了,再者便是入夜后回宫多有不便……”
  大唐的城池入夜后通常都会宵禁,坊门会关闭。
  要不是杨云有超能力,能提前预警避开巡城官兵,再者跟上林坊上上下下基本都认识,也不会一次次成功带杨玉环出来。
  杨玉环想了想,没有再多说。
  吃过早午饭,杨玉环再次把自己皮肤抹黑,穿了一身文士服,杨云亲自赶着马车,载着姐姐一路往春风巷去了。
  杨玉环探头往外欣赏风景,快到南市时猛然想起什么,问道:“你跟张家千金几时成婚?姐姐想亲眼见证你娶妻。”
  杨云回头道:“三叔把提亲的事大包大揽了,说不用我出面,他会把一切事项安排妥当,三叔还说会前去拜访张令公,现在还没商定时间,但陛下说过,必须尽快完成婚礼……大概用不了一个月吧。”
  “啊!?这么快吗?你年纪还小呢!”
  杨玉环突然不高兴起来。
  生气得毫无来由,杨云却明白,杨玉环是想到他成婚后,会怠慢姐姐,杨玉环开始吃未来弟媳妇的醋了。
  杨云叹息:“我也不想那么快的,可陛下已安排下来,我没办法回绝……不过我这里保证,就算我成婚,对姐姐还是一如既往,姐姐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一声便可。”
  这话杨云说了不止一两次,但杨玉环依然是一副顾虑重重的样子。
  杨玉环道:“成了家的男人,能跟没成家一样吗?到那时,就怕你想顾着我这姐姐,也顾不上了……”
  这话说得更为直白,她就是不想让杨云成婚。
  杨云赔笑道:“姐姐放宽心,现在姐姐是贵妃,又是玄女化身,我还要巴结姐姐,让姐姐替我谋取好处呢,怎敢怠慢?”
  杨玉环眼珠子转了转,思索后撇撇嘴:“就知你不敢对姐姐冷落,不然姐姐定饶不了你!”
  ……
  ……
  到了春风巷,李白前来迎接,不过跟李白同行的还有个四十来岁,头戴尖顶虚帽,身一身艳丽的丝绸长袍,腰束玉带,装扮近乎“奇装异服”的男子。
  杨云跟李白见礼后,李白代为引介:“杨兄弟,这位是来自西域的胡商阿布,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你称呼他阿布便可。”
  那胡商用蹩脚的汉语道:“这位想必就是享誉洛阳的天师杨道长,幸会幸会。”
  杨云对胡商并无多少好感,毕竟安史之乱后,西域汉人的遭遇太凄惨了,把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这句俗语演绎得淋漓尽致。
  停好马车,一行前往春风巷时,杨云悄声问李白:“太白兄为何要引介胡商阿布给我认识?”
  李白赶紧解释:“杨兄弟莫要以为我是假公济私,其实他是大娘的客人,我跟他正聊有关买胡女之事,恰好碰到杨兄弟前来。”
  之前杨云跟李白说得很清楚,平时以朋友交往便可,不用什么“天师”、“国舅”的称呼,他也怕李白引介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来见他,让二人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纯粹。
  “胡女?”
  杨云大概知晓这门生意,之前想买他高度酒配方的霍木铎也做这营生,就是把西域的女人送到中原来变卖。
  这跟大唐境内的歌姬、舞姬的人口贩卖生意一样,大唐兼容并蓄,对外族人并不排斥,西域人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大唐的有钱人对于异域女人充满好奇,而西域女人也想见识大唐的富庶,买卖也就有了市场。
  李白笑道:“其实我也有心买一些,不过这次纯粹是帮大娘洽谈,你也知大娘舞艺精湛,希望把一身本事传承下去,需要很多好苗子,中原女子身段虽好,但狐媚毕竟不如胡女,大娘便想从这些胡商着手,挑选些天资好的回来培养……”
  经李白这一说,杨云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公孙大娘在挑选徒弟啊!
  这时杨玉环凑过头问道:“胡女跟大唐女子到底有哪些不同?不都一个鼻子两只眼?”
  李白摆摆手:“胡女之奥妙,非亲身接触不能领会,这位杨公子一看就不好此道,说了也就无趣了,还是等杨公子亲身体会过其中妙处,便有答案。”
  杨玉环微微蹙眉,看了杨云一眼,显然对李白这番话不高兴。
  杨云心说,李白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跟我姐姐说要“体会胡女奥妙”,她真有那能力“体会”?
  这世上大才之人,对于声色犬马之事本就热衷,杨云不去跟李白说及太多,很快人便到小楼下面,只见门口立着一女等候,并不是公孙大娘,看起来要年轻许多,约莫二十岁许间,姿色绝佳,恭敬地向杨云和李白行礼。
  “这是九娘,她在大娘手下学舞已有十年,已得大娘舞艺真传。”李白引介了一下。
  杨云对那女子点头,那女子再次回礼。
  以之前杨云对这些歌舞女的了解,公孙大娘手下女子多以数字为名,比如说李十二娘,听李白解释的意思,这个九娘在公孙大娘徒弟中估计排序第九。
  到了二楼,并未见公孙大娘倩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