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453

  杨云却摇头叹息:“方外人怎能顾虑太多世间的人情世故?昨日高将军不提到要给陛下炼丹么?我这边怕是没太多闲暇用于钻营权谋,做事必须要专注于一项才能有所成就。”
  “哦。”
  高力士听到这话很满意,一旦杨云把所有精力都用于炼丹,这样在朝中便掀不起太大风浪,对他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杨云道:“若在下在朝有做出不妥之事,望高将军能多提点。”
  高力士随意笑了笑,道:“这是自然。”
  ……
  ……
  杨云和高力士入宫,没有直接去见李隆基,而是在兴教门暂歇。
  当天并无朝会,受邀入宫的只有赐婚双方,杨云猜想要等张九龄前来,一起前去面圣。
  可等了半晌,都不见张九龄身影。
  这大概便是张九龄对这桩婚事的态度,虽然说不反对,但就是不情愿,能拖就拖,不太当回事。
  等得久了,高力士有些不高兴,直接在杨云面前数落开了:“这张令公,心高气傲惯了,即便没有入宫反对婚事,却也心不甘情不愿,或是他对杨天师有成见也说不定。”
  说话时高力士有意观察杨云的反应,想知道杨云跟张九龄间是否有过什么协议,杨云对张九龄的态度究竟如何。
  杨云神色平静,笑了笑道:“这桩婚事,的确是在下高攀了,若非陛下赐婚,我都不敢想会有这种事发生……咸宜公主是说过要帮我配个好姻缘,却从未提过跟哪家……”
  “啊?”
  高力士昨日已从杨云嘴里探听到一些事,可没料到,这件事居然真的是咸宜公主自作主张。
  他正要细问,却见远处应天门张九龄的马车到来。
  张九龄从马车上下来,四下打量一眼,便往宫里走来。
  “张令公来了。”
  杨云也有意岔开话题。
  高力士神色凝重,思索这桩婚事背后的隐情。
  不多时,张九龄走了过来,脸色平和,看到杨云后还主动点了点头,既未有不悦,也不见欣然。
  “见过张令公。”杨云恭敬见礼。
  高力士笑道:“先跟张令公说声恭喜,张杨两家的好事,实乃天作之合……”
  张九龄神色冷漠,往高力士身上看了看,大概意思是,既然你要恭喜,为何不亲自去给我传旨?而是跑去杨云那边?
  张九龄道:“时候不早,我们还是快些去面圣,有话等到见到陛下再说吧。”
  “张令公,您的意思是……”
  高力士听出张九龄语气不对,想到昨夜张九龄没有入宫提出反对意见,难道是今天领到御旨后才来闹腾?
  张九龄不多做解释,径直往前走,根本就不给高力士和杨云好脸色看。
第三二八章
既成事实
  在前往贞观殿的路上,张九龄沉默不言,似乎是以此来表明他的态度。
  到了贞观殿,高力士先入内通传,过了一会出来,将杨云和张九龄引至殿内,此时贞观殿中除了李隆基外,还有赐婚事件的始作俑者咸宜公主在场。
  “参见陛下。”
  张九龄作为宰相,进宫面圣属于家常便饭,可这次来的意义跟以往有极大不同,言行举止变得拘谨许多。
  李隆基笑道:“张卿家不用多礼,正跟咸宜说及你们张、杨两家的婚事,对于朕赐婚,你不会反对吧?”
  皇帝一来就直入主题,作为赐婚者,李隆基好似很看重当事人的看法。
  可问题是现在赐婚已成事实,即便张九龄想回绝,又能如何?
  张九龄垂首道:“老臣并无异议。”
  李隆基又看了看杨云,问道:“杨天师对此也没有意见吧?”
  高力士在旁窃笑,连张九龄都没意见,这小道士怎么可能出言反对?能跟宰相家联姻,还不得高兴坏了?
  杨云郑重其事地说道:“回陛下,微臣一向认为,自己是山野之人,生平以修炼为乐,不通朝廷礼数,不谙儿女私情……哪里有资格跟张令公府上结亲?所以,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说出来,在场几人都瞪大眼,面面相觑。
  张九龄没出来回绝,杨云反倒跳出来反对婚事?
  这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有些不解,下意识地看向咸宜公主,指指玉阶下几人,意思是问询女儿,你不是把事都说好了才来请求朕赐婚的么?
  咸宜公主用怪责的目光瞪了下杨云,随后凑到李隆基耳边,低声道:“父皇,女儿就直言了,其实这件事女儿并未提前跟任何人商议,昨天不跟您说明白了,就是想让杨天师炼丹,又不想被李夕郎图谋得利,占皇家的便宜,才出此下策么?”
  李隆基记起来了。
  昨天的确是在女儿分析利弊后,自己才做出赐婚的决定,属意张家的原因是张九龄不崇道。
  高力士看出李隆基面色为难,怕杨云不懂规矩,触怒皇帝,赶紧提醒:“杨天师,今日陛下赐婚,何等荣耀?连张令公都无意见,你怎如此扫兴”
  杨云正色道:“不过是将心中真实想法说出来罢了。”
  大殿下面,张九龄被杨云回绝婚事,并不着恼,好似他本来也不赞成婚事,正好借杨云之口拒绝,看起来就像是张九龄跟杨云间达成某种默契。
  高力士还想说什么,却被李隆基伸手阻拦,李隆基道:“杨天师不必妄自菲薄,你乃皇室姻亲,你姐姐更是大唐贵妃,怎能说无资格跟张卿家府上联姻?不是张卿家也没拒绝么?你就接受了吧。”
  杨云微微行礼,没有表态。
  咸宜公主急眼了,连忙提醒:“陛下赐婚,杨天师你这是要抗旨不尊吗?快快谢恩啊!”
  张九龄见李隆基脸色阴沉下来,当下诧异地打量了一眼杨云,开口道:“这位小道友,如今你乃皇亲国戚,地位非比寻常,再者你出自弘农杨氏,也系名门之后,老夫便应允这桩婚事,你只管谢恩便可。”
  本来高力士以为杨云和张九龄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听到这话心里一阵发怵,怎么越看越像是老少二人一唱一和,故意推诿,不会是早就商量好这会儿唱双簧吧?
  杨云叹息一声,恭敬地向李隆基行礼:“既然张令公如此说,那微臣就谢陛下隆恩。”
  张九龄跟着行礼,如此一来,当事双方都认可,这桩婚事最大的阻碍也就没了。
  李隆基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开,笑着道:“朕好些日子没今天这么高兴了,本要设宴款待两位卿家,可朕最近精研道法,略有所得,不可荒怠,就不多挽留你们了,你们两家快些回去筹备婚事,尽快晚婚,最迟不超过三月……”
  “老臣遵旨。”
  张九龄恭敬领命。
  杨云只是在旁附和一下,没有太大反应。
  随后李隆基好似着急回内宫,一伸手,招呼高力士过去,正要离开,忽然想起张九龄和杨云还在殿内。
  照理说是他把人请来,就该负责把人送走。
  “咸宜,你不是要出宫吗?就替朕送送两位贵客,你是他们两家的媒人,看来两家都少不得给你送谢仪……哈哈。”
  李隆基看起来对婚事很关心,但就是装装样子。
  杨云要娶谁,跟他关系不大,昨日赐婚不过是因势利导,随口说了说,反正又不用他出力。
  “儿臣明白,恭送父皇。”咸宜公主则兴高采烈,目送李隆基转入后殿,才陪同杨云和张九龄一起出去。
  ……
  ……
  从贞观殿出来,张九龄神色冷漠走在前面,丝毫也没有跟杨云攀谈的意思。
  咸宜公主紧追几步,笑着打趣:“我替两家说和婚事,未跟你们商议过,我跟杨天师这边认识已久,私下交情不错,他应该不会怪责,张令公不会在心里骂我多管闲事吧?”
  张九龄道:“谢过公主好意,对于有杨道长这样的孙女婿,老夫倍感欣慰。”
  这话有多言不由衷,完全写在张九龄脸上,但张九龄没有一口回绝这婚事,说明他顾虑背后因由,以及朝争等情况。
  若杨云真跟李林甫联姻,娶了李林甫的女儿,对张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至于孙女是否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葬送一生的幸福,在张九龄这样传统的儒者看来,并不太当回事。
  一路无话。
  杨云不会主动跟张九龄说什么,不然会显得他攀附权贵,现在把话说开了,本就是咸宜公主自作主张弄出的一摊子事。
  杨云以实际行动表明他鲜明的态度:“我也是受害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